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为何能燃烧中国书市?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en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推理小说能火多久?中国武推理小说何时能独树一帜?这需要出版社的经营维护,需要社会的激励,需要作者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大家平和的心态。
  
  上个世纪,金庸、古龙带火了武侠小说;世纪之交,蔡智恒激活了网络文学;本世纪这些年,又因为天下霸唱、当年明月,让“盗墓”小说和历史读物红极一时。
  到了2009年,一把火烧到了“推理小说”。推理小说为什么能燃烧中国书市?
  
  中国等待推理小说
  
  推理小说是城市文明的产物,它的产生依托于法律意识、科学技术与理性精神。推理小说离不开犯罪,但并非有了犯罪才有推理小说,而是有了法律意识和理性精神才能产生推理小说。所以说,推理小说的发展与城市化的进程息息相关。经济越发达,城市越发达,推理小说的创作才越丰富。
  推理小说在西方(也称作“侦探小说”)已经发展了一个半世纪,是大众图书中一个非常成熟的门类,且不说那些古典推理小说名著,像当代作家康薇尔所创作的“女法医”系列,几乎每本一出版就能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
  再说到我们的近邻日本,更是把推理小说发展得无孔不入。据2001年的统计,日本有推理小说迷1000~,万,其中四成竟是年龄超过55岁的老年人。据对东京等12个城市的1000余名退休老人的调查,有至少一半的老人在过去一年曾读过3本以上的推理小说,最多的甚至读完了26本!
  不论欧美还是日本,根据推理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或推理性质的影视作品在全部影视作品中都占很大比重,已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
  相较之下,中国平淡了许多。以农业文明为标志的公案小说、武侠小说曾独领风骚。而到了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加快,推理小说的土壤可以说有了。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度各类推理小说图书共出版了443部,比2008年的295部多出近150部。虽然443这个数字相对全年的小说出版总量还是很微弱的,但已有人热情地大呼“中国推理小说的元年到了”。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和深入,尤其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完成,城市人口在中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加大,至2009年,长期在城市生活的人实际已占中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大众阅读的“元年”真正开始。
  大众阅读的两大门类——浪漫图书和犯罪图书——的长期缺失,造成中国大众图书市场中尤其是推理小说的严重缺失。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事实上逐渐完成的时候,推理小说已经成为中国大众阅读的等待。
  推理小说虽然充满智力交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推理小说并不需要真正的智力参与。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生活在高度紧张和巨大的生活压力之下,心理类和推理类图书是重压之下比较理想的阅读选择。推理小说是类型小说的一种,有其固有的规律和模式可循,作家可以根据类型的叙事模式结构写出一部小说;又因为类型化是有模式可寻的,所以只要作家能够打破游戏规则的束缚,就能写出有创意的作品,也更容易满足读者。因此,一部优秀的推理小说,无论它的谜题设计多么复杂曲折,都不会损耗太多的脑力——这种轻松的感受也正是当下读者所追求的。
  而且,阅读推理小说还能让人获得心灵的某种慰藉。因为我们心知肚明,无论凶手多狡诈,作案动机隐藏得多深,作案手法多复杂,最终逃不过侦探的法眼,坏人终究会被绳之以法。现实世界中的种种颠倒不顺造成的心理创伤,在小说世界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抚慰。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推理小说都正在逐渐成为中国大众新的阅读等待。
  
