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与“文”应该并举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ohua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块“短板”,教师难教,学生厌学。本文通过分析三个课堂案例。指出文言文教学不能“言”“文”割裂,而应该“言”“文”并举。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文言文 “言”“文”并举
  
  中国文学讲究含蓄蕴籍,“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样的文言文文美而意丰,引起我们无穷的遐想和思考。使我们俗世疲惫的心灵在阅读中获得了休憩,寻找到心灵的归宿。但是,中学生却有一句口头禅。“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鲁迅已在中学语文中渐行渐远。文言文将何去何从?
  文言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块“短板”,教师难教,学生厌学,已是不争的事实。当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传承面临中断的时候。我们教师情何以堪?
  课例一串讲法:丰富的痛苦
  曾经听过一位老教师教授《鸿门宴》,他在各种版本的教材中浸淫几十年,在课堂上早已是驾轻就熟。他的教学步骤是先介绍作者作品,然后介绍鸿门宴发生的历史背景,接着讲解第一段。他逐字逐句地讲述实词虚词的用法和文言特殊句式,还通过人物的语言分析了项羽、范增的人物形象。
  这种串讲法最为通行却又广受诟病。它的优点是注重基础,文言知识讲得深、透,但它却割裂了文章的整体性,忽略了对学生情志的教育和培养,从而使课堂气氛显得有些沉闷,完全靠教师个人的魅力来调节,不太适合信息化时代的学生。
  文言文是“言”与“文”的和谐统一,“言”是实虚词的形音义、用法和句式特点,“文”是文章、文学、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可以说,一篇文言文涉及到的学科知识门类从传统的训诂学、文章学、历史学、儒学到现代的文艺学、哲学、社会学等等,无比庞杂丰富。丰富的好处是教师可讲的内容多,有选择余地,一节课可以弄得很充实;弊病在有些让教师难以取舍,结果使得“言”与“文一混杂在一起。纠缠不清。
  所以,“言”与“文”如何抉择,这就给我们语文教师,造成了一种“丰富的痛苦”。“言”是“文”的基础,“言一又,是为“文”服务,围绕“文”展开。说“文”必须要知“言”,否则就如无源之水;讲“言”又离不开“文”的脉络,否则就如断线之珠。“丰富的痛苦”必须要通过理清“言”与“文”的关系来解决,而不能简单地“一锅端”。
  课例二新潮:看上去很美
  曾经听过一位青年骨干教师的公开课,讲授的是《烛之武退秦师》,可以看出老师在教学设计上颇下了一番功夫。先朗读正音,后学生讨论,接着归纳文言知识,最后学生表演课本剧,分析人物形象。课堂的高潮体现在表演环节,烛之武和秦伯的扮演者表演得惟妙惟肖,赢得了阵阵喝彩。
  只能说,这是一场看上去很美的精彩的“秀”。初看,它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有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有学生对课堂的主动参与。但它在博得几声喝彩之后,留下的可以让人品味的“干货”寥寥无几。文言知识的归纳是教师预先准备好的,而不是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疑问即时生成的。学生的课本剧表演,只能说“热闹是他们的”,大部分学生“什么也没有”。这是场预演后的表演,充满了预设性。而缺少生成性。
  既然“言”是“文”的基础,围绕“文”展开,“文”就是“言”的统帅。像这位青年教师,就把“言”与“文”截然分开了,学生很难真正地掌握“言”,也很难真正感受到“文”的魅力。“言”是皮,“文”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看上去很美”只能是语文教师的尴尬,语文教师应该更努力地钻研教材,真正把握每一篇文言文中“言”与“文”的融合。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课例三在路上:行走在“官”与“文”之间
  在教授《烛之武退秦师》第一段时,有学生读成了“晋军/函陵,秦军/汜南”。我以此为契机。让学生体会一下此句读成“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可不可以,两种不同的断句会造成什么不同。学生一读立刻体会出本处“军”字是词类活用,应该采用后一种断句才能准确理解句意。我借此机会又进一步点拨学生。既然是联合攻打郑国,作者为什么不写“秦晋/军函陵”,而要写他们分开驻军。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作者这样写就为下文烛之武成功游说秦军埋下伏笔。学生恍然大悟,原来这样细微的“言”也隐含了“文”的精巧构思。这样,通过品味“言”,就为体会“文”打下了基础,“言”与“文”的教学达到了和谐统一。
  在教授第二段时。有学生提出疑问,“今老矣,无能为也已”这一句中的“也已”何意。这个问题我课前没有预料到。我觉得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良机。就先让学生细读体会“也”和“已”单独用在句末和连用的不同感觉。学生读了几遍后,体会出作者在这里叠用语气词的良苦用心,原来不如此写,就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出烛之武内心的牢骚。我又让学生讨论。在国家危难时刻,烛之武不是爽快地接受任务,而是发了一通牢骚,这会不会有损他的爱国形象。学生兴趣大增,讨论得不亦乐乎。以“言”的质疑为契机,适时地引入对“文”的分析和鉴赏,“言”的释疑为“文”的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这两个教学行为都是由学生的阅读障碍引发而生成,我只是把自己预设的内容适时地和学生的阅读联系起来,通过引导学生体“言”而人“文”,教学效果也还不错。
