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练者才有力量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ndy_gong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要在宝安深昌电子厂有个外号,叫“厂长”。这当然得在真正的厂长不在的时候才能叫。之所以有这样一个大胆的外号,全因为阿要在工厂的出色表现,阿要在深昌电子厂工作了五年之久,是工厂元老级别的人物,从一个流水线上贴海绵的小员工做到车间主管,期间无论做什么岗位,他都兢兢业业,把工厂当家。工友们对阿要最初的印象就是爱管闲事,有关工厂的事务他都要过问,大到生产调度,小到垃圾处理,虽只是主管,干的却是厂长的活,甚至比厂长还要“厂长”。然而相处久了,提起阿要,他们都说:“厂长”,真是厂长。语气中可是带着敬重的。
  
  “厂长”竟是贴海绵出身
   阿要刚进深昌电子厂那会,还是一个小毛孩,一脸的稚气仍未退去。面试他的前台文员以为他未成年,认真看了他的身份证,才放心让他进厂。未进厂之前,阿要对深圳的工厂有过一番想象,真到车间里工作了,他才知道想象里的世界和现实还是有差别的。
   工厂要阿要做的事很简单,就是往一个塑料面壳里贴一小块海绵,这么简单的事情,他做起来简直有点小儿科。他虽然身子小,没打算来深圳干重活,但也不至于整天捏着一块海绵举起贴上。他有些厌烦,几次想找拉长换工位,身边刚认识的工友却比他说:“这可是一个好岗位,挺羡慕你的。”阿要将信将疑。但在没换岗位之前,他还是尽心尽力地把每一块海绵贴正贴牢。
   那是2006年的夏天,那年阿要年满18岁,初中毕业后,就到了深圳宝安。来宝安之前,阿要对宝安的认识和一个人有关,那个人和他是同一个村里的,那人90年初开始“闯”深圳,在宝安,起初也是到工厂打工,后来成了工厂老板,每次回家都开着小车,风光无限。阿要从小便从大人们口中熟知那位村里的传奇人物,他暗暗发誓,自己长大了也要去深圳,也要进工厂办工厂,也要开小车。这,姑且就是阿要这么一个小小的初中生的理想罢。这样的理想自然不够远大,甚至有些世俗,与课本上写的老师教的有冲突。但它并没有错,具体到阿要那处于粤东山区的贫困的家庭,它比金子更能泛发出高尚的光彩。
   如今深昌电子厂的老员工们都还记得,五年前,一个小男孩,在车间里出了名,出名的原因不惊天也不动地,而是他贴海绵贴出了车间纪录。那个小男孩不是别人,正是阿要。那时的深昌电子厂刚刚起步,员工不过十几人,偶有个风吹草动,都会惊动老板。阿要就这样因为破了车间的贴海绵纪录而引起了老板的关注。老板是湖北人,长得魁梧高大,目露凶光,阿要每次见了都不敢正视。阿要的胆小同样出了名,有一次,老板开早会,第一句话就点了阿要的名。把阿要吓得脸色铁青,看样子都快哭了。老板问:“你知道我为什么点你的名吗?”阿要支支吾吾,说:“怎么啦?”当时阿要心里直打鼓,以为这下被炒鱿鱼了。谁知老板忽然缓下严肃的脸来说:“因为你表现不错,咱们工厂刚起步,需要你这样默默做事的人。”阿要这才松了口气,心里想这样也能得到表扬啊,看来在工厂混出名堂并不难,因为阿要在家时,无论怎么卖力帮父亲做农活,都从未得到过父亲一句由衷的赞扬。
   从那以后,阿要更是把海绵贴得风生水起。车间那段时间产量大增,和阿要所处的第一个工位的快速不无关系。深昌电子厂用五年的时间发展成为员工几百人的中型企业,如果说是阿要手中那一块块海绵贴出来的,未免夸大其词,但具体到阿要五年来的打工生涯,从小小员工一步步做到车间主管,则真的和他当年那一块块踏踏实实贴下去的海绵有着必然的关系了。难怪后来厂里人总是说:“别看我们‘厂长’现在这么风光,他当年也是贴海绵出身的。”此话用来鼓励那些刚进厂做着小岗位的员工们,十分有效。
  
  “厂长”就要不愿意贴海绵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贴海绵帮助了阿要,一直贴海绵却也限制了阿要。
