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超验主义解读,《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庞德里埃可以被看做一位超验主义的朝圣者。她热爱自然,理解自然,响应自然,不断地从大自然的“神启”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渐渐觉醒,发现真实的自我,实现自我,从而完成追求自我,实现自我的历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达到“人神合一”的精神完美境界,得到永远的重生。
【关键词】埃德娜·庞德里埃 《觉醒》 重生 自我意识 超验主义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17-02
一、凯特·肖邦与《觉醒》
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的代表作《觉醒》发表于1899年,小说发表之初,由于内容涉及当时传统保守的上流社会所禁忌的主题——女性性意识的觉醒,而受到同时代读者和评论家的强烈批判。书被封存,禁止再版。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权运动再度兴起,人们才重新关注《觉醒》,得到评论家的公正评价和高度赞扬。此后,小说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成为不可多得的一流长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一位28岁的已婚女子在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中,勇于反抗保守的传统思想,大胆地追求精神解放,实现自我的痛苦经历以及最后投身大海得以重生的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庞德里埃夫人有一个富足的家庭,物质条件非常优越,丈夫对她疼爱有加,一双儿女乖巧可爱。婚后的生活舒适而平静,但是,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得到了真正的感情和愿望。她从小就一直有追求浪漫的心愿,年少时曾经倾心于一名骑兵队的军官;十几岁的时候爱过一个到附近种植园拜访的人;妙龄少女时期又迷恋过一位悲剧演员。然而,她却把和莱翁斯结婚看成她情感冲动的终结和对生活责任的开始。尽管她期望她的浪漫梦想和她的青春一起消失,但在她的天性中似乎一直有一种内在的幻想和渴望逐渐地被唤醒,她不把结婚、生儿育女当做一位女性生活的终点,不甘心自己的灵魂被奴役和束缚,她不仅承认自己的欲望,渴望更大的满足,即精神的满足,而且也有胆量和勇气去追求她的愿望。她冲破社会给她规定的角色,发现了自己独立于丈夫和孩子之外的自我。在格兰德岛上遇到自己心爱的人罗伯特·勒布伦,以及岛上的一切唤醒了她对欲望和自由的冲动,她开始苦苦追求精神的解脱,但她最终没有能挣脱世俗的枷锁,而投身于大海寻求重生。
二、超验主义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对美国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也被称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它使当时美国的思想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造就了真正的美国文学。爱默生倡导的超验主义, 强调个性的解放,摆脱神学、学院派教条主义及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它还强调了精神,或超灵和个人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
三、埃德娜·庞德里埃的觉醒
从超验主义解读,《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庞德里埃可以被看做一位超验主义的朝圣者。她热爱自然,理解自然,响应自然,不断地从大自然的“神启”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渐渐觉醒,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完成追求自我, 实现自我的历程,最终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达到“人神合一”的精神完美境界,得到永远的重生。爱默生认为:“人们在自然中发现人的理性光芒,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化身,具有象征意义”。他提出“……置身于一个内心自由活动的超验状态。通过直观去感受世界,追求真理”。超验主义强调精神、自我、自立以及自我完善,提倡融入自然,反对社会习俗和礼仪,认为这些旧制度会阻碍个体实现精神上的完美,而呼吁人类通过与自然界进行沟通获得超越物质世界的力量,摈弃物质世界对人类的禁锢以及社会习俗对人类的羁绊。埃德娜在格兰德岛上遇见了她生命中真正爱的人——罗伯特·勒布伦,对一直潜藏在内心之中的对这份真爱的渴求和格兰岛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这一切唤醒了她对音乐、性满足、艺术和自由的欲望和冲动,以至于她无法再去虚伪地掩饰和隐藏。