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浴血奋战,为保家卫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志愿军将士及英雄模范们的功绩,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始建于1951年,主要承担四川各个革命战争时期及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的一至四级伤残军人住院、康复和休养任务,先后集中供养了2800多名伤残军人,其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约2200人。
“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我们有颗永不残废的心。没有眼睛照样读书看报,没有双手一样写字弹琴。两腿瘫痪能用双手劳动,没有双脚也能疾走飞奔。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锻炼的士兵。”休养院特等伤残军人刘渝生曾在诗歌《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中,激情写道。周恩来总理还曾亲笔录写了这首诗,以此表达对革命伤残军人的敬意。
走进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这里古树参天,曲径通幽,环境怡人——这里是英雄的家园,传承着烽烟年代到和平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这里是正能量的海洋,汇聚着磅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在这里,有不惧燃烧弹的老战士涂伯毅,有“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为了祖国英勇付出的英雄战士。在这里,沉淀着太多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非常感动”
和煦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直射在休养院89岁志愿军老战士涂伯毅脸上。此刻,他正用弯曲变形的手指牢牢握紧手中的笔,一笔一画书写着一封书信。纵然脸部严重烧伤,也难掩涂老脸上极度认真的神色。
不久前,涂伯毅老人代表休养院全体伤残军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本色,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的决心。
“我想把草稿誊写一遍,自己留作纪念。”作为信件的执笔人,涂伯毅告诉记者,正在誊写的是最初信件的草稿,因为草稿字迹不太清晰,所以自己想誊写一遍,写得工整一些。
谈及写信的初心,涂伯毅回忆:“9月的一天,我和几个老战友在一起聊天,想到即将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这些老兵现在的生活、医疗、居住条件比任何时候都要好,我们就打算给习总书记写一封信,向党和政府、向总书记表达感谢。”
涂伯毅说,关于信件的内容,大家讨论了两天,最终决定主要为“向党和国家表达感谢”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两个方面。“因为我年轻时曾在部队当过文书,所以大家建议我来执笔。”涂伯毅说,写这封信,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
“写信的时候我非常激动,写的每个字、每段话都在向总书记表达我作为伤残军人的感恩之心。”涂伯毅說,信件寄出后,大家很快回到了原本的生活,并没有想象过有一天会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习总书记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我们并没有想到他会回信,即便是想过,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
10月21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休养院全体同志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中,总书记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60多年来,你们坚持爱党、信党、跟党走,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精神。”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这封回信,在全国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在休养院更是激起千层浪。
“当听到回信的内容时,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回忆当时的情形,涂伯毅激动不已,“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非常感动。”
涂伯毅是1956年来到休养院的。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他面部、双手和全身被敌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大面积烧伤,被评定为一级伤残军人。
在长春第三军医大学,涂伯毅做过植皮、整容等手术8次。面部的严重毁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对当时20岁左右的小伙子涂伯毅来说尤其如此。为了逃避精神上的痛苦,他曾一度将自己束缚在一方小天地里。
在休养院,当看见那些伤残的战友生活、学习、工作上取得成绩时,他受到了教育,也得到了鼓励。“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就做不到呢?”他扪心自问。
为了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涂伯毅反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以书中人物为榜样,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虽然自己双手卷曲了,面容变丑了,但革命意志没有卷曲,灵魂没有变丑。意识到这一点,他暗下决心,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情,自己就要努力去做,争取做好!
