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程改革的反思

来源 :教育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528330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模式不断改变,对末来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
  不知不觉,新课程在我们学校已经实行五年有余了。在此期间,我对课程改革一直认识不够,认为课程改革不过是一种形式主义,无非是在知识结构上增加一些内容,删掉一些内容罢了,也没多考虑,对教材的变动更是无动于衷。所以在课程改革的三年中,尽管各学校、各教师都在学习和进行课程改革,我学习的同时却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雷打不动,只是教学方法、内容上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稍作调整。直到今天,各地区、各学校课程改革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有了自己的一套经验和方法,推出了各自的有效教学模式,比如 “先学后教” 的 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达标”的杜朗口教学,太谷中学的“三五三导学型”有效教学,太原市的“三四三”教学模式,以及我们学校的“五三二”教学模式。看着这些教学成果,我深有感触,课改势在必行,如何在课改中求得生存、发展,立足,将是我们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面临的问题。回顾这几年的的教学,我从思想上开始真正认识课改。
  1 新课程的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开始,也是课程改革的基础
  五年前,新课程在高中正式试行,课程结构变了很多,以物理为例,把原来的课程内容重新做了调整,分成了必修和选修课。高一必修1、2,高二选修3-1、3-2,高三3-3、3-4、3-5任选一。在内容上也做了调整,删掉了繁、难、偏、旧的知识,增加了科学漫步,STS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同时选修课的设置,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课程的权利,关注了个体差异,有利于个性化发展。
  新课程在知识难度上更重视基础,让学生接触的知识面更宽,更广,更具有时代性和实用性。避免了学生在过难、过偏的知识上下大量功夫,让学生有时间自主地学习、巩固知识,为新课程改革碘定了基础。
  2 教学模式的改变是新课程改革的体现,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产物
  新课程强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各学校的教学模式正是从这一基本理念出发,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适应本校的教学模式。如我们学校的“五三二”教学模式:从时间分配上,课堂50%的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究,30%的时间让教师讲解、点评,20%的时间合作交流。从内容上,50%的知识由学生独立学习掌握,20%的知识由学生合作交流完成,30%的知识(难、重、热点)由教师讲解完成。从知识认识上,基础知识占50%,重点占30%,难点占20%。我们这样的安排,避免了教学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即:由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的“一言堂”,教师也不会成为课堂的摆设。这样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只注重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课堂效果明显改善,学生不再被动接受知识,而是被迫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学会参与,关注了学生的“全人”发展,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这样的教学,也改善了师生关系,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学习,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只能是“平等中的首席”,是课堂的主持者,引领者,是学生合作讨论的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和参与者。
  3 2011年的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是新课程教学的指挥棒
  2011年的物理高考试题整体变化与难度,基本贴近教材,贴近课标,更重视基础,坚持学科内综合为主,突出主干,重视覆盖面,注重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的考查,也更加注重能力立意和问题立意,强调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代科学技术。
  今年的高考对新课程实施中的物理教学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使我们今后不再盲目的做无用的工作,在偏题、怪题、难题上徘徊,及时更新观念,重视基础教学,重视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4 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更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更多,课外知识更丰富。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了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主载,但又要按课标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不能让学生偏差太远,还要随时准备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课外知识,有能力组织好课堂,做到收发自如,有的放矢,一节课下来,不能让课堂成了少数人展示自己的课堂,让多数学生感到只是乱,什么也学不到,不知道的依旧不知道,本来已知道的却也变得迷芒。这样就违背了课改的初忠。
  作为一名新课程下的教师,在学习和实践中前进着,让我们不得不反思一些传统教学和新课程教学之间的继承和破除的问题。五年来,我们经历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也经历了学生自主的课堂,哪一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确实让学生和家长满意的课堂,这将是一项需要不断长期探索的工作。
  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在今后工作中,我们要继续学习,更新观念,增强改革意识,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其他文献
【摘要】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估量。一部优秀的作品,大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读者的心弦,使读者欲罢不能。一节回味无穷的好课,其理亦然。  【关键词】思想品德;导入;艺术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教学的主导和主体之间共同营造的,其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估量。一部优秀的作品,大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读者的心弦,使读者欲罢不能。一节回味无穷的好课,其理亦然。因此导入是课堂
期刊
【摘要】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把自主学习融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  【关键词】数学;培养;思维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
期刊
【摘要】作业是教师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  【关键词】作业;设计;教学  作业是教师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作业设计是教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是教师用来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手段之一。往往多数教师把作业的功能定位在“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
期刊
【摘要】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下面浅谈文言文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文言文;能力;培养  初中文言文在历年中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教师在教学中也相当重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了学生要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因此无论是在平时的检测考试还是在中考中,学生的得分率还算比较高,但当学生进入高中后,对语文的的不适应就表现出来,高中
期刊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大、可教性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发展的愿望。  【关键词】思维;教学;迸发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学生的可塑性大、可教性强,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自我发展的愿望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提出: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用心施教,用激情感化学生,用情感的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情感是师生关系和谐的基石,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教学过程是认知活动与情感变化同时进行的过程,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是辩证统一关系,情感投入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有重要影
期刊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彻底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模式。传统的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四个基本要素构成,教师通过教学媒体传输信息(教学内容)。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过程;影响  现代远程教育是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的新型教育形态。在远程教育中,教与学在时空上的分离
期刊
【摘要】在生物学教育中落实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在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讨生物学知识与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中学生物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生物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具有广泛适应能力并有一定创造性的人。这就是生物学教育的素质观。  【关键词】生物学教育;素质教育;教学方法;教师素质  实现由“应试教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一个重点,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总是习惯性地把课文教学和作文教学分而教之,二者各成一体。但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教材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也可以挖掘教材内涵,将教材中的课文当作作文教学的范文,在课文教学中找到作文教学的契入点,引导学生学习、模仿、创作,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将作文教学和课文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课文
期刊
【摘要】极限是微积分的理论基础,唯物辩证法是极限的哲学基础。本文以实例引入极限概念的一般描述性定义,进而通过量化分析给出极限概念的精确化定义,之后就谈谈极限概念的一些具体应用。从而达到对极限概念的深层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极限概念;定义;辩证法;应用  通过研究极限概念的建立,我们知道了在一般微积分教程中,极限有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之分,函数极限中又有x→∞和x→x0之分,现以数列极限为例,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