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寓言短小精悍,含义深刻,通过深入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多元解读寓言故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先把握文章的关键内容,再感知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最后进行拓展延伸,从而深化学生对寓言哲理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哲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64-01
在传统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像教学其他课文一样,采用“读、背、抄”的模式展开。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难以调动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喜爱心理。为此,教师应转变策略,积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
一、抓关键,了解大意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特点。虽然学生几乎都可以在不看课文的情况下复述其内容,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语言繁杂、混乱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在归纳课文的时候抓不住关键所致。寓言故事中基本上都含有人物对话,这些对话最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学生在归纳寓言故事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了解其大意。
比如《南辕北辙》中,故事主人公的朋友提醒他楚国在南边,不是北边;他却说马儿跑得快。朋友疑惑,马儿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他又说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头,问他哪一天才能到楚国;他说不怕时间久,自己带的盘缠多。从对话中,学生发现,这个人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却没有听朋友的劝阻,仍然往错的方向去。即使他的马儿跑得再快,赶车的本领再大,盘缠带得再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在阅读寓言时,可以抓住“马儿”“车夫”“盘缠”这几个关键词,把握此人的形象特点——冥顽不灵,也可以采取和同桌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快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入情入境地去读。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对照着课文,把人物对话删除,之后合上书本自主填写完整文章的内容。
抓关键词句有利于学生准确抓住寓言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复述能力。
二、做游戏,感知形象
寓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特点,符合学生童真、童趣的心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入游戏化的教学手段,趣味性地解读寓言,以彰显寓言故事本身的文学价值。
情境扮演是游戏教学的一种。由于寓言故事的情境性较强,需要学生融入自身的情感去感知角色形象,所以,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游戏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演力,完美地再现故事情境。如学习《亡羊补牢》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情境扮演活动。由一个男生担任故事主人公,另外几个学生当村民,其中的台词可以让学生依据寓言故事内容自由改编。虽然课文里街坊只劝了一句:“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但由此还可以引申出其他类似劝告的话,如:“羊圈再不修的话,羊会被叼走更多的。”他再次丢羊之后,内心忏悔道:“哎!早知道当时就听街坊们的劝告了,那样的话就不会又少一只羊了!我这次一定要找上好的材料,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再也不要丢羊了!”学生表演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一定要配合协调、自然,不能怯场或笑场。
通过情境扮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和心理特点。
三、善拓展,迁移运用
读后拓展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他们将寓言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到相似的文章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复述寓言。这里的复述并不是找学生单独地去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是采取小组竞赛或舞台剧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脱稿上台,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课文復述出来。
2.改写寓言。改写包括续写和仿写。有的寓言故事并没有结局,比如《南辕北辙》中没有交代那个人最后发生了什么。所以就需要学生给它续写一个结局。如:“他行驶了很远、很久,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楚国。最后,马儿跑不动了,车夫不干了,带的盘缠也用光了,不得不停下来向路人寻求帮助。一个路人明确告诉他走错了方向,应该调头往南走才是。他这才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3.搜寻拓展。即搜寻与课本中寓言故事相似的文章、词语等。比如与“亡羊补牢”相似的词语有“悬崖勒马”“知错就改”,与“南辕北辙”相似的词语有“本末倒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相径庭”等。
读后拓展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必不可缺的环节。教师要在分析完课文后,留下5~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
总而言之,多元解读寓言故事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对其寓意进行有效的评价。
(责编 刘宇帆)
[关键词]小学语文;寓言;哲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13-0064-01
在传统的寓言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像教学其他课文一样,采用“读、背、抄”的模式展开。这种教学方式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难以调动他们对寓言故事的喜爱心理。为此,教师应转变策略,积极采取新的教学方式。
一、抓关键,了解大意
寓言具有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的特点。虽然学生几乎都可以在不看课文的情况下复述其内容,但还是有很多学生在复述过程中出现语言繁杂、混乱的现象。这是由于学生在归纳课文的时候抓不住关键所致。寓言故事中基本上都含有人物对话,这些对话最能突出人物的形象特点,学生在归纳寓言故事时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了解其大意。
比如《南辕北辙》中,故事主人公的朋友提醒他楚国在南边,不是北边;他却说马儿跑得快。朋友疑惑,马儿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他又说车夫是个好把式。朋友摇头,问他哪一天才能到楚国;他说不怕时间久,自己带的盘缠多。从对话中,学生发现,这个人的想法是错误的。他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却没有听朋友的劝阻,仍然往错的方向去。即使他的马儿跑得再快,赶车的本领再大,盘缠带得再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在阅读寓言时,可以抓住“马儿”“车夫”“盘缠”这几个关键词,把握此人的形象特点——冥顽不灵,也可以采取和同桌分角色朗读的形式快速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入情入境地去读。教师在布置课堂作业时,可以让学生对照着课文,把人物对话删除,之后合上书本自主填写完整文章的内容。
抓关键词句有利于学生准确抓住寓言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培养他们对文章内容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复述能力。
二、做游戏,感知形象
寓言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特点,符合学生童真、童趣的心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融入游戏化的教学手段,趣味性地解读寓言,以彰显寓言故事本身的文学价值。
情境扮演是游戏教学的一种。由于寓言故事的情境性较强,需要学生融入自身的情感去感知角色形象,所以,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游戏机会,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表演力,完美地再现故事情境。如学习《亡羊补牢》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情境扮演活动。由一个男生担任故事主人公,另外几个学生当村民,其中的台词可以让学生依据寓言故事内容自由改编。虽然课文里街坊只劝了一句:“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但由此还可以引申出其他类似劝告的话,如:“羊圈再不修的话,羊会被叼走更多的。”他再次丢羊之后,内心忏悔道:“哎!早知道当时就听街坊们的劝告了,那样的话就不会又少一只羊了!我这次一定要找上好的材料,把羊圈修补得结结实实的,再也不要丢羊了!”学生表演时,教师要提醒他们注意面部表情、肢体动作,一定要配合协调、自然,不能怯场或笑场。
通过情境扮演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人物性格和心理特点。
三、善拓展,迁移运用
读后拓展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帮助他们将寓言中学到的道理运用到相似的文章中去,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1.复述寓言。这里的复述并不是找学生单独地去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而是采取小组竞赛或舞台剧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了解课文的基础上脱稿上台,在不知不觉中就把课文復述出来。
2.改写寓言。改写包括续写和仿写。有的寓言故事并没有结局,比如《南辕北辙》中没有交代那个人最后发生了什么。所以就需要学生给它续写一个结局。如:“他行驶了很远、很久,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楚国。最后,马儿跑不动了,车夫不干了,带的盘缠也用光了,不得不停下来向路人寻求帮助。一个路人明确告诉他走错了方向,应该调头往南走才是。他这才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首先看准方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
3.搜寻拓展。即搜寻与课本中寓言故事相似的文章、词语等。比如与“亡羊补牢”相似的词语有“悬崖勒马”“知错就改”,与“南辕北辙”相似的词语有“本末倒置”“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大相径庭”等。
读后拓展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必不可缺的环节。教师要在分析完课文后,留下5~10分钟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迁移运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语文知识的积累。
总而言之,多元解读寓言故事需要教师结合自身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从寓言故事的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能够联系现实生活对其寓意进行有效的评价。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