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路的交通系统是由人、路、车还有周围的相关环境所组成的。由于这些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稳定的,所以会发生相应交通事故,在这些因素当中,人的可靠性是最差的,在以往一些发生的交通事故当中,人的因素所占比也是最大的,因此研究相关汽车驾驶员的行为模式及其相关的心理素养,对减少交通事故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行为模式;心理因素;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汽车的可靠度和道路的可靠度都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是汽车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取决于汽车驾驶员的可靠性。但是站在汽车驾驶员的角度来说,由于人的感觉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稳定的,人的生理周期也是不断在变化的,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是有相应的周期,因此现有的相关技术对其可靠性的改善是有局限性的。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驾驶员、乘客、路人、交通管理员这些参与交通行为的人当中,汽车驾驶员在这个交通事故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对汽车驾驶员行为模式及其心理因素对可靠性影响的相关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道路系统是一个具有关键性人为差错的复杂系统。
一、驾驶员行为的三种典型行为模式
1.汽车驾驶员行为控制模式
经典的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控制模式是刺激、机体、反应。人的行为控制模式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强调反应是刺激和机体的函数关系,随后又出现“刺激输入、机体调节、输出反应模式和观察、控制、决策模式”。一直到今天,关于这种模式的探讨一直再继续,并且不断的堆砌进行深入,在这里需要相关说明的是,在对汽车驾驶员行为模式进行相关描述的时候,站在控制论的角度来说,传统模式在这其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里面的缺点就是,没有对汽车驾驶员的视野感知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在新阶段的一些工程技术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就是“信息感知、信息判断、作业反应模式。”
2.汽车驾驶员的行为信息处理模式
汽车驾驶员的核心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的行为当成是一个信息处理器。Reason认为人的行为是判断信息处理正确与事物的相关综合体,虽然这种模式在早期的行为模式刺激、机体、反应模式中,汽车驾驶员的行为描述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3.汽车驾驶员认知模式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是在认知的概念基础之上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注重驾驶员认知的内部结构与相关过程,而相关的认知系统,重要的是强调驾驶员的行为的战术与相应的策略。
二、驾驶应力
驾驶应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汽车驾驶员的行为以及相应的可靠性产影响。显然,如果一个人承受了过重的应力会相对较高的可能性会造成失误,当然汽车驾驶员也不例外。高应力不仅可以对人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应的影响,过低的应力也会有相同的影响发生。
如果应力过轻,任务也相对的简单和过与单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觉得会很枯燥,这项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意义,在相关的工作过程中当中也会边的相对迟钝,工作效率也会受到相同程度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工作效率不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但是也不能把应力理解成为完全是一种以消极状态存在的因素,相对适度的应力对于把人提高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起着促进的作用。
站在汽车驾驶员的角度来说,驾驶应力主要是与驾驶员的日常负荷有很大关系,如果汽车驾驶员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汽车驾驶员的相应工作内容要求就会超过驾驶员满足这些要求的限度,比如汽车驾驶员连续长时间的进行驾车行驶,或者是在路况比较复杂的交通道路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连续的行车,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汽车出差错的概率。当然,如果汽车驾驶员长时间的低负荷进行相关工作,就不能充分的调动汽车驾驶员的积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汽车驾驶员的反应思维能力会变得相对的缓慢。例如汽车驾驶员经常在宽阔的道路上行使,且汽车驾驶员的任务又相对的不叫简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汽车驾驶员对单一的路边风景,产生视觉的疲劳,就会导致汽车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会使思维能力变得迟钝,当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些突出的信息出现,汽车驾驶员就会显得很无措,而发生相应的事故。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可能环境与驾驶员的个人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驾驶员的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汽车驾驶员差错以及分类
人的差错是指人在进行指定任务的时候发生的差错,再出现相应差错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定操作中点或者是引起的人员伤亡或者是给相关的财产损失。
哈默的人的差错分类法将人的差错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疏忽性是指人在相关的困难在进行决策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2.执行性是指在实现一些功能的过程中,对某个功能过度的利用。
3.多余性是指对一项没有必要的操作进行完成。