  东野圭吾的天时、地利、人和
  
  被文化媒体普遍认可的“2009推理小说热”,又是如何引发的呢?
  借著名的推理小说迷天蝎小猪的话:“今年(2009年)的推理小说火成这样,三分之一要拜东野圭吾之力。”
  在中国,最出名的推理小说就是《福尔摩斯探案集》,几十家出版社分别出过成人版、原文版、儿童版、少年版,黑白版、彩插版,几乎将《福尔摩斯探案集》的各种出版可能挖掘殆尽。除了柯南·道尔,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名字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开始出版这位推理小说女王的全集,迄今已推出50多部。
  这两年较引人注目的则是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午夜文库”系列。因为社长谢刚对欧美侦探小说的着迷,从2006年底,他主持策划出版了“午夜文库”系列图书,该系列主要有劳伦斯·布洛克、迈克尔·康奈利、雷蒙德·钱德勒等人的作品。如今新星出版社已经出版了100多部侦探小说,蔚为大观。
  但似乎还是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福尔摩斯探案集》早已是世界文学名著,柯南·道尔、阿加莎·克里斯蒂们这些名家都已故去多年。当下的推理小说的出版少了点现代昧,少了个领衔的角。也正因为如此,尽管这些年来推理小说的出版没中断过,但始终不温不火。
  不管怎样,欧美侦探小说的市场培育,为其后东野圭吾推理小说的出版创造了地利。如前所述,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经济的复苏回暖,购买力的提升,此为天时。
  東野圭吾是日本推理小说界的头号人物。他横扫日本著名的推理奖项——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本格推理小说大奖,以及文学大奖项直木奖。他有很多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而且主角净是广末凉子、柏原崇、小林熏、柴崎幸、福山雅治这样的当红人气偶像,票房和收视率均有不俗表现,这使他创作的推理故事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深植人心。他的图书和影视作品漂洋过海到了韩国,到了中国台湾,同样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追捧。如今,推理小说迷心目中天王作家的小说终于得到引进出版,此为人和。
  其实,东野圭吾的书也并非现在才开始推出。2007年,海南出版社就曾出版过他的《湖边凶杀案》、《预知梦》,z008年5月和6月又分别出版了《侦探伽利略》和《秘密》。遗憾的是,这些书面市后都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
  直到2008年9月,随着新经典引进、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嫌疑人x的献身》问世且畅销,其后,2010年初,新经典又推出了《白夜行》、《宿命》、《恶意》、《变身》、《幻夜》、《时生》、《放学后》等。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嫌疑人x的献身》和《白夜行》的销量都已超过10万册。
  东野圭吾走红中国,跟幕后推手新经典的运作不无关系。几年来,新经典一直致力于日本图书的引进出版,日本知名的一线作家的作品新经典几乎都有推出。像2008年,一套《德川家康》让出版界大呼意外,创下百万册销量。可以说在出版日本引进版图书领域,无人能出新经典之右。图书宣传又素来是新经典的强项,因此我们屡屡可在纸媒和网络上看到东野圭吾的各种信息。
  据相关调查,影响购买推理小说的因素中前三位分别是作家、文笔质量(原创或翻译),以及媒体评价或朋 友推荐。而这三点均应在了东野圭吾身匕。
  
  不管本格、变格。
  好看好卖才是真格
  
  出版社都知道选对一个作家、选对一部作品的重要性。
  东野圭吾之所以好卖,不僅在于他获奖无数,更重要的是他的故事好看。如前所述,东野圭吾的作品2007年就有出版,但没有什么反响。直到2008年9月,《嫌疑人X的献身》、《白夜行》出版,东野圭吾的名字才真正地进入市场和读者的法眼。
  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嫌疑人X的献身》,高踞日本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第一名,不仅获得本格推理小说大奖,还获得了日本最高文学奖项——直木奖。直木奖的评语是“他将骗局写到了极致”。而《白夜行》则因为凄婉唯美的影视剧传播,使得它成为中国读者中最有人气的东野圭吾作品。通过这两部作品的成功引领,东野圭吾其他作品的出版得以顺风顺水。
  推理小说首先是小说,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里几乎暗含了所有吸引读者的元素:紧张的悬念、逼人的惊悚、简约有力的文字、逻辑严密的推理、匪夷所思的情节、出人意料之外的结果以及荡人心魄的爱情。流行文学作品中一切好的因素都具备了。可以说,作为大众阅读作品,已经达到了罕见的高度。
  曾有一种说法:推理小说是写给聪明人看的。其实,这个说法不无自恋,也将推理小说孤立起来。现在的“推理小说热”说明推理小说有大批拥趸,读者就是普罗大众,推理小说粉丝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豆瓣上东野圭吾小组的粉丝人数都超过了专业的推理小组。喜欢东野圭吾的人很难说清,到底是喜欢他的推理,还是喜欢他的故事。最简单的原因也许就是:好看!
  好看的不仅是内容,还有感觉。让我们试想一下:东野圭吾的N部作品如果按照传统运作方式推出将会怎样?很有可能,N部书一个模子下来,类似文集或套书。但看看现在已出版的东野作品,如果把作者名字遮住,你很难猜到是同一作者的书。《嫌疑人x的献身》冷酷到底,《幻夜》的红色高跟鞋惊艳又诡异,而且突破了推理小说一向以暗色调示人的装帧设计模式。这种多样性避免了套书印量递减的状况。
  现在东野圭吾的版权炙手可热,早已花落数家、异彩纷呈。上海青马文化推出《圣女的救济》、《伽利略的苦恼》,译林出版社出版了《信》,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十一字杀人》、《绑架游戏》、《濒死之眼》等等—这些作品构成了2008—2010年中国图书市场的一道绚烂风景。
  
