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铁路如巨龙飞腾,深山险峡回荡着掘土机的轰鸣,一条新铁路的坚实路基,不断地从泸州境内朝着贵州省的黄桶延伸。这是一个当年由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亲自编织的“百年之梦”,泸州人正在把它变为现实。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东有夔门,西有青藏,北有秦岭,南有乌蒙,数千年里,四川人闭塞在狭小的盆地,世代盼望着天堑变通途。随着现代化大工业文明的诞生,当年的四川人多么想拥有一条铁路啊!清朝末年,四川人捐资筹款,欲修一条通往湖北的川汉路,打通出川的东大门。然而,清朝政府却突然下令,把川汉铁路公司收归国有,并把筑路权出让给英国、法国,立刻遭到四川人的强烈反对。
1911年6月17日,在成都召开的川汉铁路股东和各团体会上,四川保路同志会宣布成立,立刻掀起一个“保路”高潮。9月7日,清政府四川总督赵尔丰出动马队,把“保路同志会”的蒲殿成、罗纶、邓孝河、张澜、彭兰村等首领逮捕,同时下令搜查铁路公司。人民群众扶老携幼、前往总督府请愿时,惨遭赵尔丰的血腥镇压。顷刻,四川各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向清王朝打响第一枪,预演了“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获得胜利后,孙中山先生担任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9年在制定《建国方略》时,他就提出了修筑一条从四川的隆昌经泸州而去贵阳的铁路。从此,泸州人就有了一个“铁路梦”。在国民党政府时期,四川人没有见到一根铁轨。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动工兴建,紧接着成昆线、川黔线、贵昆线……一条条铁路相继通车,泸州境内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没有铺上一寸铁轨。
1983年,泸州市成立后,隆黄铁路的修建列入了发展规划。从1985年起,泸州市多次向铁道部和四川省领导汇报,新华社记者也来调查,整理成材料在《内参选编》上向中央领导呼吁。泸州市政府领导还数次邀请铁道部工程技术专家到泸州实地考察,最后论证的结果是:“修筑从四川隆昌开始,经过泸州和贵州毕节而去安顺地区的黄桶,把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连接起来的‘隆黄铁路’,对于发展云贵川三省经济,开发地下矿产资源,改善人民生活,确有必要。”
规划兴建的隆黄铁路,主线路总长507.2公里。其中,隆昌至泸州段(隆泸铁路)55.4公里;泸州至黄桶段(泸黄铁路)451.8公里。按照国家二级铁路标准设计,总货运通过能力每年大于2000万吨,旅客列车8对,全线修成后,将成为纵贯南北的川滇黔三省间的主要通道。
1987年,四川省召开会议,专门对隆黄铁路进行论证。在这次会议上,四川省计委的负责人问泸州市代市长曹锡森:“省上一时拿不出太多的钱,到底是先修公路,还是先修鐵路?”曹锡森同志当场就表态:“公路铁路都要上,没有钱,我们先勒紧肚子;没有人,泸州军民一起上!”
1988年,国家治理整顿经济环境,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为了修筑自己的铁路,中共泸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三年不买小汽车,三年不盖办公楼,集中财力修铁路”的决定,很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刘育仁和市长曹锡森为正、副指挥长的“隆泸铁路建设指挥部”,并组成地方铁路局,广泛地向泸州市民宣传。一位纳溪县群众听到广播后,通过邮局给市政府汇来300元钱,并在附言中写道:“捐赠给市政府修筑为民造福的隆泸铁路。”事后才查明,汇款人是家居农村的一位二等残废军人,家境并不宽裕,他是把过年猪杀了,挑到街上卖掉后汇款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泸州人掀起了捐款、集资热潮,很快汇集了1000余万元。
1988年12月,四川省马麟副省长专程到泸州,宣布省里为泸州修地方铁路解决了1500万元,并指示“立即兴工,不对外宣传,不搞开工仪式”。这天,泸州市唐宁副市长代表市领导前往工地,同工人一道铲土为“隆泸铁路”奠基。1992年12月13日,隆泸铁路全线通车,呼啸的火车开进了泸州城,结束了泸州没有铁路的历史。
