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眼下是传媒高度发达的时代,无论你在办公室、在家中、在路上、在电梯里,都可以受到传媒的影响。公众传媒的发达程度、多样性、渗透力,已经大大影响了公众对社会的认知度。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以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高度发达的传媒也带来了媒体内部的激烈竞争,各媒体在强化硬件的同时,也在传播内容上作足文章,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传媒事件,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也发人深省。笔者认为,公众传媒,做为影响公众意识的最重要的载体,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切不可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失去底线。
首先,公众传媒要有主流意识,不应放大个体,误导公众。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社会,也是个个性化社会,任何人都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开放、进步的表现。当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许许多多问题、矛盾随之突现出来,也随之逐步解决,社会的主流是在发展,在进步。
然而,一些媒体却抓住一些个别的现象,大加炒作,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让公众产生错觉。比如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网络上风行的“炫富哥”、“富二代”、“官二代”,比如明星们的绯闻,都在为媒体津津乐道地炒作着。这就让公众们产生质疑: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社会风气怎么会变成这样?事实上,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在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着幸福的生活,在为国家、社会尽自己的所能。个体的行为、思想可以展示,但作为公众传媒,不应该把这些事情无限放大,在追求轰动效应的同时,忽略了公众意识,忽略了社会主流的世界观、价值观,忽略了自己应有的责任。
其次,公众传媒应树立防范意识,防止起到負面作用。现下,公众传媒的作用,已经无可避免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简单的一则新闻,就可能对公众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媒体在传播新闻的同时,也应该树立一种防范意识,尽可能不要出现“画蛇添足”的情况,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去年云南出现的大旱灾,的确给云南的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媒体的集中报道,也调动起了全社会万众一心、支援云南抗旱的义举。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正面报道战役。但笔者发现,有的报道却有“画蛇添足”之感,在报道旱灾的同时,也在争论云南旱灾会不会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各家媒体众说纷纭,专家学者也是各执己见,而一些媒体采访的对象竟然是股票、期货市场专家,令人觉得颇有炒作涨价之嫌。事实上,云南在全国粮食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极低,如果调控得力,粮价略有上涨有可能,但应该不会大涨。然而这样的争论,引起了社会对涨价的预期心理,也难免会有人利用这种心理,推进操纵涨价的可能。
应该说,这些事件并非媒体所操纵,但媒体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所以,笔者认为,公众传媒一定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防止“把好事办坏”。
第三.公共传媒要“守土有责”,杜绝虚假新闻。眼下,公众传媒的信息获取渠道可谓又多又杂。有职业撰稿人,有通讯员,有群众报料,有网上获取,有记者采访,等等,不一而足。这就造成了许多信息的来源不可靠,不真实,甚至是虚假的。有些假新闻令人一笑而过,而有的却带来不小的反响。看2010年的十大假新闻,有说中国每年有220多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的,有说炒蒜高手一掷千万买金条的,还有说70%举报者被报复的,还有说金庸先生去逝的……。这些假的东西被当作新闻报道出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可又被证明是假的。对公众是一种不负责任,对媒体是一种“自残”。其实这些东西只要稍加核实,就会知道其是假的。但为什么会刊登出来?主要是公共传媒责任意识差,只求独家新闻,产生轰动效应。
笔者认为,做为公众传媒,要摆正心态,严于律己,媒体有媒体的责任,绝不能为了追求个别目标而降低了职业道德标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公众,承担的是社会责任。
高度发达的传媒也带来了媒体内部的激烈竞争,各媒体在强化硬件的同时,也在传播内容上作足文章,也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传媒事件,有的令人啼笑皆非,有的也发人深省。笔者认为,公众传媒,做为影响公众意识的最重要的载体,一定要有社会责任感,切不可为追求轰动效应而失去底线。
首先,公众传媒要有主流意识,不应放大个体,误导公众。当今社会是个多元化社会,也是个个性化社会,任何人都可以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个性。应该说,这是社会发展、开放、进步的表现。当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有许许多多问题、矛盾随之突现出来,也随之逐步解决,社会的主流是在发展,在进步。
然而,一些媒体却抓住一些个别的现象,大加炒作,形成铺天盖地之势,让公众产生错觉。比如电视相亲节目中的“拜金女”、网络上风行的“炫富哥”、“富二代”、“官二代”,比如明星们的绯闻,都在为媒体津津乐道地炒作着。这就让公众们产生质疑:我们这个社会怎么了,社会风气怎么会变成这样?事实上,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依然在兢兢业业地工作,在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着幸福的生活,在为国家、社会尽自己的所能。个体的行为、思想可以展示,但作为公众传媒,不应该把这些事情无限放大,在追求轰动效应的同时,忽略了公众意识,忽略了社会主流的世界观、价值观,忽略了自己应有的责任。
其次,公众传媒应树立防范意识,防止起到負面作用。现下,公众传媒的作用,已经无可避免地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简单的一则新闻,就可能对公众生活产生重大影响。所以,媒体在传播新闻的同时,也应该树立一种防范意识,尽可能不要出现“画蛇添足”的情况,给社会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比如去年云南出现的大旱灾,的确给云南的群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媒体的集中报道,也调动起了全社会万众一心、支援云南抗旱的义举。应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正面报道战役。但笔者发现,有的报道却有“画蛇添足”之感,在报道旱灾的同时,也在争论云南旱灾会不会导致农产品价格暴涨,各家媒体众说纷纭,专家学者也是各执己见,而一些媒体采访的对象竟然是股票、期货市场专家,令人觉得颇有炒作涨价之嫌。事实上,云南在全国粮食生产中所占的比例极低,如果调控得力,粮价略有上涨有可能,但应该不会大涨。然而这样的争论,引起了社会对涨价的预期心理,也难免会有人利用这种心理,推进操纵涨价的可能。
应该说,这些事件并非媒体所操纵,但媒体却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推手”角色。所以,笔者认为,公众传媒一定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防止“把好事办坏”。
第三.公共传媒要“守土有责”,杜绝虚假新闻。眼下,公众传媒的信息获取渠道可谓又多又杂。有职业撰稿人,有通讯员,有群众报料,有网上获取,有记者采访,等等,不一而足。这就造成了许多信息的来源不可靠,不真实,甚至是虚假的。有些假新闻令人一笑而过,而有的却带来不小的反响。看2010年的十大假新闻,有说中国每年有220多万青少年死于室内污染的,有说炒蒜高手一掷千万买金条的,还有说70%举报者被报复的,还有说金庸先生去逝的……。这些假的东西被当作新闻报道出来,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可又被证明是假的。对公众是一种不负责任,对媒体是一种“自残”。其实这些东西只要稍加核实,就会知道其是假的。但为什么会刊登出来?主要是公共传媒责任意识差,只求独家新闻,产生轰动效应。
笔者认为,做为公众传媒,要摆正心态,严于律己,媒体有媒体的责任,绝不能为了追求个别目标而降低了职业道德标准,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公众,承担的是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