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卡夫卡的作品基调是冷色的,从《骑桶者》出发去挖掘背后的原因,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和他对社会的独特关照形成了其作品的特色。
◆关键词:卡夫卡;社会;孤独
“卡夫卡作品的色调似乎是灰色的,揭示出人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何在世界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只剩下迷惘和绝望以及屈从”。作为卡夫卡短篇小说代表之一的《骑桶者》是如何展示这种灰色调的呢?笔者试从这点出发,对《骑桶者》进行另一种解读。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想苍天求助的人”。小说开篇描述了冰冷的现实世界。 “我”在这里是一个孤独的存在者,无名无姓,无职业,无亲朋好友,透过文本读者只能了解这是一个需要煤取暖的可怜人;在求取煤炭的时候,老板与老板娘似乎根本没有承认他的存在,老板只是说“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样来打动我的心”;但是却被老板娘给彻底否定了“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以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我”借煤的最终结果是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了”。从开始苦苦哀求到最后借煤失败,不难发现“我”与老板、老板娘始终没有面对面交谈。“我”仿佛和世界始终存在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小说主要借助“虚构”这一艺术手段,让读者有意识的探究发现“我”借煤的失败与采用的交流方式有极大关系,暗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呈现了人与社会隔绝的一面。
“我”迫于生活困境,不得不去借煤,但是选择的方式是“骑桶”,为了向老板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但深入分析文本“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我”有求于人但依然不愿与人正面接触,为什么?“我”本身就排斥外界的一切,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老板娘毫不留情地用围裙把我“扇走”的时候,“我”的反应也再次证明我与外界的各个不入,“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我”为了生存——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被活活冻死——作为一个摈弃外界的孤独者,试图打破这种状况,然而却遭到了打击,于是“我”选择永远消失, “我”看上去是被扇走的,其实是我自己想跟这个世界再见,彻底放弃了现实世界。
卡夫卡是奥地利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这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其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如《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他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令我们感到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而《骑桶者》主人公的孤独感,其实正是卡夫卡自身孤独感的隐射,他的家庭、教育、社会,是卡夫卡成为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 “边缘人”“孤独人”。他试图突破这种孤独的包围,但屡遭失败,所以他選择享受孤独。“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这固然有创作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现实生活给予他的打击。所以纵观卡夫卡作品,其中往往会流露出独孤、恐惧、焦虑等等感受。从这一点来说,骑桶者借煤的失败经历,正是作者自身渴望摆脱内心孤独而不得的真实写照。
关照当时现实社会,类似骑桶者或者说卡夫卡面临的生存困境者比比皆是,“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在理性主义的指导下雄心勃勃,以为通过自己的理性、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世界能为人类带来普遍永恒的幸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整个人类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个人的自由也越来越受到肯定和保护,人类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似乎人类社会真的朝着那理想的方向发展。但人类理性的过渡膨胀使人类变得无知狂妄进而虚化了先前的精神信仰,并由此直接导致精神家园的丧失。随之社会竞争的激烈化,人类社会的机器化、物质化,个人在面对世界异化时,开始变得无能为力,要么人被物质化(异化)要么就在整个社会机器的运作下被压得粉碎!整个西方社会的精神世界陷入一片迷茫中,一个个个体在精神的虚空下不断被世界所异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重了这种精神危机,并彻底破灭了人类的幸福之梦。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目光和感受认识着这个异化的世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批判着这个充满罪恶和丑陋的世界。也正是因此使得卡夫卡作品在现代社会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关键词:卡夫卡;社会;孤独
