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写作与生活结合,写作与阅读结合,活动激趣,赏识讲评,体验成功等方式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过去那种令人心烦的写作课已然不再。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二、美文美读,激发兴趣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學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当学生对习作的意识还很朦胧时,教师应有目的地选取篇幅短小、生动感动人的文章(包括课文)给学生朗读,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营造一种令人向往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要多找一些生活气息很浓厚的文章,利用早读、午间、大课间活动等空隙,师生共读。因为读的过程是听和读的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里得到感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用深情而低沉的语调朗读课文,学生被当时的氛围所吸引,结束的时候,学生鼓掌致意,显然他们是被作品里朦胧优美的月下荷塘所吸引,被作者优美而伤感的情感所感动,我觉得我寻找到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契机,于是我启发学生讲述他们也写月景的片段。然后课堂交流,每个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脑海中荷塘。虽然有些同学的语句并不是那么优美,甚至是很牵强的,但受到影响,起码有了写的欲望。接着的作文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作文中涌现了好多内容丰富、景物描写非常新颖的的习作。
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在点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评改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多给学生以讲话的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不搞“一言堂”。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最难得、最宝贵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见解和意见存在。具体是做法是先小组评改,然后集中由教师评改。小组里选出大家信任的书记员,全组同学发表意见和建议。重点解剖有代表性的习作,书记员把同学们的意见写下来,抄到作文本上,那就是最好的评点。辅导学生评点、修改习作,也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由句到段,再到篇。老师也要多为学生准备备用的评语,学生多读评点范例,依然是要求多以欣赏的眼光,赏识的语气,鼓励的方式,建议的角度,去写评语,修改习作也应该尽量保留作者的原意。“不仅训练了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同时也督促每个学生认真写好每篇日记。训练结果,是既学会了写日记,也逐步学会了评改习作。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就是把我们身边的生活写出来,把平时所见的、所听的、所想的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这就要求教师多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如郊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广泛积累写作素材。在生活、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过程,若有一些心得体会,就要及时记下来。这样坚持久了,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习惯于记实事、写真人、抒真情、发实感。
二、美文美读,激发兴趣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书籍也是一种学校。”又说:“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读书。”当代名家名作是现代文的典范,学习优秀范文是學习写作的必由之路,当学生对习作的意识还很朦胧时,教师应有目的地选取篇幅短小、生动感动人的文章(包括课文)给学生朗读,而且是有感情的朗读,营造一种令人向往的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尤其是要多找一些生活气息很浓厚的文章,利用早读、午间、大课间活动等空隙,师生共读。因为读的过程是听和读的结合,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美的感染。让他们从别人的作品里得到感动,与作者的感情共鸣,然后产生写作的欲望。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我用深情而低沉的语调朗读课文,学生被当时的氛围所吸引,结束的时候,学生鼓掌致意,显然他们是被作品里朦胧优美的月下荷塘所吸引,被作者优美而伤感的情感所感动,我觉得我寻找到了激发学生写作的契机,于是我启发学生讲述他们也写月景的片段。然后课堂交流,每个同学都写出了自己脑海中荷塘。虽然有些同学的语句并不是那么优美,甚至是很牵强的,但受到影响,起码有了写的欲望。接着的作文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进,作文中涌现了好多内容丰富、景物描写非常新颖的的习作。
三、注重积累——厚积薄发在点滴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离开阅读,学生对事物的表达将是无序而枯燥的。如果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在读中静心,在静心中享受,在享受中培养丰富的情感。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沉浮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赏识成功,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鼓励的力量。对于那些写作水平不高的学生,教师应努力找出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对于写作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提出稍高一些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处,让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又愉快地认识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这样,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有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社会热点问题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评改作文时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开展讨论,多给学生以讲话的机会,各抒己见,质疑问难,不搞“一言堂”。这是一种深层次的赏识,是激发学生创作激情最难得、最宝贵的机会。教师要善于诱导,允许各种不同见解和意见存在。具体是做法是先小组评改,然后集中由教师评改。小组里选出大家信任的书记员,全组同学发表意见和建议。重点解剖有代表性的习作,书记员把同学们的意见写下来,抄到作文本上,那就是最好的评点。辅导学生评点、修改习作,也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由浅入深,由句到段,再到篇。老师也要多为学生准备备用的评语,学生多读评点范例,依然是要求多以欣赏的眼光,赏识的语气,鼓励的方式,建议的角度,去写评语,修改习作也应该尽量保留作者的原意。“不仅训练了学生鉴赏评价能力,同时也督促每个学生认真写好每篇日记。训练结果,是既学会了写日记,也逐步学会了评改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