4.次序性是指在执行某项操作的时候,由于对这项的工作操作程度没有做到很熟练,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5.时间性是指在进行相关工作操作的时候,对时间的把控程度不是太严格,就会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回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不能正确的意识到风险的情况。
汽车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駕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对身边环境没有仔细观察,以至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因此造成相关的事故发生。汽车驾驶员的一些操作失误,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进行超车驾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的差错。
四、汽车驾驶员行为差错的预防
1.要求驾驶员本人
在根本上要求驾驶员本人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汽车驾驶员不能进行超负荷或者低负荷的工作,要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要从根本上避免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汽车驾驶员也要不断对自身进行充实,不断去学习和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使自己的操作技术能够更加的娴熟和准确,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也能够尽量把伤害降到最小,汽车驾驶员也能够在出现事故的时候能够按照科学的办法处理各种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出现的突发状况。
2.要求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首先在根本上要加强对汽车驾驶员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加强对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使汽车驾驶员的责人意识能够得到不断的提成,驾驶员自身也能够自觉的去遵守交通道路的法律法规。其次就是要对汽车驾驶员的相关技能训练要进行不断的加强,使驾驶员在对相关的处置方法与相关的预防措施都做到心中有数,在事故发生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从而避免驾驶因为紧张出现对事故进行错误判断的现象发生。再次,相关的管理部门还要为汽车驾驶员创造良好的驾驶环境,努力为汽车驾驶员营造和谐的驾驶氛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驾驶员行为上的差错;最后,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对汽车驾驶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尽量使驾驶员的排队时间减少,这样会给汽车驾驶员减轻相应的心理负担,也可以做到在根本上避免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烦躁的心理情绪,可以减少出现差错。
结束语
在交通安全系统工程当中,要对汽车驾驶员的行为差错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于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因此,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去降低人为差错率,要对相关的应力环境进行改变或者要错开危险时间周期。
参考文献
[1]王军.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6):88-89.
[2]孙龙,常若松,高远,马伶.驾驶员视觉注意对危险识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733-1739.
[3]李晓峰,马锦飞.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述评[J].理论观察,2014(01):58-59.
[4]栗学斌,张林江.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1):188-189.
关键词:汽车驾驶员;行为模式;心理因素;可靠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汽车的可靠度和道路的可靠度都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是汽车人机系统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取决于汽车驾驶员的可靠性。但是站在汽车驾驶员的角度来说,由于人的感觉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不稳定的,人的生理周期也是不断在变化的,人的各项生理指标都是有相应的周期,因此现有的相关技术对其可靠性的改善是有局限性的。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在驾驶员、乘客、路人、交通管理员这些参与交通行为的人当中,汽车驾驶员在这个交通事故的过程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因此对汽车驾驶员行为模式及其心理因素对可靠性影响的相关分析是非常必要的。道路系统是一个具有关键性人为差错的复杂系统。
一、驾驶员行为的三种典型行为模式
1.汽车驾驶员行为控制模式
经典的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控制模式是刺激、机体、反应。人的行为控制模式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强调反应是刺激和机体的函数关系,随后又出现“刺激输入、机体调节、输出反应模式和观察、控制、决策模式”。一直到今天,关于这种模式的探讨一直再继续,并且不断的堆砌进行深入,在这里需要相关说明的是,在对汽车驾驶员行为模式进行相关描述的时候,站在控制论的角度来说,传统模式在这其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这里面的缺点就是,没有对汽车驾驶员的视野感知进行充分的考虑。因此,在新阶段的一些工程技术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就是“信息感知、信息判断、作业反应模式。”
2.汽车驾驶员的行为信息处理模式
汽车驾驶员的核心就是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的行为当成是一个信息处理器。Reason认为人的行为是判断信息处理正确与事物的相关综合体,虽然这种模式在早期的行为模式刺激、机体、反应模式中,汽车驾驶员的行为描述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3.汽车驾驶员认知模式
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是在认知的概念基础之上的,并在一定程度上注重驾驶员认知的内部结构与相关过程,而相关的认知系统,重要的是强调驾驶员的行为的战术与相应的策略。
