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有着全新的时代价值与丰富内涵。新时代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力量源泉,作为践行爱国主义的重要力量,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与意识既关系到个人的发展与成长,又关系到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在明确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原则与方法,以期能够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70-02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祖国最质朴、最深沉的情感,是支撑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引领中华儿女团结拼搏的纽带桥梁。大学生朝气蓬勃、活力无限,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未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推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以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面对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全面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扎根于大学生的脑海中、融入大学生的血液与灵魂。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的不二选择就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之真正成长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流砥柱。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先后指出:“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新时代大学生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环境、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奋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时代尖兵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是民族的希望与国家的未来。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时代尖兵,大学生应当是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三有”新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自己的理想信念,真正成为担当新时代国家发展重担的时代尖兵。
(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必然選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理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我的梦”,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应当与中国梦的实现同频共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励、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将小我融入民族与国家的大我之中,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一)实现传统方法与创新方法的有效结合
1.充分运用传统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认同、理解并主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及文化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要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明确时代进步的主流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同时,充分运用座谈、讲座、谈心交流等方式,用好传统文化的力量,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
2.不断创新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及创造性,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要强化教育形式的创新,以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鲜活性,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偏好。
(二)实现分段教育与分类教育的结合
1.实施分段教育。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都有差别,针对他们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等进行精准分析、实施精准分段教育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比如,针对大一学生,他们刚刚摆脱了高中的紧张生活,正处于身心相对放松、转型调整的阶段,他们的心智相对简单、自我认知能力较弱,要引导他们尽快建立健全正确的价值观体系,这就要求对他们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2.实施分类教育。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科学研究能力及学术目标不会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性质开展。比如,针对理论研究型高校,就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学术研究的全过程,使理论教学与思想引导紧密结合,牢牢把握他们的意识形态;针对技能型、应用型院校,既要培养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价值认知,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素养的养成过程,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努力。 (三)实现理论讲授与榜样引领的结合
1.重视理论讲授。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水平与理论认知能力都有待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理论讲授,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并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环境,创新灌输的方法与渠道,提高理论灌输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2.重视榜样引领。重视理论讲授的同时要强化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力量,但朋辈影响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同样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理论体系,要用好他们身边的优秀大学生代表,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让他们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其他大学生提升自我。这就要求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发现并帮助思想存在偏差的学生及时扭转、改正错误,培养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实现思想内化与实践外化的结合
1.实现思想内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推动“课程思政”“大思政”,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二次渗透及强化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使大学生能够更多元、更深刻地了解爱国主义,树立自己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2.体现实践外化。高校可以举办类型多元的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地认识、理解爱国主义。比如可以组织公益活动、志愿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价值与意义,调动起他们的爱国热情。高校还可以打造爱国主义的校园环境与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一)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1.提升思政课的教育引导作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思政课,要用好思政课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等相关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大局观,提高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同。
2.强化课程思政的效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专门的思政课,又需要专业课和通识教育的配合,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渠道,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渠道。高校可以灵活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实现全程无缝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二)用好第二课堂实践平台
1.明确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自觉性,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内容。一是积极开展各类参观体验型的实践活动,如利用好学校周边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及纪念馆等,如观看教育影片、组织“三下乡”活动等,都是用实践参与的方式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发展,真心实意地形成爱国情怀。二是组织参与各种公益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服务、助学服务等服務与被服务的实践过程,强化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奋斗意识,将“我的梦”融入“中国梦”,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三)用好新媒体的宣传效果
1.制作完善教育素材。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及现实需求,制作一些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短视频、微电影等,用好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丰富爱国主义网络资源,占领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阵地。同时,从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事件入手,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聊天之中,在发表见解、表达意愿的过程中完成爱国主义的教育。
2.提升高校教师理论水平与职业素质。教师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力量,只有他们具备应有的理论水平与网络知识,才能充分运用网络工具开展爱国主义的正面教育,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3.占领媒体阵地。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树立影响深刻。高校一定要深入分析研究全媒体、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并主动占领媒体阵地,用强大的宣传舆论力量培养、激发、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情怀。
在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它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与行为,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之融入“大思政”“课堂思政”之中,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科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血液与灵魂之中。因此,高校应当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途径,取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效果,这是我们当前及未来都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值得认真研究与广泛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未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4):27-28.
[2]吴婷婷.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建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100-102.
[3]孟丽.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机遇与新举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27-29.
