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锻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是最重要的数学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数学中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并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此,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应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使他们想学、能学、爱学、会学、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把要“我”学会变成“我”要会学的思想理念。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指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教学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的思想。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动物骑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等形状的轮子的自行车赛跑。演示前,请学生猜测,谁跑得最快,然后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自行车的跑第一,使学生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在种兴奋快乐的气氛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因为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对社会的参与与改造,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学生要创新,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
再次,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问题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倡导课堂讨论,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鍛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如:某教师在教学完“约数和倍数”这一节后,在学生已掌握了“除尽”、“整除”、“约数”、“倍数”、倍以及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之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根据所学知识选择2、5和10中的两个数说一句话,各个小组讨论两分钟,然后从小组中选一个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对又最新?”各个小组中选出的同学争先恐后说道:“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10能被5除尽……”,通过联想,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所学知识,又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和探索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最后, 教师要具备全新的数学教学科研观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教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由创新教育本身充满了创造性这一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创新教育的对象具有主体性。教师劳动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代新人,其教育目的是将尚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具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创造型人才。创新教育的手段具有创造性。教育家认为:"合格的教师知道教什么,优秀的教师知道怎么教。"创新教育的过程具有创造性。教育过程的实施,既需要教师根据对象的心理,生理的规律和特点来施教,更需要根据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不等于单纯的教书,这里既有知识转化的艺术问题,又有培养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问题。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为此而努力!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但从一定意义上讲,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又是最重要的数学能力。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在数学中探求知识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彻底改变居高临下主宰课堂的局面,树立为学生学习服务的意识,并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为此,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新课程标准,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首先,在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我们的教学应想办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学习主动权交给他们,使他们想学、能学、爱学、会学、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把要“我”学会变成“我”要会学的思想理念。学会是会学的前提,会学是学会的创造。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坚持把教师的教变成教师的引,把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变成主动地接受知识。教师的指引是前提,学生的会学是升华,是创新。教学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想创新的思想。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用多媒体演示动物骑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等形状的轮子的自行车赛跑。演示前,请学生猜测,谁跑得最快,然后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什么骑圆形轮子自行车的跑第一,使学生自发产生一种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在种兴奋快乐的气氛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创新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因为这对发展儿童科学的志趣,培养儿童获取知识的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儿童出于好奇心,对新异事物具有进行探究的强烈心向,又能按自己的意愿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培养和发展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独立地获得问题的解决能力,并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发现、改变与创造,真正使今天的学习成为明天对社会的参与与改造,从而获得发展的基础。
学生要创新,创新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问题情景,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并引导学生自己来析疑、解疑。让学生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想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如在新课导入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景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提供可能。
再次,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动力和发现的钥匙。心理学研究表明保持问题意识是产生创新思维的条件,问题意识强,大脑就会处于高度的敏感状态。这种状态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讲究教学民主,倡导课堂讨论,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并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勤于分析,善于思考,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学习好的学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中等学生可以得到鍛炼,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指导,群体之间可以发挥互补作用。如:某教师在教学完“约数和倍数”这一节后,在学生已掌握了“除尽”、“整除”、“约数”、“倍数”、倍以及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之后,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根据所学知识选择2、5和10中的两个数说一句话,各个小组讨论两分钟,然后从小组中选一个代表看谁说得又快又对又最新?”各个小组中选出的同学争先恐后说道:“10是5的倍数,5是10的约数,10能被5除尽……”,通过联想,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所学知识,又留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和探索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最后, 教师要具备全新的数学教学科研观
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具有教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这是由创新教育本身充满了创造性这一根本特征所决定的。创新教育的对象具有主体性。教师劳动的对象主要是正在成长中的一代新人,其教育目的是将尚未成熟的人培养成为具有强烈主观能动性的创造型人才。创新教育的手段具有创造性。教育家认为:"合格的教师知道教什么,优秀的教师知道怎么教。"创新教育的过程具有创造性。教育过程的实施,既需要教师根据对象的心理,生理的规律和特点来施教,更需要根据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要求来安排教学内容。因此,教学不等于单纯的教书,这里既有知识转化的艺术问题,又有培养不同个性的学生的问题。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为此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