如今,89岁的涂伯毅已经在休养院所属的四川荣军博物馆当了50多年志愿讲解员,不管观众是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是单位团体,或是普通民众,他总会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他说,能为党和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很满足。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涂伯毅深情地说,“新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希望年轻人能从爱国的角度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涂伯毅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所有伤残军人带来了力量和决心。虽然他们身体残疾,但是信仰坚定。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活着,就是要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今年9月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特别节目《亮剑长津湖》的现场录制。70年前的那个冬天,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
1949年4月,未满16岁的周全弟顶替被国民党抽壮丁的大哥去当兵。12月,他所在的国民党四十七军起义,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九兵团二十六军。朝鲜战争爆发后,周全弟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志愿军九兵团二十六军,从驻地上海向鸭绿江开拔。 战斗生活是艰苦的,不仅要与敌人斗,还要与大自然斗。战斗任务紧急,周全弟和战友们在边境上只领到单棉衣裤、大檐帽和胶鞋,便秘密渡过鸭绿江,挺进朝鲜东部盖马高原,参与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
这一年,朝鲜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12月底,志愿军们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吃着雪水拌炒面,隐蔽进入黄草岭,执行阻击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美军 第七师三十一团的战斗任务。
这是一场对朝鲜战争战局极为关键的惨烈战斗。为完成对美军王牌部队的包围,周全弟和战友们在雪地里整整趴了三天三夜。“饿了,每天只有3个土豆充饥;渴了,就抓起身旁的雪往嘴里塞。当冲锋号吹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手脚毫无知觉、站不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围能动的战友发起冲锋。再后来,就眼前一黑,啥也不晓得了……”回忆到这里,周老眼中全是未能与战友一起杀敌的遗憾。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返回搜寻,发现了还有一丝气息的周全弟。医务人员发现他双手双腿冻伤严重,火速将他送回国内医院。这时,周全弟被冻伤的双手双腿已经感染,如果不马上手术切除,就会有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纷纷为他献血,做好了手术准备。由于麻醉药品匮乏,医生只能用冰块将他四肢包住,在高烧昏迷状态下进行截肢:双手从前臂处、双腿从大腿根部截除。术后,医生曾对陪护人员说:“这位病人要经过7天的危险期,如果7天都没有苏醒过来,就没救了。”
在高烧昏迷中,周全弟梦见敌人的轰炸机追着他投弹,“轰”的一声强烈爆炸把他惊醒。睁眼一看,自己正躺在铺着稻草的地板上,奇迹般活了过来。
失去双手双腿,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难以承受的。然而,周全弟却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仅练就了照料自己部分日常生活的能力,还把钢笔捆绑在断肢上练写字,甚至用残臂抱着毛笔练书法。
戰争在周全弟身上留下伤残,却没能让他的人生枯萎。经过长期练习,周全弟的书法形成了独特风格,受到专业书法家的好评,并多次参加全国各地书法作品比赛、展览,获奖无数。2012年,休养院还特地为他制作了印制精良的《一级伤残军人周全弟抱笔书法集》,收入书法作品85幅。
周全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数十年来,各界对他给予高度评价,媒体也争相报道。在一片赞扬声中,他淡然地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我身上流淌的血是医护人员的鲜血,没有他们尽心尽力的照顾,我就不能活到今天;活着,就是要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活着,就是要笑对人生,不断磨炼自己;活着就是幸福,家有了,儿女有了,比起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友,我很满足了。”
尽管一向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但由于历史原因,周全弟未能正式入党。2009年12月23日,已经75岁高龄的周全弟再次向党组织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2011年3月23日,周全弟成为正式党员,几十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
“春秋风华弹指过,带伤之躯更自强”。几十年来,休养院的伤残军人对党忠诚始终如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力所能及为祖国建设作贡献,义务做传统教育报告近万场,受众300余万人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身残志坚,继续奉献,这是革命伤残军人们最真实的写照。曾经,他们是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勇士;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是不畏困难、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强者。他们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更用一生,践行了初心和使命,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也奏响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志力量;一个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成就英雄的时代。
