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德育之我见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66226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新课标首先在前言部分提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但我们目前的历史教育却不断被肢解化、工具化。技术性功能代替了人文性功能,淡化了历史学科素质教育和人文教育功能。这种严重背离历史教育本质和新课标精神的历史教学更迫切需要渗透德育教育。因此,中学历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也是改进历史教学,推进历史新课改的必然需要。本文拟就中学历史教学加强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如何在教学中发掘德育教育材料以及德育教育原则做以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
  
  1. 对中学历史教学加强德育教育必要性解析
  
  1.1 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思想行为如何,预示着国家的命运。据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生理与心理尚不成熟,自我约束力较弱,情绪不稳定,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并且喜欢模仿,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包括正面的和反面的影响。尤其在当今这个信息多源化的社会,各种信息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复杂。处理不好就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1.2 弘扬历史学精神和价值的必然需要。历史犹如一个大舞台,在这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各种人物都做着不同的表演,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不同的足迹。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浩繁复杂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嘉语懿行与恶言劣迹并存的历史。因此,历史学家在撰写历史时,一方面,必须要把他们的事迹如实地记载下来,另一方面就要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或歌颂或批判或贬斥。
  
  2. 如何发掘中学历史教学德育材料
  
  2.1 通过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诸子百家、四大发明、巍峨的万里长城、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巨大贡献。正如孙中山在祭黄帝陵词中所言“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通过对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从而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2.2 通过中外科技史和历史学科学性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崇尚科学的理念。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有关科技促进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材料去教育学生,使之感觉到科学的魅力,进而崇尚科学。例如汉时人们通常把发生地震等自然灾害看作是不吉利的征兆,是上天的惩罚。但是,张衡却不信神,不信邪,经过细心的考察和试验,发明了一个测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而且于公元138年准确报告离洛阳一千多里的金城、陇西一带发生了大地震。近代自然科学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产物,同时自然科学也有力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发展呈现出千姿百态,但总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在历史教学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确分析、评价历史,“指点江山”,使学生感受到历史学的魅力,领略到历史学的科学美。
  
  3. 中学历史教学社会主义德育教育原则
  
  3.1 对比性原则。德育是“荣”“耻”一一对应的。历史也是有中外、古今、正反两面共同组成的。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应该坚持对比性原则。一是中外对比。例如在阐述中国古代史的时候,我们可以指出中国在二三千年就同世界其他地区人民一样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使学生认识到虽然我们现在的经济文化落后于世界其它发达国家,但只要我们振作精神,完全可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古今对比。例如我们可以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生凋敝、受人凌辱的历史到新中国独立自主,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迅猛崛起、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历史对比对学生进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三是正反对比。正如前文所言,一部浩繁复杂的人类历史就是一部嘉语懿行与恶言劣迹并存的历史。在教学中,既要注意用正面形象来感染学生,也不能轻视反面形象的作用。反面材料对学生也是一种教育,人类就是在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前进的。
  3.2 情感性原则。就是强调“情”。德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知表象到理性认识本质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形象的手段例如多媒体教学、观看教学录像等去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所谓的“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即指于此。
  3.3 理性原则。理性是相信在纷繁复杂的事物运动背后,隐藏着一种不变的普遍规律。理性认识是人类对事物更实在、更稳固的认识。理性认识的过程是对感性认识加工,以达到把握感性对象本质的过程。因此,在德育教学中,一方面要充分遵循情感性原则;另一方面教师要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引导学生在感性美享受的同时,进一步领悟人生的价值、历史的真谛,认识真善美和假恶丑,将其内化为个人的优秀品质。
   “育人德为先”,培养学生社会主义德育观,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是历史学科一个方兴未艾的话题。
  收稿日期:2008-12-02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国内外竞争分外激烈,人才供不应求,教育倍受重视,教师职业尤显光辉,教师任务尤显艰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做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在授业解惑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传道,只有解决了思想问题,端正了学习态度,明确了学习目的,那么掌握新知识才会容易。  可是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令人甚忧,这里我想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惰性严重,不思进取 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无论提什么要求
期刊
【摘要】让他们自主选择,自由发挥,培养学习的内驱力即对学科学习的兴趣,主动探索了解社会中的学科知识,缩短与社会发展的距离,贴近生产和生活实际,陶冶情操和培养健康个性,锻炼能力,为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打下基础。  【关键词】课堂;学生;自主发展;阵地    Let the classroom become a student independence the battlefield of the
期刊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要“对写话有兴趣”,要“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兴趣是作文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例如,认为作文“最好是令学生自己出题目”,教师命题的首要条件便是“要能引起学生的兴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内容和形式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这样,
期刊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的民主自由氛围,也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条件。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实际教学过程
期刊
【摘要】“互动—探究”教学法的实施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本文简述了“互动—探究”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尝试的措施和步骤以及其感想和体会  【关键词】“互动—探究”教学法;学习兴趣;积极性    “Interaction- investigation” teaching method is in the chemistry cl
期刊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等方面要有很大程度创新和突破。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观念;超越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使我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一次历史性的变化。每一位教师都将在这场变革目前实现新的“蜕变”,新的跨越。  1. 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
期刊
【摘要】 高一年级是初中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关键的一年,加强对高一年级历史科原因类问题的研究和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高中阶段;原因类问题    Grade one teaching shallow argument of the history reason problem i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Liu Liang  【Abstract】Senio
期刊
1. “授人以鱼”可供饭之需 “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益无穷。如在讲授“细胞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节,讲到线粒体的作用将有机物与氧结合,经过复杂的变化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有个学生问:“老师,北极熊脂肪很厚是不是也是这个道理?”我用欣赏的目光及表情对他进行了肯定,接着让他来讲其中的原理,全班同学都异常兴奋,这正是他们所需求的,鼓励学生在问中学,促使学生更能问,更好的问,更多的问,形成一个“乐问-会
期刊
【摘要】民俗兼有文化意识和社会生活的双重特征,在表现文学作品思想内容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十分注意从民俗中撷取题材,创作民族化的文学作品。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古都》就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关键词】日本民俗;人情美    【Abstract】People's custom concurrently contains dual characteristic, incl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学中应尽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有效途径,是优化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整合    How shallow language in the theory high school is with information technique efficientl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