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模式不断改变,对末来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不知不觉,新课程在我们学校已经实行五年有余了。在此期间,我对课程改革一直认识不够,认为课程改革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无非是在知识结构上增加一些内容,删掉一些内容罢了,也没多考虑,对教材的变动更是无动于衷。所以在课程改革的三年中,尽管各学校、各教师都在学习和进行课程改革,我学习的同时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雷打不动,只是教学方法、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稍作调整。直到今天,各地区、各学校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方法,推出了各自的有效教学模式,比如 “先学后教” 的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杜朗口教学,太谷中学的“三五三导学型”有效教学,太原市的“三四三”教学模式,以及我们学校的“五三二”教学模式。看着这些教学成果,我深有感触,课改势在必行,如何在课改中求得生存、发展,立足,将是我们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回顾这几年的的教学,我从思想上开始真正认识课改。
1 新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开始,也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五年前,新课程在高中正式试行,课程结构变了很多,以物理为例,把原来的课程内容重新做了调整,分成了必修和选修课。高一必修1、2,高二选修3-1、3-2,高三3-3、3-4、3-5任选一。在内容上也做了调整,删掉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科学漫步,STS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同时选修课的设置,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关注了个体差异,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在知识难度上更重视基础,让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宽,更广,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避免了学生在过难、过偏的知识上下大量功夫,让学生有时间自主地学习、巩固知识,为新课程改革碘定了基础。
2 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各学校的教学模式正是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适应本校的教学模式。如我们学校的“五三二”教学模式:从时间分配上,课堂50%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30%的时间让教师讲解、点评,20%的时间合作交流。从内容上,50%的知识由学生独立学习掌握,20%的知识由学生合作交流完成,30%的知识(难、重、热点)由教师讲解完成。从知识认识上,基础知识占50%,重点占30%,难点占20%。我们这样的安排,避免了教学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一言堂”,教师也不会成为课堂的摆设。这样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课堂效果明显改善,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被迫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参与,关注了学生的“全人”发展,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样的教学,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课堂的主持者,引领者,是学生合作讨论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
3 2011年的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是新课程教学的指挥棒
2011年的物理高考试题整体变化与难度,基本贴近教材,贴近课标,更重视基础,坚持学科内综合为主,突出主干,重视覆盖面,注重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查,也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强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代科学技术。
今年的高考对新课程实施中的物理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使我们今后不再盲目的做无用的工作,在偏题、怪题、难题上徘徊,及时更新观念,重视基础教学,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多,课外知识更丰富。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了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主载,但又要按课标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能让学生偏差太远,还要随时准备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课外知识,有能力组织好课堂,做到收发自如,有的放矢,一节课下来,不能让课堂成了少数人展示自己的课堂,让多数学生感到只是乱,什么也学不到,不知道的依旧不知道,本来已知道的却也变得迷芒。这样就违背了课改的初忠。
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和破除的问题。五年来,我们经历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经历了学生自主的课堂,哪一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确实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课堂,这将是一项需要不断长期探索的工作。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不知不觉,新课程在我们学校已经实行五年有余了。在此期间,我对课程改革一直认识不够,认为课程改革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无非是在知识结构上增加一些内容,删掉一些内容罢了,也没多考虑,对教材的变动更是无动于衷。所以在课程改革的三年中,尽管各学校、各教师都在学习和进行课程改革,我学习的同时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雷打不动,只是教学方法、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稍作调整。直到今天,各地区、各学校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方法,推出了各自的有效教学模式,比如 “先学后教” 的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杜朗口教学,太谷中学的“三五三导学型”有效教学,太原市的“三四三”教学模式,以及我们学校的“五三二”教学模式。看着这些教学成果,我深有感触,课改势在必行,如何在课改中求得生存、发展,立足,将是我们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回顾这几年的的教学,我从思想上开始真正认识课改。
1 新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开始,也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五年前,新课程在高中正式试行,课程结构变了很多,以物理为例,把原来的课程内容重新做了调整,分成了必修和选修课。高一必修1、2,高二选修3-1、3-2,高三3-3、3-4、3-5任选一。在内容上也做了调整,删掉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科学漫步,STS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同时选修课的设置,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关注了个体差异,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在知识难度上更重视基础,让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宽,更广,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避免了学生在过难、过偏的知识上下大量功夫,让学生有时间自主地学习、巩固知识,为新课程改革碘定了基础。
2 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各学校的教学模式正是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适应本校的教学模式。如我们学校的“五三二”教学模式:从时间分配上,课堂50%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30%的时间让教师讲解、点评,20%的时间合作交流。从内容上,50%的知识由学生独立学习掌握,20%的知识由学生合作交流完成,30%的知识(难、重、热点)由教师讲解完成。从知识认识上,基础知识占50%,重点占30%,难点占20%。我们这样的安排,避免了教学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一言堂”,教师也不会成为课堂的摆设。这样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课堂效果明显改善,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被迫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参与,关注了学生的“全人”发展,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样的教学,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课堂的主持者,引领者,是学生合作讨论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
3 2011年的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是新课程教学的指挥棒
2011年的物理高考试题整体变化与难度,基本贴近教材,贴近课标,更重视基础,坚持学科内综合为主,突出主干,重视覆盖面,注重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查,也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强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代科学技术。
今年的高考对新课程实施中的物理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使我们今后不再盲目的做无用的工作,在偏题、怪题、难题上徘徊,及时更新观念,重视基础教学,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多,课外知识更丰富。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了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主载,但又要按课标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能让学生偏差太远,还要随时准备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课外知识,有能力组织好课堂,做到收发自如,有的放矢,一节课下来,不能让课堂成了少数人展示自己的课堂,让多数学生感到只是乱,什么也学不到,不知道的依旧不知道,本来已知道的却也变得迷芒。这样就违背了课改的初忠。
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和破除的问题。五年来,我们经历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经历了学生自主的课堂,哪一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确实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课堂,这将是一项需要不断长期探索的工作。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