  中国推理小说路在何方
  
  东野圭吾的畅销,在很大程度上,撬动了中国推理小说的出版内需。
  出版界素来有凑热闹或跟风的特点,凑热闹者凑推理一份,跟风者跟日系一族。从图书订货会上看,N多出版社已加入推理小说的出版行列,版权的引进费用亦跟着水涨船高。
  如文章开头所述,这几年来的类型图书频频变换大王旗,哪种火,出版社就扎堆出哪种,结果就把这个类别做臭做死。那么推理小说能火多久?
  另一个问题:中国的推理小说市场,长期被欧美和日本推理小说占据,鲜有本土推理小说面市。中国式推理小说何时才能独树一帜?
  这两个问题息息相关。
  在一项关于“你认为中国侦探小说发展的阻碍是什么”的投票中,前三名分别是:
  1 清一色的警察探案,人物太脸谱化;
  2 情节是国外的,环境是中国的,缺乏真实感;
  3 作家缺乏创作天分。
  以上三点归根结底是创作能力薄弱的体现。
  推理小说虽属大众文化范畴,但它也是一个独特的文学样式,对作者有特殊要求:它需要一套独特的知识体系作为其创作活动的基础,这不仅包含着文学修养,也包含着许多文学以外的专业知识,如数学、物理学、化学、心理学以及各种法律知识等。像东野圭吾学过电气工学。做过工程师,他的“伽利略”系列的主角就是一个物理学家,其中涉及大量物理学知识;打造出福尔摩斯和华生一对搭档的柯南·道尔是一名医学博士;阿加莎·克里斯蒂则是毒药方面的专家并深谙心理学。也许,知识结构的某些缺陷是“作家没有天分”的重要原因。
  培养本土作家创作能力,一方面在个人,另一方面则需要出版社的支持和社会关注。
  出版社的理性出版是对作者的尊重和负责。因为日本推理小说的火热,而扎堆引进日本的版权图书,忽略了创新和开拓,则难以让读者扩大视野。另外,没有做好准备而盲目进入推理小说出版,则会出现翻译、编辑、装帧质量专业水准不够、资源不足的问题。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中国缺乏推理小说的创作土壤,以农业文明为标志的公案小说、武侠小说才会独领风骚。眼下,虽然推理小说火了,但整个社会对推理小说的关注和培养还远远不够,难以吸引创作人才。以日本为例,日本设立了诸多的推理小说奖项,以激励作家投身推理小说创作,比较著名的有江户川乱步奖、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本格推理小说奖等。但我国目前比较大的奖项也就是全国侦探小说大赛,而且还没有产生重大的影响。
  日本的推理小说出版已形成产业链,从日本作家纳税排行榜可以看出,前十名中有一半以上属于推理小说作家。凭借杂志连载的稿费。小说单行本、文库本出版的版税,影视改编的授权费,使许多推理小说作家赚得盆满钵满,由此也更进一步地刺激创作。使得许多作家转向推理小说的创作。
  推理小说能火多久?中国式推理小说何时能独树一帜?这需要出版社的经营维护,需要社会的激励,需要作者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我们大家平和的心态。
其他文献
国内图书出版业要想真正实现“走出去”的战略梦想,就必须加强对“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着手规划、培养一批国际出版人才。从事国际出版的专业人员要想在国际版权贸易中有更大的作为,就必须自觉、全面、有效地提高自己。    新时期中国图书出版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相对于“引进来”,“走出去”难度更大,但是更为重要。人类文化中相通的东西需要互相交流,而且中华民族的
期刊
4月22日,在第2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召开之际,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隆重举办了主题为“市场化进程中儿童文学的价值追求”的文学论坛。  文学论坛得到了我国文学界众多权威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可。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特地发来贺信,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和秦文君精心撰写了专题发言稿,金波、阿来、梅子涵、沈石溪以及张之路、方卫平、王泉根等当今国内一流儿童文学作家和知名文学评论
期刊
