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素描教学体系开始打破传统,进入多元化时期,新的素描理论以及新的观念伴随着开放的思潮得以迅速发展。设计素描是一门认识事物基本形态和表现造型的训练课程体系,是环境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基础必修课,在其设计思维和设计观念的指导下,通过对物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概括和绘制者的主观提炼、加工,构造出具有设计意味的造型,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设计创造思维能力、综合表现能力等,在我国高校转型背景下,设计素描作为一门基础课,必须适应当代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围绕“应用”这一主题,就要从环境设计专业的性质、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思考和设计,我校经过多次改革和实践,审视发现改革过程中的问题,通过论文的形式,总结经验,将其作为依据,以便更好地完善和调整课程的设置。
[关 键 词] 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创新;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232-02
20世紀初期,我国引入西方绘画艺术,素描教学成为我国美术院校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基本功的一门重要课程。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素描教学体系开始打破传统,进入多元化时期。“设计素描”一词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广泛已久,然而设计素描教学不断出现争议问题,设计素描课程是否设立、怎样设立成为各个院校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我校艺术设计一共分为五个专业,其中就有两个专业取消了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所以,为了寻找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下面结合我校(广西梧州学院)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寻找契合专业发展的设计素描教学的路径。
一、我校设计素描教育发展情况
(一)第一阶段:我校设计素描教育的起步
自1998年我校成立艺术设计专业以来,就开始进行设计素描的实践和探索,起初,由于国内教育环境和教师对设计素描的认识不足,对设计素描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一般都沿袭苏联和德国传统素描教学的模式,以写生再现客观事物,着重表现造型的写实、光影明暗、质感、前后空间关系等,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素描技法的表现能力、造型能力,但是也使学生片面地追求“真实”,而忽视了造型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了绘画性素描和设计性素描的辩证关系,使我校设计素描的教学停留在传统素描教学的模式里,失去了设计素描教学的基本功能,与专业课、基础课脱轨,学生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专业课老师怨声载道,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专业基础课教师处境尴尬。学分制的实施,使得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课程的生存更为艰难,取消、保留或改革的呼声争论不断,一时关于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讨论热点。
(二)第二阶段:我校设计素描教学的进步
2005年前后,我校设计基础课改革开始悄然发生改变,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将设计思维融入教学过程中,不再一味地追求写实,而是开始将设计造型规律中提炼、归纳、抽象、变形、重复、解构、重构等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将设计素描的教学总体规整为几个单元,分别是明暗再现写实单元,结构造型单元,以抽象、解构、联想、意象概念训练的创意单元,经过这种形式的改革,设计素描教学初见成效,不仅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造型的视觉审美能力、造型的组织能力等,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思维有了提升,专业设计教师也对这种教学形式给予厚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种教学形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懵懂和理解不足,对抽象、解构、重构等概念缺乏意识,需要教师的及时、积极引导,否则很容易陷入无意识、难以预料和不可把控的结果中,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导致专业学习的恶性循环。再者,这种模式的教学没有明显的专业个性区别,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侧重各种事物创意和联想;动画专业侧重建筑、人物明暗、结构和线条;产品专业侧重物品的结构和透视、解构和重构;服装设计专业侧重线条的流畅和对人体结构比例的表现;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则重视的是室内陈设的透视、材质和多空间转换的表现,所以,设计素描教学还应该结合专业特性进一步深化改革。
(三)第三阶段:我校应用性转型背景下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
2013年,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姜老师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她提出,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设计素描应该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将专业应用性作为改革的重点。我们结合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将室内环境作为主要刻画对象,强调物体的透视、材质的表现和室内场景的描绘,这种教学模式应用性强、目的性明确、刻画素材新鲜,为后面的设计手绘训练奠定了基础,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学院领导的认可。本人也曾就这种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亲身实践和对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从起初的肯定逐渐变得犹疑,我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顺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构建和完整性。
二、发现改革中的问题
在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设计素描”,并不是真的“设计素描”,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设计”二字,“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是设计师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性的创造与创意活动。设计的任务不只是为生活和商业服务,同时也伴有艺术性的创作”。由此看出,设计着重强调的是“创意、设想、创造”。
三、新的设计素描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改革的基础,结合专业的特性,兼容并蓄,探索几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共性,构建出一套适合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想将采取项目+阶段性教学模式的设计,具体如下:
上述教学模式构建中,在再现素描和表现素描的章节里,把表现的对象从传统素描教学中的静物、几何体改为室内空间和陈设,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室内单体的造型、透视、结构以及特殊材质的表现,为今后的设计手绘、家具造型设计等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在上表项目四的创意素描章节中,着重强调的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将新颖性、独特性所显示出来的设计能力,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基础教学的全过程。创造力的培养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对基本知识的训练去学习“突破”的能力,如果素描只能使我们学会对自然物象客观性质的分析和精致的模仿,就会使学习者对自然物象形式的过分依赖,使思路逐渐僵化,因此,拓宽思维和视野,由被动客观的描摹转向主观、个性化、逻辑性的思维造型方式,对提高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总结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自然探究的深入,人们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意识也不断发生变化,设计素描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对事物外部的理解和掌握,而是应该由外向内,去探究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组合形式,强调思维的灵活性、艺术的敏感性,造型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敢于联想、敢于突破,设计离不开独特的创意,独特的创意思维必定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抽象、变异思维等新形势的训练,因此,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训练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适合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设计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单德林,徐卫,孔六庆,等.设计素描[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马克辛,吴成槐.环境艺术设计手册[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3]周至禹.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曾彦慧
