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长,关系到国家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程,不仅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发挥起主导作用,而且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此,根据体育课的特点,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对实施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职校体育;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兴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今方兴未艾,前景也非常光明。职业技术教育既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巩固的过程,也是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更是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方面进行塑造的过程。目前,因职校学生年龄偏小,大都处于初中升学阶段,其品性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已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正确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应是对职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体育教学中能正确地、适时地对职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将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心理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入手,来探讨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个体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人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发展个体心理活动能力与个性。体育运动正是以人自身的身体运动来满足个体及社会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健康教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等活动,来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成长,使他们精力充沛的学习与生活,并对其终身的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由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注意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并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
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运动场是实施体育的主要场所,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场所,发挥体育的独特教育功能,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加强。为此,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应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体育社会环境。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地信任和尊重学生,为培养和强化其自主意识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胜欲,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第二,改善互动平等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为重要的方面, 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友善地对待学生, 多关心学生,绝不能对学生气势汹汹, 更不能谩骂、讥讽学生, 要使学生感到体育教师和蔼可亲、为人友善、善解人意、有温暖感。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组织形式多样,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及个人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形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研究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更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要把学生的“身”、“心”统一到体育课上来,从而使体育课能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教学中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才能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因此,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运动项目。青少年学生的肌肉及体力均在逐年增长,骨骼尚在发育之中,因此,对学生要开展多种项目练习,运动量逐渐增大,避免对身体造成大的生理负担。青少年男、女生在体力、生理特点上有显著差异。因此,锻炼项目、锻炼时间及进度的安排都应分别对待。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造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如采用教学竞赛、教学评比、活动性游戏及音乐伴奏等教学形式,并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有意识地加大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会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我们还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比如,在快速跑游戏中,教师不分组、不定项目,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确定比赛内容和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比赛的内容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一个动作做得好坏,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样都展现在师生面前,学生通过比较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解除不良的情绪干扰。在队列练习中,学生出错时,不能让学生出列“示范”,让他们当众出丑,否则无形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某个学生练习动作失败时,应给以热情的鼓励、正确的分析和耐心的帮助,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
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觉、坚持、果断、自制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也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由于当前学生意志力普遍较弱,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禁不起一点微小挫折,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游戏比赛等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学生在遵守规则、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公平竞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接受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长跑教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通过准备活动时的队列练习,保持自己的克制力;通过游泳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征服大自然的勇气,敢于向困难挑战,拥有坚强的毅力;通过跳高教学,引导学生勇于进取,培养学生坚定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做到积极引导,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坚强意志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锻炼中逐步培养出来的。经常在小事上注意锻炼意志,才能在大事上经得起困难的考验。
第六,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和开展课外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虽然是职业教育,但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文学、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并给予充分的指导,从而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使他们生活不再感到无聊,无暇顾及其他不利身心健康的东西,不再沉迷上网游戏和寻找情感刺激。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的馨园文学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学校、老师的关心指导下,社员们屡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征文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调节了紧张的学习,还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七,建立科学的学生参与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分数,更不应该是一个名次,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区别于中学生的体育课堂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体育评价机制。可将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归纳为四点:学习态度、运动技能、运动表现、运动过程。通过评价体系的合理运用全面的、有效的实施教学监控,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综合运动技能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每次课堂结束前的3分钟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评教师的教,评自己的学。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借此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和鉴别,这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学会不断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反思,才能唤醒自我、检验自我,从而才能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展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组织领导,大力推广和实施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建设之中,并落实到实处。同时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体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加强体育教师的人格、德行修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心理辅导水平,这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关键与有效方法。