英雄如花,开遍前行之路。英雄花开七十载,英雄精神,历久弥新……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全体同志回信,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始建于1951年,主要承担四川各个革命战争时期及国防建设中负伤致残的一至四级伤残军人住院、康复和休养任务,先后集中供养了2800多名伤残军人,其中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约2200人。
“我们有坚强的意志,我们有颗永不残废的心。没有眼睛照样读书看报,没有双手一样写字弹琴。两腿瘫痪能用双手劳动,没有双脚也能疾走飞奔。困难只能在软弱者面前存在,挡不住久经锻炼的士兵。”休养院特等伤残军人刘渝生曾在诗歌《我们的心永远忠于党》中,激情写道。周恩来总理还曾亲笔录写了这首诗,以此表达对革命伤残军人的敬意。
走进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这里古树参天,曲径通幽,环境怡人——这里是英雄的家园,传承着烽烟年代到和平时期的宝贵精神财富;这里是正能量的海洋,汇聚着磅礴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情怀。
在这里,有不惧燃烧弹的老战士涂伯毅,有“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还有许许多多和他们一样,为了祖国英勇付出的英雄战士。在这里,沉淀着太多震撼人心的感人故事……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非常感动”
和煦的阳光透过明亮的玻璃,直射在休养院89岁志愿军老战士涂伯毅脸上。此刻,他正用弯曲变形的手指牢牢握紧手中的笔,一笔一画书写着一封书信。纵然脸部严重烧伤,也难掩涂老脸上极度认真的神色。
不久前,涂伯毅老人代表休养院全体伤残军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工作和生活情况,表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本色,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的决心。
“我想把草稿誊写一遍,自己留作纪念。”作为信件的执笔人,涂伯毅告诉记者,正在誊写的是最初信件的草稿,因为草稿字迹不太清晰,所以自己想誊写一遍,写得工整一些。
谈及写信的初心,涂伯毅回忆:“9月的一天,我和几个老战友在一起聊天,想到即将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我们这些老兵现在的生活、医疗、居住条件比任何时候都要好,我们就打算给习总书记写一封信,向党和政府、向总书记表达感谢。”
涂伯毅说,关于信件的内容,大家讨论了两天,最终决定主要为“向党和国家表达感谢”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两个方面。“因为我年轻时曾在部队当过文书,所以大家建议我来执笔。”涂伯毅说,写这封信,花了将近一天的时间。
“写信的时候我非常激动,写的每个字、每段话都在向总书记表达我作为伤残军人的感恩之心。”涂伯毅說,信件寄出后,大家很快回到了原本的生活,并没有想象过有一天会收到总书记的回信。“习总书记每天的工作都很繁忙,我们并没有想到他会回信,即便是想过,也没有抱很大的希望。”
10月21日,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休养院全体同志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回信中,总书记向他们致以诚挚的问候。
“60多年来,你们坚持爱党、信党、跟党走,积极参与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继续为党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展现了初心不改、奋斗不止的精神。”习近平强调,中华民族是英雄辈出的民族,新时代是成就英雄的时代。全党全社会要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大力弘扬英雄精神,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这封回信,在全国广大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在休养院更是激起千层浪。
“当听到回信的内容时,我已经泪流满面了。”回忆当时的情形,涂伯毅激动不已,“这是我们意料之外的事情,总书记的回信,让我们非常感动。”
涂伯毅是1956年来到休养院的。在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他面部、双手和全身被敌机投下的凝固汽油弹大面积烧伤,被评定为一级伤残军人。
在长春第三军医大学,涂伯毅做过植皮、整容等手术8次。面部的严重毁容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对当时20岁左右的小伙子涂伯毅来说尤其如此。为了逃避精神上的痛苦,他曾一度将自己束缚在一方小天地里。
在休养院,当看见那些伤残的战友生活、学习、工作上取得成绩时,他受到了教育,也得到了鼓励。“为什么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就做不到呢?”他扪心自问。
为了克服消极悲观的情绪,涂伯毅反复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等,以书中人物为榜样,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虽然自己双手卷曲了,面容变丑了,但革命意志没有卷曲,灵魂没有变丑。意识到这一点,他暗下决心,只要对党和人民有利的事情,自己就要努力去做,争取做好!
如今,89岁的涂伯毅已经在休养院所属的四川荣军博物馆当了50多年志愿讲解员,不管观众是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还是单位团体,或是普通民众,他总会不厌其烦地讲解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他说,能为党和国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很满足。
“希望在我有生之年,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报答党和国家的恩情。”涂伯毅深情地说,“新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我希望年轻人能从爱国的角度出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就一定能取得胜利!”
