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孔子的启发诱导是其教育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取得教育成功的关键,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推崇。启发诱导的内涵十分丰富,意义相当深远。继承和发扬孔子启发诱导的思想,有利于提高当代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孔子;启发诱导;当代教育
作者简介:张鑫鑫(1983-),女,回族,安徽阜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孙德玉(1962-),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全国首批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004-0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其前后有弟子三千余人,培养了不少博学多才的学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在当时行之有效,对于今天教育改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今天仍被大众广泛赞誉的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等思想。其中尤以启发诱导最为人称道。
一、孔子眼中的启发诱导
在孔子著名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中,启发诱导处于重要的位置。“举一反三”,实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对于学生,先使他经过苦思冥想,如果想不明白,心中有疑惑的时候再去启发他;当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心中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开导他。这样,他所学的的知识才能巩固。孔子就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主张,“能近取譬”,即善于运用学生比较熟悉能被理解的浅近事物阐发较为深刻的原理。他主张多方设计情境,令学生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而知二”、“闻一而知十”、“告诸往而知来者”,从而既能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而对于那些不肯主动刻苦钻研的学生,实行启发式教学是使学生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历来为执教者所重。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试行,确实难能可贵。
而如何坚持启发诱导呢?
第一,努力尝试多种方法,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也就是说抓住良机适时教育。孔子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论语·子罕》中有言:“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1]
第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当其可而教。就是说如果在旧的知识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就不再传授新的知识了。
第三,温故知新。论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凡是照本宣科,不知道所教学科知识的重难点的老师都是不合格的。对于所教的要有创新,不仅把原有的东西教出新意来,而且观点要新,有自己新的见解。
第四,罕譬而喻,言近旨远。这是对老师表达能力的要求。意思是说比喻打的少道理却能让学生明白,说的是眼前的事情意义却深远。就是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话表达出来。正如《学记》中对于优秀教师的要求:“其言也,约也达,微而藏;罕譬而喻,言近旨远。”
第五,存疑问难。真正的启发让学生有问题,不断产生新问题,学了还想学。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使没有疑问的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并帮助他解决疑问,还要产生新的疑问。如此反复,螺旋上升。使发问和解疑节节逼近,相辅相成。换句话说,没有让学生产生疑问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
二、孔子的启发诱导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们目前的教育,家庭和学校都承担了一部分责任。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是否我们的教师和家长都掌握了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好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呢?回顾我们多年的教改实验以及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似乎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也在慢慢渗透中思考着自己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可取,是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经过数年的社会变革和对教育的重视演变,旨在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早已经精彩纷呈了。当代教学中,也有很多很有天分的教育者们在随即设计旨在训练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新情境,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在这方面可贵的探索中,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情境教学、人本观念、课堂讨论、师生对话、辩论演讲、角色感受等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许多家长也自觉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但是这样的教师和家长在我们目前的教育领域为数极少。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大量存在着模式教学,把优秀的孩子教育成“模坯子”。家长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导致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堪重负。当精神逻辑超负荷运转不灵的时候,很多孩子出现了心理障碍和扭曲的人格特征。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教师和家长该怎么样运用好启发诱导的方法,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并努力构建和谐的符合孩子发展的现代教育情境呢?
