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雨初阳,一一风荷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og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在高中学习中,语文与历史学科在教学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历史元素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文学内容与历史文化在很多情况下是"互通”的,高中语文学科中,选择了大批量记录了历史知识的传统文学,比如说,《左传》、《史记》等各个历史时期的许多代表性文学作品及文学体裁。
  语文教师适当引入历史元素,并将二者有效融合,可以在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的同时,増强学生语文阅读鉴赏的能力,提升语文课堂实践教学的效果。
  然而,由于历史涉及到不同时期社会各个方面的内容,而大多数学生们对人类历史的了解甚微,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处理文史相关知识,衔接学科知识的交叉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及学习效率,就成为教师们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
  在内容设置上,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了古代诗歌与散文、现代诗歌与散文、小说、新闻,以及论述类文本论文等内容。在这些内容中,与历史学科相关的内容,大致包含:文献作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数据背景,以及文化知识等。
  下面,我们以表格的形式,比较分析,高中语文与历史学科中的交叉性内容。
  由上表,我们不难看出,历史学科的学习重点,是探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语文学科则在分析文学形式的特点的同时,也要分析写作特色,及作品、作者的情感、社会现实意义。但是,即使研究侧重点有所不同,他们之间的相互交融与相互辅助的关系,却是不可以被忽视。
  比如说,语文教材中大量的历史元素,《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再现了古代“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的恋爱文化,反映先秦时代历史元素。再如《史记》在具有大量的历史元素的同时,对人历史人物的刻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史记》是通史著作,但文学色彩更浓,司马迁将史料进行了艺术的加工,更突显了文学艺术结构性特点。唐代,文人诗词歌赋盛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盛唐时期的社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以及科举制的推动。同样,晚唐及南宋时期的诗词作品,愤懑哀怨情绪居多,主因是社会动荡、边关战乱频仍,诗词笔墨成为报国无门的文人士子们在无奈之中拿起的刀枪剑戟。到了明清时期,小说的世俗化,则是市民阶层兴起的重要显现,更多的知识分子将目光投向与“庙堂”相对的“江湖”,从社会发展来看,明清时期激烈的民族冲突和社会矛盾为小说的权兴起提供了广泛的素材和社会心理,知识分子们对传统社會文化的反思使这一时期的小说蕴含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即:反封建的思想观念。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文学属于一定时期的历史,同时,历史也只能以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 文学与历史都存在着虚构与想象的成分,这正是所谓“文史不分家”。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补充史实,对于学生理解作品内涵、感受作者情感、把握作品主题等,都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对学生突破课文中难点有着重要意义。
  比如说:教师们对古诗文的讲解,不仅要帮助学生疏理诗词大义,理解文章思想内容,更要帮助学生了解作品所处的历史史实,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者观点。而要达到这些教学目标,就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将历史知识做到一定融合,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掌握,帮助学生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涵。
  文学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现实的一种反映,文学中渗透着作家对所处时代的社会认识、对人生的看法。语文教师以抛砖引玉的方式,将历史人物或事件引入到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加可以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文学角度等多角度赏析、评价文学及文本的综合能力。如果能将历史学科知识运用到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将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作为写作的素 材,能够促使学生有意识理解历史人物,扩大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的范围,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史为鉴,提升学生们的辩证思维能力。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将不再会仅是梦想而已。
  当然,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历史元素的引入也不可以过多过重,毕竟,我们语文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的综合鉴赏的能力。过分引入历史元素,语文课程就成为了历史课。
  语文教学中历史元素的适当运用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 兴趣。但历史知识讲解是为了语文教学能够得到更好效果,他是我们走进文学大门的一个突破口,然而,我们却尤其不能忽视语文学科教学的根本任务,不可以将语文课上成历史课。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在运用历史知识时,要简洁,要简明,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放在历史上。
  以联系的眼睛看待万物,在区分中看到共性,在平行中看到碰撞。我们的学科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引导学生学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道理。以“迁移延展”的方式,为学生们打通任督二脉,提升教学效果,提高综合素养。
其他文献
解决问题既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些学生在解答解决问题时,学过的就不加思索的做出来,如果稍加改动就不知如何下手。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平时教学时,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新教材借助学生身边丰富的解决问题的资源创设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提供较真实的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选材范围扩大了,提供的信息数据范围也扩大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
期刊
摘要:书写能力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培养重点。激发汉字书写自觉性和培养良好的练字习惯是提高低年级学生的书写能力的两大策略。  关键词:低年级语文 汉字 书写能力 培养策略  汉字写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培养重点。如何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他们的写字能力是低年级语文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低年级学生写字教学的现状  我长期任教低年级语文,从平时作业看,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很不理想。与其他低年
期刊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笔杆似有千斤重。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引用学生的话就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其实这正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有必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创作灵感  针对小学生喜爱活动的特点,我围绕作文教学精心设计作文指导和相关的作文活动。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我们没有闭门
期刊
现代心理学对于学生产生学习动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很大因素来源于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引导,通过激发兴趣的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对于教师而言,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为其面临的关键问题。大多数教师通常会采用新奇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利用影视资源
期刊
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凭借教材进行应该是主渠道。语文是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精纯的思想、深刻的道理、优美的语言文章,正是这些精华给予学生极大的教育和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这一优势,分析课文中精美的语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  在语文讲读课文中,思想教育与语言文字训练是融为一体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期刊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实际生活。而日常教学工作中,数学教学多侧重于对学生理性思维的培养,使数学教育与实际生活脱离。发展素质教育是新课改的基本教学理念,素质教育重在学生应用能力、实践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成为数学教学的发展趋势。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教导他们学习数学,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十分重要。实施数学教学生活化,改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小学生
期刊
学校工作调整,接手新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及家长来说除了好奇更多的可能是疑惑,甚至怀疑,怀疑新老师是否有原来的老师好,教学能力是否强,孩子是否适应,孩子的成绩是否好等等。对于教师来说更是一种挑战。我担心家长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担心孩子不适应,不喜欢我;担心数学教学成绩下滑......总之,接手新班级数学教学工作既期待又恐惧。如何快速有效地接手新班级的数学教学工作呢?我谈谈以下几点方法策略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理相容、感情融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轻松、和谐、浓郁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焕发课堂活力的前提条件。新课标强调教师由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教师
期刊
个性化阅读是一种体验性的阅读,这种体验主要表现在读者与文本交互作用,读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在交流过程中,读者与文本实现了相互融合,这种融合就是一种独到的体验。 “自己思索,自己作主”,把自己的观点置入文本,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都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因此,培养学生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并有勇气把它表达出来,对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积极意义。  一、创设情
期刊
最近,有幸学习了华师教育研究院特聘专家崔成林特级教师、深度学习实践研究专家关于单元设计的讲座很受启发。  我们学习了崔老师的专题讲座后,尝试对单元进行了整合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考说明要求包括: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II)  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I)人体的免疫功能和计划免疫 (I)  《课标》要求学生要形成“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