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60年代初的文坛,“马文兵”是一位名头很响的作者。1960年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以“马文兵”署名的《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人性”问题上两种世界观的斗争》《批判地继承托尔斯泰的艺术遗产》等大块文章,都在《文艺报》占有重要版面,在当年文艺思想理论界影响甚大。
“马文兵”是谁?当年就引起人们猜测;若干年后的研究者,也发出同样的疑问。现在,一本《九畹恩露——文研班一期回忆录》解开了这个疑团:“马文兵”是当年一些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尖兵”自居的年轻人共同的笔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班”(简称“文研班”)第一期的学员。
1959年,根据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的提议,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出面,商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同意,合办一个“文艺理论研究班”,目的在于集中培养文艺理论骨干人才。研究班面向全国招生,由高校、省文联、省作协等相关单位推荐,经考试合格,予以录取。前后共办三期,外加一期进修班。
那个年代,人才选拔,政治合格是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期文研班的39名学员,全部是调干生,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因此,这些学员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尖兵”自居也说得过去——“横扫天下如卷席”的豪情,尽管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不着调,但在当年可是一本正经、义不容辞、义正词严的神圣。
这本回忆录讲述的就是“马文兵”的故事,由老资格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何西来主编,收录了“马文兵”群体中的21位作者的三十多篇回忆文章,以及几十张很有价值的照片。“马文兵”当年是“写手”,现今大都走进耄耋之年,他们对当年在文研班的那段学习生活的回忆,文字生动好读,当然史料价值也很高。介绍语中说这本书“无论对于填补文学所史的空白,还是对20世纪现代文艺理论和文艺理论教育的研究,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并不为过。
“马文兵”们怀念当年的日子,用“九畹恩露”——取屈原“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之典——作书名,即是这种怀念的体现。不过,在“感念前辈师长们滋树栽培、阳光雨露之恩”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对那个能够产生“马文兵”的时代多少也进行了一些历史反思呢。
“马文兵”横空出世的时代,“大跃进”方兴未艾,以学生批老师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教育革命”正如火如荼。对当年这些带有“左”的色彩的运动所带来的恶果,今天已经有清醒的认识。但在“马文兵”的回忆中,有对历史的认识,但很难说是“清醒的认识”。譬如,缪俊杰回忆到“马文兵”的开篇文章《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写作时说:“这篇文章从文风上看是说理的,有分析的。但從现在的观点来再评论,不难看出它存在着明显的时代的印记和某些局限性。”而“时代的印记和某些局限性”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我们这一代评论工作者,都接受过周扬同志的教诲,我们吸收了周扬同志许多理论成果,而周扬同志在理论上的时代局限性,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他的学生身上”。就这样巧妙地将“马文兵”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一笔带过。
回望历史,在于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马文兵”这样的回望,不仅使“马文兵”的故事不完整,还多少让读者有点失望。
《九畹恩露——文研班一期回忆录》
作者:何西来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79元
《图解京剧艺术》
作者:王如宗 谭元杰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79元
这是一本有关京剧艺术的通俗读本,以图示解读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京剧的简史,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京剧艺术的整体。
《农民家书》
作者:侯永禄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8元
从1966年长子徒步到北京串联,写下的第一封家书开始,到儿女相继参加工作的信件往来,这个陕西关中农民的千余封家书,反映了50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
《文化与社会:1780-1950》
作者:[英]雷蒙·威廉斯
出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定价:36元
作者选取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叶英国思想界、文学界的40位作家和思想家的不同论述,梳理他们文化观念的变迁。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
作者:[俄]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29.8元