1.适时引导,不愤不启
现在的教学,在倡导给孩子减压的同时,很多学校或者家长还给孩子布置很多作业。不是课堂的,就是课下的,或者家长找的社会上的诸多学习机构或者培训辅导班。这样做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面对众多的题目和练习。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题海战术也许会短期内使孩子得高分,却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作业的量应该以掌握知识为目的,适当地复习以加深印象。由于学校布置的作业是以大部分学生为标准的,因此,在孩子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学生不做同类的作业。尤其是家长额外给予的作业。逼迫孩子做简单重复的题目,那样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导致厌学情绪。少做同类重复的题目,可以把时间花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用一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更是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该有平和的心态,不把分数当做评价孩子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另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多动脑筋,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课堂、家庭聚会、饭桌、社区活动,甚至是购物、游乐场等场合。多种方式结合,适时教育。不同的孩子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速度不一,学习和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家长和教师该针对孩子给予适当的要求。给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发挥孩子的优势,不盲目攀比。做有损孩子自信的比较。另外,家长和教师要知行统一,发挥表率作用。总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盲目地拼凑各种教学教育方法和手段,给孩子布置同类大量的习题,而是能够把握时机,在孩子能够有疑问的时候,把握住这个时机,给予引导。当孩子对于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的时候,再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是不悱不发的真正意义所在。要做到适时、有效的引导。所谓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教师就是要适时而不过度地予以启发、指点。[2]帮助孩子能够自己掌握和发现问题,能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2.因人而异,不悱不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不但水平不一,学习风格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因此要给孩子创造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允许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在低年级的时候尤其重要,因为这一时期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的关键时期。一旦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那么以后的学习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从中受益的。当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孩子本身。孩子选择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我们周围的外在环境,同样也要注意“软环境”。比如,选择跟什么样的朋友交往,看什么样的书,接触什么样的游戏。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及时给予有建议性的指导,让孩子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孩子喜欢通过讨论强化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的孩子喜欢安静思考,像牛一样地把之前学过的东西再细细回味思考巩固。这样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就该留意和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相应地给予讨论的氛围和安静的外部环境。比如说在巧记英语单词中,有的孩子就比较喜欢构词法,那就给他介绍或者提供相关构词的文章和书籍;有的孩子比较喜欢在阅读中记忆新单词,那就给他阅读材料。
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引导孩子。孩子应被尊重,在适时监督和自我控制中找到平衡点,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给孩子支持,尊重孩子的喜好和不同的学习习惯。关注生活细节,适时辅助。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这就要求对于孩子的教育要能看清楚孩子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能够制定符合孩子自身成长和接受不同知识的不同时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
另外,有效的复习对于新旧知识的掌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的备课,设计的一些复习环节,不管是以列表、图片、游戏、演讲、自我展示、活动或者角色扮演、互动的形式出现,都是一个良好的不可或缺的过程。在这个环节里,能够把握好的不仅成功复习和巩固了旧的知识;同时能够把新知识的一些重点以疑问的方式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把旧的东西教出讲出新意来。这就是成绩。在复习这样的环节里,家长的作用同样可贵。当孩子在家的时候,在饭桌上的闲谈,或者是睡前的小憩、谈心,都是复习旧知识良好的时机。让孩子说说今天上课上了哪些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某个故事的枝节,让孩子发表一下意见;或者关于某个生僻的字眼,跟孩子请教下怎么写;某个相对长的单词,怎么拼读。这些都是良好的复习环节的应用。教师和家长如果能掌握良好的方法,能够善于利用好“温故知新”这一教学原则,那么对孩子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3.因机设教,循序渐进
关于启发诱导,如何能够适时适度方法适中做到行之有效?在尊重不同孩子品性特征给予不同方法引导施教的前提下,还要循序渐进,尊重孩子成长的顺序性和有序性。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该如何做到机智教育呢?要善于引导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能粗暴对待。对于不能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要诚实面对。教学相长,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孩子和家长之间同样适用。在遵循顺序性原则的时候让孩子适时面对事情真相,而不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作用下,让我们的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还是蒙昧少年。没有能力面对挫折,夸张点说,没有勇气面对真相。教育孩子学会应对挫折也是教育智慧的表现。
当教育被多数人关注并积极思考寻求更佳的教育方式时,那教育的明天肯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柴芳亮.孔子学说与现代教育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S2).
[2]李宜华.浅析孔子教学思想的现代意义[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
(责任编辑:张中)
关键词:孔子;启发诱导;当代教育
作者简介:张鑫鑫(1983-),女,回族,安徽阜南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孙德玉(1962-),男,安徽巢湖人,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安徽省教育学会教育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全国首批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安徽 芜湖 24100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07-0004-02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古代中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其前后有弟子三千余人,培养了不少博学多才的学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他总结、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在当时行之有效,对于今天教育改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孔子的教育教学理念在今天仍被大众广泛赞誉的有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等思想。其中尤以启发诱导最为人称道。
一、孔子眼中的启发诱导
在孔子著名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中,启发诱导处于重要的位置。“举一反三”,实行启发式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孔子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就是说对于学生,先使他经过苦思冥想,如果想不明白,心中有疑惑的时候再去启发他;当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心中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再去开导他。这样,他所学的的知识才能巩固。孔子就如何保持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已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主张,“能近取譬”,即善于运用学生比较熟悉能被理解的浅近事物阐发较为深刻的原理。他主张多方设计情境,令学生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这样才能使学生“闻一而知二”、“闻一而知十”、“告诸往而知来者”,从而既能主动获取更多的知识,又能发展思维能力。而对于那些不肯主动刻苦钻研的学生,实行启发式教学是使学生融会贯通的重要途径,历来为执教者所重。而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试行,确实难能可贵。
而如何坚持启发诱导呢?
