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这样才能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引发兴趣 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的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实践表明:脱离实际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相反,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易于接受,同时能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禁锢实在太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认识数学、解决数学、形成经验,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新课標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语言掌握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研究的定义、性质、法则、概念等有层次地用简练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这样,通过语言的锤炼可达到思维的严密。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其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传统教学崇尚终结性评价,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常用的评价语是“答得好”、“真不错”、“有进步”、“学得不错”等等。这种千人一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重个性的评价,把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泯灭于其中。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终极目的就在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和研究,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学习过程,既当好学导者,又当好导学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增长智慧和才干。
参考文献
[1]刘雨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学习,山西出版集团,2013,2。
[2]王正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教与学,湖南出版集团,2013,4。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引发兴趣 多元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获取知识、收集信息,将得到的知识、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组合,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一种过程。这种内化过程,需要受教育者主动完成。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遵循儿童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新课标理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学会”数学,而且“会学”数学、“爱学”数学。
一、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迁移,引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引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认知搭建桥梁。如教学《比例尺》一课时,我出示了学生的照片和校园平面图,让学生同实际事物进行对比。熟悉的生活现象,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通过分析、对比、讨论,学生认识到实际事物与图片的形状是相同的,而大小不同,并且它们的大小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照片和平面图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成的,从而理解了比例尺的内涵。实践表明:脱离实际的教学,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学生身边的事物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相反,结合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学生会感到亲切、生动、真实、易于接受,同时能使他们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就生活在充满数学信息的现实世界中。
二、加强自身体验,突破教学难点,内化知识
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禁锢实在太多。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经历”、“体验”、“探索”认识数学、解决数学、形成经验,从而使各种能力得到发展。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旨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节课,无论教科书写得多么清晰,教师讲得多么明白、透彻,要理解教学内容,最终还得靠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感悟、体验才能完成。如在学习《相遇问题》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同时”、“两地”、“相向而行”、“相遇”等概念,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站成两排,要求他们按照教师的指令实际走一走,学生在走走停停中很快理解了这些概念,再回到课堂上讲解“相遇问题”,难点就迎刃而解了。“体积”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在杯里倒入相等体积的水,一只杯子里放入一把铁锁,另一杯里放入一个螺丝帽,让他们观察水平面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通过观察,学生领悟到水平面升高是因为物体挤占了一部分空间,铁锁占据空间大,水平面就上升得高,螺丝帽占据空间小,水面就上升得少,从而懂得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物体的体积。这种实验的方法比教师简单叙述和学生机械背诵效果要好得多。
三、坚持语言表达,促进思维发展,锻炼智力
新课標要求学生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和思维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语言掌握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是否“会做”,还要关注学生是否“会说”。
在体验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研究的定义、性质、法则、概念等有层次地用简练的数学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这样,通过语言的锤炼可达到思维的严密。如教学《小数的基本性质》时,通过观察等式0.1=0.10=0.100,让学生讨论:“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再从右往左看,小数又有什么变化?”“你发现什么规律?”“怎样概括这一规律?”……这样,给学生提供了表达思想的机会,也只有让其去表达,才能暴露思维过程中的缺陷。此时,教师根据学生的表达情况,给予点拨,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进行多元评价,树立学生自信,激发情感
传统教学崇尚终结性评价,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常用的评价语是“答得好”、“真不错”、“有进步”、“学得不错”等等。这种千人一面、只重结果、不重过程、不重个性的评价,把教育的复杂性和学生状况的丰富性泯灭于其中。新课标强调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其终极目的就在于促进每位学生的发展。
总之,教育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它需要我们认真地去探索和研究,在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基础上,用全新的理念武装自己,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正确地引导学习过程,既当好学导者,又当好导学者,使学生在掌握知识过程中发展个性品质、增长智慧和才干。
参考文献
[1]刘雨桐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新课程学习,山西出版集团,2013,2。
[2]王正宇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教与学,湖南出版集团,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