涂伯毅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给所有伤残军人带来了力量和决心。虽然他们身体残疾,但是信仰坚定。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将继续宣传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活着,就是要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
作为“冰雕连”幸存者,周全弟今年9月受邀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国防军事频道特别节目《亮剑长津湖》的现场录制。70年前的那个冬天,是他一生挥之不去的记忆。
1949年4月,未满16岁的周全弟顶替被国民党抽壮丁的大哥去当兵。12月,他所在的国民党四十七军起义,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三野九兵团二十六军。朝鲜战争爆发后,周全弟所在部队被改编为志愿军九兵团二十六军,从驻地上海向鸭绿江开拔。 战斗生活是艰苦的,不仅要与敌人斗,还要与大自然斗。战斗任务紧急,周全弟和战友们在边境上只领到单棉衣裤、大檐帽和胶鞋,便秘密渡过鸭绿江,挺进朝鲜东部盖马高原,参与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
这一年,朝鲜遭遇了百年不遇的极寒天气。12月底,志愿军们冒着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吃着雪水拌炒面,隐蔽进入黄草岭,执行阻击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美军 第七师三十一团的战斗任务。
这是一场对朝鲜战争战局极为关键的惨烈战斗。为完成对美军王牌部队的包围,周全弟和战友们在雪地里整整趴了三天三夜。“饿了,每天只有3个土豆充饥;渴了,就抓起身旁的雪往嘴里塞。当冲锋号吹响的时候,却发现自己手脚毫无知觉、站不起来,只能眼睁睁看着周围能动的战友发起冲锋。再后来,就眼前一黑,啥也不晓得了……”回忆到这里,周老眼中全是未能与战友一起杀敌的遗憾。
战斗结束后,战友们返回搜寻,发现了还有一丝气息的周全弟。医务人员发现他双手双腿冻伤严重,火速将他送回国内医院。这时,周全弟被冻伤的双手双腿已经感染,如果不马上手术切除,就会有生命危险。
医护人员纷纷为他献血,做好了手术准备。由于麻醉药品匮乏,医生只能用冰块将他四肢包住,在高烧昏迷状态下进行截肢:双手从前臂处、双腿从大腿根部截除。术后,医生曾对陪护人员说:“这位病人要经过7天的危险期,如果7天都没有苏醒过来,就没救了。”
在高烧昏迷中,周全弟梦见敌人的轰炸机追着他投弹,“轰”的一声强烈爆炸把他惊醒。睁眼一看,自己正躺在铺着稻草的地板上,奇迹般活了过来。
失去双手双腿,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难以承受的。然而,周全弟却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不仅练就了照料自己部分日常生活的能力,还把钢笔捆绑在断肢上练写字,甚至用残臂抱着毛笔练书法。
戰争在周全弟身上留下伤残,却没能让他的人生枯萎。经过长期练习,周全弟的书法形成了独特风格,受到专业书法家的好评,并多次参加全国各地书法作品比赛、展览,获奖无数。2012年,休养院还特地为他制作了印制精良的《一级伤残军人周全弟抱笔书法集》,收入书法作品85幅。
周全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数十年来,各界对他给予高度评价,媒体也争相报道。在一片赞扬声中,他淡然地说:“我的第二次生命是党给的,我身上流淌的血是医护人员的鲜血,没有他们尽心尽力的照顾,我就不能活到今天;活着,就是要为党和人民做力所能及的事;活着,就是要笑对人生,不断磨炼自己;活着就是幸福,家有了,儿女有了,比起那些光荣牺牲的战友,我很满足了。”
尽管一向以共产党员的高标准要求自己,但由于历史原因,周全弟未能正式入党。2009年12月23日,已经75岁高龄的周全弟再次向党组织郑重递交入党申请书。2011年3月23日,周全弟成为正式党员,几十年来的心愿终于实现。
“春秋风华弹指过,带伤之躯更自强”。几十年来,休养院的伤残军人对党忠诚始终如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力所能及为祖国建设作贡献,义务做传统教育报告近万场,受众300余万人次,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反响。
身残志坚,继续奉献,这是革命伤残军人们最真实的写照。曾经,他们是战场上浴血奋战、奋勇杀敌的勇士;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是不畏困难、自强不息、身残志坚的强者。他们用实际行动,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更用一生,践行了初心和使命,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也奏响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英雄之歌。
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意志力量;一个复兴的民族,总有一种赓续传承的精神禀赋。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也是成就英雄的时代。
英雄如花,开遍前行之路。英雄花开七十载,英雄精神,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