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赴美上市成为「中国B2C第一股」,市值高达10亿美元,到发布财报引发质疑,股票暴跌甚至破发行,再到接连遭遇5起集体诉讼……仅一个多月,麦考林的上市经历犹如坐过山车般骤起骤落。
2010年大陆公司纷纭海外上市,据统计2010年共有41家大陆公司在美国上市,其中就包括优酷网、当当网等。一时间海外上市蔚然成风,中国概念再次受到国际投资者的极大青睐。然而,潮流之下亦有暗流。
过度包装成诟病
针对麦考林现象,业界普遍认为,在大陆互联网企业竞相上市之际,麦考林的遭遇值得反思。企业要明晰自己的发展战略,上市募资是为了让企业能走更长远的道路,而不应是获利套现的手段。同时,要严格遵守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切忌出现财务造假行为。
在电子商务法律专家、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夥人刘春泉看来,麦考林事件对行业来说也是好事,因为现在太多的企业过度包装,到资本市场圈钱,如果没有敲打,投资者的利益就会被玩弄於股掌之间。这件事的後果很可能是和解——之前的许多类似诉讼都是和解,这次很可能也不例外。
麦考林美国上市是否属於「过度包装」尚有待核实,但上市公司过度包装在大陆已经屡见不鲜,特别是创业板公司。部分所谓「高成长、高收益」的企业,上市之後便露了马脚。从报刊披露的统计资料看,已经有超过20%的新股业绩迅速变脸。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对违规者的处罚相当严厉,在法律和舆论监督的强大威慑力和高强度的处罚力度下,企业过度包装、欺诈上市的行为受到极大的遏制。到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对「上市包装」应持严肃慎重的态度。为满足国外上市的要求,需要按照当地上市法律的规则进行「包装」,但「包装」一定要适度,一定要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控制上市风险,特别是上市後财务资讯披露的风险。另外,民营的互联网企业希望借助於风险投资公司上市时,一定要认真考虑风险投资撤出後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纳斯达克曾流传着一句话:「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而决定这一切的首要原则是:诚信。过度包装,粉饰太平只会让中国的企业自毁形象,透支信用。
「资本」过度干涉「内政」
1978年股神巴菲特在赞扬SAFECO保险公司经营策略时,借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投资理念——「投资人是旁观者」。对於好公司投资人要习惯善於刻意旁观,并且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干预公司经营。投资人是旁观者,这是被投资人普遍忽视的问题。至少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有这样一类投资人,他们甚至於希望知道管理层每天几点上下班,每天干了些什麽,公司的任何事情都想参与甚至干预。做为一个投资人他应该记住巴菲特所说的「闲坐在一旁,看别人表现」,这是投资人所必需的。
尽管在红杉资本的推动下,麦考林才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麦考林总裁顾备春在多个场合均表明,红杉资本给予了麦考林团队在经营管理上充分的自由度,但当这家企业成为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前後,资本「魔鬼」的一面还是暴露出来了。
在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松看来,麦考林的线上业务确实已经步入良性轨道,且上市募资後,会帮助他们更快的成长。但其所遭遇的最大问题在於,背後资本方对企业的控制力过强,而资本逐利的本性与企业的踏实经营间存在冲突。其招股说明书显示,IPO前後,红杉在麦考林的持股比例分别是75.9%和60%。前麦考林离职员工表示,麦考林曾要求给实体管道加大投入和促销力度时,但控股的资本方却认为,铺实体店投入大、摊子大、回报又慢,不意愿投入。
做好电子商务必须有实业家的心态和方法。 风险投资商们并不是慈善家,他们投资企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向看好前景好的企业下注,催促他们加速跑,提高盈利率,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行业,更多的是想攫取企业快速成长後,股权收益的增值暴利。 资本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约束力,京东商城CEO刘强东称,投资人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能敬而远之最好保持距离。
【案例重现】
2010年10月26日,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考林)通过IPO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美股市场上的「中国B2C第一股」。麦考林的发行价为11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升至17.26美元,比发行价上涨57.36%,总市值达到10亿美元。
然而开门红的势头没能延续多久。11月30日,麦考林发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麦考林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9.7%,同比下滑43.7%;总营收为5530万美元,同比增长36%,但其第三季度销售货品成本却增长45.5%。此外,麦考林预计其第四季度来自网络平台业务的净营收为4370万美元到4620万美元之间,总营收在5720万~6040万美元之间。业绩增长预计仅190万~510万美元。麦考林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显然无法让投资者满意。