二、驾驶应力
驾驶应力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汽车驾驶员的行为以及相应的可靠性产影响。显然,如果一个人承受了过重的应力会相对较高的可能性会造成失误,当然汽车驾驶员也不例外。高应力不仅可以对人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相应的影响,过低的应力也会有相同的影响发生。
如果应力过轻,任务也相对的简单和过与单调,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人觉得会很枯燥,这项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意义,在相关的工作过程中当中也会边的相对迟钝,工作效率也会受到相同程度的影响,这样就会使工作效率不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但是也不能把应力理解成为完全是一种以消极状态存在的因素,相对适度的应力对于把人提高到最佳的工作状态起着促进的作用。
站在汽车驾驶员的角度来说,驾驶应力主要是与驾驶员的日常负荷有很大关系,如果汽车驾驶员在超负荷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汽车驾驶员的相应工作内容要求就会超过驾驶员满足这些要求的限度,比如汽车驾驶员连续长时间的进行驾车行驶,或者是在路况比较复杂的交通道路条件下进行长时间连续的行车,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汽车出差错的概率。当然,如果汽车驾驶员长时间的低负荷进行相关工作,就不能充分的调动汽车驾驶员的积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汽车驾驶员的反应思维能力会变得相对的缓慢。例如汽车驾驶员经常在宽阔的道路上行使,且汽车驾驶员的任务又相对的不叫简单,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汽车驾驶员对单一的路边风景,产生视觉的疲劳,就会导致汽车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也会使思维能力变得迟钝,当在这个时候出现一些突出的信息出现,汽车驾驶员就会显得很无措,而发生相应的事故。除此之外,一些其他的可能环境与驾驶员的个人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汽车驾驶员的行为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三、汽车驾驶员差错以及分类
人的差错是指人在进行指定任务的时候发生的差错,再出现相应差错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预定操作中点或者是引起的人员伤亡或者是给相关的财产损失。
哈默的人的差错分类法将人的差错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疏忽性是指人在相关的困难在进行决策时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2.执行性是指在实现一些功能的过程中,对某个功能过度的利用。
3.多余性是指对一项没有必要的操作进行完成。
4.次序性是指在执行某项操作的时候,由于对这项的工作操作程度没有做到很熟练,因此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了差错。
5.时间性是指在进行相关工作操作的时候,对时间的把控程度不是太严格,就会在事故发生的时候回出现反应迟钝的现象,不能正确的意识到风险的情况。
汽车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駕驶员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对身边环境没有仔细观察,以至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因此造成相关的事故发生。汽车驾驶员的一些操作失误,在驾驶汽车的过程中进行超车驾驶,酒后驾车,疲劳驾驶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人的差错。
四、汽车驾驶员行为差错的预防
1.要求驾驶员本人
在根本上要求驾驶员本人必须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汽车驾驶员不能进行超负荷或者低负荷的工作,要始终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要从根本上避免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汽车驾驶员也要不断对自身进行充实,不断去学习和积累相关的操作经验,使自己的操作技术能够更加的娴熟和准确,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也能够尽量把伤害降到最小,汽车驾驶员也能够在出现事故的时候能够按照科学的办法处理各种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出现的突发状况。
2.要求管理部门
管理部门首先在根本上要加强对汽车驾驶员定期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加强对汽车驾驶员的安全教育,使汽车驾驶员的责人意识能够得到不断的提成,驾驶员自身也能够自觉的去遵守交通道路的法律法规。其次就是要对汽车驾驶员的相关技能训练要进行不断的加强,使驾驶员在对相关的处置方法与相关的预防措施都做到心中有数,在事故发生的时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从而避免驾驶因为紧张出现对事故进行错误判断的现象发生。再次,相关的管理部门还要为汽车驾驶员创造良好的驾驶环境,努力为汽车驾驶员营造和谐的驾驶氛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驾驶员行为上的差错;最后,相关的管理部门要对汽车驾驶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尽量使驾驶员的排队时间减少,这样会给汽车驾驶员减轻相应的心理负担,也可以做到在根本上避免驾驶员在行驶的过程中产生烦躁的心理情绪,可以减少出现差错。
结束语
在交通安全系统工程当中,要对汽车驾驶员的行为差错进行有效的预防,对于如何提高汽车驾驶员的可靠性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因此,要使用有效的方法去降低人为差错率,要对相关的应力环境进行改变或者要错开危险时间周期。
参考文献
[1]王军.汽车驾驶员的人为因素与交通安全[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06):88-89.
[2]孙龙,常若松,高远,马伶.驾驶员视觉注意对危险识别的影响及作用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11):1733-1739.
[3]李晓峰,马锦飞.汽车驾驶员安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任务述评[J].理论观察,2014(01):58-59.
[4]栗学斌,张林江.浅谈驾驶员心理素质与行车安全[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1):18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