像个孩子一样,她用天真和纯净的心灵去感应她周围的一切,去重新审视和判断周围的世界,忘记了世俗对她行为的要求,忽略了一切因此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她有时幼稚,有时天真:她不现实地幻想着一种放荡不羁的婚外恋情,而又希望这种恋情不会给她带来任何不良后果。她不去考虑别人的需求和愿望,而只是一味地遵从于自己内心的呼唤。甚至,当罗伯特对两人的不正当关系感到担忧时,她却嘲笑罗伯特。那个夏天她和罗伯特在一起,舒心快乐。他们一起游泳,一起旅游。正是大自然的“神启”,让她对自我内心真正的需求有了慢慢的觉醒。大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超验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大海代表着自然界的信使,大海一开始是埃德娜自我意识觉醒的源泉和来源,它唤醒了埃德娜最初的自我;而后来,也正是在它的怀抱中,埃德娜得到了永生。音乐则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召唤埃德娜内心深处的自我。小说之初,挂在门外的鹦鹉不停地用法语叫唤着:“飞吧!飞走吧!看在上帝的份上!那就太好了!”这可以看做大自然另一种形式的启迪,鹦鹉预示着埃德娜终有一天会挣脱婚姻和世俗的牢笼,追寻自由。音乐同时也赋予了埃德娜勇气和胆识。她从雷西小姐那里认识到音乐的感人力量,用音乐把世俗区分开来。而阿黛尔·拉蒂诺尔的钢琴演奏则唤起了埃德娜心中的感伤,触及了她心中封存已久的情感区域,她逐渐地觉醒,到达了新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她能够听懂一首曲子要告诉她的内涵,而不是随着音乐悠闲地虚构一些画面。因此,音乐,这大自然的声音,在埃德娜觉醒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四、埃德娜·庞德里埃的自我追求 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人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个性的解放,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正如超验主义者所追求的那样,埃德娜在觉醒后是漫长的苦苦探索和追求重生的过程。在埃德娜觉醒的过程中,她至少学会了三种新的“语言”。首先,她学会了格兰德岛上克里奥尔妇女的谈吐方式。尽管她们看上去很优雅,但是这些妇女讲起话却很随意,并公开谈论感情。起初,埃德娜吃惊于她们的坦率,但很快她就发现那是一种释放。埃德娜逐渐地发觉她可以坦然地、轻松地、毫不避讳地面对感情和自我需要,她开始大胆的承认、说出、定义并表白自己的感情。接着,她学会了用艺术表现自己。在第九章中,埃德娜正在听雷西小姐弹钢琴。过去的音乐曾在她的脑海里唤起一些形象,现在悠扬的钢琴声在她心中激起了更深刻的东西:“她没有看到孤独、希望、渴望或者绝望的画面。但却唤醒了她灵魂中的情感,这种情感动摇着她的灵魂,冲击着她的灵魂,这种波浪每天都拍击着她那光彩照人的躯体。”此时,音乐不再只是纯粹的音乐,它变成了能唤起她内心从情感的波澜。从罗伯特身上,埃德娜学会了怎样表达压抑了很久的爱情。她说:“我爱你,只爱你一人,是你去年夏天唤醒了我的梦……现在,你就在我面前,我的罗伯特,我们将相亲相爱,白头偕老……”除了语言表达,埃德娜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不停地追随自己内心的情感。她不甘心沦为世俗的女子,不愿和丈夫保持被占有的关系,和家庭保持所属关系,不想成为丈夫的财产和玩物,儿女的附属品。她认为,丈夫和孩子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他们不该占有她的灵魂和肉体。她竭力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证明自己是一个人。她追求个人独立和爱情自由。她拒绝接待星期二的家庭宴请会;她极力冲破宗教的桎梏,想逃脱教堂污浊的气氛;她搬出豪华的住宅,辞退佣人,搬进了她自称为“鸽笼”的新居……最终,埃德娜却发现她所做的这一切是多么的徒劳和无助,新发现的自由世界不是一个她可以永远待下去的地方。能理解她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以及罗伯特的离去让她悲哀地感到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弃儿,哪也找不到“家的感觉”。只有在大海中她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平静、祥和、庇护和安慰。
五、结论
超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知觉,感悟自然,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并最终融入大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肖邦的小说《觉醒》的结局中,大海——这一神圣的大自然拥抱了埃德娜的躯体,实现了她的夙愿,带走了她在人世间的痛苦和悲哀,使她得到了快乐的重生。这正是超验主义所信奉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体现。
【参考文献】
[1]Kate Chopin in The Awakening [M]. New York: Common 2 Place Publishing,1996