◎编辑 郭小琴
[关 键 词]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思路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170-02
什么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祖国最质朴、最深沉的情感,是支撑中华民族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力量源泉,是引领中华儿女团结拼搏的纽带桥梁。大学生朝气蓬勃、活力无限,是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未来。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继承和弘扬中国精神、推动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培育时代新人以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面对新时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把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全面贯穿大学教育的始终,使爱国主义教育真正扎根于大学生的脑海中、融入大学生的血液与灵魂。
一、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引导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国精神的不二选择就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之真正成长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中流砥柱。
(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先后指出:“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也是中华民族奋斗的目标。新时代大学生承载着新时代的使命,通过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大学生认清国际国内环境、认清历史发展趋势,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为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奋斗,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筑牢民族团结根基。
(三)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培育时代尖兵的必然选择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是民族的希望与国家的未来。作为21世纪国家发展的时代尖兵,大学生应当是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三有”新人。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自己的理想信念,真正成为担当新时代国家发展重担的时代尖兵。
(四)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实现中国梦伟大理想的必然選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因为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理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我的梦”,包括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应当与中国梦的实现同频共振。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激励、引导大学生将自己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统一起来,将小我融入民族与国家的大我之中,勇于担当、敢于担当,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
二、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原则
(一)实现传统方法与创新方法的有效结合
1.充分运用传统方法。引导大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让他们认同、理解并主动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道路自信及文化自信,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要引导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明确时代进步的主流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同时,充分运用座谈、讲座、谈心交流等方式,用好传统文化的力量,夯实大学生的理论基础。
2.不断创新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中,以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及创造性,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要强化教育形式的创新,以更加多元的教学方式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鲜活性,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偏好。
(二)实现分段教育与分类教育的结合
1.实施分段教育。不同年级、不同年龄的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都有差别,针对他们的认知水平、身心特点等进行精准分析、实施精准分段教育能够提高教育的效果。比如,针对大一学生,他们刚刚摆脱了高中的紧张生活,正处于身心相对放松、转型调整的阶段,他们的心智相对简单、自我认知能力较弱,要引导他们尽快建立健全正确的价值观体系,这就要求对他们重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筑牢思想根基。
2.实施分类教育。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式、科学研究能力及学术目标不会完全相同,这就要求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当结合学校的特点与性质开展。比如,针对理论研究型高校,就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学校学术研究的全过程,使理论教学与思想引导紧密结合,牢牢把握他们的意识形态;针对技能型、应用型院校,既要培养他们的政治素质与价值认知,又要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职业素养的养成过程,为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努力。 (三)实现理论讲授与榜样引领的结合
1.重视理论讲授。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理论水平与理论认知能力都有待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必须重视理论讲授,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让他们真正理解思想的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并融入自己的学习生活之中。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与社会环境,创新灌输的方法与渠道,提高理论灌输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2.重视榜样引领。重视理论讲授的同时要强化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力量,但朋辈影响对于新时代大学生而言同样重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理论体系,要用好他们身边的优秀大学生代表,如学生党员、学生干部等,让他们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其他大学生提升自我。这就要求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及时发现并帮助思想存在偏差的学生及时扭转、改正错误,培养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
(四)实现思想内化与实践外化的结合
1.实现思想内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当推动“课程思政”“大思政”,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专业课结合起来,在专业知识讲授中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通过二次渗透及强化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引导,使大学生能够更多元、更深刻地了解爱国主义,树立自己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
2.体现实践外化。高校可以举办类型多元的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更深刻地认识、理解爱国主义。比如可以组织公益活动、志愿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价值与意义,调动起他们的爱国热情。高校还可以打造爱国主义的校园环境与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理念。
三、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方法
(一)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1.提升思政课的教育引导作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最重要的抓手就是思政课,要用好思政课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发展史、改革开放史等相关教育,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大局观,提高对党、对国家、对民族、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与认同。
2.强化课程思政的效果。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既需要专门的思政课,又需要专业课和通识教育的配合,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隐性渠道,也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渠道。高校可以灵活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大学教育的方方面面,实现全程无缝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二)用好第二课堂实践平台
1.明确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大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自觉性,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知行合一,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2.丰富第二课堂的形式与内容。一是积极开展各类参观体验型的实践活动,如利用好学校周边的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博物馆、展览馆及纪念馆等,如观看教育影片、组织“三下乡”活动等,都是用实践参与的方式让大学生亲身感受到祖国的发展,真心实意地形成爱国情怀。二是组织参与各种公益型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志愿服务、公益服务、助学服务等服務与被服务的实践过程,强化大学生的担当意识、奋斗意识,将“我的梦”融入“中国梦”,实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三)用好新媒体的宣传效果
1.制作完善教育素材。结合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及现实需求,制作一些让大学生乐于接受的短视频、微电影等,用好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丰富爱国主义网络资源,占领爱国主义教育的网络阵地。同时,从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事件入手,鼓励大学生参与到网络聊天之中,在发表见解、表达意愿的过程中完成爱国主义的教育。
2.提升高校教师理论水平与职业素质。教师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力量,只有他们具备应有的理论水平与网络知识,才能充分运用网络工具开展爱国主义的正面教育,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需求,提高教育效果。
3.占领媒体阵地。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及价值观的树立影响深刻。高校一定要深入分析研究全媒体、融媒体的发展趋势,并主动占领媒体阵地,用强大的宣传舆论力量培养、激发、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及爱国情怀。
在新时代大学生的人生课程中,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课程,它能够帮助引导大学生塑造良好的思想与行为,助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必须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将之融入“大思政”“课堂思政”之中,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开展科学的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血液与灵魂之中。因此,高校应当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及教学途径,取得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效果,这是我们当前及未来都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值得认真研究与广泛实践。
参考文献:
[1]张未利.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培育[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37(4):27-28.
[2]吴婷婷.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与建议[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2):100-102.
[3]孟丽.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机遇与新举措[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5):27-29.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