  文言教学必须把握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言”是工具,不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文言文阅读就无从谈起。“文”是人文、思想,而离开语言文本来谈“文”就显得空而不当。“言”“文”应该也必须相融并举。
其他文献
读刘再复《回归古典,回归我的六经》,获益良多。其中一篇,是他在“香港课程发展议会退思日”上的演讲,题为《教育、美育与人的生命质量》。演讲开宗明义,问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教育的第一目的是什么。看似普普通通,平平淡淡,仔细往下读,就发现刚才的认识大谬不然,这是拷问我们是否应该回归教育的原始目的。这对我们这些成天被教育的指挥棒指挥得团团转的教师们,无异于当头棒喝,振聋发聩,拨云见日,直达要旨。刘再复先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在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总结了我校80年代初期语文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五步教学法”的优缺点,尝试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新五步教学法”,即:自学——发现(质疑)——探究——训练——总结。  【关键词】五步法 新课程 教学模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改变课程实施过
【摘 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利用选修教材中的内容,引导学生走入诗歌赏析文章的写作领域。在品味到诗歌学习乐趣的心理体验中,真正进入诗歌营造的美妙世界,感悟到经典的魅力,引发对中国古典诗歌发自内心的热爱。  【关键词】古代诗歌 赏析 写作    既然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上的个性提升,那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诗歌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完成了选修课程的提升任务,这是选修课程的
【摘 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是语文人文教育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论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的方法,进而实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美妙结合。  【关键词】审美教育 美感 意境 想象 比较鉴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
【摘 要】《短文三篇》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的略读课文。三篇短文的作者不同,作者国籍不同,写作的时代也不同,内容似乎也无甚关联,但不能把它们作为三篇不同的哲学小品文割裂开来分别解读,而应该用有关生命哲学的探讨为主线,将之作为一篇文章来领悟三个思想家对生命的理解。  【关键词】生命 热爱 思想 信条  “人是什么?”“人的生命价值在哪?”“人应该怎样生活?”  这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追问。在我们生存的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写过一首诗,题为《读陆放翁集》: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消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放翁,即陆放翁,也就是陆游。他出生于越州山阴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因此,他从小就怀有忧国忧民思想,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鸿鹄之志,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成为一名名副
《唐诗宋词选读》在致同学的序言中这样写到:“阅读诗歌是探寻美的过程”。是的,诗歌美的探寻需要我们沉进去,沉潜玩味;需要我们读出来,高声吟哦;更需要我们拓展眼界,比较同与异,鉴别优与劣,探寻每首诗歌的独特魅力,体会每个专题的深刻内涵,领略唐诗宋词的整体风貌。如何进行文本、专题的拓展阅读呢?我想教师的课前设计引导和课堂拓展是十分必要的。  《唐诗宋词选读》第一专题的题目为“‘风神初振’的初唐诗”,在进
【摘 要】本文以浙江省的两则著名商品广告的修改为例,说说广告用语中存在的语言逻辑问题。  【关键词】广告语 创意 语言逻辑  广告虽然带有很浓的商业味道和极鲜明的商业性质,但是,广告内容还是离不开语言和逻辑的范畴。下面就以浙江省的两则著名商品广告的修改为例,说说广告用语中存在的语言逻辑问题。  第一则广告的内容说的是杭州千岛湖啤酒,该啤酒是采用纯净甘甜的千岛湖水酿造而成的,所以该啤酒味道醇厚,多少
【摘 要】:对《荷塘月色》思想感情的狭隘理解直接导致了对全文写法的否定,对荷花的比喻和《采莲赋》与《西洲曲》的引用诟病尤多。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抛开已往过分社会化的角度,完全从人性化的角度,主要是知识分子对理想爱情的精神追求方面,对文章的思想感情进行全方位的个性化阐释。将有关描写、引文、注释做整体性的理解,真正使读者体会到原文出神入化的情景交融,体会到经典的魅力。  【关键词】误读 人性化
记叙文的生命力在于细节描写。学生的作文读来平淡无味,缺乏感染力,主要由于缺少细节描写。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是制约作文分数的瓶颈。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它归根到底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形象越鲜明。李准曾经说过:“没有细节就不可能有艺术作品。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