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活动 唤醒你的耳朵
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声音是奇妙的,它可以引发我们无数的联想……燕子的呢喃、蟋蟀的吟唱、秋虫的鸣叫、寒号鸟的哀号,演奏着四季的更替;溪水潺潺、松涛阵阵、渔歌隐隐、洞箫悠悠、梧桐舞秋风、细雨打芭蕉。奇妙的声音组成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因为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声音的王国。
我们的任务
1.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声音、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收集5~6种声音,并作文字介绍。
2.初步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怎样传播的。要完成这次任务,你要做一些小实验。
3.学习保存声音的两种方法。
我们的实验
● 发声实验:用自己身边的材料,使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与同学一起做发声实验和声音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参考:小鼓、小棒、铃铛、空瓶、装水的杯子、铁棍、玻璃、木块等各种可以发声的物体。
● 讨论与思考: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向哪个方向传播?
● 认真观察并填写下表。
做了小实验,你一定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怎样传播的。再读读阅读材料《认识声音》,看看能否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行动
1.全班将分成三个不同的小组,用家用录音机收集各种声音。这些小组分别是——
● 生活旋律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笑声、哭声、读书声、加油声、吆喝声及各种机械发出的声音……
● 自然组:搜集大自然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如小溪的潺潺水声、动物的鸣叫声、小虫的私语声……
● 乐音组:搜集中国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的声音,以及各种特色的音乐。
你喜欢哪一组,和与你兴趣相同的伙伴一起去完成想探究的任务。
2.将找到的我们周围的声音的资料,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3.将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向大家介绍: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声音资料的,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各组推选一位代表,介绍本组所找到的声音资料。
我们的宝藏
● 每名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名称和来源写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与同学们分享。
● 可根据下面的相关网站,到网上去搜集有关声音的资料。
大千音效网(http://jjvp.myrice.com);
世纪音频(http://wavecn.com);
声音入口(http://www.5d5y.com)。
干中学
我们已经搜集到了这么多奇妙的声音,那怎样让这些奇妙的声音不消失呢?你一定会想到:用录音机录音!可是,你是否知道电脑也可以录音呢?
第二次活动小小录音师
在上一次探究活动中,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有关声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我们从生活中搜集的,有的是从声像资料中搜集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制造出很多声音,这些声音一旦消失就很难再找到它,因此必须用录音机把我们认为的精彩声音留存下来。
请大家注意,电脑也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录音机”。
我们的任务
● 在本次活动中,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怎样打开电脑“录音机”?
——怎样使用电脑“录音机”录制声音和保存声音?
● 你还有其他想要探究的“声音”问题吗?请把它写下来,也作为本次活动的探究任务。
跟我做
● 音量设置,操作步骤见图1、图2。
● 录音设置,操作步骤见图3、图4。
● 准备好话筒。
● 打开“录音机”。
● 录制与播放声音。
看到“录音机”的窗口,你肯定知道怎样录制和播放声音了。自己试一试。
● 保存录音。
将录制的声音保存在磁盘上的方法与保存文本的方法是一样的。你能将保存声音文件的过程写下来吗?
试一试
● 试着将下面提示的按钮与右边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 你的计算机里还有些什么样的声音文件,把它们播出来听听。
想一想
● Windows的这个“录音机”与真实的录音机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第三次活动奇妙的声音
自己动手做
● 现在,大家已经学会了录制并保存声音,请你将自己录制并保存的声音记录下来,写明声音名称、文字说明和资料来源等。
● 根据你所搜集的声音,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短文,要求描写出不同声音的特点,用生动的情节把各种声音的特点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 相信在不久后,你就能够在自己写的这段文字里加进一首乐曲,作为这篇文章的背景音乐,让读者们边看边听!
我的档案袋
● 今天又可以往档案袋里放资料了。
这些资料将包括:你收集的有关“周围的声音”的资料,以及你对这些资料的简要说明,也可以把自己这次学习的经历体会放进去。
及时填写“我的档案袋目录”,为放进去的东西做一个“索引”。
小小音乐会
● 每一成员都向本小组成员播放自己录制并保存的声音,并向大家说一说这些声音是如何搜集到的,你喜欢这些声音吗,为什么。
组内其他的同学也要欣赏、鉴别这些声音,发表个人精彩的观点,提出宝贵的意见。
● 小组交流前先参看一下相关材料。
全班交流
● 各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向全班播放并介绍本组每位同学的得意之作,以展示该组学生的集体智慧。同时,激发其他学生鉴赏声音的情趣,或根据声音编故事的兴趣。
● 比一比,听听哪一组的声音最奇妙!哪一组的优秀录音师最多?