[关 键 词] 设计素描;教学改革;创新;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2(2020)40-0232-02
20世紀初期,我国引入西方绘画艺术,素描教学成为我国美术院校培养学生造型能力和基本功的一门重要课程。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素描教学体系开始打破传统,进入多元化时期。“设计素描”一词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中应用广泛已久,然而设计素描教学不断出现争议问题,设计素描课程是否设立、怎样设立成为各个院校基础教学改革的重点。在我校艺术设计一共分为五个专业,其中就有两个专业取消了设计素描课程的教学,所以,为了寻找设计素描课程教学存在的必要性及合理性,下面结合我校(广西梧州学院)情况,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寻找契合专业发展的设计素描教学的路径。
一、我校设计素描教育发展情况
(一)第一阶段:我校设计素描教育的起步
自1998年我校成立艺术设计专业以来,就开始进行设计素描的实践和探索,起初,由于国内教育环境和教师对设计素描的认识不足,对设计素描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一般都沿袭苏联和德国传统素描教学的模式,以写生再现客观事物,着重表现造型的写实、光影明暗、质感、前后空间关系等,这种素描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素描技法的表现能力、造型能力,但是也使学生片面地追求“真实”,而忽视了造型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桎梏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忽视了绘画性素描和设计性素描的辩证关系,使我校设计素描的教学停留在传统素描教学的模式里,失去了设计素描教学的基本功能,与专业课、基础课脱轨,学生不明白学习的意义,专业课老师怨声载道,设计素描、设计色彩等专业基础课教师处境尴尬。学分制的实施,使得素描、色彩、速写等基础课程的生存更为艰难,取消、保留或改革的呼声争论不断,一时关于设计基础教学的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讨论热点。
(二)第二阶段:我校设计素描教学的进步
2005年前后,我校设计基础课改革开始悄然发生改变,在素描教学过程中,将设计思维融入教学过程中,不再一味地追求写实,而是开始将设计造型规律中提炼、归纳、抽象、变形、重复、解构、重构等观念引入教学过程中,将设计素描的教学总体规整为几个单元,分别是明暗再现写实单元,结构造型单元,以抽象、解构、联想、意象概念训练的创意单元,经过这种形式的改革,设计素描教学初见成效,不仅培养了学生扎实的基本功,还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能力、造型的视觉审美能力、造型的组织能力等,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设计思维有了提升,专业设计教师也对这种教学形式给予厚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这种教学形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懵懂和理解不足,对抽象、解构、重构等概念缺乏意识,需要教师的及时、积极引导,否则很容易陷入无意识、难以预料和不可把控的结果中,使得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导致专业学习的恶性循环。再者,这种模式的教学没有明显的专业个性区别,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侧重各种事物创意和联想;动画专业侧重建筑、人物明暗、结构和线条;产品专业侧重物品的结构和透视、解构和重构;服装设计专业侧重线条的流畅和对人体结构比例的表现;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则重视的是室内陈设的透视、材质和多空间转换的表现,所以,设计素描教学还应该结合专业特性进一步深化改革。
(三)第三阶段:我校应用性转型背景下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
2013年,我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姜老师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她提出,打破以往的教学模式,设计素描应该建立在专业的基础上,将专业应用性作为改革的重点。我们结合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特性,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将室内环境作为主要刻画对象,强调物体的透视、材质的表现和室内场景的描绘,这种教学模式应用性强、目的性明确、刻画素材新鲜,为后面的设计手绘训练奠定了基础,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也得到学院领导的认可。本人也曾就这种教学模式经过多年的亲身实践和对毕业学生的追踪调查,从起初的肯定逐渐变得犹疑,我试图寻找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顺应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构建和完整性。
二、发现改革中的问题
在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设计素描”,并不是真的“设计素描”,百度百科上这样解释“设计”二字,“设计是把一种设想,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通过各种感觉形式传达出来的过程。是设计师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技术性的创造与创意活动。设计的任务不只是为生活和商业服务,同时也伴有艺术性的创作”。由此看出,设计着重强调的是“创意、设想、创造”。
三、新的设计素描的教学模式的构建
基于上述改革的基础,结合专业的特性,兼容并蓄,探索几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和共性,构建出一套适合我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的教学模式,改革创想将采取项目+阶段性教学模式的设计,具体如下:
上述教学模式构建中,在再现素描和表现素描的章节里,把表现的对象从传统素描教学中的静物、几何体改为室内空间和陈设,可以使学生提前认识室内单体的造型、透视、结构以及特殊材质的表现,为今后的设计手绘、家具造型设计等课程奠定一定的基础。在上表项目四的创意素描章节中,着重强调的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所谓的创造力,就是在设计过程中将新颖性、独特性所显示出来的设计能力,作为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渗透到基础教学的全过程。创造力的培养在于训练学生的思维,通过对基本知识的训练去学习“突破”的能力,如果素描只能使我们学会对自然物象客观性质的分析和精致的模仿,就会使学习者对自然物象形式的过分依赖,使思路逐渐僵化,因此,拓宽思维和视野,由被动客观的描摹转向主观、个性化、逻辑性的思维造型方式,对提高设计创造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四、总结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对自然探究的深入,人们的视觉经验和审美意识也不断发生变化,设计素描的教学不应该仅仅满足于对事物外部的理解和掌握,而是应该由外向内,去探究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组合形式,强调思维的灵活性、艺术的敏感性,造型的审美能力,让学生敢于联想、敢于突破,设计离不开独特的创意,独特的创意思维必定离不开丰富的联想和抽象、变异思维等新形势的训练,因此,通过上述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因势利导,让学生能够通过训练充分挖掘和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培养适合环境设计专业发展的设计人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们教学思想的核心,也是设计素描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单德林,徐卫,孔六庆,等.设计素描[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2006.
[2]马克辛,吴成槐.环境艺术设计手册[M].辽宁: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
[3]周至禹.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编辑 曾彦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