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展卓有成效的阅读活动,不但能充实学生在校生活,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会对学生的各方面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品德教育及德育,德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引导学生阅读描写英雄任务的生活与战斗的书籍,对儿童和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如果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没有受过这些珍贵书籍的鼓舞,如果他们不为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的行为所感染而进一步考虑自已,那么就还不曾受到过真正的教育。
2、“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彻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外阅读就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对于读书过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他纳入从各种书籍中汲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对他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因而他成了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课外书读的越多,掌握知识就越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学生说,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你就要天天坚持读课外书,它将成为你学习功课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广阔,学习就会越轻松,每天你读得越多能主动掌握的学习时间就越多,智力积极性就越高。
3、教育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首要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课外阅读时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常所说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对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有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一项学习内容还没有理解,而把刚刚学完的另一项内容忘记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就采取减轻他们脑力劳动程度,不许他们读课外书的办法,让他们从读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否定了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样是完全错误的是不利于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智力。他认为,在脑力困难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阅读各种书籍。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高的感光时间,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的霎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的照耀。当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
二、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
关于读书,吉姆特利里斯有一个大胆的说法:在当今美国生活中,读书是唯一重要的社会因素。他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他这句话是针对孩子的父母亲说的,如果针对学生的班主任——我们来说,不妨允许我把这句话改成:如果你能引导学生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学生的未来。吕:叔湘先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点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上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之大。那么该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而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笔者对之有“四思”,以求教于同仁。
一思:借助多种途径,培养健康情趣。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制力。培养这种健康情趣,可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陶的策略。比如:(1)听赏法,用教者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2)析赏法,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教者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3)读赏法,提供或由学生自行寻找浅显而情调意境而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去出声读,既理解其内容又传示其意境;(4)编赏法,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优美语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好读书。
二思: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训练基本的阅读能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社会的人,班级,学校,家庭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人的听众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驰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学校可以开设读书廊,张挂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家庭可以为孩子建立小图书室,每月购买一册书等。二是老师根据学习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间读书等。三是学校班级开展有关活动,比如朗诵会、图书节、读书报告会、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等。活动既要实在,也要注意新、奇、趣。四是借助社会力量。
三思: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在于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热爱读书,情感方面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四思:要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为友。一个教师不难引导几个或者十几个学生与书结缘,难就难在学生千差万别,而我们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不面向全体的阅读,肯定是失败的教育。素质教育根本就不允许这么做,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不公平的。从长远来看,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小学时就扑到书籍的海洋里遨游,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迫切的工作大概就是“补差”了,有的学生可能要在物质上“支援”,他们的父母可能无力为孩子们多买书。“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让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得以延续和发扬;更多的学生需要你在精神上为他“补钙”让他们读书的欲望熊熊燃烧吧。
一、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1、品德教育及德育,德育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课外阅读对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引导学生阅读描写英雄任务的生活与战斗的书籍,对儿童和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如果一个人在少年和青年早期没有受过这些珍贵书籍的鼓舞,如果他们不为书中描写的英雄人物的行为所感染而进一步考虑自已,那么就还不曾受到过真正的教育。
2、“以人为本”的教育,就是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彻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外阅读就是解决学生负担过重的重要手段。对于读书过多的学生来说,课堂上学到的任何一个概念都能够被他纳入从各种书籍中汲取来的知识体系中。课堂所教的科学知识就对他产生特殊的吸引力,因而他成了帮助学生把头脑中已有的概念弄明白的不可缺少的东西。课外书读的越多,掌握知识就越容易,用来做家庭作业的时间就越少。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学生说,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你就要天天坚持读课外书,它将成为你学习功课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广阔,学习就会越轻松,每天你读得越多能主动掌握的学习时间就越多,智力积极性就越高。
3、教育学生完成学习任务,首要的就是要让每个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课外阅读时开发学生智力的有力手段,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常所说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是对教材的领会,理解和记忆都有困难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对一项学习内容还没有理解,而把刚刚学完的另一项内容忘记了。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就采取减轻他们脑力劳动程度,不许他们读课外书的办法,让他们从读教科书。苏霍姆林斯基在大量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否定了这种做法。他认为这样是完全错误的是不利于开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智力。他认为,在脑力困难中遇到的困难越多,就越需要阅读各种书籍。他还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问题。他说,感光力弱的胶卷需要更高的感光时间,成绩差的学生的智力也需要更明亮和更长的霎时间的科学知识之光的照耀。当然,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课外阅读决不能放任自流,而必须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
二、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的思考
关于读书,吉姆特利里斯有一个大胆的说法:在当今美国生活中,读书是唯一重要的社会因素。他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他这句话是针对孩子的父母亲说的,如果针对学生的班主任——我们来说,不妨允许我把这句话改成:如果你能引导学生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学生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学生的未来。吕:叔湘先生曾说:“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点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上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可见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之大。那么该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而卓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呢?笔者对之有“四思”,以求教于同仁。
一思:借助多种途径,培养健康情趣。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将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情趣健康了,也就有了自制力。培养这种健康情趣,可在指导课外阅读的起步阶段采取美文熏陶的策略。比如:(1)听赏法,用教者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方式,让学生聆听;(2)析赏法,出示文质兼美的短文,片断,教者边读文句,边作精辟评点,画龙点睛,展现神韵;(3)读赏法,提供或由学生自行寻找浅显而情调意境而优美的文字,让学生去出声读,既理解其内容又传示其意境;(4)编赏法,通过范例引路,指导学生定期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优美语段摘编成“小报”,既有文字,又配插图,有图文并茂,相得益彰的效果。通过这些方法,学生不仅会爱上读书,而且会爱好读书。
二思:创设浓郁的读书氛围,训练基本的阅读能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是社会的人,班级,学校,家庭何尝不是一个小社会。所以发动一切力量,利用人的听众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驰上读书的快车道。一是创设读书的大环境:学校可以开设读书廊,张挂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家庭可以为孩子建立小图书室,每月购买一册书等。二是老师根据学习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沟通。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空间和时间。适当的时候,可以开设阅读指导课,着眼最基本的方法、技能的传授,帮助学生选择读物,指点学生科学利用休闲时间读书等。三是学校班级开展有关活动,比如朗诵会、图书节、读书报告会、书中人物化妆扮演会等。活动既要实在,也要注意新、奇、趣。四是借助社会力量。
三思: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因此我认为,班主任博览群书,其意义不仅在于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更重要的在于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热爱读书,情感方面的学习主要来源于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
四思:要让每个学生都与书为友。一个教师不难引导几个或者十几个学生与书结缘,难就难在学生千差万别,而我们又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因为,不面向全体的阅读,肯定是失败的教育。素质教育根本就不允许这么做,对孩子来说这也是不公平的。从长远来看,让所有的孩子都在小学时就扑到书籍的海洋里遨游,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个迫切的工作大概就是“补差”了,有的学生可能要在物质上“支援”,他们的父母可能无力为孩子们多买书。“我们的每一个教师都利用暑假旅游的时间,不仅为学校阅览室,而且为个别学生的私人藏书选购一些有趣的图书”,让苏霍姆林斯基的精神在我们身上得以延续和发扬;更多的学生需要你在精神上为他“补钙”让他们读书的欲望熊熊燃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