   日复一日,上班下班,阿要的工卡上从没有一天迟到、早退。一年后,阿要不知贴了多少海绵,即使是闭着双眼,他也能把海绵准确无误地贴进面壳的对应位置。曾经的憧憬与激情逐日消减,他仿佛看到身体的力气正在被一丝丝地抽离而去。他害怕自身的状态。他想,即使一辈子打工,也不应该那么软疲无力,他觉得人只有充满力量时,才有资格言谈希望。
   “力量”这个词汇,开始在瘦小的阿要心里发出声音,生根并发芽。
   在小工厂做过的人都知道,一个员工要是把一个岗位做得比别人出色,那他的能力也就被定位了,一般情况下就只能做那个岗位了。人们的意识里,也都会认为那岗位非他莫属。阿要就是这样的情况。阿要可不愿意那样一直贴海绵,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那年头,在工厂里有理想的人可并不多,大多数打工者其实只是把工厂当做人生的过渡,或者干脆就是进去泡妹子的。
   阿要找到当时的拉长,壮足了胆说:“我不愿意再贴海绵了,我要当维修。”
   拉长吓一跳,他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个还一脸稚气的小伙子竟然想当维修。维修,那可是技术工,不是谁想当就可以当的。阿要一个初中生,连万能表都不会用,谈何维修?而阿要提出如此要求,其实也经过深思熟虑,一年来的工厂生活,阿要意识到想要在工厂有所发展,摆在面前的无非两条道:一是当管理,从组长到拉长再到主管再到经理,往上就是厂长;二则是当技工,从维修工开始,再进入工程部,有了一技之长也就相当于捧了金饭碗,即使离开深昌电子厂,进其他厂也能颇受欢迎。阿要当时对管理没信心,毕竟人微言轻,他想从技术入手,而自己什么都不懂,怎么办?他瞄准了一个职位:外观维修。所谓外观维修,其实是相对技术维修而存在的职位,主要是负责一些机器非技术类的维修,说白了就是维修工的学徒。此岗位,正好契合阿要的意愿。
   对于阿要的请求,拉长无法答应。阿要却威胁道:“不行我就辞工。”话说到这份上,已经是不给自己留后路了。这招却很奏效。阿要可是老板喜欢的员工,拉长哪敢轻易让其走人。几天后,老板把阿要叫到面前,问他:“当初为什么想进厂?”阿要直言不讳,说是为了赚钱。老板又问他为什么想当维修。阿要说:“想赚更多的钱。”
   最终阿要还是没能当上维修,但他从此也不再贴海绵了,因为他当上了装配组的组长,掐指一算,手下还有五个员工。
  
  “厂长”要管人更要懂人
   阿要的脾气好,这点深昌电子的所有员工都承认。因为有一副好脾气,阿要的管理工作如鱼得水。如今阿要总结经验:工厂里一个好的基层管理靠的不仅仅是能力,还要有一副好脾气。
   好脾气让阿要获得了好人缘。出外打工者,虽然身份卑微,但也不愿意整天被人骂来骂去,阿要就从未因工作上的事骂过手下的员工,反而还经常被手下的人骂,骂得越凶,阿要越是涎着脸,拍拍对方的肩膀:“我知道,我知道。”骂归骂,手下们该加班时从未要阿要费多少口舌,该完成的工作也不需要阿要多操一份心。阿要说:“管理,除了管他们,还要懂他们。”
   四年间,阿要从一个小组长,手下五名员工,到拉长,再到如今的车间主管,手下几百名员工。身体瘦小的阿要,靠的不是威严,不是整天拉着脸,靠的也不全是“管”,而是另一个字:“懂”。因为自己就是小员工起身,本身就需要人“懂”,所以他也就能“懂”更多的人。
   有一次,车间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说是大事,是因为一夜之间丢失了几十台机器,损失近万元。深昌电子厂生产的都是小巧美观的mp3、mp4,诱惑性大,有些员工不免铤而走险。当时阿要还当上主管没多久,如何处理那次事故将关系到他在主管位置上的威信,自然感觉责任重大,不能冤枉无辜者,也不能放过盗窃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毫无结果,底下几个拉长则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一个刚进厂的员工。但阿要没有贸然行动,而是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和那个新员工聊天,一席话谈下去,彼此互诉了家境的不易、打工的遭遇,竟有相知恨晚之感。于是阿要心里有底了——盗窃之事绝非新员工所为。阿要不单没炒掉那个新员工,还重用了他。后来再经过调查,终于确定是一个保安监守自盗所为。当人们问及当时怎么就那么肯定不是新员工所为时,阿要说:“我理解他,我懂他。”
