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我见

来源 :青年与社会·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_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因此,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始终是每位教师长期探索的永恒主题和孜孜不倦追求的最高目标。我想就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从教和学两方面谈一点粗浅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高层次预习,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
   不论是传统教法,还是新课程标准,都把课前预习作为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加以肯定。但为何预习对于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呢?经研究发现,不是预习没效果,而是现在的预习,师生都不够重视,仍然停留在看看读读,扫除文字障碍的一般层面的低要求、低水平上运作,从而使预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日渐萎退,有其名,无其实。由此,今天有必要旧题重谈,倡导高层次预习,让预习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上显现潜在的独特作用。那么,什么是高层次预习,怎样实施高层次预习?我的体会是,高层次预习就是挖掘教材内容要深,能够提出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别人提不出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或共性问题,把预习不断引向新的层次。一般可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带着问题预习。这种预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把预习提纲交给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给出一个答案,在课堂上加以印证;二是阅读后提出问题。此法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预习,学生能够提出一些理解不了的、回答不了的或解决不了的独到的深层次问题,以待在课堂上得到解决。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若采用一般预习的方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会停留在表面上,课堂教学很难跳出“填鸭式”的满堂灌,课程改革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效果令人生疑,对课堂教学意义不大。而采取高层次预习的方法,学生对教材内容把握普遍较好,能提出一些深度、难度问题,有的甚至会提出一些教师不经过精心备课也难以回答的问题,很适合课改教学要求。相比较,这种高层次预习比一般预习在挖掘探究教材内涵上要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强,课堂教学效果要好,学生的考试成绩理所当然要高。教师不但能够按新课标要求省时、省力地进行对话式教学,而且会收到双赢的教学效果,不但有利于提高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而且会造就一些顶尖学生,这无疑正是高层次预习所需要的结果。因此,可以说,高层次预习,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前提。
   二、高水平授课,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关键
   我们经常说,要向45分钟要质量。谁要、怎么要,答案是肯定的,这当然是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第一责任人,要从教师的教态和教法中要质量。
   (一)教师要持之以恒上好每一节课。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教师上好一节课容易,而要天天如此,几十年如一日上好每一节课就不是每位教师所能做好的。试想:一个语文教师每周若有一节课上不好,对一个班级来说(按45人算),就有45节课没上好。若全校语文教师一周有一节课没上好,全校将会有多少节语文课受到影响,若一周有几节呢,这将是一个什么概念,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在提高教学质量的今天,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和课程标准,高质量、高标准、不折不扣地、一如既往地,持之以恒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这是中学语文教学对中学语文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
   (二)教师要用最佳方法使学生得法于课内。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如何使学生学的得法,这就要求教师教得得法,一些名师的教法是已被实践证明效果极好方法,我们不妨拿来为己所用,但重要的是要创出一套适合所教学生特点的教学法。文科教学与理科教学的最大的区别在于理科教学公式化,而文科无定法,这也是文科教学与理科教学效果迥异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一现象和农村中学生实际,如何使语文教学像理科教学一样有法可依、有法可据,文科教学理科化、公式化,成为我多年从文有定法切入、到文无定法落脚。如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三段论结构和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完全可以引入公式法概念,用公式法教学。再比如记叙文和新闻导语里的六要素,复句里的关联句式,都可看作是语文中的公式,可直接套用和活用。此法教学的长处,在于鲜活,吸引力强,学生容易得法,着实能提高语文教学的课堂效果。我用此法所教的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后,其写作水平得到同仁的赞赏。当然效果良好的语文教学法不仅如此,语文教师各有各的良方,不论什么法,只要能让学生快速得法,实现异曲同工、条条道路通罗马之目的,都不失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都会取得有效教学效果。由是,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把语文课文教透、教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高水平授课,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关键。
   三、高效率学习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根本
   (一)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他们对语文知识的吸收程度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现在的中学语文课堂,虽然在新课程的引导下,学习气氛逐步浓了起来,但常听到有学生说,语文难学,课堂上仍不乏有交头接耳者、做小动作者、甚至昏昏欲睡者也大有人在,教师辛辛苦苦的付出换来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究其原因,是学生缺乏求知欲望。欲望越高,兴趣越浓,主动性越强,学习效率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按照这个逻辑,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就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当务之急,就现在的教学思想与手段,可试用下列方法。
   1、利用多媒体,自制的教学课件,激活学生的整体求知欲望;2、利用教材中的理想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教育和身边鲜活的模范人物教育内容,激活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扭曲的学生的求知欲望;3、利用名人、名言、美文、好句、好词的感染,激活重理轻文的学生的求知欲望;4、利用教师应该具有的学识与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激活认为知识无用的学生的求知欲望;5、用一个人性化眼神、一句幽默的语言,激活课堂纪律差的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诸多手法,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就会得到明显提升,这是高效率学习的根本之一。