本书收录了俄国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的通信。诗人谈论最多的是创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精神恋爱。
《鲁迅读过的书》
作者:金纲
出版:中国书店出版社
定价:60元
作者不是简单地将鲁迅读过的书进行编纂,而是去除种种流俗和意识形态的遮蔽,从而厘清了鲁迅作为“现代士大夫”的阅读史,建构起了阐释鲁迅的新维度。
“马文兵”是谁?当年就引起人们猜测;若干年后的研究者,也发出同样的疑问。现在,一本《九畹恩露——文研班一期回忆录》解开了这个疑团:“马文兵”是当年一些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尖兵”自居的年轻人共同的笔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班”(简称“文研班”)第一期的学员。
1959年,根据时任中宣部副部长周扬的提议,由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何其芳出面,商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同意,合办一个“文艺理论研究班”,目的在于集中培养文艺理论骨干人才。研究班面向全国招生,由高校、省文联、省作协等相关单位推荐,经考试合格,予以录取。前后共办三期,外加一期进修班。
那个年代,人才选拔,政治合格是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期文研班的39名学员,全部是调干生,绝大多数是中共党员。因此,这些学员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尖兵”自居也说得过去——“横扫天下如卷席”的豪情,尽管在今天看来多少有些不着调,但在当年可是一本正经、义不容辞、义正词严的神圣。
这本回忆录讲述的就是“马文兵”的故事,由老资格的文艺理论批评家何西来主编,收录了“马文兵”群体中的21位作者的三十多篇回忆文章,以及几十张很有价值的照片。“马文兵”当年是“写手”,现今大都走进耄耋之年,他们对当年在文研班的那段学习生活的回忆,文字生动好读,当然史料价值也很高。介绍语中说这本书“无论对于填补文学所史的空白,还是对20世纪现代文艺理论和文艺理论教育的研究,都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并不为过。
“马文兵”们怀念当年的日子,用“九畹恩露”——取屈原“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之典——作书名,即是这种怀念的体现。不过,在“感念前辈师长们滋树栽培、阳光雨露之恩”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对那个能够产生“马文兵”的时代多少也进行了一些历史反思呢。
“马文兵”横空出世的时代,“大跃进”方兴未艾,以学生批老师为主要内容的所谓“教育革命”正如火如荼。对当年这些带有“左”的色彩的运动所带来的恶果,今天已经有清醒的认识。但在“马文兵”的回忆中,有对历史的认识,但很难说是“清醒的认识”。譬如,缪俊杰回忆到“马文兵”的开篇文章《论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写作时说:“这篇文章从文风上看是说理的,有分析的。但從现在的观点来再评论,不难看出它存在着明显的时代的印记和某些局限性。”而“时代的印记和某些局限性”是怎么来的呢?“是因为我们这一代评论工作者,都接受过周扬同志的教诲,我们吸收了周扬同志许多理论成果,而周扬同志在理论上的时代局限性,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他的学生身上”。就这样巧妙地将“马文兵”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一笔带过。
回望历史,在于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马文兵”这样的回望,不仅使“马文兵”的故事不完整,还多少让读者有点失望。
《九畹恩露——文研班一期回忆录》
作者:何西来
出版: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79元
《图解京剧艺术》
作者:王如宗 谭元杰
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定价:79元
这是一本有关京剧艺术的通俗读本,以图示解读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京剧的简史,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京剧艺术的整体。
《农民家书》
作者:侯永禄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定价:38元
从1966年长子徒步到北京串联,写下的第一封家书开始,到儿女相继参加工作的信件往来,这个陕西关中农民的千余封家书,反映了50年来中国农村面貌和农民命运的巨大变迁。
《文化与社会:1780-1950》
作者:[英]雷蒙·威廉斯
出版: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定价:36元
作者选取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中叶英国思想界、文学界的40位作家和思想家的不同论述,梳理他们文化观念的变迁。
《抒情诗的呼吸——一九二六年书信》
作者:[俄]鲍·列·帕斯捷尔纳克
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
定价:29.8元
本书收录了俄国诗人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和奥地利诗人莱内·马利亚·里尔克的通信。诗人谈论最多的是创作,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精神恋爱。
《鲁迅读过的书》
作者:金纲
出版:中国书店出版社
定价:60元
作者不是简单地将鲁迅读过的书进行编纂,而是去除种种流俗和意识形态的遮蔽,从而厘清了鲁迅作为“现代士大夫”的阅读史,建构起了阐释鲁迅的新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