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20世纪呈现出多元化的纷繁局面。对于传统的怀疑与突破,西方音乐自律在极端的发展中,音乐抛弃了传统的审美模式,尝试了新奇的手段和声学,致使音乐与观众之间逐渐疏远。当然,许多作曲家在传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从王西麟音乐作品中“音块”的使用中看出,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作曲法结合,以及由此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20世纪音乐;音块;音乐艺术
[Abstract] :English shows a wide range of complex situation in twentieth Century. As for traditional suspicion and rupture, nature of western music and self-discipline to the extreme development, music to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mode, experimental sound novel approaches, the music and the listener, gap gradually increased. Of course there are many composers are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basis of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See from the use of Wang Xilin music "block music"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ombined with modern composition method, and the resulting aesthetic thinking.
[keyword]: Twentieth Century music Sound block The art of music
【正文】
在20世纪,西方音乐被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和不同的音乐观念所主导。旧世界的一些作曲家反叛和探寻音乐的新大陆,在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调等方面,形成了与传统音乐理论有很大区别的音乐风格,相继出现了诸如偶然音乐、序列音乐,噪音音乐、新古典主义、后现代注意音乐,复调指法吉他音乐、微分音乐、序列音乐、新调性音乐、电子音乐、自然音乐等形式的音乐风格。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与音乐家的努力和创造紧密联系。意大利作曲家和钢琴家布索尼宣称:“创意艺术家的责任总是创造规则,而不是遵循原有的规则。只使用旧规则的人不能成为创造者。”法国著名作曲家瓦尔斯只追求两样东西:一是声音的解放;第二是寻找新的声音来源。因为音乐家有寻求不同想法的想法,只有在创新的形式下才能使音乐形式更加丰富,音乐语言才能得以发展。
“音块”又译"音群"。是在音程内密集着一群由半音、全音或者微分音程而形成的组合。其特点是不突出个别音,而是寻求一群音的整块音响效果。1912年为美国作曲家H·考威尔首先有意识地将音块用于创作之中,后彭德雷茨基将其用于其所作《广岛死难者的悼歌》(1960)之中。随着现代作曲技法的发展,音块被越来越多的广泛运用于音乐创作中,现代音乐技法创作的钢琴曲、大型交响曲等都会发现有"音群"的身影。
一、从王西麟的音乐作品中看待“音块”的使用-------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作曲法的结合。
王西麟先生在他的《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中的“合唱音块”,也称为“声音组”:是由一组相邻声音同时出现而形成的,它没有强调单个声音的重要性,强调一组声音的整体效果。第一个提出这个理论的是美国作曲家科威尔。在波兰作曲家潘德丽(Pan Delie)于1959 - 1961年创作的《悲歌》(挽歌)中,广岛的受害者几乎把弦的声音放到了极致,提议使用其他声音块技术,同时为作曲家的作品赢得了全世界的声誉,这是音块技术成熟的标志。《海的传说》是作曲家王士伦于1998年创作的一部巨作《海的传奇》。这部作品是王士伦受福建音乐家郭作龙先生邀请,为了福州市建城2200年创作的。当笔者在福建福州访问时,在福建闽江提供海战遗址,见马尾海战,1884年中国舰队半小时的悲剧史,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创作了这部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作曲家将西方先锋作曲家的“声音块”技术应用于合唱,这是我们的作曲家第一次将这种技巧应用于合唱。这部作品在2004年,荣获“交响乐大型作品国家一等奖”。
王西麟作品在创作技巧和风格有其独特的一面,这点对于创作者非常值得分析和研究,其次作曲技巧的创新和现代西方音乐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这种创造的理念已逐渐融入到当代创作中。王西麟的这部《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虽然已经二十多年了,同时他的音乐风格和技巧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这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尊重是从未改变的。许多艺术技术在当代音乐的发展中,没有人会感到新奇和惊奇,但从这段音乐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方面,今天的中国仍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因作品对合唱合唱团的演唱水平要求过高,,所以在首映后没有得到这个表现的机会,但作者通过电影声音元件应用于第一次合唱中,对我国相对落后的合唱技法有着开天辟地的意义。