[2]李晋.肖邦的《觉醒》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J].国外文学,1998(4)
[3]万雪梅.生死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3)
[4]文忠强 贾淑勤译《觉醒》[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32;143
[5]杨晓峰. 超验主义思想的自然观和人生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作者简介】蒙 敏(1980-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责编 卢 雯)
【关键词】埃德娜·庞德里埃 《觉醒》 重生 自我意识 超验主义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C-0117-02
一、凯特·肖邦与《觉醒》
美国著名女作家凯特·肖邦(Kate Chopin)的代表作《觉醒》发表于1899年,小说发表之初,由于内容涉及当时传统保守的上流社会所禁忌的主题——女性性意识的觉醒,而受到同时代读者和评论家的强烈批判。书被封存,禁止再版。直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女权运动再度兴起,人们才重新关注《觉醒》,得到评论家的公正评价和高度赞扬。此后,小说因其浓厚的女性意识而被推崇为美国女性文学的经典之作,成为不可多得的一流长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一位28岁的已婚女子在自我意识的逐渐觉醒中,勇于反抗保守的传统思想,大胆地追求精神解放,实现自我的痛苦经历以及最后投身大海得以重生的故事。小说的女主人公庞德里埃夫人有一个富足的家庭,物质条件非常优越,丈夫对她疼爱有加,一双儿女乖巧可爱。婚后的生活舒适而平静,但是,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得到了真正的感情和愿望。她从小就一直有追求浪漫的心愿,年少时曾经倾心于一名骑兵队的军官;十几岁的时候爱过一个到附近种植园拜访的人;妙龄少女时期又迷恋过一位悲剧演员。然而,她却把和莱翁斯结婚看成她情感冲动的终结和对生活责任的开始。尽管她期望她的浪漫梦想和她的青春一起消失,但在她的天性中似乎一直有一种内在的幻想和渴望逐渐地被唤醒,她不把结婚、生儿育女当做一位女性生活的终点,不甘心自己的灵魂被奴役和束缚,她不仅承认自己的欲望,渴望更大的满足,即精神的满足,而且也有胆量和勇气去追求她的愿望。她冲破社会给她规定的角色,发现了自己独立于丈夫和孩子之外的自我。在格兰德岛上遇到自己心爱的人罗伯特·勒布伦,以及岛上的一切唤醒了她对欲望和自由的冲动,她开始苦苦追求精神的解脱,但她最终没有能挣脱世俗的枷锁,而投身于大海寻求重生。
二、超验主义
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Ralph Waldo Emerson)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文艺评论家,对美国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也被称为“新英格兰超验主义”或者说“美国文艺复兴”。它使当时美国的思想文化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促进了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独立,造就了真正的美国文学。爱默生倡导的超验主义, 强调个性的解放,摆脱神学、学院派教条主义及传统思想的束缚,“提倡天人合一,万物一体”。它还强调了精神,或超灵和个人的重要性,认为这是宇宙至为重要的存在因素。超验主义者以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认为自然界是超灵或上帝的象征。在他们看来,自然界有生命,上帝的精神充溢其中,它是超灵的外衣。超验主义主张回归自然,接受它的影响,以在精神上成为完人。
三、埃德娜·庞德里埃的觉醒
从超验主义解读,《觉醒》中的女主人公埃德娜·庞德里埃可以被看做一位超验主义的朝圣者。她热爱自然,理解自然,响应自然,不断地从大自然的“神启”中获得启发和力量,渐渐觉醒,发现真实的自我,从而完成追求自我, 实现自我的历程,最终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达到“人神合一”的精神完美境界,得到永远的重生。爱默生认为:“人们在自然中发现人的理性光芒,自然是人类精神的化身,具有象征意义”。他提出“……置身于一个内心自由活动的超验状态。通过直观去感受世界,追求真理”。超验主义强调精神、自我、自立以及自我完善,提倡融入自然,反对社会习俗和礼仪,认为这些旧制度会阻碍个体实现精神上的完美,而呼吁人类通过与自然界进行沟通获得超越物质世界的力量,摈弃物质世界对人类的禁锢以及社会习俗对人类的羁绊。埃德娜在格兰德岛上遇见了她生命中真正爱的人——罗伯特·勒布伦,对一直潜藏在内心之中的对这份真爱的渴求和格兰岛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这一切唤醒了她对音乐、性满足、艺术和自由的欲望和冲动,以至于她无法再去虚伪地掩饰和隐藏。像个孩子一样,她用天真和纯净的心灵去感应她周围的一切,去重新审视和判断周围的世界,忘记了世俗对她行为的要求,忽略了一切因此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她有时幼稚,有时天真:她不现实地幻想着一种放荡不羁的婚外恋情,而又希望这种恋情不会给她带来任何不良后果。