“卡夫卡作品的色调似乎是灰色的,揭示出人类普遍的孤立和疏离,展示人如何在世界的迷宫里找不到出路,只剩下迷惘和绝望以及屈从”。作为卡夫卡短篇小说代表之一的《骑桶者》是如何展示这种灰色调的呢?笔者试从这点出发,对《骑桶者》进行另一种解读。
“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寒气,灌得满屋冰凉,窗外的树木呆立在严霜中;天空成了一面银灰色的盾牌,挡住想苍天求助的人”。小说开篇描述了冰冷的现实世界。 “我”在这里是一个孤独的存在者,无名无姓,无职业,无亲朋好友,透过文本读者只能了解这是一个需要煤取暖的可怜人;在求取煤炭的时候,老板与老板娘似乎根本没有承认他的存在,老板只是说“一定是一个老主顾,一个有年头的老主顾,他知道怎样来打动我的心”;但是却被老板娘给彻底否定了“没有人,街上空空的,我们已经给所以的顾客供应了煤;我们可以歇业几天,休息一下”。“我”借煤的最终结果是被老板娘用围裙“扇走了”。从开始苦苦哀求到最后借煤失败,不难发现“我”与老板、老板娘始终没有面对面交谈。“我”仿佛和世界始终存在一段无法逾越的距离。小说主要借助“虚构”这一艺术手段,让读者有意识的探究发现“我”借煤的失败与采用的交流方式有极大关系,暗示社会上人与人之间无法正常沟通交流,呈现了人与社会隔绝的一面。
“我”迫于生活困境,不得不去借煤,但是选择的方式是“骑桶”,为了向老板证明“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但深入分析文本“我时常被升到二层楼那么高;但是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高高飘浮在煤店老板的地窖穹顶前”,“我”有求于人但依然不愿与人正面接触,为什么?“我”本身就排斥外界的一切,选择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当老板娘毫不留情地用围裙把我“扇走”的时候,“我”的反应也再次证明我与外界的各个不入,“我浮升到冰山区域,永远消失,不复再见”,“我”为了生存——我得弄些煤来烧;我可不能被活活冻死——作为一个摈弃外界的孤独者,试图打破这种状况,然而却遭到了打击,于是“我”选择永远消失, “我”看上去是被扇走的,其实是我自己想跟这个世界再见,彻底放弃了现实世界。
卡夫卡是奥地利人,他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是表现主义作家中创作上最有成就者。他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这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成了他创作的永恒主题。其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如《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他为读者描绘出的一幅幅画卷令我们感到震惊和恐惧,因为他仿佛在为人类的明天敲起阵阵急促的警钟,他在为人类的未来担忧。
而《骑桶者》主人公的孤独感,其实正是卡夫卡自身孤独感的隐射,他的家庭、教育、社会,是卡夫卡成为是一个没有归所的作家。他没有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宗教,没有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甚至在职业上他也是一个介于职员与作家之间的 “边缘人”“孤独人”。他试图突破这种孤独的包围,但屡遭失败,所以他選择享受孤独。“为了我的写作我需要孤独,不是'像一个隐居者',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而是像一个死人。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一种更酣的睡眠,即死亡,正如人们不会也不能够把死人从坟墓中拉出来一样,也不可能在夜里把我从写字台边拉开。"这固然有创作的原因,但更为重要的是现实生活给予他的打击。所以纵观卡夫卡作品,其中往往会流露出独孤、恐惧、焦虑等等感受。从这一点来说,骑桶者借煤的失败经历,正是作者自身渴望摆脱内心孤独而不得的真实写照。
关照当时现实社会,类似骑桶者或者说卡夫卡面临的生存困境者比比皆是,“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以来,人类在理性主义的指导下雄心勃勃,以为通过自己的理性、按照自己的意图改造世界能为人类带来普遍永恒的幸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整个人类社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个人的自由也越来越受到肯定和保护,人类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似乎人类社会真的朝着那理想的方向发展。但人类理性的过渡膨胀使人类变得无知狂妄进而虚化了先前的精神信仰,并由此直接导致精神家园的丧失。随之社会竞争的激烈化,人类社会的机器化、物质化,个人在面对世界异化时,开始变得无能为力,要么人被物质化(异化)要么就在整个社会机器的运作下被压得粉碎!整个西方社会的精神世界陷入一片迷茫中,一个个个体在精神的虚空下不断被世界所异化,而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加重了这种精神危机,并彻底破灭了人类的幸福之梦。卡夫卡以自己独特的目光和感受认识着这个异化的世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批判着这个充满罪恶和丑陋的世界。也正是因此使得卡夫卡作品在现代社会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