我的发现
在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小窍门?哪些新方法或小技巧?这些必须是教师或教材上没讲到的知识。
与你共享
每个人都把自己发现的东西与周围的学生交流,如果别人找到的声音资料你也很喜欢,请“复制”下来与同学共享。
我们都很棒
填写下面的评价表,给自己和同学打打分。
教学总结及反思
本设计通过“探寻声音的王国”这一主题研究活动来完成“学会用电脑录音”的信息技术任务。第一次活动主题为“唤醒你的耳朵”,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做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的实验,分组搜集、整理声音,向学生推荐搜集声音的相关网络资源,推荐认识声音的阅读材料。在活动结束时设置“干中学” 模块和用电脑录制声音的悬念。第二次活动以“小小录音师”为主题,设置任务模块,布置学生学习使用电脑“录音机”的任务,在“跟我做”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录音软件。第三次活动以“奇妙的声音”为主题,设置“动手做”活动模块,引导学生使用录音软件录制记录声音。设计记载学生开展活动过程的档案袋,引导学生整理、记录活动过程,并设计“小展示”,两个活动模块交流各自探究的成果。最后,围绕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设计量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和评定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设计的实施分两条主线——
一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主线,围绕“探寻声音的王国”这一主题安排了系列探究活动,涉及了科学探究、社会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领域,涵盖了科学、语文、音乐、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内容。既有社会考察实践,也包括了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等,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亲身参与和社会实践,同时也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便于融入信息技术的相关学习内容。
二是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习活动为另一主线,重点放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各种探究任务,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思想,即用计算机来学习,而不单纯学习计算机。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当作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 使原来信息技术教育由“专业教育”取向,转变为“大众文化教育”取向。
二者的整合虽然改变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式,但从综合实践这一层面来说,因为考虑到所在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和课时安排,导致主题探究活动注意了广度,在深度上却不尽人意,对研究主题的人文因素挖掘不够,对声音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研究比较肤浅。另外,活动对研究主体的创造性激发也不够,只注重了探究过程学生主体的彰显,在成果的呈现形式上略显单调,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以后再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办小报、表演口技、写研究报告、编小品等更多的形式来展示研究成果。
声音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声音是奇妙的,它可以引发我们无数的联想……燕子的呢喃、蟋蟀的吟唱、秋虫的鸣叫、寒号鸟的哀号,演奏着四季的更替;溪水潺潺、松涛阵阵、渔歌隐隐、洞箫悠悠、梧桐舞秋风、细雨打芭蕉。奇妙的声音组成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因为它们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我们一起去寻访声音的王国。
我们的任务
1.说说我们周围有哪些声音、它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请收集5~6种声音,并作文字介绍。
2.初步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怎样传播的。要完成这次任务,你要做一些小实验。
3.学习保存声音的两种方法。
我们的实验
● 发声实验:用自己身边的材料,使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与同学一起做发声实验和声音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参考:小鼓、小棒、铃铛、空瓶、装水的杯子、铁棍、玻璃、木块等各种可以发声的物体。
● 讨论与思考: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向哪个方向传播?
● 认真观察并填写下表。
做了小实验,你一定知道了声音是怎样产生、怎样传播的。再读读阅读材料《认识声音》,看看能否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行动
1.全班将分成三个不同的小组,用家用录音机收集各种声音。这些小组分别是——
● 生活旋律组: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笑声、哭声、读书声、加油声、吆喝声及各种机械发出的声音……
● 自然组:搜集大自然中发出的各种声音,如小溪的潺潺水声、动物的鸣叫声、小虫的私语声……
● 乐音组:搜集中国民族乐器、西洋乐器的声音,以及各种特色的音乐。
你喜欢哪一组,和与你兴趣相同的伙伴一起去完成想探究的任务。
2.将找到的我们周围的声音的资料,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3.将搜集到的资料在小组内交流。
在交流过程中,必须向大家介绍:是用什么方法搜集到这些声音资料的,这些声音有什么特点。
4.各组推选一位代表,介绍本组所找到的声音资料。
我们的宝藏
● 每名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名称和来源写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与同学们分享。
● 可根据下面的相关网站,到网上去搜集有关声音的资料。
大千音效网(http://jjvp.myrice.com);
世纪音频(http://wavecn.com);
声音入口(http://www.5d5y.com)。
干中学
我们已经搜集到了这么多奇妙的声音,那怎样让这些奇妙的声音不消失呢?你一定会想到:用录音机录音!可是,你是否知道电脑也可以录音呢?
第二次活动小小录音师
在上一次探究活动中,我们已经收集了很多有关声音的信息,这些信息有的是我们从生活中搜集的,有的是从声像资料中搜集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制造出很多声音,这些声音一旦消失就很难再找到它,因此必须用录音机把我们认为的精彩声音留存下来。
请大家注意,电脑也是一台功能强大的“录音机”。
我们的任务
● 在本次活动中,你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怎样打开电脑“录音机”?
