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多功能化设计与实现探索

来源 :图书与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馆、美术馆“五馆”功能合一的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为例,探讨了多功能高校图书馆的功能设计、馆藏资源建设与实现途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李政道图书馆 档案馆 博物馆 美术馆 科技馆
  中图分类号: 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4)05-0039-03
  Discussion on Multifunc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sung Dao (T.D.) Lee Library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culture activities makes people thinking of exploiting new functions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ctions, college culture and technology makes it possible to build a new kind of multi-function library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sung Dao (T.D.) Lee Library.
  Key words university library; Tsung Dao (T.D.) Lee Library; aichives; museum; art galle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ll
  图书馆作为社会知识、信息、文化的记忆和扩散装置已存在了千年,基本职能是收集、整理文献并提供使用[1],但其具体功能源自于社会需求,且随着社会物质水平和精神水平的提高不断扩展。高校图书馆是图书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教育职能机构,是辅助教育科研活动、弘扬大学文化的重要场所和基地。高校的教育科研文化建设、信息技术的发展、用户的需求变化等,都会引起高校图书馆功能的转变。一些学者也已从信息服务、文化服务的角度对图书馆的功能拓展提出了一定的想法和见解[2],部分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具备其他文化机构的功能,并逐渐发展成其相对固定和常态的功能,如展览功能、档案存储功能等。随着又一轮高校图书馆馆舍建设的兴起,如何合理运用资源,在规划之初即吸收其他文化机构的精华,设计并建立起高校图书馆的多功能体系,充分发挥出高校图书馆的优势,已是高校图书馆人应当重视的问题。本文主要就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图书馆在多功能化方面的实践探索进行介绍与分析,以期为我国其它高校图书馆的功能扩展实践有所借鉴与启示。
  1 李政道图书馆概述
  2011年,由教育部审批的李政道图书馆建设项目启动,图书馆选址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总建筑面积约6500平方米,毗邻计划建设中的理学群楼,目标是建设成为激励后学、弘扬科学精神、展示人文素养的重要基地。
  1.1 李政道图书馆的多功能设计
   上海交通大学在李政道图书馆设计过程中,咨询和征求了图书馆、学术界、宣传部、博物馆、档案馆等多方专家意见,对其功能定位充分调研论证,并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终决定设计、建造一座以图书馆、档案馆为主,兼具博物馆功能,有限扩充美术馆和科技馆功能的“五馆”合一的多功能图书馆。
   (1)图书馆。作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体系的组成部分,李政道图书馆建成后将严格遵守图书馆各类规章制度以及相应的业务流程和规范;承担资源存储、流通、阅览等职责;承担教育、科研辅助功能,包括文献服务、参考咨询服务、学科服务等;采取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相同的运行与管理模式,即阅览区域一门式管理,推行大开放、大服务格局,采用借阅合一与学科化服务模式。
   (2)档案馆。全面收集并保管李政道先生相关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与长期保存工作,对人物和历史进行研究。制定资料使用规范,实现“藏、编、管、查、参”五位一体的有机服务与管理机制,行使档案馆的功能。