财报发布第二天,麦考林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当天跌幅高达39.9%,收於8.15美元,跌破了发行价11美元,此後更曾跌至6.65美元。业绩可怜的财报和股价的暴跌,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12月4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ahn Swick & Foti宣布对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违反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案》,要求麦考林的全体董事会、首席财务官以及保险公司做出相应赔偿。随後,麦考林接连遭遇罗森、Sarraf Gentile、Brower Piven和霍华德·史密斯等4家律师事务所发起的集体诉讼。5家律师事务所均认为,麦考林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没有完全尽到资讯披露义务,对公司经营中潜在的风险未进行应有的提示,对投资者造成了误导。
2010年大陆公司纷纭海外上市,据统计2010年共有41家大陆公司在美国上市,其中就包括优酷网、当当网等。一时间海外上市蔚然成风,中国概念再次受到国际投资者的极大青睐。然而,潮流之下亦有暗流。
过度包装成诟病
针对麦考林现象,业界普遍认为,在大陆互联网企业竞相上市之际,麦考林的遭遇值得反思。企业要明晰自己的发展战略,上市募资是为了让企业能走更长远的道路,而不应是获利套现的手段。同时,要严格遵守海外资本市场的监管规则,切忌出现财务造假行为。
在电子商务法律专家、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高级合夥人刘春泉看来,麦考林事件对行业来说也是好事,因为现在太多的企业过度包装,到资本市场圈钱,如果没有敲打,投资者的利益就会被玩弄於股掌之间。这件事的後果很可能是和解——之前的许多类似诉讼都是和解,这次很可能也不例外。
麦考林美国上市是否属於「过度包装」尚有待核实,但上市公司过度包装在大陆已经屡见不鲜,特别是创业板公司。部分所谓「高成长、高收益」的企业,上市之後便露了马脚。从报刊披露的统计资料看,已经有超过20%的新股业绩迅速变脸。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对违规者的处罚相当严厉,在法律和舆论监督的强大威慑力和高强度的处罚力度下,企业过度包装、欺诈上市的行为受到极大的遏制。到海外上市的中国互联网企业对「上市包装」应持严肃慎重的态度。为满足国外上市的要求,需要按照当地上市法律的规则进行「包装」,但「包装」一定要适度,一定要坚持诚实信用的原则,控制上市风险,特别是上市後财务资讯披露的风险。另外,民营的互联网企业希望借助於风险投资公司上市时,一定要认真考虑风险投资撤出後企业持续经营的问题。
纳斯达克曾流传着一句话:「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时间会证明一切。)而决定这一切的首要原则是:诚信。过度包装,粉饰太平只会让中国的企业自毁形象,透支信用。
「资本」过度干涉「内政」
1978年股神巴菲特在赞扬SAFECO保险公司经营策略时,借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投资理念——「投资人是旁观者」。对於好公司投资人要习惯善於刻意旁观,并且要努力克制自己,不要干预公司经营。投资人是旁观者,这是被投资人普遍忽视的问题。至少在中国资本市场上有这样一类投资人,他们甚至於希望知道管理层每天几点上下班,每天干了些什麽,公司的任何事情都想参与甚至干预。做为一个投资人他应该记住巴菲特所说的「闲坐在一旁,看别人表现」,这是投资人所必需的。
尽管在红杉资本的推动下,麦考林才真正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麦考林总裁顾备春在多个场合均表明,红杉资本给予了麦考林团队在经营管理上充分的自由度,但当这家企业成为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前後,资本「魔鬼」的一面还是暴露出来了。
在易观国际分析师陈寿松看来,麦考林的线上业务确实已经步入良性轨道,且上市募资後,会帮助他们更快的成长。但其所遭遇的最大问题在於,背後资本方对企业的控制力过强,而资本逐利的本性与企业的踏实经营间存在冲突。其招股说明书显示,IPO前後,红杉在麦考林的持股比例分别是75.9%和60%。前麦考林离职员工表示,麦考林曾要求给实体管道加大投入和促销力度时,但控股的资本方却认为,铺实体店投入大、摊子大、回报又慢,不意愿投入。
做好电子商务必须有实业家的心态和方法。 风险投资商们并不是慈善家,他们投资企业的好处显而易见,一向看好前景好的企业下注,催促他们加速跑,提高盈利率,他们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发展行业,更多的是想攫取企业快速成长後,股权收益的增值暴利。 资本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约束力,京东商城CEO刘强东称,投资人有时是天使,有时是魔鬼,能敬而远之最好保持距离。
【案例重现】
2010年10月26日,上海麦考林国际邮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麦考林)通过IPO的方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为美股市场上的「中国B2C第一股」。麦考林的发行价为11美元,上市首日开盘价升至17.26美元,比发行价上涨57.36%,总市值达到10亿美元。
然而开门红的势头没能延续多久。11月30日,麦考林发布了其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麦考林第三季度毛利率为39.7%,同比下滑43.7%;总营收为5530万美元,同比增长36%,但其第三季度销售货品成本却增长45.5%。此外,麦考林预计其第四季度来自网络平台业务的净营收为4370万美元到4620万美元之间,总营收在5720万~6040万美元之间。业绩增长预计仅190万~510万美元。麦考林交出的这份「成绩单」显然无法让投资者满意。
财报发布第二天,麦考林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当天跌幅高达39.9%,收於8.15美元,跌破了发行价11美元,此後更曾跌至6.65美元。业绩可怜的财报和股价的暴跌,引发了投资者的不满。12月4日,美国律师事务所Kahn Swick & Foti宣布对麦考林发起集体诉讼,指控其违反了美国《1933年证券法案》,要求麦考林的全体董事会、首席财务官以及保险公司做出相应赔偿。随後,麦考林接连遭遇罗森、Sarraf Gentile、Brower Piven和霍华德·史密斯等4家律师事务所发起的集体诉讼。5家律师事务所均认为,麦考林在其招股说明书中没有完全尽到资讯披露义务,对公司经营中潜在的风险未进行应有的提示,对投资者造成了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