她不去考虑别人的需求和愿望,而只是一味地遵从于自己内心的呼唤。甚至,当罗伯特对两人的不正当关系感到担忧时,她却嘲笑罗伯特。那个夏天她和罗伯特在一起,舒心快乐。他们一起游泳,一起旅游。正是大自然的“神启”,让她对自我内心真正的需求有了慢慢的觉醒。大海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从超验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大海代表着自然界的信使,大海一开始是埃德娜自我意识觉醒的源泉和来源,它唤醒了埃德娜最初的自我;而后来,也正是在它的怀抱中,埃德娜得到了永生。音乐则是来自大自然的天籁之音,召唤埃德娜内心深处的自我。小说之初,挂在门外的鹦鹉不停地用法语叫唤着:“飞吧!飞走吧!看在上帝的份上!那就太好了!”这可以看做大自然另一种形式的启迪,鹦鹉预示着埃德娜终有一天会挣脱婚姻和世俗的牢笼,追寻自由。音乐同时也赋予了埃德娜勇气和胆识。她从雷西小姐那里认识到音乐的感人力量,用音乐把世俗区分开来。而阿黛尔·拉蒂诺尔的钢琴演奏则唤起了埃德娜心中的感伤,触及了她心中封存已久的情感区域,她逐渐地觉醒,到达了新的境界。在这种境界里,她能够听懂一首曲子要告诉她的内涵,而不是随着音乐悠闲地虚构一些画面。因此,音乐,这大自然的声音,在埃德娜觉醒的过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四、埃德娜·庞德里埃的自我追求 爱默生有句名言——“相信你自己”。这句话成为超验主义者的座右铭。这种观点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倡人们通过个人的努力,实现个性的解放, 打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正如超验主义者所追求的那样,埃德娜在觉醒后是漫长的苦苦探索和追求重生的过程。在埃德娜觉醒的过程中,她至少学会了三种新的“语言”。首先,她学会了格兰德岛上克里奥尔妇女的谈吐方式。尽管她们看上去很优雅,但是这些妇女讲起话却很随意,并公开谈论感情。起初,埃德娜吃惊于她们的坦率,但很快她就发现那是一种释放。埃德娜逐渐地发觉她可以坦然地、轻松地、毫不避讳地面对感情和自我需要,她开始大胆的承认、说出、定义并表白自己的感情。接着,她学会了用艺术表现自己。在第九章中,埃德娜正在听雷西小姐弹钢琴。过去的音乐曾在她的脑海里唤起一些形象,现在悠扬的钢琴声在她心中激起了更深刻的东西:“她没有看到孤独、希望、渴望或者绝望的画面。但却唤醒了她灵魂中的情感,这种情感动摇着她的灵魂,冲击着她的灵魂,这种波浪每天都拍击着她那光彩照人的躯体。”此时,音乐不再只是纯粹的音乐,它变成了能唤起她内心从情感的波澜。从罗伯特身上,埃德娜学会了怎样表达压抑了很久的爱情。她说:“我爱你,只爱你一人,是你去年夏天唤醒了我的梦……现在,你就在我面前,我的罗伯特,我们将相亲相爱,白头偕老……”除了语言表达,埃德娜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不停地追随自己内心的情感。她不甘心沦为世俗的女子,不愿和丈夫保持被占有的关系,和家庭保持所属关系,不想成为丈夫的财产和玩物,儿女的附属品。她认为,丈夫和孩子是她生活的一部分,但他们不该占有她的灵魂和肉体。她竭力要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证明自己是一个人。她追求个人独立和爱情自由。她拒绝接待星期二的家庭宴请会;她极力冲破宗教的桎梏,想逃脱教堂污浊的气氛;她搬出豪华的住宅,辞退佣人,搬进了她自称为“鸽笼”的新居……最终,埃德娜却发现她所做的这一切是多么的徒劳和无助,新发现的自由世界不是一个她可以永远待下去的地方。能理解她的人变得越来越少,以及罗伯特的离去让她悲哀地感到自己是一个可怜的弃儿,哪也找不到“家的感觉”。只有在大海中她才能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平静、祥和、庇护和安慰。
五、结论
超验主义者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知觉,感悟自然,获得精神上的升华,并最终融入大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肖邦的小说《觉醒》的结局中,大海——这一神圣的大自然拥抱了埃德娜的躯体,实现了她的夙愿,带走了她在人世间的痛苦和悲哀,使她得到了快乐的重生。这正是超验主义所信奉的“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体现。
【参考文献】
[1]Kate Chopin in The Awakening [M]. New York: Common 2 Place Publishing,1996
[2]李晋.肖邦的《觉醒》与爱默生的超验主义[J].国外文学,1998(4)
[3]万雪梅.生死二元对立的诗意超越——论凯特·肖邦的《觉醒》[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7(3)
[4]文忠强 贾淑勤译《觉醒》[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1:32;143
[5]杨晓峰. 超验主义思想的自然观和人生观[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作者简介】蒙 敏(1980- ),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