   (3)博物馆。以专题为主,编年为辅,利用陈展宣教的形式,履行教育和传播功能,展现李政道先生的传奇人生和科学精神,传达出上海交通大学的文化理念和育人理念,肩负起传承与弘扬文化和精神的重任,体现出其作为博物馆的功能。
   (4)科技馆和美术馆。将科学性和艺术性融合到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中,通过资源建设和陈列展览的手段,设置互动科普装置,展出经典艺术作品,体现出科技馆和美术馆的功能。
   在建设过程中,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还多次邀请物理学专家、图书馆专家、博物馆专家、档案馆专家、建筑设计专家、艺术家等组成多领域专家委员会,从图书馆功能定位、建筑设计、功能布局、陈展设计等方面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保障李政道图书馆实现多功能的可行性。
  1.2 李政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李政道图书馆丰富、多样的文献馆藏资源及对文献和特色馆藏资源的深度挖掘与整理,是李政道图书馆实现多种功能的前提条件和核心要素。李政道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主要有:
   (1)学科资源建设。李政道图书馆吸纳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资源保障体系,延续资源建设的“三一”原则,进行理学学科重点资源建设。
   (2)特藏资源建设。李政道图书馆吸收了李政道先生捐赠的各类珍贵资料,包括手稿、奖章证书、艺术作品、生活物件等实物资源数十万项,同时还吸收通过社会征集和采访所得的各种形式资源。
   为了出色地完成李政道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工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成立多个专门工作组,如系统发展部、技术加工部、采访编目部连同物理学专家协同工作,完成资源整理、揭示及数字资源中心系统平台的建设工作。   2 李政道图书馆实现多功能的路径
   李政道图书馆由“实体图书馆”和“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3]组成,五大文化教育机构功能充分融合,“无处不在”的理念是李政道图书馆实现多功能统一的途径。建设初期对网站和实体馆进行充分规划,使得李政道图书馆从硬件到软件都以支持多功能的新型图书馆为目标建设。
  2.1 虚实一体的多功能支撑平台
  2.1.1实体馆舍从建筑设计和功能设计上支持多功能
   实体图书馆的建设充分考虑其功能、美感和用户使用行为,在其建设初期就为支持多功能奠定好基础。
   (1)实体馆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方案先后经历过数次论证,最终确定以“诺贝尔山”和“无尽无极”这两个体现李政道先生科学和艺术特色的主题作为建筑主题,使整个建筑与人物精神融为一体,同时将博物馆的特色巧妙融入建筑外观中。
   (2)图书馆由主体建筑和“诺贝尔山”两个部分组成。主体建筑首层为入口门厅、多功能展厅、开放式展厅;二层为开放式阅览区域,设立小组学习室,并结合交通空间局部布置开放式展览;三层为开放式阅览区,设立小组学习室;四层设有李政道先生工作室、高能物理研究中心和特藏书库。同时,“诺贝尔山”上设计有学生活动的聚集空间,山内设有下沉式会议中心。主体建筑和诺贝尔山两位一体的设计,使得功能区域明朗,不至于互相干扰。
   (3)馆内合理地利用空间,进行功能区域划分,每个区域的功能既有侧重,又互相融合。馆内设有阅览区域、咨询台、自助借还系统、小组学习室、多功能会议厅等,充分体现图书馆功能;还设有特藏区域,对资源建档管理,支持其档案保存功能;有集中的陈展区域,体现博物馆功能,同时展览以科艺结合为脉络,有序分布在其他区域中,遍布全馆;科技馆和美术馆的特色则以陈列展示、特藏资源等形式在各区域交叉体现。
   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和实体图书馆,在现实和虚拟的两个空间中,分别构建出多功能的信息、知识和文化的殿堂,同时又互为补充,二者虚实共现,形成功能上的呼应。
  2.1.2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从资源、技术、内容设计上支持多功能的实现
   网站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国际化网络平台,保存与传承信息资源,提供浏览、检索等服务;同时,独具匠心的展览式页面设计,立体动态地展示李政道先生生平事迹、学术成就、赤子情怀与艺术情操,广泛链接相关资源,让“五馆”功能在网络上实现。
   (1)多种类型资源数字化,参照爱因斯坦网站的建设思路,统一成符合国际标准格式的电子资源。李政道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形式包括手稿、书籍、照片、信函、物品、音视频等,采用扫描、拍照、制作等方式将其数字化,提供检索及展示用途。