二、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20世纪,音乐似乎不再是听觉的感知对象,而是一种哲学和思想的声音。音乐的功能似乎在思想上,而不是人的感觉。但是当我们所有的听觉可以清楚地掌握真正的声音风格,当我们从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看到音乐艺术价值,我们再也不能信任的哲学宣言作曲家的思想,用你的耳朵和心脏感觉判断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
实际上,使用一些音乐作品的“声音”是很好的真实原因,不是因为理性的细微之处,而是有一种听觉感知的良好效果,具有震慑和冲击力的听觉。这些东西不是设计出来的。他们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他们不是设计,而是经验和想象;它们不是概念性的,而是声音。
“音块”的出现是音乐艺术理性干预引起的音乐艺术道路变化的突然转折,而不是审美情感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一个非常明确的事实应该明确:理性的设计逻辑并不一定带来听觉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到的很多音乐,尽管音乐结构非常精细和严谨,声音效果听起来支离破碎。
三、结语 。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音乐现代主义在已经落后了几十年。以潘德列兹基为代表,在60年代西方音乐创作开始“回归”后,这一趋势是否被称为“新浪漫”、“新基调”,或“人性回归”,在结论音乐中开始以生命的激情来感知听觉的需要。我们没有跳过解放和异化的现代音乐探索阶段。既不能跳过,也不能跳过。因为没有传统的突破,我们就不知道音乐艺术的自由;如果没有对声音的终极探索,今天就不会有丰富的音乐语言,也就不会有现代音乐的表达。现代音乐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自由、想象的自由和人性的自由。现代音乐的教训是,艺术的基本原则是满足感性经验的需要,而不是满足理性认识的需要。品鉴音乐价值的最高鉴赏者是耳朵,而不是哲学观念;豐富、灵性、有序的激情和真实的情感是艺术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浅谈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音乐 《榆林学院学报》2007年第五期
[2]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谭盾弦乐四重奏[3]《风雅颂》的音乐分析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燕飞
[4]电子音乐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文教资料》2008年 第21期 | 王璐璐 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
[5]中国交响乐创作世纪回顾——为第六届(上海)亚太地区交响乐团联盟峰会而作 来源:《艺术评论》2009年02期 作者:卞祖善
【关键词】:20世纪音乐;音块;音乐艺术
[Abstract] :English shows a wide range of complex situation in twentieth Century. As for traditional suspicion and rupture, nature of western music and self-discipline to the extreme development, music to abandon the traditional aesthetic mode, experimental sound novel approaches, the music and the listener, gap gradually increased. Of course there are many composers are still in the traditional basis of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See from the use of Wang Xilin music "block music"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combined with modern composition method, and the resulting aesthetic thinking.
[keyword]: Twentieth Century music Sound block The art of music
【正文】
在20世纪,西方音乐被不同的思想文化背景和不同的音乐观念所主导。旧世界的一些作曲家反叛和探寻音乐的新大陆,在音乐的节奏、旋律、音调等方面,形成了与传统音乐理论有很大区别的音乐风格,相继出现了诸如偶然音乐、序列音乐,噪音音乐、新古典主义、后现代注意音乐,复调指法吉他音乐、微分音乐、序列音乐、新调性音乐、电子音乐、自然音乐等形式的音乐风格。这些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与音乐家的努力和创造紧密联系。意大利作曲家和钢琴家布索尼宣称:“创意艺术家的责任总是创造规则,而不是遵循原有的规则。只使用旧规则的人不能成为创造者。”法国著名作曲家瓦尔斯只追求两样东西:一是声音的解放;第二是寻找新的声音来源。因为音乐家有寻求不同想法的想法,只有在创新的形式下才能使音乐形式更加丰富,音乐语言才能得以发展。