【关键词】职校体育;心理健康; 素质教育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兴起,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今方兴未艾,前景也非常光明。职业技术教育既是对学生所掌握的文化基础知识进行筛选整合巩固的过程,也是将其所学知识运用于技术实践的过程,更是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社会交流、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等能力方面进行塑造的过程。目前,因职校学生年龄偏小,大都处于初中升学阶段,其品性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成长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已受到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在职业教育中如何正确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体育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应是对职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体育教学中能正确地、适时地对职校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将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本文试图从心理健康与体育的关系入手,来探讨在体育教育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人的身心发展是在个体实践活动中得以实现的。人必须通过各种活动来促进机体的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发展个体心理活动能力与个性。体育运动正是以人自身的身体运动来满足个体及社会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一种社会活动。学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健康教育课、课外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等活动,来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成长,使他们精力充沛的学习与生活,并对其终身的健康产生有益的影响。由于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研究表明,在学校体育活动中,教师注意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表现出积极的心境状态,并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
因此,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运动场是实施体育的主要场所,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个场所,发挥体育的独特教育功能,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得到加强。为此,作为一个体育工作者应用高尚的社会影响因素作为支配学生身体运动的内驱力,为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创造一个理想的体育社会环境。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地信任和尊重学生,为培养和强化其自主意识提供更多的自由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胜欲,培养良好的竞争意识。
第二,改善互动平等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
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为重要的方面, 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因在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要友善地对待学生, 多关心学生,绝不能对学生气势汹汹, 更不能谩骂、讥讽学生, 要使学生感到体育教师和蔼可亲、为人友善、善解人意、有温暖感。体育教学多在室外进行,组织形式多样,其特点是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与学,学与练,既有人人参与的集体统一的活动,又有分散的小群体及个人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有着频繁的接触和行为交往。改善师生关系后,师生交流多了,情绪情感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上的共振、情感上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溶、心理上互动、课堂上气氛活跃,教与学、练的情绪高涨,学生处于积极的心理状态下,认知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学练效果处于最优化,促进师生积极进取、自由探索、有所创新,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应对环境的变化,增强心理素质。
第三,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形式,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要研究学生的身体状况、运动技能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更要研究学生的心理,掌握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要把学生的“身”、“心”统一到体育课上来,从而使体育课能向着更完善的方向发展。教学中要体现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学生只有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才能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因此,在安排教学计划时,我们可以选择适合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运动项目。青少年学生的肌肉及体力均在逐年增长,骨骼尚在发育之中,因此,对学生要开展多种项目练习,运动量逐渐增大,避免对身体造成大的生理负担。青少年男、女生在体力、生理特点上有显著差异。因此,锻炼项目、锻炼时间及进度的安排都应分别对待。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创造宽松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如采用教学竞赛、教学评比、活动性游戏及音乐伴奏等教学形式,并在学生情绪高涨时,有意识地加大运动量及运动强度,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会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我们还通过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比如,在快速跑游戏中,教师不分组、不定项目,可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确定比赛内容和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来选择比赛的内容和方法,这不仅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也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分析学习失败的原因,帮助学生建立成功的学习情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功体会,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如果你拒绝了失败,实际上你就拒绝了成功”。体育教学过程学生的运动技能学习效果的差别显而易见,一个动作做得好坏,一个动作学会没有、学得怎样都展现在师生面前,学生通过比较容易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习心理的研究表明:凡是伴随着使人满意、愉快情感体验的学习活动,其活动常常受到强化;而不满意的情感体验则使活动受到抑制。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而变化,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点、长处,解除不良的情绪干扰。在队列练习中,学生出错时,不能让学生出列“示范”,让他们当众出丑,否则无形中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这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某个学生练习动作失败时,应给以热情的鼓励、正确的分析和耐心的帮助,增强继续练习的信心和勇气。
第五,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自觉、坚持、果断、自制构成一个人意志品质的四个基本要素。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的过程,也是锻炼意志品质的过程。由于当前学生意志力普遍较弱,怕苦、怕累,意志力薄弱,禁不起一点微小挫折,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学比赛,游戏比赛等方法,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克服和战胜各种困难(包括生理、心理和环境),教育学生在遵守规则、尊重对方的前提下公平竞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接受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通过长跑教学,引导学生战胜自我,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拨的意志品质;通过准备活动时的队列练习,保持自己的克制力;通过游泳教学培养学生具有征服大自然的勇气,敢于向困难挑战,拥有坚强的毅力;通过跳高教学,引导学生勇于进取,培养学生坚定自信,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做到积极引导,因材施教,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在条件艰苦的环境里勇于拼搏、积极进取精神和坚强的意志品质。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个人坚强意志是在千百件小事的锻炼中逐步培养出来的。经常在小事上注意锻炼意志,才能在大事上经得起困难的考验。
第六,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组织和开展课外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有助于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热爱集体等良好的心理品质。虽然是职业教育,但我们可以组织各种文学、体育、艺术兴趣小组,并给予充分的指导,从而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使他们生活不再感到无聊,无暇顾及其他不利身心健康的东西,不再沉迷上网游戏和寻找情感刺激。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的馨园文学社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在学校、老师的关心指导下,社员们屡次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征文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调节了紧张的学习,还能够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七,建立科学的学生参与的评价体系。
评价不应该只是简单地给学生一个分数,更不应该是一个名次,它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作为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区别于中学生的体育课堂评价体系,根据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特点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体育评价机制。可将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内容归纳为四点:学习态度、运动技能、运动表现、运动过程。通过评价体系的合理运用全面的、有效的实施教学监控,促进体育教学的有效进行,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以及综合运动技能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每次课堂结束前的3分钟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评价,让他们评教师的教,评自己的学。可以自评,也可以互评,借此让学生学会分析、判断和鉴别,这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学会不断反思。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 反思。可见,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反思,才能唤醒自我、检验自我,从而才能为有效课堂教学的形成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它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健康意识、主动探索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以及充分发展个性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组织领导,大力推广和实施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并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列入课程建设之中,并落实到实处。同时建立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体育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中学体育教师队伍,掌握心理辅导技巧和心理训练方法的体育教师队伍,加强体育教师的人格、德行修养,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心理辅导水平,这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关键与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