书博会是出版业每年一度的盛会,已逐渐成为集出版成果展示、出版物展销、信息交流、行业研讨、服务读者和倡导全民阅读于一体的文化盛事。经过20年的发展,书博会在出版物展销及订货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整个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全民阅读的倡导,甚至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届书博会打出了“蜀韵书香,悦读天下”的口号,吸引了来自全国的1600多家出版单位携共达30余万种图书在会场展销,
期刊
但愿“被文学搞的人”的悲剧不要经常上演;如磨士长般被环境和生活磨得“悲喜剧”演个没完还没个善终的个案,也越来越少吧!虽然在功利日重和分工日细的现代社会,这样的事情也许每天都正在热闹地抢着登台,但有—个这样的理想,也总比只去追逐最实际的目标强些,不是吗?    《我这把生锈大刀》是陈肖人于今年3月出版的长篇小说新作,讲述了作者一位叫磨土长的老同学60余年真实人生的故事。从大鸣大放时候的一张漫画大字报
期刊
一个重大国家文化策略出台。业内外应该有更多的思考和声音,国家政策的实施也不能不顾地域、人群、资源、财力等等的不同,全国一刀切、毫无区别。无论是世博,还是农家书屋、孔子学院,我们都有同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Beffer Life)是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的主题词。城市蒹收并蓄、包罗万象、不断更新的特性,促进了人类社会秩序的完善。1800年,全球仅有2%的人口居住在
期刊
在中国,数字出版也好,电子阅读器也好,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发展问题可能还不是硬件价格的下降、阅读习惯的培养、商业模式的建立,而是市场秩序建立和全民诚信的重构,这是一个整个国家和全民族所面临的体制和文化难题,存在于出版产业的只是冰山的一角,即使是出版业脱胎换骨、革心洗面也无济于事。    作者与编者之间,是指图书的作者和出版社的编辑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出版社负责编书,是产品制造商;作者负责写书
期刊
《下午茶话题》  作者:朱天文、朱天心、朱天衣  版本:龙门书局2010年8月版  定价:28.00元  提要:文坛有名的朱家三姐妹,一个是单身贵族,一个是袋鼠族,一个是丁克族,但是在这里,她们都借由小同的笔调和人生经历,来抒发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她们的文字活泼俏皮,观念新颖有趣,是一首好听的三重唱。“下午茶话题”是朱家姐妹应杂志邀稿而写的长期专栏。这次三姐妹一改以前谈论时移世易时的犀利与锐气,
期刊
中国经济日新月异,但在英语小说世界里看到的中国,还是那个停留在旧上海以及“文革”中的中国,这一方面与外籍作者迎合英语读者口味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国内出版者一厢情愿,在国际图书展或版权交易时的“倾销”有关。    4月19日到21日,在英国举办的2010年的伦教书展(LBF:LondonBook Fair)流年不利,因为正赶上冰岛的火山灰影响,英国及欧洲诸国关闭领空长达6日之久,许多世界各地赴展的
期刊
《民间良方》上市不足月余即多次重印,一个月内在桂林市区发行达到6万册的图书销售业绩,看似偶然,实际上偶然中为我们图书出版从业者重视来自民间的选题,积极探索地方出版资源的开发提了一个醒。    一本图书,在一个中小城市引起市民的关注和追捧:出版后两天内,市民在销售点排队求购,销售超过4000册,一个月内连续加印两次,销售达到6万册。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图书,在目前图书出版营销中有什么样的示范价值,从这个
期刊
可以说,《萨日娜花开红艳艳》这本书的选题策划与运作就是在创新编辑思路理念下展开的。从最初的选题策划到组织稿件、文案梳理、编辑加工、图片选辑、剧照整合、设计制作……每一个环节无不浸透着电视人、出版人和书装设计人的心血。    2009年11月初,北京那场突如其来的冰冻雪降之时,我在成都,确切地说,在电视连续剧《我的孩子我的家》摄制组外景地探班。说来话长,此行的目的,是因为“星缘百人系列丛书”之《萨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