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生物研究性课题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切实加强方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使教学面向现实生活;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加强各学科知识的延伸和加深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综合,培养学生在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综合等方面的技能。
【关键词】 研究性课题教学;策略;认识
对于有关生物知识的研究性课题已进入中学课本多年,研究性学习内容也列入教学计划多年。这就对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基础知识的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能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主动进行学习,使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中学仍然没有重视该学科的教学,甚至出现了只要你是教师就可以教这门课的现象,这与其已列入中考的地位极不相称。我认为该科教师不但要专业,而且教师要在对研究性课题的教学中力求能做到以下六点:
一、教师地位的变化性,即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既是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在研究性课题教学和学生研究性课题学习中,教师既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方法的灵活性,即切实加强方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学生研究性课题学习中,教师除了在思想上要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方法的指导。如在明确学习内容后,如何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如何实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如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此时,教师应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地切实加强“入门”指导和“过程”指导,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和状态,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内容的现实性,即面向现实生活,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课题教学和研究性课题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问题。
如在学习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的研究性课题中,教师能以此确定研究专题,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进行分析,从中选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大,而在于有意义。
四、知识的综合性、渗透性,即加强各科知识的延伸性和加深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上的综合,以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科学技能的综合
针对研究性课题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涉及内容并非仅是各学科知识的延伸和加深,而是知识的综合。综合的含义不仅是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还包括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上的综合以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科学技能的综合。如参与研究性课题:(1)空气中哪些有害成分会影响人体呼吸健康?(2)汽车等红灯时不熄火利大还是弊大?学生们在课外研究结束后,可要求他们完成研究报告,并将结论写成一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的小论文。
五、文化的体验性、思维的创造性,即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研究性课题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收集信息,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其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文化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人类文化,为了分析问题,必须将人类文化内化为个体文化;为了解决问题,最终要在个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所以说在研究性课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文化体验,同时文化体验的过程,也是科学的内涵、历史的责任激励学生、促其奋发向上的过程。这是人类情感上的一种高层次的体验,这种文化体验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真正含义上的高素质人才。
六、评价的三注重,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和结果以及应用的评价
三注重,即重过程、重结果、重应用。
重过程是指我们在评价学生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时,应该关注:(1)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2)他们用哪些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个课题?(3)遇到实际困难问题时,他们是如何解决的?(4)他们是如何查找资料、处理信息的?(5)他们是如何合作的?(6)他们的思维过程有哪些巧妙的闪光的地方?
重应用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努力把自己研究性课题学习的成果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去,尽可能使研究性学习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或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因素,而不是让成果仅仅停留在纸上,可以说重应用是重过程的深化。
综上所述,在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应给予充分指导、帮助和配合,对其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其研究结果要让同学充分讨论并给予应用,使学生在对研究性课题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中都能充分发挥个性、各显其所能、各有所获。
浅议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任荣强(河北省新乐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思考探究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有效教学;探究实验
中学化学教学以化学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学习,使中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物质观,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化学教学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所以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
例如笔者在讲原电池这节课时,就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两个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1)1786年,意大利生物解剖家Calvani把青蛙放在铁锅中,然后用铜线触及青蛙腿的神经,发现青蛙腿抽搐,当用铁丝触及青蛙的神经时,不会发生抽搐。当试验了多种金属之后,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青蛙时会发生抽搐,Calvani把它称为“生物电”。伏特在1799年仔细研究了Calvani现象之后,认为青蛙腿的抽搐不是对于电流的敏感反应,而是肌肉提供了一定的溶液,因此电流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两种不同的金属插在某种溶液中并构成回路。他在1800年将锌板和铜板插在一瓶稀酸中做成了第一个电池,这种电池叫伏打电池。
教学情景(2)一天满载着精铜砂的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海员们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忽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大惊失色,漏水了!当时周围没有暗礁,货轮也没有和其他船只相撞,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忽然漏水呢?
