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如何找到两者之间有效的契合点,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值得我们去思考。笔者积极探索学科整合的内在规律,着力从课前预习、情境设置、突破重难点、学练结合、拓展延伸等环节入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对优化小语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
预习好比打仗前的火力侦察,既可以扫清一些障碍,取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敌我”双方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提前消灭“拦路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长期养成预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前,我交给学生的预习作业是:上网查找有关太阳系中地球、火星等行星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要求学生自己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制作成PowerPoint形式的电子文稿在课前进行演示。
演示时,学生制作的电子文稿中,那些精美的插图、生动有趣的解说词,构成了一篇篇既充满情趣又不乏科学知识的电子读物。课文还没教,学生已经达到热身效果。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巧设情境点击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并巧妙恰当地呈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目标,点击兴奋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三、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
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对于未学过物理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便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再现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内容和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得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以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分开试验的情景,使学生深刻理解伽利略的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
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我同样以动画形式来表现随着船上泥沙的不断减少,船一点一点往上升,铁牛一点一点向上拔的过程。这样,将原本抽象的说明变得真实具体,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能轻松地接受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也轻易化解了难点。
可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只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小语教学的契合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会变得顺利。
四、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荷花》一课,教师借助媒体营造优美的欣赏荷花的情境,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调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下导入课文,让学生品悟作者如何把荷花的美描写出来,再通过朗读来感受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工具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看到的美景进行创新表达,当堂练笔、交流,增加了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使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紧密结合。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及信息素养。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导学生写文章时,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依靠老师的一张嘴,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干巴无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 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作文学习的效果。
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再如,一些游记类的作文,如果单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凭着游览时残存的零碎表象,苦思冥想、东拼西凑,往往写不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
利用网络却可以再现游览时的情景,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活力。教师可将游览时拍摄到的录像或照片预先输入计算机,作文时让学生坐在电脑前,按照习作的具体要求,边看边忆边写。
诚然,网络下的语文教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为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并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着力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廊坊市霸州市胜芳镇石沟联办小学)
一、课前预习找准预热点
预习好比打仗前的火力侦察,既可以扫清一些障碍,取得进攻的出发基地,又可以对“敌我”双方做到“知己知彼”,争取主动,提前消灭“拦路虎”,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长期养成预习习惯,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在教学《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前,我交给学生的预习作业是:上网查找有关太阳系中地球、火星等行星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资料,要求学生自己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并制作成PowerPoint形式的电子文稿在课前进行演示。
演示时,学生制作的电子文稿中,那些精美的插图、生动有趣的解说词,构成了一篇篇既充满情趣又不乏科学知识的电子读物。课文还没教,学生已经达到热身效果。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巧设情境点击兴奋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并巧妙恰当地呈现,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相机提出要学习的目标,点击兴奋点,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三、发挥优势突破重难点
课堂教学要完成认知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
然而,当信息技术与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过去老师口诺悬河的解说,手舞足蹈的比划,表格挂图的机械呈现等手段立刻相形见绌。利用信息技术,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有着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课,对于未学过物理知识的小学生来说,“物体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便是教学的重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我通过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动画形式再现亚里士多德所讲的内容和伽利略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得出的两个互相矛盾的结论,以及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进行的分开试验的情景,使学生深刻理解伽利略的结论:铁球下落的速度与它的重量没有关系。
又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方法,我同样以动画形式来表现随着船上泥沙的不断减少,船一点一点往上升,铁牛一点一点向上拔的过程。这样,将原本抽象的说明变得真实具体,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中能轻松地接受知识,解决相关问题,也轻易化解了难点。
可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只要准确把握信息技术与小语教学的契合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就会变得顺利。
四、学练结合抓牢训练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关键在一个“用”字。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我们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训练途径,从学生“学”的实际出发,抓住训练点,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整合,提高课堂容量,加快教学节奏,删繁就简,将节约出的宝贵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进入运用的广阔天地,找到自身语文能力的不足之处,体验到成功与进步的喜悦,获得增强语感能力、养成积累习惯、促进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原动力”,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荷花》一课,教师借助媒体营造优美的欣赏荷花的情境,让学生边听音乐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调动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学习兴趣。在这种情境下导入课文,让学生品悟作者如何把荷花的美描写出来,再通过朗读来感受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此基础上,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工具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看到的美景进行创新表达,当堂练笔、交流,增加了表达的机会和空间,使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训练紧密结合。这样,既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效率又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及信息素养。
语文的外延是生活,在指导学生写文章时,由于学生对生活的体验不够,如果依靠老师的一张嘴,往往是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无从下笔,写出来的文章干巴无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手段 , 则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缩短学生认识和客观事物间的距离,在学生心中唤起强烈的真实感,增强作文学习的效果。
如,片段写作能力的训练,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或人、或景、或活动的视频,让学生充分感知后,即兴写作,对于写得好的,通过实物平台马上投在大屏幕上,便于点评,真实直观。再如,一些游记类的作文,如果单单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凭着游览时残存的零碎表象,苦思冥想、东拼西凑,往往写不出声情并茂的好文章。
利用网络却可以再现游览时的情景,为学生的习作注入活力。教师可将游览时拍摄到的录像或照片预先输入计算机,作文时让学生坐在电脑前,按照习作的具体要求,边看边忆边写。
诚然,网络下的语文教学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但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为此,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并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了解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了解传统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找准着力点,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教学。
(廊坊市霸州市胜芳镇石沟联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