   阿要这样靠着一个“懂”字,坚定了自己的主管职位,也在上级和员工们的心目中树立了威信。
  
  “厂长”相信历练者才有力量
   身为车间主管,阿要每天都要顶着巨大的压力,随着工厂一步步扩大,员工越来越多,客户也越来越大,阿要肩上的责任也就越重。阿要说,要是五年前,他还在贴海绵那会,对如今的工作简直是想都不敢想,不敢相信自己也能做这样的工作——所以万事要敢于尝试,别让困难吓退了脚步。他说如果当初如愿当上了维修工,或许现在也能顺利地进入工程部门,为工厂做贡献,但于个人而言,他绝对得不到现在的锻炼、视野也就拘囿在了技术的小圈子里。他深知作为一个管理者对认识自我和塑造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着影响和帮助。如果不是当上了车间主管,阿要便不会主动去学习,去买大量的管理书籍来阅读;如果不是当上了车间主管,阿要也不会更在意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懂”得他们而敞开自己、提高自己;如果不是当上了车间主管,阿要也不会深刻地体会到员工和企业之间并非简单的雇佣关系,而是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整体,更多时候他在为底下员工着想的同时也会站在老板的立场想问题,在两者之间获得平衡点;如果不是当上了车间主管,阿要更不会因为一次意外事故延误了交货期而被订单的负责人指着鼻子破口大骂……
   如此种种,阿要每天都在经历着,尽管他才23岁。他觉得这些都是历练,人生漫漫长途之中必须的历练。有了这样的历练,他才能化为前进的力量。有力量者才有资格言谈希望、言谈理想。
   说到理想,阿要还是和五年前刚来宝安时一样,要开办自己的工厂,开上自己的小车,不同的是现在他的心态有所改变,不像以前那样以空想为主,好高骛远,他开始觉得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今天的工作,明天该属于他的自然会为他所拥有。
  
   责 编:熊正红
其他文献
一 个体工商户应以谁为被告?  江门新会甄先生陈述:我一直供货给某个体工商户(该个体工商户起有字号),每次都是先供货后结账,但是最近该客户经常以周转不来为由不支付货款,经我多番查证,原来该实际经营者与营业执照上登记的经营者不是同一个人,请问在这种情况下,若我要提起诉讼,应该以谁为被告?  答:个体工商户,是指有经营能力并依照《个体工商户条例》的规定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公民。 
期刊
七月二十三日,是我的生日,也是母亲的忌日。奶奶说,这一天,婚后多年的父亲终于如愿抱上了我这个爱女。可是,还没来得及高兴,一向体弱的母亲因产后失血过多而在极度虚弱的呻吟声中痛苦离世……   每个生日,我都不曾给自己庆贺过。我想我不值得庆贺,我的出生是一种罪过!我一直对逝去的母亲怀有一种深深的内疚……倘若没有我,她就不会这么年轻就离开这个世界啊!   此刻,苍茫暮色里,我站在天台上,没有生日蜡烛
期刊
故事开了头  月亮谷的傍晚,一轮皎洁的月亮摇摇晃晃爬上山尖,像一位睿智的老人,用那双充满慈爱的目光注视着下面这个“硝烟”弥漫的人间。  月亮谷整日淙淙流淌的山溪里,这时响起了一阵罕见的女孩子的笑声。姑娘们裸着身子,嬉闹着,游戏着,尽情地洗擦和玩耍,将近日来的种种焦虑和恐惧,都让清凉的溪水冲洗得干干净净。  麦子,多谢你,带我们来到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我们做了仙女哩。水灵坐在一块光滑的大石头上,双脚