两个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本节课中的作用不同。情景(1)体现了原电池的基本形成条件和电池的本质特点;情景(2)则体现了一个电化学腐蚀现象。使得电化学这节课紧紧围绕这两个情景有趣展开。
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增强了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笔者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①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盐酸?②为什么大、小烧杯的口要相平?③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④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⑤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⑥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总结平时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2)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3)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地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4)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要不拘一格。总的说,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三、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硝酸的教学中,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不直接告诉学生硝酸的氧化性,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性质的猜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仅仅列举了三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 研究性课题教学;策略;认识
对于有关生物知识的研究性课题已进入中学课本多年,研究性学习内容也列入教学计划多年。这就对培养学生具有生物基础知识的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能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在研究性课题中主动进行学习,使学生利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智力水平、思维能力得到加强,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中学仍然没有重视该学科的教学,甚至出现了只要你是教师就可以教这门课的现象,这与其已列入中考的地位极不相称。我认为该科教师不但要专业,而且教师要在对研究性课题的教学中力求能做到以下六点:
一、教师地位的变化性,即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教师既是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的领路人,又是一个普通的学习参与者。在研究性课题教学和学生研究性课题学习中,教师既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教学民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方法的灵活性,即切实加强方法指导,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在学生研究性课题学习中,教师除了在思想上要及时给予积极的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方法的指导。如在明确学习内容后,如何围绕问题收集资料、如何实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如何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等问题,对于学生来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此时,教师应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地切实加强“入门”指导和“过程”指导,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和状态,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内容的现实性,即面向现实生活,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
在研究性课题教学和研究性课题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学的需要出发,坚持面向现实,围绕社会热点,突出时事重点,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意境,引导学生通过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问题。
如在学习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的研究性课题中,教师能以此确定研究专题,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进行分析,从中选材,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增强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问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不在于大,而在于有意义。
四、知识的综合性、渗透性,即加强各科知识的延伸性和加深学习方法、研究方法上的综合,以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科学技能的综合
针对研究性课题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涉及内容并非仅是各学科知识的延伸和加深,而是知识的综合。综合的含义不仅是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还包括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上的综合以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科学技能的综合。如参与研究性课题:(1)空气中哪些有害成分会影响人体呼吸健康?(2)汽车等红灯时不熄火利大还是弊大?学生们在课外研究结束后,可要求他们完成研究报告,并将结论写成一篇观点明确、论据充分的小论文。
五、文化的体验性、思维的创造性,即加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研究性课题学习中,学生通过动手收集信息,自己动手实验,自己分析、归纳、总结,其过程实质上是学生文化体验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人类文化,为了分析问题,必须将人类文化内化为个体文化;为了解决问题,最终要在个体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文化。所以说在研究性课题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着强烈的文化体验,同时文化体验的过程,也是科学的内涵、历史的责任激励学生、促其奋发向上的过程。这是人类情感上的一种高层次的体验,这种文化体验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使学生成为真正含义上的高素质人才。
六、评价的三注重,即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和结果以及应用的评价
三注重,即重过程、重结果、重应用。
重过程是指我们在评价学生研究性课题学习活动时,应该关注:(1)学生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2)他们用哪些学过的知识来完成这个课题?(3)遇到实际困难问题时,他们是如何解决的?(4)他们是如何查找资料、处理信息的?(5)他们是如何合作的?(6)他们的思维过程有哪些巧妙的闪光的地方?
重应用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努力把自己研究性课题学习的成果运用到社会实际中去,尽可能使研究性学习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或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因素,而不是让成果仅仅停留在纸上,可以说重应用是重过程的深化。
综上所述,在学生进行研究性课题的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应给予充分指导、帮助和配合,对其研究过程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对其研究结果要让同学充分讨论并给予应用,使学生在对研究性课题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中都能充分发挥个性、各显其所能、各有所获。
浅议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
任荣强(河北省新乐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摘要】 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思考探究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从三个方面列举了化学课堂中的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有效教学;探究实验
中学化学教学以化学知识为载体,通过知识学习,使中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形成正确的物质观,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化学教学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所以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浅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
例如笔者在讲原电池这节课时,就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两个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1)1786年,意大利生物解剖家Calvani把青蛙放在铁锅中,然后用铜线触及青蛙腿的神经,发现青蛙腿抽搐,当用铁丝触及青蛙的神经时,不会发生抽搐。当试验了多种金属之后,发现两种不同的金属接触青蛙时会发生抽搐,Calvani把它称为“生物电”。伏特在1799年仔细研究了Calvani现象之后,认为青蛙腿的抽搐不是对于电流的敏感反应,而是肌肉提供了一定的溶液,因此电流产生的先决条件是两种不同的金属插在某种溶液中并构成回路。他在1800年将锌板和铜板插在一瓶稀酸中做成了第一个电池,这种电池叫伏打电池。
教学情景(2)一天满载着精铜砂的货轮正向日本海岸行驶,海员们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忽然,货轮上响起了刺耳的警报声,船员们大惊失色,漏水了!当时周围没有暗礁,货轮也没有和其他船只相撞,坚硬的钢制船体为什么忽然漏水呢?
两个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本节课中的作用不同。情景(1)体现了原电池的基本形成条件和电池的本质特点;情景(2)则体现了一个电化学腐蚀现象。使得电化学这节课紧紧围绕这两个情景有趣展开。
创设有效教学情景激发了学习的动机,促进了知识的迁移,增强了理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笔者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①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盐酸?②为什么大、小烧杯的口要相平?③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④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⑤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⑥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总结平时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2)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3)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地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4)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要不拘一格。总的说,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三、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所以化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努力使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概念的形成和定律的建立,离不开实验事实的探讨和论证。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课堂教学中,在认真做好课本要求的实验的前提下,让学生做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引入概念,得出规律,检验假设,发展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能力。
例如在硝酸的教学中,硝酸的氧化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在教学中不直接告诉学生硝酸的氧化性,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提出有关性质的猜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我仅仅列举了三个方面谈自己的感受。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为教育创造更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