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q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审美意识培养是音乐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学习二度创作的必要途径。审美意识是人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的能动反映。从音乐美学角度来说,审美意识的提高,意味着音乐感知能力的提高,同时影响着音乐表达能力的提升。在声乐演唱教学中,关于审美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传统教学中往往专注于对声乐演唱技术的探究,而审美意识恰恰是声乐教育中容易忽视的一项能力。聆听音乐作品是音乐审美活动的主要形式,加之以感性与理性不同层次的分析是培养审美意识的关键。由声乐教学现状入手,阐述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必要性,并从审美过程的角度剖析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三个有效途径以及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关    键   词]  声乐教育;审美意识;审美体验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98-02
   一、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必要性
   从音乐概念来说,审美是听觉主体与表现美的对象的关系状态。从哲学角度来说,审美的对立统一表现为个体性和审美主体所处时代影响下的审美观。声乐教育中审美意识的培养,就是在基本审美环境和审美观的影响下对个体音乐感知能力的训练。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审美主体运用以前的生活经验与知识,与审美对象表达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对审美对象的理解。不同的审美主体对世界、对音乐的看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一段音乐的感知也是不同的,内化到自身演唱中的表达也就不相同。这项活动具有直觉性和体验性,审美对象是具体的、直观的,能够直接被我们的感官所听到,而不是现有逻辑的思考和理智的判断;体验性则是指任何一次音乐审美活动的对象皆是唯一的,与下一次不完全相同的。声乐教育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人才不断涌现,大环境对于声乐教育的要求实际上是在逐步提高的。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重视每个教学环节,研究在声乐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以求对声乐教学现状的积极改进。目前声乐教育容易出现教学观念的滞后问题、忽略学生个体性差异和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传统的声乐教学步骤往往专注于声乐技巧的训练,发声位置、呼吸、音准节奏等问题能够及时地被关注,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难以有本质上的提升,对于音乐的处理,也就是二度创作的过程缺乏自身的艺术修养。不同个体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不同,表达能力自然也就不同,目前声乐教育的环境还是缺少对于个性化审美的研究与教学,也缺乏对不同学生不同感知的针对性教学。学生个人对音乐的理解是相当重要的,学生的音乐审美先审的是作曲家创作的谱面版本,通过以往所学知识对于谱子上的音高、调式调性、速度节奏特征来进行审美活动,而后根据演唱家的二度创作版本或老师示范版本进行直观的欣赏,调动感官对音乐产生反应,融汇自身的艺术经验来进行第二次审美体验。这两个步骤显而易见都是与学生自身的欣赏能力也就是审美水平有非常紧密联系的,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忽视个体性差异问题。目前,声乐教育极大程度上强调示范性教学,其好处是能够通过模仿来迅速达到与之形似,但音乐的本身是艺术精神的体现,我们无法通过单一的示范性教学或是模仿性练习达到真正二度创作的高度,模仿来的终归不是学生个体自身的艺术感受,就无法对艺术进行好的再创造。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还会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阻碍学生发挥艺术想象力的空间。
   当代学生应具备的音乐核心素养是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文化理解。因此,培养审美意识对于音乐教育者和音乐表演者都是非常重要的,拥有审美意识是二度创作的关键。音乐表演二度创作是对音乐原作真实性和表演者再创造的统一,首先是以包含作曲家创作意图的乐谱为基本依据的,对于曲谱谱面进行认真研究,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感受。但乐谱不是音乐表演的唯一依据,音乐教育者更应当注重音乐传达者也就是二度创作者的主观能动性,表演者必须有强烈的参与意识和创作热情。对乐曲的创作意识极大程度上来源于主体过往的审美体验,好的音乐教育是从审美体验入手,引導声乐演唱者植入审美意识,调动审美积极性去发挥其创作灵感。在教学中常常重技巧而轻表现,过度关注技巧无疑是对审美意识的一种磨灭,声乐表演技巧归根结底是服务于音乐表演的手段,只有与丰富的艺术表现和精神内涵达到高度融合,它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音乐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创造美、感受美、表现美的过程,感受美即审美,培养审美意识和提高审美情趣是必要的,而后才可以合理地、贴切地表达美,通过对谱面的解读,结合过往审美体验进行联想、融合当下审美的感受,这是一个音乐教育者需要去引导学生的良性教育过程。
   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有效途径
   (一)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结合