期刊
17岁那年,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东莞市石排镇工作,进了一家300人的制衣厂。上班后,我被分配到12组,跟我同桌的是一个20岁左右的男孩子。开始,因为陌生,我们谁也没有主动说话。渐渐的,我发现这个男孩经常听郑源的歌曲,于是,我就找到了话题,问他:“你也喜欢郑源的歌?”男孩看了我一眼,答道:“是啊,你也喜欢啊?”我说:“是。”打开话题后,我们的话就多了。   男孩说话很幽默,和他聊天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
期刊
三月,又是草长莺飞,曾经在广东的一个工厂打过工的朋友从南京来,聊至深夜,忽然聊到一起上班时耳闻目睹的罚款来,觉得甚是有趣,也就整理了些如烟往事。估计到文中相关人物依然在这漂泊路上,其姓就一律是“阿”也罢。     1.阿翠和阿碧是一对亲姐妹,阿翠是组长,吃管理餐,阿碧是员工,用员工餐。餐厅有“安民告示”:员工不得进入管理餐厅,违者罚款两百元。   一日,阿翠又像往常那样,端着饭菜来到员工餐厅,
期刊
明天就得回去。如果今天再接不到水,那么今年的稻子就栽不成了。   刘英屋里一头屋外一头地进进出出。因为她只请了七天的假。   刘英和丈夫一直在外打工,快四十岁的人了,要文凭没文凭,要技术没技术,全凭自己辛苦打拼才在现在的厂里站稳了脚。为了保住这份工作,她每年春节都不回家。只有午秋二季农忙时她才奢侈地向老板请几天假。   几天前,她向老板请了一个星期的假回家插秧。老板虽没说什么,但她还是从那苛
期刊
父亲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严厉的,蛮不讲理的,始终与我格格不入。我与父亲好像前世有过什么仇,今世他是来惩罚我的,以致于我们兄弟姐妹6个中,另5个都在父亲身边,惟独我远隔千山万水。漂泊他乡,母亲经常责备父亲说:“都是你把娃子打跑的。”说实话,母亲的话有一半是对的。   我对父亲的印象是从打骂中开始的,在6个兄弟姐妹中,我“倒霉”地排在第三,“新老大,旧老二,补补丁丁是老三”。小时候,我穿得最破,挨的打
期刊
从前,广东省潮汕地区惠来县百山花山脚下有个村子叫华清村,村里出了个秀才名叫卢贡。卢贡足智多谋,幽默风趣,且喜欢打抱不平,有“潮汕济公”之美誉。有关卢贡秀才的轶事趣闻在潮汕民间流传很多,这里只选讲其中三个小故事,以飨读者。   巧治恶妇   有一年夏天,某村发生了一起媳妇无理毒打家婆,致使家婆脱掉牙齿的恶性事件。左邻右舍目睹如此情景,无不谴责那恶妇的忤逆行为,纷纷支持李大娘上县衙告状,请求官府主
期刊
一退休老汉妻患绝症亡故,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乡下女子为妻。旁人都能看出,老汉两口子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年轻的妻子成天闷闷不乐,愁眉不展。老汉便问:“你是不是不满意我的年纪?为啥总板着个脸?”   妻子说:“没有啊?”   老汉又问:“那么,你是嫌弃我没有个一官半职喽?”   妻子立马又说:“谁说的,我是嫁你这个人,又不是嫁官职!”   老汉说:“那你是抱怨我不是
期刊
山姆中尉正在检查士兵对武器的维护情况,他叫起一名士兵问道:“你擦枪从哪儿开始?”    “报告长官。”士兵回答,“我先看枪号。”    山姆很奇怪:“看枪号?什么意思?”    “免得替别人擦了枪!”     点 歌    一次在饭店吃饭,大厅里可以点歌。    我正吃着,听见音响那边传来了主持人那甜美的声音:“下面是张先生为大家点的歌曲,这位先生祝愿大家财源滚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