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国内外棉市供需趋紧
(一)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继续下降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09年10月供需报告显示,全球2009/2010年度棉花产量预估为1.0378亿包(2260万吨),产量连续3年减少,并为近5年来最小值。从历史数据来看,全球棉花产量已从顶峰时期的2650万吨左右下降至当前的2250万吨左右,减少400万吨,减幅为15%。另外,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2009/2010年度棉花年末库存为5613万包(1222万吨),小于2008/2009年度末库存预估6250万包和2007/2008年度年末库存6307万包。由于连续两年库存减少,全球棉市供需紧张格局估计将加剧。
(二)2009/2010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大幅下滑
2009年8月下旬到9月上旬,长江流域连续出现阴雨天气,对棉花生长造成较大影响,令棉花产量出现大幅下滑,国内棉市供需缺口扩大。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去年10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09/2010年度棉花产量预估为3250万包(707万吨),与2008/2009年度棉花产量3670万包相比下滑了11.4%。中国2009/2010年度棉花年末库存预估为1754万包(38万吨),而2008/2009年度期末库存预估为2087万包,库存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据棉花经营商对产区棉农跟踪调查,产量比官方预估值减幅更大。这是2000年以来棉花产量的最大降幅。同时去年新棉质量下降明显,供需失衡已基本确定。
二、国内棉市基本面支持棉价上涨
(一)比价:棉花价值被严重低估
根据历史经验,粮棉比价为1∶8.5左右,种粮种棉的收益相当,粮、棉生产处于相对平稳的格局。
去年国内小麦、玉米、稻谷价格均出现一定上涨,并维持在相对高位。而且在去年10月13日,国家决定2010年小麦和稻谷主产区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按照当前二等白小麦1980元/吨的价格计算,棉花价格至少要达到16830元/吨种植粮棉收益才相近。后期,如果棉价不涨,那么粮食和棉花争地的趋势还将延续,今年棉花种植面积还将下降,棉市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二)收购:棉花价格边收边涨
新棉上市以来,由于各方已对今年棉花减产形成共识,市场出现了棉企抢购、农民惜售的局面。据了解,籽棉收购初期不足3元/斤,当前已达3.55元/斤,上涨了20%以上。收获季节棉市出现反季节上涨行情值得人们思考。
(三)销售:储备棉越抛越涨
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30日,国家已抛售储备棉213万吨,旨在缓解市场供给紧张格局,但棉价也从抛售之初的13200元/吨上涨到了15000元/吨左右。
面对棉价的上涨,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加大抛储力度。国家相关部门已发布公告再增加50万吨抛储量,但具体时间与相关细则还有待确定。目前,国储棉库存下降速度较快,后期库存余额有限。因此,即使国家抛售,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有限。
(四)进口:棉花进口持续下滑
国际棉花价格去年9月中下旬出现回升,高价格对国内现货需求有所抑制,加上配额发放的限制,纺织企业进口并不积极,仍以国储棉为主要原料来源,月度进口棉数量继续减少。估计年底前后国家可能增加临时关税进口配额90万吨,这对国际棉花价格的上行是利多的。另据了解,去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07.8万吨,同比减少69.2万吨,减幅为39.1%。
(五)需求:国内纺织市场回暖,棉花需求扩大
整体来看,纺织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订单增加,产成品库存降低,下游企业对纱价上涨能够接受,部分地区棉纱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众多迹象表明,国内纺织市场已经开始回暖,需求的回暖将对棉花价格的上行形成有力支持。
(一)2009/20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继续下降
美国农业部公布的2009年10月供需报告显示,全球2009/2010年度棉花产量预估为1.0378亿包(2260万吨),产量连续3年减少,并为近5年来最小值。从历史数据来看,全球棉花产量已从顶峰时期的2650万吨左右下降至当前的2250万吨左右,减少400万吨,减幅为15%。另外,美国农业部预计全球2009/2010年度棉花年末库存为5613万包(1222万吨),小于2008/2009年度末库存预估6250万包和2007/2008年度年末库存6307万包。由于连续两年库存减少,全球棉市供需紧张格局估计将加剧。
(二)2009/2010年度中国棉花产量大幅下滑
2009年8月下旬到9月上旬,长江流域连续出现阴雨天气,对棉花生长造成较大影响,令棉花产量出现大幅下滑,国内棉市供需缺口扩大。美国农业部公布的去年10月供需报告显示,中国2009/2010年度棉花产量预估为3250万包(707万吨),与2008/2009年度棉花产量3670万包相比下滑了11.4%。中国2009/2010年度棉花年末库存预估为1754万包(38万吨),而2008/2009年度期末库存预估为2087万包,库存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据棉花经营商对产区棉农跟踪调查,产量比官方预估值减幅更大。这是2000年以来棉花产量的最大降幅。同时去年新棉质量下降明显,供需失衡已基本确定。
二、国内棉市基本面支持棉价上涨
(一)比价:棉花价值被严重低估
根据历史经验,粮棉比价为1∶8.5左右,种粮种棉的收益相当,粮、棉生产处于相对平稳的格局。
去年国内小麦、玉米、稻谷价格均出现一定上涨,并维持在相对高位。而且在去年10月13日,国家决定2010年小麦和稻谷主产区继续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并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水平。按照当前二等白小麦1980元/吨的价格计算,棉花价格至少要达到16830元/吨种植粮棉收益才相近。后期,如果棉价不涨,那么粮食和棉花争地的趋势还将延续,今年棉花种植面积还将下降,棉市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
(二)收购:棉花价格边收边涨
新棉上市以来,由于各方已对今年棉花减产形成共识,市场出现了棉企抢购、农民惜售的局面。据了解,籽棉收购初期不足3元/斤,当前已达3.55元/斤,上涨了20%以上。收获季节棉市出现反季节上涨行情值得人们思考。
(三)销售:储备棉越抛越涨
据统计,截至去年10月30日,国家已抛售储备棉213万吨,旨在缓解市场供给紧张格局,但棉价也从抛售之初的13200元/吨上涨到了15000元/吨左右。
面对棉价的上涨,国家有关部门已开始加大抛储力度。国家相关部门已发布公告再增加50万吨抛储量,但具体时间与相关细则还有待确定。目前,国储棉库存下降速度较快,后期库存余额有限。因此,即使国家抛售,其对市场价格的影响也有限。
(四)进口:棉花进口持续下滑
国际棉花价格去年9月中下旬出现回升,高价格对国内现货需求有所抑制,加上配额发放的限制,纺织企业进口并不积极,仍以国储棉为主要原料来源,月度进口棉数量继续减少。估计年底前后国家可能增加临时关税进口配额90万吨,这对国际棉花价格的上行是利多的。另据了解,去年1—9月份,我国累计进口棉花107.8万吨,同比减少69.2万吨,减幅为39.1%。
(五)需求:国内纺织市场回暖,棉花需求扩大
整体来看,纺织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好转,订单增加,产成品库存降低,下游企业对纱价上涨能够接受,部分地区棉纱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众多迹象表明,国内纺织市场已经开始回暖,需求的回暖将对棉花价格的上行形成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