   (2)兼容传统与移动端的浏览模式,让阅读无处不在。考虑到目前用户习惯使用多种移动终端设备,数字资源中心的门户系统兼容各类终端设备的浏览,即系统具有多终端页面浏览功能,使PC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都能登录系统,阅读资源,并根据不同的终端提供整套的功能服务。
   (3)对于特色资源,根据其保密程度制定数据开放原则,在保证所有用户能获取所有信息的元数据的前提下,实现不同类型用户、不同资源的开放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开放资源。
   (4)在内容设计上具备陈列展览特色。网站由“史记”、“物理”、“授业”、“科艺”、“实时”五大版块组成。“史记”主要是对李政道先生的综合性介绍,体现档案馆与博物馆之功能;“物理”主要呈现李政道先生的研究内容、资料成果及影响意义,体现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功能;“授业”展示李政道先生为推动国内科技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体现档案馆、博物馆功能;“科艺”由艺术空间和科普天地组成,包含李政道先生自己的艺术作品以及与其他艺术家合作的科艺作品,体现博物馆、科技馆和美术馆的功能;“实时”是整个网站的信息平台。
  2.2 “无处不在”的泛结合理念
   李政道图书馆的五项功能都基于资源基础,图书馆通过无处不在的泛结合方式,实现信息的迅速传输和功能共享,使图书馆的多功能浑然一体。
  2.2.1资源信息无处不在
   李政道图书馆对所有特藏资源进行了数字化,用作馆藏数据库资源和网络陈展,充分展现李政道先生论文著作、手稿、讲义各种图片及多媒体等资料;跟踪、收集和整理各种相关学术进展和研究动态,实现实时互动、交流。秉承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资料随手可得,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利用李政道图书馆的多种功能,多渠道提供信息资源服务,同时使得图书馆的各项功能结合更加紧密。
  2.2.2 功能服务无处不在
   引入RFID技术后,实体图书馆实现借还书自动化管理,人员配置更加专业化,工作人员将更专注于文化传播、学术交流、网络拓展、陈展宣教,为读者提供信息、知识和文化服务。同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实现面向读者的一站式服务。
  2.2.3 文化精神无处不在
   李政道图书馆采用泛陈展的手段,将虚拟和现实陈展结合在一起,打破时空的界限,泛而不散,给受众带来无处不在的“沉浸感”,同时对资源给予高度优化利用,从时空上让文化和精神无处不在[4]。
   在“无处不在”的泛结合理念下,加强人员建设,完善图书馆功能建设,既符合当代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同时也能充分发挥李政道图书馆资源的作用,实现多种功能的统一。
  3 结语
   李政道图书馆在充分利用馆藏资源的基础上,对空间、人员、工作机制合理规划,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的功能融合在一馆之中,从而开拓出一条“五馆”合一的多功能之路。但多功能化也给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带来挑战。如,在李政道图书馆中,图书馆功能要求对资源进行编目整理,博物馆功能则要求对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且由于李政道先生个人的特色,其资料的形式和涉及知识范围跨度非常大,对资源的整理和深度挖据是不小的挑战,需要建立完善的应对机制。同时,不同功能对于管理有着不同的需求。李政道图书馆从图书馆角度需要全天候采用一门式管理,并长时间对外开放,而从档案馆、博物馆角度考虑则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模式。因此,在建筑设计初期就应考虑到适用于多功能管理的门禁系统。在对多功能进行协调管理时,不仅要考虑其冲突问题,还应考虑功能叠加效应,尽量发挥图书馆的多功能优势。另外,不同功能对于人员的专业技能有着不同的要求,这对人员构成和培训机制有着较高要求。
  参考文献:
  [1]吴慰慈,刘兹恒,董焱,等.图书馆学基础(第一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柯平,洪秋兰.图书馆发展研究的新视角[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4):6-11.
  [3]李政道数字资源中心[EB/OL]. [2014-09-28]. http://www.tdleelib.info/.
  [4]王群.大学城图书馆现状及其功能研究[J].现代情报,2007,(5):140-144.
