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课程改革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成了教师所应重视的内容。而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项,成了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渐渐引起了教育人士的思考和讨论。现以小学语文教育为例,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认识,并提出相关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拥有较强的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
本人认为,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堂开始。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学习教育的最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起点。
(一)传统、片面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采取讲授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在课堂上呈现出了一种“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纯粹以教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即使是老师讲的精彩、深入,也常常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越学越不爱学”的尴尬局面,更别谈说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对于新课标中提出的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认识,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设置了过多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也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使课堂上虽然出面了“满场问”的互动场景,学生的主体性却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相应的,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众说纷纭:是生动、活泼、热烈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是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语文的气息,使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或者是使语文课堂变得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诚然,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可以让学生自主接受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得语文知识,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也是教学教学能力的另一体现。教师可以创造充满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甚至是设置一些有意思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上课容易走神、开小差,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这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更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进程,而是应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片面性。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许多教师认为,教学目标就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本次课堂的相关内容,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或者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过大,而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
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落到实处,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地交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的思维感受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渐渐形成的价值观。
2、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单向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非是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热热闹闹,提问、讨论、合作层出不穷,收到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真正的发挥,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是离题万里,如果在课堂上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课堂形式。如小学 二年级课文《贺年片》,教师可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提问同学如果你来设计一张贺年片你要怎么设计,要送给谁,写些什么样的话,这样的话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有一个关于“鸟儿”的单元,教师在导入课文的时候可先让同学回答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鸟,可以描述一下外形、特征等,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等视听方法,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各种鸟儿的图,以音频的形式让学生聆听各种鸟叫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既不稳定,具体表现是易于激发,但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应秉持着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后安排学生把所学知识及时的、经常地用于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小学四年级课文《走月亮》,让学生在了解走月亮这一北方风俗后,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再布置作文,让学生描绘与家人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由此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由景联想到生活的描写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全面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比如小学二年级课文《乌鸦喝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让你来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你会怎么写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学生在原结尾的基础上添加几个词,如“这只乌鸦最后终于喝到水了,然后它高兴地飞走了。”教师就可以用鼓赞赏的方法来鼓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运用一些简单的词来使句子更加丰富。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改写这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积极发言,积极想象。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冲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特别是到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引申、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学习五年级课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可引导学生多关注诸葛亮的其他故事,甚至是引出《三国演义》中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培养其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在课程理念的倡导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认识;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在小学阶段,如果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拥有较强的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
本人认为,学生语文素养能力的培养应从课堂开始。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是学习教育的最基本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更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起点。
(一)传统、片面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采取讲授式的方法来进行教学。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在课堂上呈现出了一种“老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纯粹以教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即使是老师讲的精彩、深入,也常常造成了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越学越不爱学”的尴尬局面,更别谈说对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对于新课标中提出的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一认识,许多教师片面地认为问题越多,越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越能营造热闹的课堂氛围,越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设置了过多的问题,剥夺了学生思考的空间,挤占了学生阅读品味文章的时间,也失去了提问应有的价值和作用,使课堂上虽然出面了“满场问”的互动场景,学生的主体性却得不到真正的发挥,相应的,也收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
那么,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众说纷纭:是生动、活泼、热烈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增强对于学习语文的兴趣?还是真实、扎实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语文的气息,使学生充分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或者是使语文课堂变得智慧,灵动,让语文情智交融,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精神享受……诚然,有效的语文教学课堂,应该是可以让学生自主接受的一种模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获得语文知识,从而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
有效的课堂教学其实是对教师提出的一种新的要求,也是教学教学能力的另一体现。教师可以创造充满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用自己的语言、动作甚至是设置一些有意思的教学环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小学阶段的学生自控能力较弱,上课容易走神、开小差,那么就要求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作用,用自己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这是对教师能力的考验,更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策略不是以“教”为中心去设计教学进程,而是应以学生为中心去组织教学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片面性。明确课堂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第一步。许多教师认为,教学目标就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本次课堂的相关内容,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或者是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教学目标设置得过高、过大,而在教学过程中却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
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在课堂中落到实处,在课堂上与学生充分地交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个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的思维感受的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从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渐渐形成的价值观。
2、课堂上师生关系的单向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非是设置多种多样的课堂形式,热热闹闹,提问、讨论、合作层出不穷,收到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学生的主体性是否得到真正的发挥,反思我们的课堂,多少讨论是没有必要的,多少合作是多余的,多少争论是离题万里,如果在课堂上少追求一点形式上的东西,课堂的有效性就显而易见了。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设置相应的课堂形式。如小学 二年级课文《贺年片》,教师可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提问同学如果你来设计一张贺年片你要怎么设计,要送给谁,写些什么样的话,这样的话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
小学三年级有一个关于“鸟儿”的单元,教师在导入课文的时候可先让同学回答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鸟,可以描述一下外形、特征等,在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等视听方法,以图片的形式让学生观看各种鸟儿的图,以音频的形式让学生聆听各种鸟叫声,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易受新鲜事物的影响,既不稳定,具体表现是易于激发,但难以持久。因此,教师应秉持着学以致用的教学原则,在课后安排学生把所学知识及时的、经常地用于实际,使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深化所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如小学四年级课文《走月亮》,让学生在了解走月亮这一北方风俗后,引导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再布置作文,让学生描绘与家人在月光下散步的场景,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由此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由景联想到生活的描写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3、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全面唤起学生学习的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要用心去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善于创设各种机会,帮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的奥秘,从而让学生以活跃、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去积极参与学习情景。学习给学生带来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自主学习的魅力、成功的体验,这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支撑点。比如小学二年级课文《乌鸦喝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如果让你来给这个故事写个结尾,你会怎么写呢?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学生在原结尾的基础上添加几个词,如“这只乌鸦最后终于喝到水了,然后它高兴地飞走了。”教师就可以用鼓赞赏的方法来鼓励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在以后的作文中运用一些简单的词来使句子更加丰富。也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改写这个故事的结尾,让学生积极发言,积极想象。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冲破教材对学生教育教学的禁锢。特别是到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引申、迁移能力的培养。如学习五年级课文《诸葛亮少年时代的故事》,可引导学生多关注诸葛亮的其他故事,甚至是引出《三国演义》中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了解更多相关的知识,培养其阅读习惯的养成。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在课程理念的倡导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努力实现课堂教学从观念到行为的转变,改变以往以单纯传授知识为手段的做法,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给予更大的关注,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创造一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模式,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更富人性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