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有助于维护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稳定,可以保障学校的民主决策与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主人翁精神。研究并分析了大学章程中学生参与治理的有关规定,明确我国大学生参与治理的现状,深入剖析了大学章程有关规定的缺失和个人能力的不足是造成学生参与治理成果不佳和学生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基于原因分析,提出完善大学章程各项规定和提升学生治理能力的建议。
[关 键 词] 大学章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12-02
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皆认为大学治理可以实现高校有效治理和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尽管学界对于大学治理的涵义表述不一,但都达成基本的认识,即“大学治理是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的决策机制和过程”[1]。大学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前者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后者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社会。相比于外部治理结构对大学治理的宏观管控,内部治理结构则从微观层面提升高校的治理效能和办学质量。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以大学治理为纽带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大學治理的主体,其中学生是大学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有效治理是大学发展的保障,而完善的治理机制是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国家的治理方针,同样的,依法治校也应该成为治校方针。因此,完善的治理机制应该以明确的条文固定下来,形成学校科学、完整的“高校宪法”,并要求所有人均不可凌驾于“宪法”之上,各利益相关者都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以保证大学自主管理。大学章程自制定以来就明确了其作为“高校宪法”的地位,是高校依法治校的根本依据,也是高校治理在制度层面的首要表征,能够反映大学治理的基本状况,审视当前大学章程建设的制度瑕疵,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高校强化治理效能的基础脉络。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现状,通过完善大学章程对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权利的具体规定,达到学生参与治理的目的和成效,最终实现高校的有效治理。
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现状
大学章程是全面规定高校的办学目标、高校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治理体制、教学科研活动、财务资产等基本问题的规范化文件,以保证高校在处理各项事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为我国推进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但我国高校在章程的制定中对学生的参与权缺少详细的规定和保障条款,极大地阻碍了高校内部治理活动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不利于推动高校实现多元治理和科学健康发展。
(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范畴界定模糊
章程均普遍规定了学生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但更多的是有限参与和浅层次参与。尽管各高校的章程中对学生参与治理的条款在语言表述上不尽相同,但规定学生参与治理的内容大致包括参与教学管理、参与学术管理和参与后勤管理三大方块,具体包含规划学校发展、建设校园文化、制定校内规章、监督教学活动、奖学助贷评选及评奖等方面。然而在大学章程里却找不到学生治理究竟可以覆盖三个方块中哪些具体的事项,更找不到他们可以通过哪些参与机构何时何地参与到这些事务的决策中。
(二)学生代表大会的职责不明确
学校遴选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代表,由学生代表通过学生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学代会”)行使参与治理的权利是最为普遍的形式。高校组织召开学代会就学校重大事务决策进行民主讨论,发挥学生代表在学校事务管理中建言献策和监督的作用,保障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利。高校章程充分阐释了学代会的性质和作用,但就学代会的人员构成、学生代表所占的比重、组织规则、议事程序等方面只字不提。同时,章程中仅明确学代会作为学生参与治理的渠道,忽视了学生对多样化参与渠道的需求,单一的参与渠道不利于全面收集学生意见。
(三)学生行使的权利有限
章程规定学生在学校治理中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议权和决策权,但多以知情权和监督权为主,直接行使决策权上是较为罕见的。在实际中,学生主要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自主选择课或是在后勤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方面提供“建议权”,仅停留在前期的信息收集阶段,无法对决策和监管产生实质性的作用[3]。表明学生参与治理仅停留在较低层次。
二、制约学生参与治理的因素分析
学生是大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和重要利益主体,高校大学章程均认可和保护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影响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因素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在客观上,大学章程对学生参与权的规定偏向于规范化描述,缺少具体性的描述,可操作性不强,不能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权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不健全
学生参与治理的渠道主要是学代会,但大学章程中对会议召开的时间、条件、学生代表所占的席位、学生能够参与学校哪些具体事务和行使哪些具体权利等内容未作具体规定,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无章可循,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校务信息公开制度缺失
在章程中并没有明确的条款规定,学校应该向学生公开校务信息,因此高校管理者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仅愿意公布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务,导致学生对学校各项事务的认知不全面,不能在大会中提出高质量的意见[4]。 (三)反馈制度缺失
学生对学校内部重大校务或学术决策进行提议之后,高校并没有及时向学生反馈,告知学生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及采纳的缘由,这一点在章程中也没有详细说明。章程对各项规定的规范化描述和缺失,不利于学生参与治理落实到实际中。从主观方面来看,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会对学生参与管理的意愿和效果产生影响。具体说来,大学生在校的主要职责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缺少有关管理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没有掌握参与方法,并且对学校各方面的认识并不全面,看问题时无法把握整体,易造成對管理工作认识错误,也影响了参与的行为与效果[5]。
三、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实施路径
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大学章程是学生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主体,不仅参与到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中,还要参与到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中,为章程的制定提供建议,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利益和诉求。完善大学章程是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重要环节,具体应该完善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在大学章程中要把学生代表的选举、任期、权力以及会议召开的条件、时间、议事规则等内容具体化、细致化,以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权威性的规章制度。