  作者简介:陈煦蔚(1982-),女,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员;张浩(1983-),女,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馆员;郭晶(1975-),女,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其他文献
摘 要:期刊评价是对期刊进行量化评价,为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提供重要参考。文章以JCR为数据源,对国内外化学领域的期刊评价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以期找到提升国内期刊影响力、遏止国内优秀论文外流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JCR;论文外流;被引次数;影响因子  中图分类号: G250.2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07  Compari
期刊
摘 要:湛江旧称“广州湾”,曾是法国租借地,也被日军占领过。在战时曾因其地理位置使得城市对外贸易繁盛一时。文章通过对广州湾历史概述及中国人民抗法斗争的略述,还原了战时广州湾发展状况。  关键词:广州湾;战时;斗争;历史  中图分类号: k296.65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1968/tsygb.1003-6938.2015054  Other Land Border Little-k
期刊
摘 要:2015年中央两办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对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作了全面部署。文章在概述两份文件内容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和分析的视角展望了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公共图书馆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定位与价值。  关键词:《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
期刊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国内多音译为“慕课”, 在此统一简称为“MOOC”)是近年来兴起并迅速引起广泛关注的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形式。2012年9月,《纽约时报》刊文将该年定义为“MOOC元年”(The Year of the MOOC), 2013年MOOC开始大规模传入中国,被称为“中国MOOC元年”: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
期刊
摘 要:在总结国内外Hashtag推荐方法和短文本表示方法的基础上,文章利用基于K最近邻(KNN)的Hashtag推荐方法,将微博文本表示为向量然后计算相似度,从语料中选出与目标微博最相似的微博文本,然后抽取候选Hashtag。文章比较了向量空间模型(VSM)、潜在语义分析模型(LSA)、隐含狄利克雷分布模型(LDA)、深度学习(DL)等四种文本表示方法对基于KNN的Hashtag推荐效果的影响。
期刊
摘 要:文章在揭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优质稿件大量外流、科研工作者对SCI等刊物过度追求的现象根源及后果基础上,然后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目前的论文评价误区,进而对我国以期刊档次为标准来评价论文学术质量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为使我国走出期刊与学术评价误区,提高国际学术影响力并与国际接轨,文章最后提出了学术评价机制的优化与创新、期刊的政策扶持与期刊的开放存取三大应对策略。  关键词:期刊发
期刊
长期以来,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在方法上偏于单一,感悟性、思辨性的成分居多,研究成果少有科学、规范的数据支持,自我封闭性明显,致使整个学科的发展缺乏积累性,多年游离于当今学术之林,研究者也罕能建立起学术自信,难以摆脱自怨自艾、自拉自唱的尴尬境地,自然也就无法获得其他学科的学术尊重。   要想走出困境、改变现状,导入和普遍使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是一条重要路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研究语言上与现代学术相
期刊
摘 要:在智慧城市背景下,智慧应急是针对城市突发事件而采取的智能感知、智能分析与智能处理等应急响应解决方案,智慧应急信息资源是智慧型应急管理的支撑与基础。鉴于城市突发事件信息的多源、异构特征,有必要对其进行融合与集成,进而上升到面向应急决策的情报层次的提取与发现。熵理论可以用来揭示城市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而情报是智慧应急负熵流中的关键因素,文章就此构建了相关的情报视角下智慧应急基本理论模型,并对其
期刊
摘 要:大数据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新引擎,不但促进社会创新,还引起社会结构的重大变革,给全球带来了深远影响。文章依据PV-GPG框架,从公共价值促生的视角比较了美、英、澳、欧盟等六个世界主要国家及组织大数据战略的发展情况,按照政府识别公共价值需求、调解公共价值冲突、主导公共价值促生的脉络,总结出研发支持、数据共享、战略安全的三方面作用。结合我国省级政府层面的大数据发展经验,对我国建
期刊
摘 要:文章以“智慧泛在课堂”——上海交通大学电子教参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实践为例,分别阐述该体系组成要素:电子教参系统、教参资源建设、移动阅读服务、学科馆员参与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以及用户体验与反馈,并对这5个方面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整体展示该服务体系对于学校教学变革的推动与促进。  关键词:电子教参 智慧泛在课堂 教学改革 移动阅读服务  中图分类号: G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