   声乐教育本就是感性与理性的融合,而教育本身是充满了理性的秩序,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当注重感性的培养。一段音乐进入人耳时,感官体验便开始了,在聆听音乐时,就需要引导学生展开艺术想象力,对照谱面进行艺术感知。就这个过程而言,打开谱面观察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和表达形式(调性、节奏等),对和声进行、曲式结构等方面的分析,属于理性过程,而欣赏音乐则是由感觉器官引起的直观感性体验,可以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增强学生的音乐修养,使其不断在这个聆听过程中锻炼审美能力,在面对新的乐曲处理时自然会发挥审美意识的运用,大大提升声乐教学的效率。欣赏音乐是一个由外向内输入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学生感受美、体验美的过程。纯理性分析无法完成对音乐的完整解读过程,因为分析的过程永远无法避开音乐感受的产生;纯感性体验也是不能够单独存在的,我们必须理性地从时代背景等创作角度出发来展开感性的想象,而不可能不伴随理性分析直接进行艺术想象的开展。毋庸置疑,正确的音乐学习就应当以理性分析与感性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    (二)注重音乐形象的创建
   声乐演唱教学中,内心对于音乐形象的创建也是极为重要的。音乐教育者首先应对作品的外在结构进行梳理,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后融入自身的内心理解与感受,这个过程的结果就是产生音乐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音乐形象的创建是内在表达力的体现。当音乐作品以一度创作或二度创作的形式展现在聆听者的面前,欣赏主体已经开始了艺术创造的过程,已经开始了审美体验,而注重音乐形象的创建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内心感受,引导学生对作品的内涵有更深的理解,对自身的表达创作出更丰富的可能性。理解作品内涵必须符合曲目意境和韵味,是由外向内的过程,而展开演唱者自身的想象力,融合自身的艺术实践表达经历进行艺术形象构建的这个过程是完全存在于二度创作者内心的,这对声乐演唱的表达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表现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后天有效训练得来的。投入情感去创建音乐形象时,并非与平时情绪的喜怒哀乐相同,它是需要调度的,是需要人脑去进行支配并进行想象假设的,这一项能力也是需要刻意锻炼的,从而去增强审美意识。
   (三)舞台实践与自我评价机制的建立
   声乐教育场景不可忽略的一个步骤就是舞台实践,音乐表演是一门非理论的课程,实践则是学好舞台表演的直接影响因素。音乐学习者必须经过大量、不间断的练习,才能够更好地去表达艺术作品,舞台实践是艺术表演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表演水平进步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舞台实践练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习者的音乐表演水平。当分析和聆听的工作做到位后,多去进行艺术实践,丰富学生的舞台经验,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合理引导学生从审美角度分析自己并进行改进,利用过去所吸收的审美体验和这些审美体验形成的特有的个体化的审美风格去审视自己完成的艺术作品,对自己的二度创作进行审视,建立艺术上的自我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音乐学习的独立性,也会大大提升艺术教育的效率。音乐教育的同时可以多进行评价方法上的引导,我们通过技术、内心意象的构建、歌唱状态等来对某个音乐演唱片段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用相似标准进行自我评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再与音乐教育者进行沟通、比较、反思,这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从乐曲曲谱和歌唱家示范的输入到自我评价的输出,是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最大作用。
   三、音乐审美教育应注意的问题
   音乐审美教育对于音乐表演和艺术体会来说都是非常有价值的,音乐教育需要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我们首先应对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改革。音乐相对语言文学是抽象的艺术,是传达情感和内心意境的媒介,难以对故事情节、角色心理等变化进行直接表现,更要求音乐表演者有传达感受的能力,这个前提就是表达艺术者自身拥有审美能力。传统的音乐课堂通常由练声开始,然后进入乐曲的学习,老师进行技巧的讲解和示范,并要求学生融入情感。但事实上学生如果缺少了审美意识,就不会拥有审美体验,对于老师的示范更是一片模糊。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着重培养学生自己的感受和欣赏能力,可以从多个方面、多种维度来对学生进行教学,欣赏聆听与实践结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方式。
   其次,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加强对声乐演唱技能的培養,无论是发声位置、气息运用、歌唱语言等方面的控制还是对基础的发声练习都要着重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承载音乐的艺术表达,才能将艺术形象融入二度创作当中。演唱技巧是构成音乐的骨架,情感表达是音乐的灵魂,二者相辅相成,最终才是一个美的艺术展现。如果学生有乐感却无技术,即便审美水平再高也不会对声乐演唱起到任何作用,气息不稳定或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会使得表演主体对美的理解无从表达,对内心形成的审美体验无从表现。因此,声乐教学中在用各种方式进行审美意识的提升时不可忽视对演唱技巧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汪荻.浅析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艺术评鉴,2019(17):94-95.
   [2]李芸芸.高校声乐课程中如何加强审美能力培养[J].戏剧之家,2018(36):175,177.
   [3]韩淼.浅谈声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5(16):37.
   [4]孙万婧.浅谈声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J].艺术科技,2017(10):322,325.
  ◎编辑 栗国花
其他文献