(二)校务信息公开制度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既要认识到学生的重要地位、转化思想,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又要把校务信息公开制度在大学章程中明确阐述,形成科学、完整的高校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学生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学生对学校内部事务的知晓程度。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反馈制度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被学校录用有知晓的权力,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既可以提高学生意见的质量,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话、协商和互动来增强学生对决策的认同感[6]。
现代大学最基础、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大学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肩负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使命和责任[7]。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开设一些相关课程,邀请有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教师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作相关介绍,并对其背后的思想、原则和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大学生形成全面、体系的认识。(2)通过校园宣传标语、榜样示范、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多形式的活动向大学生普及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8]。(3)各院系的辅导员可以就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方案策划大赛,以实践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院系事务的策划,让学生参与到院系的管理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积极性。
四、总结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和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和重要任务,大学章程的制定是高校实现法治化管理的重要突破点,强化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实现多元治理的要求。学生是大学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学生参与大学管理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就学校而言,有利于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和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和现代大学制度。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参与大学管理有利于学生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学校和学生共同的利益,是值得鼓励的,各高校应在完善大学章程的过程中细化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各项规定,发挥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维安,王世权.大学治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2]甘慧珊.大学章程研究:必要性、内涵与实践问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3]郑旭辉,余慧莉.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权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3-98.
[4]曹辉.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学生参与:动因、路径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2):48-55.
[5]刘光涛.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
[6]何静.主体间性视域下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9):23-26.
[7]孙成梦雪.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经验与反思[J].高等理科教育,2018(4):31-38.
[8]董柏林.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美国经验及其镜鉴:以美国一流大学章程为考察中心[J].高教探索,2019(11):70-77.
◎编辑 鲁翠红
[关 键 词] 大学章程;学生参与;大学治理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112-02
纵观国内外高等教育的发展史,皆认为大学治理可以实现高校有效治理和推动高校高质量发展。尽管学界对于大学治理的涵义表述不一,但都达成基本的认识,即“大学治理是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大学重大事务的决策机制和过程”[1]。大学治理结构包括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前者的主体主要包括教师和学生,后者的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和社会。相比于外部治理结构对大学治理的宏观管控,内部治理结构则从微观层面提升高校的治理效能和办学质量。大学的利益相关者以大学治理为纽带相互连接起来,形成大學治理的主体,其中学生是大学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主体,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有效治理是大学发展的保障,而完善的治理机制是实现有效治理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是国家的治理方针,同样的,依法治校也应该成为治校方针。因此,完善的治理机制应该以明确的条文固定下来,形成学校科学、完整的“高校宪法”,并要求所有人均不可凌驾于“宪法”之上,各利益相关者都要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以保证大学自主管理。大学章程自制定以来就明确了其作为“高校宪法”的地位,是高校依法治校的根本依据,也是高校治理在制度层面的首要表征,能够反映大学治理的基本状况,审视当前大学章程建设的制度瑕疵,有助于我们清晰把握高校强化治理效能的基础脉络。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现状,通过完善大学章程对学生参与民主管理权利的具体规定,达到学生参与治理的目的和成效,最终实现高校的有效治理。
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现状
大学章程是全面规定高校的办学目标、高校及其利益相关者的权利义务、治理体制、教学科研活动、财务资产等基本问题的规范化文件,以保证高校在处理各项事务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2]。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程度越来越高,这为我国推进大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但我国高校在章程的制定中对学生的参与权缺少详细的规定和保障条款,极大地阻碍了高校内部治理活动的规范化和法治化,不利于推动高校实现多元治理和科学健康发展。
(一)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范畴界定模糊
章程均普遍规定了学生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但更多的是有限参与和浅层次参与。尽管各高校的章程中对学生参与治理的条款在语言表述上不尽相同,但规定学生参与治理的内容大致包括参与教学管理、参与学术管理和参与后勤管理三大方块,具体包含规划学校发展、建设校园文化、制定校内规章、监督教学活动、奖学助贷评选及评奖等方面。然而在大学章程里却找不到学生治理究竟可以覆盖三个方块中哪些具体的事项,更找不到他们可以通过哪些参与机构何时何地参与到这些事务的决策中。