隆泸铁路的修成,一定程度改变了泸州的交通状况,由于没有同川黔铁路接轨,没有形成循环网络,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今年,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泸州人着手将隆泸铁路朝川黔交界的边城叙永延伸,目前正进入全线施工状态。
这个由泸州人圆的“百年铁路之梦”,将在中国西部的经济建设中,增添上光彩夺目的一笔。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东有夔门,西有青藏,北有秦岭,南有乌蒙,数千年里,四川人闭塞在狭小的盆地,世代盼望着天堑变通途。随着现代化大工业文明的诞生,当年的四川人多么想拥有一条铁路啊!清朝末年,四川人捐资筹款,欲修一条通往湖北的川汉路,打通出川的东大门。然而,清朝政府却突然下令,把川汉铁路公司收归国有,并把筑路权出让给英国、法国,立刻遭到四川人的强烈反对。
1911年6月17日,在成都召开的川汉铁路股东和各团体会上,四川保路同志会宣布成立,立刻掀起一个“保路”高潮。9月7日,清政府四川总督赵尔丰出动马队,把“保路同志会”的蒲殿成、罗纶、邓孝河、张澜、彭兰村等首领逮捕,同时下令搜查铁路公司。人民群众扶老携幼、前往总督府请愿时,惨遭赵尔丰的血腥镇压。顷刻,四川各地纷纷举行武装起义,向清王朝打响第一枪,预演了“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获得胜利后,孙中山先生担任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1919年在制定《建国方略》时,他就提出了修筑一条从四川的隆昌经泸州而去贵阳的铁路。从此,泸州人就有了一个“铁路梦”。在国民党政府时期,四川人没有见到一根铁轨。新中国成立后,成渝铁路动工兴建,紧接着成昆线、川黔线、贵昆线……一条条铁路相继通车,泸州境内由于种种原因,仍然没有铺上一寸铁轨。
1983年,泸州市成立后,隆黄铁路的修建列入了发展规划。从1985年起,泸州市多次向铁道部和四川省领导汇报,新华社记者也来调查,整理成材料在《内参选编》上向中央领导呼吁。泸州市政府领导还数次邀请铁道部工程技术专家到泸州实地考察,最后论证的结果是:“修筑从四川隆昌开始,经过泸州和贵州毕节而去安顺地区的黄桶,把成渝铁路和川黔铁路连接起来的‘隆黄铁路’,对于发展云贵川三省经济,开发地下矿产资源,改善人民生活,确有必要。”
规划兴建的隆黄铁路,主线路总长507.2公里。其中,隆昌至泸州段(隆泸铁路)55.4公里;泸州至黄桶段(泸黄铁路)451.8公里。按照国家二级铁路标准设计,总货运通过能力每年大于2000万吨,旅客列车8对,全线修成后,将成为纵贯南北的川滇黔三省间的主要通道。
1987年,四川省召开会议,专门对隆黄铁路进行论证。在这次会议上,四川省计委的负责人问泸州市代市长曹锡森:“省上一时拿不出太多的钱,到底是先修公路,还是先修鐵路?”曹锡森同志当场就表态:“公路铁路都要上,没有钱,我们先勒紧肚子;没有人,泸州军民一起上!”
1988年,国家治理整顿经济环境,压缩基本建设规模。为了修筑自己的铁路,中共泸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三年不买小汽车,三年不盖办公楼,集中财力修铁路”的决定,很快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刘育仁和市长曹锡森为正、副指挥长的“隆泸铁路建设指挥部”,并组成地方铁路局,广泛地向泸州市民宣传。一位纳溪县群众听到广播后,通过邮局给市政府汇来300元钱,并在附言中写道:“捐赠给市政府修筑为民造福的隆泸铁路。”事后才查明,汇款人是家居农村的一位二等残废军人,家境并不宽裕,他是把过年猪杀了,挑到街上卖掉后汇款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泸州人掀起了捐款、集资热潮,很快汇集了1000余万元。
1988年12月,四川省马麟副省长专程到泸州,宣布省里为泸州修地方铁路解决了1500万元,并指示“立即兴工,不对外宣传,不搞开工仪式”。这天,泸州市唐宁副市长代表市领导前往工地,同工人一道铲土为“隆泸铁路”奠基。1992年12月13日,隆泸铁路全线通车,呼啸的火车开进了泸州城,结束了泸州没有铁路的历史。
隆泸铁路的修成,一定程度改变了泸州的交通状况,由于没有同川黔铁路接轨,没有形成循环网络,其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今年,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泸州人着手将隆泸铁路朝川黔交界的边城叙永延伸,目前正进入全线施工状态。
这个由泸州人圆的“百年铁路之梦”,将在中国西部的经济建设中,增添上光彩夺目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