[摘 要] 寄宿生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烦琐、精细的工作,也是中职院校管理工作的重难点。中职院校寄宿生管理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变化,不断研究与探索科学的管理制度与方法。  [关 键 词] 中职院校;寄宿生管理;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182-02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于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工作提出新要求,工匠精神在培育与发展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就业期间的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理念,并通过这种要求,增加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发展过程中的能力。在中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渗透工匠精神,能够将思政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发挥出来,还能通过优化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增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感悟、理解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为培养
[摘 要] 用四种不同的方法给出了一道代数题的解法,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目的.  [关 键 词] 上三角形矩阵;逆矩阵;一题多解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58-02   本文讨论一道代数题:上三角形矩阵的逆矩阵仍为上三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我国还存在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情况下,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使得乡村振兴的基础更加牢固。首先对农村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进行概述,接着分析对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意义,然后对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如何结合自身农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农村职业教育助推精准扶贫的策略和机制构建,充分
[摘 要] 恋爱心理作为新时期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但对大学生的择偶行为、恋爱动机、婚姻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在大学生未来发展和幸福等方面也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分析新时期大学生恋爱心理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特点,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干预,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恋爱心理问题对大学生成长和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  [关
[摘 要] 中职学校是我国教育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技术型人才,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场需求的不断改变,中职学校的教育培养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方法或者就业观念已经不能够满足目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急需采用新的教学培养方式来对教学措施进行改进。产教融合指的是将企业需求和中职教学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方法,在该种方法的指导下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学
[摘 要] 作为诊疗儿童患者的主力军之一,儿科规培医生的岗位责任重大。采取能高质量培养儿科新生力量的办法,提高儿科规培学员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心理抗压能力、沟通能力、教学与科研能力等,培养出具备岗位胜任力的优秀儿科医生,更好地为广大儿童患者服务。  [关 键 词] 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岗位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 当前,影响中职生就业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而大多中职学校只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多年一线教学体验,在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现状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多角度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中职生人文素养的方法,以期为广大的中职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借鉴。  [关 键 词] 提升;中职生;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摘 要] 中职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技术技能人才,中职学校招生工作对中职教育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招生难”的现状,直接影响了中职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分析了当前中职学校“招生难”的现状,并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中职学校的招生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招生难;招生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