(二)学生代表大会的职责不明确
学校遴选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代表,由学生代表通过学生代表大会(以下简称“学代会”)行使参与治理的权利是最为普遍的形式。高校组织召开学代会就学校重大事务决策进行民主讨论,发挥学生代表在学校事务管理中建言献策和监督的作用,保障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权利。高校章程充分阐释了学代会的性质和作用,但就学代会的人员构成、学生代表所占的比重、组织规则、议事程序等方面只字不提。同时,章程中仅明确学代会作为学生参与治理的渠道,忽视了学生对多样化参与渠道的需求,单一的参与渠道不利于全面收集学生意见。
(三)学生行使的权利有限
章程规定学生在学校治理中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议权和决策权,但多以知情权和监督权为主,直接行使决策权上是较为罕见的。在实际中,学生主要评价教师教学质量、自主选择课或是在后勤管理、学生事务管理方面提供“建议权”,仅停留在前期的信息收集阶段,无法对决策和监管产生实质性的作用[3]。表明学生参与治理仅停留在较低层次。
二、制约学生参与治理的因素分析
学生是大学不可或缺的部分和重要利益主体,高校大学章程均认可和保护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影响学生参与内部治理的因素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在客观上,大学章程对学生参与权的规定偏向于规范化描述,缺少具体性的描述,可操作性不强,不能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权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不健全
学生参与治理的渠道主要是学代会,但大学章程中对会议召开的时间、条件、学生代表所占的席位、学生能够参与学校哪些具体事务和行使哪些具体权利等内容未作具体规定,导致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无章可循,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校务信息公开制度缺失
在章程中并没有明确的条款规定,学校应该向学生公开校务信息,因此高校管理者在信息公开的过程中仅愿意公布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务,导致学生对学校各项事务的认知不全面,不能在大会中提出高质量的意见[4]。 (三)反馈制度缺失
学生对学校内部重大校务或学术决策进行提议之后,高校并没有及时向学生反馈,告知学生的意见是否被采纳及采纳的缘由,这一点在章程中也没有详细说明。章程对各项规定的规范化描述和缺失,不利于学生参与治理落实到实际中。从主观方面来看,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会对学生参与管理的意愿和效果产生影响。具体说来,大学生在校的主要职责是学习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缺少有关管理的知识、技能以及经验,没有掌握参与方法,并且对学校各方面的认识并不全面,看问题时无法把握整体,易造成對管理工作认识错误,也影响了参与的行为与效果[5]。
三、学生参与高校内部治理的实施路径
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离不开制度的保障,大学章程是学生参与治理的制度保障。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主体,不仅参与到学校具体事务的管理中,还要参与到大学章程的制定过程中,为章程的制定提供建议,才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的利益和诉求。完善大学章程是保障学生参与治理的重要环节,具体应该完善的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学生代表大会制度
在大学章程中要把学生代表的选举、任期、权力以及会议召开的条件、时间、议事规则等内容具体化、细致化,以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权威性的规章制度。
(二)校务信息公开制度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既要认识到学生的重要地位、转化思想,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又要把校务信息公开制度在大学章程中明确阐述,形成科学、完整的高校信息公开制度,以保障学生群体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学生对学校内部事务的知晓程度。
(三)设置科学、合理的反馈制度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被学校录用有知晓的权力,让学生清晰了解自己的意见是否被采纳,既可以提高学生意见的质量,又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话、协商和互动来增强学生对决策的认同感[6]。
现代大学最基础、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职能是人才培养。大学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肩负着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实现学生全方位发展的重要使命和责任[7]。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1)开设一些相关课程,邀请有丰富行政管理经验的教师对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作相关介绍,并对其背后的思想、原则和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使大学生形成全面、体系的认识。(2)通过校园宣传标语、榜样示范、知识竞赛、学术讲座等多形式的活动向大学生普及参与学校治理的积极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事务管理[8]。(3)各院系的辅导员可以就本院系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关活动方案策划大赛,以实践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院系事务的策划,让学生参与到院系的管理中,逐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积极性。
四、总结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和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已成为当下高等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和重要任务,大学章程的制定是高校实现法治化管理的重要突破点,强化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实现多元治理的要求。学生是大学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学生参与大学管理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就学校而言,有利于提升学校管理质量和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治理体系和现代大学制度。就学生的发展而言,参与大学管理有利于学生个人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是学校和学生共同的利益,是值得鼓励的,各高校应在完善大学章程的过程中细化学生参与大学管理的各项规定,发挥学生在大学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维安,王世权.大学治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9.
[2]甘慧珊.大学章程研究:必要性、内涵与实践问题[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8).
[3]郑旭辉,余慧莉.大学内部治理中学生参与权实现路径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视角[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93-98.
[4]曹辉.大学内部治理中的学生参与:动因、路径及其实现[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2):48-55.
[5]刘光涛.教育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6.
[6]何静.主体间性视域下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2(9):23-26.
[7]孙成梦雪.学生参与大学内部治理:经验与反思[J].高等理科教育,2018(4):31-38.
[8]董柏林.学生参与大学治理的美国经验及其镜鉴:以美国一流大学章程为考察中心[J].高教探索,2019(11):70-77.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