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直接影响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及运行效率,因此,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对中国长期经济改革的成功影响甚大,短期经济增长应该为经济改革让路,尤其是金融改革这样重要的改革。短期内我们至少应该考虑在舆论上、在政策制定上为金融改革减压,不要过分指责金融改革带来的短期经济增长的下滑。
银行融资速度下滑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季度经济运行数字表明,中国经济基本上处于相当健康的状态中,尽管经济增长率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政府经济部门的官员也以和学者不同的方式表示了认同。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CCWE)的预测,今年各季度经济增长的速度将出现下落趋势,到第四季度,GDP的年增长率将降低到8%左右,全年GDP的增长率在9.3%左右。与此同时,消费物价指数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到年底会出现略微为负的通货紧缩的势态,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由过热开始转向中性状态。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会出现下滑的趋势呢?根据CCWE的初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各方面政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达到了预计的效果,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并限制了地方政府盲目扩张的冲动;第二,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挤占了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佛里曼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产出的动力减小,出现了产出下滑的态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的贷款速度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里面有两个同向的机制在起作用。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出于上市和吸引战略投资者的需要,担心出现新的坏账从而降低了总资产质量,因此非常谨慎地审批贷款,目的在于提高贷款的质量。另一方面,是银行在上市以后有资金充足率达标的考虑,资产规模越大,上市融资的资金需要越大,也越不容易。因此,银行在存款和贷款的规模扩张方面冲动比以前大为减少,这也直接导致了银行整体贷款增长速度下滑。
以短期经济增速下滑支持金融改革成功完全值得
金融改革在中国经济改革中是最落后的环节之一。按照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专家罗纳德·麦金农的说法,这样的改革进度是最合理的。其理论的对错暂且不谈,但中国金融改革的滞后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金融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中最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之一。这可以说是经济学界的共识。
金融改革的根本点在于改变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机制。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投资所用资金的主要来源按照规模大小依次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自留资金,即企业分红以后的留存收益,这是最大头;其次是间接融资,即企业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最后是直接融资,即企业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其他企业金融证券获得资金。
在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中,新企业不断涌现,许多企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显然,自留资金不可能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来源 。而证券市场即便是在英美这样十分倚重直接融资的经济体里,其各年的平均融资规模也不如商业银行的贷款。因此,来自商业银行的资金必然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最主要的企业投资来源。进而,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将直接影响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运行效率。
在此我们可以作一个保守的推算:假如以每年占GDP25%的贷款量来匡算中国商业银行的年贷款规模,如果我们通过商业银行的改革能够降低不良贷款在每年新增贷款中的比重,比如从20-15%下降至15-10%(这一改革的目标是很保守的),那么,每年商业银行将减少相当于GDP1.25%的亏损;假设银行亏损里有一半是不可挽回的实际边际成本。(比如由于部分企业乱投资,投资成本完全沉没,完全不可能通过资产重组是方式收回,根据目前实际操作的经验,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是远远小于这一水平的),那么保守估计,商业银行改革能够成功的话,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每年将增加0.625%,相当于每年创造了占GDP0.625%的财富。
按照以上简单的推算,金融改革的重要行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一旦金融改革能够成功的话,其前景将是十分美好的。因此,如果将中国经济从今年开始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以银行改革为核心的金融改革、并且这样的金融改革通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可以顺利完成的话,那么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是完全值得的,也就是说,我们用一、两年GDP增长速度下滑1-2%,甚至更高一点的代价,换得未来每年GDP的增速增加0.625%,长远的收益显然大于短期的成本,任何有一点经济头脑的人用哪怕是很低的贴现因子都能算出这样的结论。
应考虑在政策与舆论上为金融改革减压