第一,努力尝试多种方法,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也就是说抓住良机适时教育。孔子教育教学方法灵活多变。《论语·子罕》中有言:“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1]
第二,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当其可而教。就是说如果在旧的知识没有掌握的情况下,就不再传授新的知识了。
第三,温故知新。论语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凡是照本宣科,不知道所教学科知识的重难点的老师都是不合格的。对于所教的要有创新,不仅把原有的东西教出新意来,而且观点要新,有自己新的见解。
第四,罕譬而喻,言近旨远。这是对老师表达能力的要求。意思是说比喻打的少道理却能让学生明白,说的是眼前的事情意义却深远。就是深奥的道理用浅显的话表达出来。正如《学记》中对于优秀教师的要求:“其言也,约也达,微而藏;罕譬而喻,言近旨远。”
第五,存疑问难。真正的启发让学生有问题,不断产生新问题,学了还想学。正如朱熹所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也就是说使没有疑问的学生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并帮助他解决疑问,还要产生新的疑问。如此反复,螺旋上升。使发问和解疑节节逼近,相辅相成。换句话说,没有让学生产生疑问的教学就不是成功的教学。
二、孔子的启发诱导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我们目前的教育,家庭和学校都承担了一部分责任。在我们现在的教育中,是否我们的教师和家长都掌握了科学规范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利用好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呢?回顾我们多年的教改实验以及铺天盖地的媒体宣传,似乎我们的教师和家长也在慢慢渗透中思考着自己的方法是否科学,是否可取,是否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经过数年的社会变革和对教育的重视演变,旨在启发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学方法,早已经精彩纷呈了。当代教学中,也有很多很有天分的教育者们在随即设计旨在训练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新情境,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意识、观念、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在这方面可贵的探索中,在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找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形成了诸如情境教学、人本观念、课堂讨论、师生对话、辩论演讲、角色感受等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许多家长也自觉在教育孩子的方式中汲取新鲜的营养。但是这样的教师和家长在我们目前的教育领域为数极少。我们目前的教学还是大量存在着模式教学,把优秀的孩子教育成“模坯子”。家长和教师的过高期望,导致相当一部分孩子不堪重负。当精神逻辑超负荷运转不灵的时候,很多孩子出现了心理障碍和扭曲的人格特征。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教师和家长该怎么样运用好启发诱导的方法,真正做到行之有效,并努力构建和谐的符合孩子发展的现代教育情境呢?