——怎样使用电脑“录音机”录制声音和保存声音?
● 你还有其他想要探究的“声音”问题吗?请把它写下来,也作为本次活动的探究任务。
跟我做
● 音量设置,操作步骤见图1、图2。
● 录音设置,操作步骤见图3、图4。
● 准备好话筒。
● 打开“录音机”。
● 录制与播放声音。
看到“录音机”的窗口,你肯定知道怎样录制和播放声音了。自己试一试。
● 保存录音。
将录制的声音保存在磁盘上的方法与保存文本的方法是一样的。你能将保存声音文件的过程写下来吗?
试一试
● 试着将下面提示的按钮与右边相应的功能用线连起来。
● 你的计算机里还有些什么样的声音文件,把它们播出来听听。
想一想
● Windows的这个“录音机”与真实的录音机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第三次活动奇妙的声音
自己动手做
● 现在,大家已经学会了录制并保存声音,请你将自己录制并保存的声音记录下来,写明声音名称、文字说明和资料来源等。
● 根据你所搜集的声音,发挥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短文,要求描写出不同声音的特点,用生动的情节把各种声音的特点合理地融合在一起。
● 相信在不久后,你就能够在自己写的这段文字里加进一首乐曲,作为这篇文章的背景音乐,让读者们边看边听!
我的档案袋
● 今天又可以往档案袋里放资料了。
这些资料将包括:你收集的有关“周围的声音”的资料,以及你对这些资料的简要说明,也可以把自己这次学习的经历体会放进去。
及时填写“我的档案袋目录”,为放进去的东西做一个“索引”。
小小音乐会
● 每一成员都向本小组成员播放自己录制并保存的声音,并向大家说一说这些声音是如何搜集到的,你喜欢这些声音吗,为什么。
组内其他的同学也要欣赏、鉴别这些声音,发表个人精彩的观点,提出宝贵的意见。
● 小组交流前先参看一下相关材料。
全班交流
● 各小组推选两名代表,向全班播放并介绍本组每位同学的得意之作,以展示该组学生的集体智慧。同时,激发其他学生鉴赏声音的情趣,或根据声音编故事的兴趣。
● 比一比,听听哪一组的声音最奇妙!哪一组的优秀录音师最多?
我的发现
在用录音机录制声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哪些小窍门?哪些新方法或小技巧?这些必须是教师或教材上没讲到的知识。
与你共享
每个人都把自己发现的东西与周围的学生交流,如果别人找到的声音资料你也很喜欢,请“复制”下来与同学共享。
我们都很棒
填写下面的评价表,给自己和同学打打分。
教学总结及反思
本设计通过“探寻声音的王国”这一主题研究活动来完成“学会用电脑录音”的信息技术任务。第一次活动主题为“唤醒你的耳朵”,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观察,做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的实验,分组搜集、整理声音,向学生推荐搜集声音的相关网络资源,推荐认识声音的阅读材料。在活动结束时设置“干中学” 模块和用电脑录制声音的悬念。第二次活动以“小小录音师”为主题,设置任务模块,布置学生学习使用电脑“录音机”的任务,在“跟我做”中逐步引导学生学习使用录音软件。第三次活动以“奇妙的声音”为主题,设置“动手做”活动模块,引导学生使用录音软件录制记录声音。设计记载学生开展活动过程的档案袋,引导学生整理、记录活动过程,并设计“小展示”,两个活动模块交流各自探究的成果。最后,围绕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设计量表,通过多元化的评价和评定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设计的实施分两条主线——
一是以研究性学习为基本主线,围绕“探寻声音的王国”这一主题安排了系列探究活动,涉及了科学探究、社会探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两大领域,涵盖了科学、语文、音乐、社会、自然等学科的内容。既有社会考察实践,也包括了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等,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亲身参与和社会实践,同时也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便于融入信息技术的相关学习内容。
二是以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习活动为另一主线,重点放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各种探究任务,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思想,即用计算机来学习,而不单纯学习计算机。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当作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 使原来信息技术教育由“专业教育”取向,转变为“大众文化教育”取向。
二者的整合虽然改变了信息技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学方式,但从综合实践这一层面来说,因为考虑到所在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水平和课时安排,导致主题探究活动注意了广度,在深度上却不尽人意,对研究主题的人文因素挖掘不够,对声音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研究比较肤浅。另外,活动对研究主体的创造性激发也不够,只注重了探究过程学生主体的彰显,在成果的呈现形式上略显单调,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研究成果。以后再教学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办小报、表演口技、写研究报告、编小品等更多的形式来展示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