当然,以银行贷款规模缩小为起因的短期经济的下滑,本身不见得能够保证以银行改革为核心得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有可能是无谓的牺牲。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对于长期经济改革成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因此在短期内,我们至少应该考虑在舆论上、在政策制定上为金融改革减压,而不是过分指责金融改革所带来的短期经济增长的下滑。短期经济增长应该为经济改革让路,应该为长期经济增长埋单,尤其是金融改革这样重要的改革。这一逻辑在过去26年的经济改革中反复被实践,在今天乃至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这一原则也许同样应当坚持。所以如果说短期增长真的在为金融改革埋单,那应该说是十分值得的。
银行融资速度下滑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季度经济运行数字表明,中国经济基本上处于相当健康的状态中,尽管经济增长率已经出现比较明显的回落趋势。这已成为学界的共识,政府经济部门的官员也以和学者不同的方式表示了认同。根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enter for China in the World Economy,CCWE)的预测,今年各季度经济增长的速度将出现下落趋势,到第四季度,GDP的年增长率将降低到8%左右,全年GDP的增长率在9.3%左右。与此同时,消费物价指数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到年底会出现略微为负的通货紧缩的势态,也就是说,中国经济已经由过热开始转向中性状态。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为什么会出现下滑的趋势呢?根据CCWE的初步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各方面政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达到了预计的效果,控制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并限制了地方政府盲目扩张的冲动;第二,国际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挤占了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佛里曼经济学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企业产出的动力减小,出现了产出下滑的态势;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的贷款速度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这里面有两个同向的机制在起作用。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出于上市和吸引战略投资者的需要,担心出现新的坏账从而降低了总资产质量,因此非常谨慎地审批贷款,目的在于提高贷款的质量。另一方面,是银行在上市以后有资金充足率达标的考虑,资产规模越大,上市融资的资金需要越大,也越不容易。因此,银行在存款和贷款的规模扩张方面冲动比以前大为减少,这也直接导致了银行整体贷款增长速度下滑。
以短期经济增速下滑支持金融改革成功完全值得
金融改革在中国经济改革中是最落后的环节之一。按照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专家罗纳德·麦金农的说法,这样的改革进度是最合理的。其理论的对错暂且不谈,但中国金融改革的滞后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金融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中最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之一。这可以说是经济学界的共识。
金融改革的根本点在于改变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机制。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企业投资所用资金的主要来源按照规模大小依次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自留资金,即企业分红以后的留存收益,这是最大头;其次是间接融资,即企业从银行贷款获得资金;最后是直接融资,即企业直接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其他企业金融证券获得资金。
在中国这样高速发展的经济体中,新企业不断涌现,许多企业的规模也在迅速扩大,显然,自留资金不可能成为企业最主要的投资来源 。而证券市场即便是在英美这样十分倚重直接融资的经济体里,其各年的平均融资规模也不如商业银行的贷款。因此,来自商业银行的资金必然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内最主要的企业投资来源。进而,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将直接影响中国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以及运行效率。
在此我们可以作一个保守的推算:假如以每年占GDP25%的贷款量来匡算中国商业银行的年贷款规模,如果我们通过商业银行的改革能够降低不良贷款在每年新增贷款中的比重,比如从20-15%下降至15-10%(这一改革的目标是很保守的),那么,每年商业银行将减少相当于GDP1.25%的亏损;假设银行亏损里有一半是不可挽回的实际边际成本。(比如由于部分企业乱投资,投资成本完全沉没,完全不可能通过资产重组是方式收回,根据目前实际操作的经验,不良资产的回收率是远远小于这一水平的),那么保守估计,商业银行改革能够成功的话,中国经济的增长率每年将增加0.625%,相当于每年创造了占GDP0.625%的财富。
按照以上简单的推算,金融改革的重要行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一旦金融改革能够成功的话,其前景将是十分美好的。因此,如果将中国经济从今年开始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归咎于以银行改革为核心的金融改革、并且这样的金融改革通过一定时期的调整可以顺利完成的话,那么短期内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是完全值得的,也就是说,我们用一、两年GDP增长速度下滑1-2%,甚至更高一点的代价,换得未来每年GDP的增速增加0.625%,长远的收益显然大于短期的成本,任何有一点经济头脑的人用哪怕是很低的贴现因子都能算出这样的结论。
应考虑在政策与舆论上为金融改革减压
当然,以银行贷款规模缩小为起因的短期经济的下滑,本身不见得能够保证以银行改革为核心得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有可能是无谓的牺牲。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的成功对于长期经济改革成功的影响是如此之大,因此在短期内,我们至少应该考虑在舆论上、在政策制定上为金融改革减压,而不是过分指责金融改革所带来的短期经济增长的下滑。短期经济增长应该为经济改革让路,应该为长期经济增长埋单,尤其是金融改革这样重要的改革。这一逻辑在过去26年的经济改革中反复被实践,在今天乃至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这一原则也许同样应当坚持。所以如果说短期增长真的在为金融改革埋单,那应该说是十分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