1.适时引导,不愤不启
现在的教学,在倡导给孩子减压的同时,很多学校或者家长还给孩子布置很多作业。不是课堂的,就是课下的,或者家长找的社会上的诸多学习机构或者培训辅导班。这样做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孩子面对众多的题目和练习。练习并不是越多越好,题海战术也许会短期内使孩子得高分,却会加重孩子的负担。孩子作业的量应该以掌握知识为目的,适当地复习以加深印象。由于学校布置的作业是以大部分学生为标准的,因此,在孩子已经掌握了知识的前提下,可以允许学生不做同类的作业。尤其是家长额外给予的作业。逼迫孩子做简单重复的题目,那样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降低,导致厌学情绪。少做同类重复的题目,可以把时间花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良好的学习习惯受用一生,良好的学习能力更是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因此,家长和教师都该有平和的心态,不把分数当做评价孩子学习优劣的唯一标准。另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多动脑筋,利用更多的教育资源,课堂、家庭聚会、饭桌、社区活动,甚至是购物、游乐场等场合。多种方式结合,适时教育。不同的孩子对于新知识的接受和理解速度不一,学习和理解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家长和教师该针对孩子给予适当的要求。给孩子营造宽松的环境,发挥孩子的优势,不盲目攀比。做有损孩子自信的比较。另外,家长和教师要知行统一,发挥表率作用。总而言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是盲目地拼凑各种教学教育方法和手段,给孩子布置同类大量的习题,而是能够把握时机,在孩子能够有疑问的时候,把握住这个时机,给予引导。当孩子对于问题有了自己的思考和想法的时候,再加以引导,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这就是不悱不发的真正意义所在。要做到适时、有效的引导。所谓启发式原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也就是说只有让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时,教师才适时引导、启发,帮助学生打开知识的门扉,端正思维的方向。教师就是要适时而不过度地予以启发、指点。[2]帮助孩子能够自己掌握和发现问题,能够在面对问题的时候有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
2.因人而异,不悱不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因为成长环境以及自身的原因,不但水平不一,学习风格也大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采用灵活的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因此要给孩子创造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首先要允许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在低年级的时候尤其重要,因为这一时期是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不良学习习惯的纠正的关键时期。一旦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那么以后的学习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从中受益的。当然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孩子本身。孩子选择的学习环境不仅包括我们周围的外在环境,同样也要注意“软环境”。比如,选择跟什么样的朋友交往,看什么样的书,接触什么样的游戏。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要善于发现,及时给予有建议性的指导,让孩子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有的孩子喜欢通过讨论强化自己所学的知识;有的孩子喜欢安静思考,像牛一样地把之前学过的东西再细细回味思考巩固。这样我们作为教师和家长就该留意和认识到孩子的学习习惯,相应地给予讨论的氛围和安静的外部环境。比如说在巧记英语单词中,有的孩子就比较喜欢构词法,那就给他介绍或者提供相关构词的文章和书籍;有的孩子比较喜欢在阅读中记忆新单词,那就给他阅读材料。
要掌握孩子的心理特点,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找准切入点,引导孩子。孩子应被尊重,在适时监督和自我控制中找到平衡点,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总之,给孩子支持,尊重孩子的喜好和不同的学习习惯。关注生活细节,适时辅助。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有效的沟通方式。让学生热爱学习,享受学习。这就要求对于孩子的教育要能看清楚孩子不同时期的身心特点,能够制定符合孩子自身成长和接受不同知识的不同时期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教育。
另外,有效的复习对于新旧知识的掌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课前教师的备课,设计的一些复习环节,不管是以列表、图片、游戏、演讲、自我展示、活动或者角色扮演、互动的形式出现,都是一个良好的不可或缺的过程。在这个环节里,能够把握好的不仅成功复习和巩固了旧的知识;同时能够把新知识的一些重点以疑问的方式安排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能够把旧的东西教出讲出新意来。这就是成绩。在复习这样的环节里,家长的作用同样可贵。当孩子在家的时候,在饭桌上的闲谈,或者是睡前的小憩、谈心,都是复习旧知识良好的时机。让孩子说说今天上课上了哪些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共同探讨某个故事的枝节,让孩子发表一下意见;或者关于某个生僻的字眼,跟孩子请教下怎么写;某个相对长的单词,怎么拼读。这些都是良好的复习环节的应用。教师和家长如果能掌握良好的方法,能够善于利用好“温故知新”这一教学原则,那么对孩子的教学,效果会更好。
3.因机设教,循序渐进
关于启发诱导,如何能够适时适度方法适中做到行之有效?在尊重不同孩子品性特征给予不同方法引导施教的前提下,还要循序渐进,尊重孩子成长的顺序性和有序性。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该如何做到机智教育呢?要善于引导和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不能粗暴对待。对于不能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也要诚实面对。教学相长,不仅仅是学生和教师之间,孩子和家长之间同样适用。在遵循顺序性原则的时候让孩子适时面对事情真相,而不是在家长和教师的作用下,让我们的孩子一直到大学毕业还是蒙昧少年。没有能力面对挫折,夸张点说,没有勇气面对真相。教育孩子学会应对挫折也是教育智慧的表现。
当教育被多数人关注并积极思考寻求更佳的教育方式时,那教育的明天肯定会更美好。
参考文献:
[1]柴芳亮.孔子学说与现代教育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S2).
[2]李宜华.浅析孔子教学思想的现代意义[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2.
(责任编辑: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