“音块”又译"音群"。是在音程内密集着一群由半音、全音或者微分音程而形成的组合。其特点是不突出个别音,而是寻求一群音的整块音响效果。1912年为美国作曲家H·考威尔首先有意识地将音块用于创作之中,后彭德雷茨基将其用于其所作《广岛死难者的悼歌》(1960)之中。随着现代作曲技法的发展,音块被越来越多的广泛运用于音乐创作中,现代音乐技法创作的钢琴曲、大型交响曲等都会发现有"音群"的身影。
一、从王西麟的音乐作品中看待“音块”的使用-------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作曲法的结合。
王西麟先生在他的《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中的“合唱音块”,也称为“声音组”:是由一组相邻声音同时出现而形成的,它没有强调单个声音的重要性,强调一组声音的整体效果。第一个提出这个理论的是美国作曲家科威尔。在波兰作曲家潘德丽(Pan Delie)于1959 - 1961年创作的《悲歌》(挽歌)中,广岛的受害者几乎把弦的声音放到了极致,提议使用其他声音块技术,同时为作曲家的作品赢得了全世界的声誉,这是音块技术成熟的标志。《海的传说》是作曲家王士伦于1998年创作的一部巨作《海的传奇》。这部作品是王士伦受福建音乐家郭作龙先生邀请,为了福州市建城2200年创作的。当笔者在福建福州访问时,在福建闽江提供海战遗址,见马尾海战,1884年中国舰队半小时的悲剧史,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创作了这部作品。在这幅作品中,作曲家将西方先锋作曲家的“声音块”技术应用于合唱,这是我们的作曲家第一次将这种技巧应用于合唱。这部作品在2004年,荣获“交响乐大型作品国家一等奖”。
王西麟作品在创作技巧和风格有其独特的一面,这点对于创作者非常值得分析和研究,其次作曲技巧的创新和现代西方音乐形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这种创造的理念已逐渐融入到当代创作中。王西麟的这部《交响壁画三首------海的传奇》虽然已经二十多年了,同时他的音乐风格和技巧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但这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尊重是从未改变的。许多艺术技术在当代音乐的发展中,没有人会感到新奇和惊奇,但从这段音乐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民间音乐方面,今天的中国仍在音乐作品的创作中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因作品对合唱合唱团的演唱水平要求过高,,所以在首映后没有得到这个表现的机会,但作者通过电影声音元件应用于第一次合唱中,对我国相对落后的合唱技法有着开天辟地的意义。
二、由此引发的思考。
在20世纪,音乐似乎不再是听觉的感知对象,而是一种哲学和思想的声音。音乐的功能似乎在思想上,而不是人的感觉。但是当我们所有的听觉可以清楚地掌握真正的声音风格,当我们从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看到音乐艺术价值,我们再也不能信任的哲学宣言作曲家的思想,用你的耳朵和心脏感觉判断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
实际上,使用一些音乐作品的“声音”是很好的真实原因,不是因为理性的细微之处,而是有一种听觉感知的良好效果,具有震慑和冲击力的听觉。这些东西不是设计出来的。他们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他们不是设计,而是经验和想象;它们不是概念性的,而是声音。
“音块”的出现是音乐艺术理性干预引起的音乐艺术道路变化的突然转折,而不是审美情感自然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一个非常明确的事实应该明确:理性的设计逻辑并不一定带来听觉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听到的很多音乐,尽管音乐结构非常精细和严谨,声音效果听起来支离破碎。
三、结语 。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的音乐现代主义在已经落后了几十年。以潘德列兹基为代表,在60年代西方音乐创作开始“回归”后,这一趋势是否被称为“新浪漫”、“新基调”,或“人性回归”,在结论音乐中开始以生命的激情来感知听觉的需要。我们没有跳过解放和异化的现代音乐探索阶段。既不能跳过,也不能跳过。因为没有传统的突破,我们就不知道音乐艺术的自由;如果没有对声音的终极探索,今天就不会有丰富的音乐语言,也就不会有现代音乐的表达。现代音乐给我们带来了音乐的自由、想象的自由和人性的自由。现代音乐的教训是,艺术的基本原则是满足感性经验的需要,而不是满足理性认识的需要。品鉴音乐价值的最高鉴赏者是耳朵,而不是哲学观念;豐富、灵性、有序的激情和真实的情感是艺术永恒的魅力。
参考文献:
[1]浅谈20世纪西方表现主义音乐 《榆林学院学报》2007年第五期
[2]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谭盾弦乐四重奏[3]《风雅颂》的音乐分析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燕飞
[4]电子音乐对音乐审美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探讨 《文教资料》2008年 第21期 | 王璐璐 河南省艺术职业学院
[5]中国交响乐创作世纪回顾——为第六届(上海)亚太地区交响乐团联盟峰会而作 来源:《艺术评论》2009年02期 作者:卞祖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