   (二) 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质量。大家都有这样的感受,上同一节课,学生听、说、读、写的所得却不一样,获得的知识甚至大相径庭,这不正是学生听、说、读、写的水平差异造成的吗?因此,要使学生高效率地学习,就要在学生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的质量上下功夫,只有学生这“四会”的质量提高了,高效率学习才谈得上,课堂教学效果才会相应提高,否则只能是空话一句。
   提高学生“四会”质量的核心是把方法教给学生,方可实现这一目的。会听的关键是抓住重点,聚精会神,高度集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且要随听随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会说的要领在于理清思路,快速整理思想,组织语言,善于发言,善于交流,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会读的方法是养成勤读的习惯,抓住特点,边读边想,吸取精华,人为我用,读的多了,自然就会抓住要领;会写的要点是区分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和表达方式,得法于课内,活用于课外,在学中练、在练中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若能对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进行高质量切入和引导,提高“会”的质量,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定能实现。
   在信息化时代,如果不在学习效率上追求高速度,学生就会被功课多、任务重、信息杂所拖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高效率学习,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根本。
   四、高质量小结,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由之路
   课后小结(或叫课后记)教学得失这一行之有效的作法已被教师普遍运用,但让学生以文字形式进行课后小结,还未见有先例。近年来,我把课后小结在学生中推而广之,不但要求学生进行课后小结,而且要求高质量小结,取得了初步效果。其要求是,把自己的所学、所想、所感、或经验、或教训诉诸于笔端,形成真情实感的短文,以此鞭策学习,不断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其好处有四:一是有利于整理思想。人常说“多想出智慧”,小结的过程,就是整理思想的过程,便于学生从主观意识上进行总结,改进学习态度,使学生变得更聪明;二是有助于及时总结学习得失。及时可使学生温习知识,加深记忆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总结得失,可使学生汲取经验教训,改进学习方法;三是有助于学研。学研已成为目前提高学习效果的方向和主流,通过小结进行学研,感受最深,针对性更强,最容易产生灵感,得出的结论最符合学生实情,“一课一得”、“一课多得”的效果最容易形成;四是有利于练笔。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言,有文可写,很容易提笔成文,是练笔的一种好形式,学生乐此不疲。实践证明,课后小结,是学生普遍认可的一种自行研究、自我促进的好方法,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们完全有理由说,高质量小结,是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之必由之路。
   跳出课堂看课堂,入浅水者得鱼虾,入深水者得蛟龙。只要遵循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在规律,抓住“四高”进行施教,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其他文献
维生素D(VD)自发现以来,被认为是参与机体钙磷的代谢的重要物质,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它在免疫、繁殖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VD在动物体内具有多种形式,其中1α,25(OH)2VD3是VD3在血液循环中经过肝肾循环,羟化酶作用而形成的代谢产物,可直接与VD受体(VDR)结合,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
  为探索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植物源1α,25(OH)2VD3对母猪乳成分及泌乳力的影响及其调控作用。本试验选取了128头3-5胎长大二元母猪,按要求随机分成分为4组,母猪日粮在普通VD3(1000IU)
《历史新课标》提出的新教学理念,成了教学第一线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研究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显性目标,还要发掘和探索《历史课程标准》背后的隐性目标。  第一,为适应历史课程改革,历史教师要不断了解史学界研究的新成果,更新知识结构,适当地把研究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  虽然《历史新课标》渗透了学界许多研究新成果,但由于史学研究仍处在发展之中,因此,历史教师应积极关注史学界的新动
期刊
内容摘要: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失为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政治课中的实施和运用做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根据学生年龄和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语文课程中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良好课堂氛围是创新的“催化剂”  “水本无华,相荡乃
期刊
人类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信息时代,国民创新素质的高低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全体教师在领悟新课标改革精神的同时,数学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数学知识为人类服务,成为21世纪每个公民应具备的素养之一。为了适应这种数学教育观念的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呼唤“开放式”,反对一言堂、齐步走的“封闭式”教学。  
期刊
经统计2006~2017年间我国大约有188家种猪育种公司,先后从丹麦、英国、加拿大、美国、法国、荷兰等五国引种203次,累计进口种猪10.56万头。我国从国外引种有较高的频率,一部分原因是原引进种猪退化严重,还有一个原因是健康状况不理想。另外,从市场的占比也显示丹麦种猪的市场需求南方高于北方。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地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尤其属热带地区的海南岛,与丹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引入品种需要不断进行持续选育提高。在热带地区对丹麦种猪进行持续选育后,推广到热带、亚热带地区,有利于提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要使学生对物理有亲切感,体会到
期刊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导入”新课,可以创设出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无意记忆,产生积极的学习心态,从而更容易接受课堂教学知识,发掘出学生自主学习潜力。因此,充分利用好“导入”这个环节,是教师应潜心研究的一个方面。本人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多年,现在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巧设疑难、以疑激情  古人曰:“学起于思,思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培养创新能力已作为一项根本任务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承担基础教育基础学科教学的语文教师,自然责无旁贷。我们要自觉地有意识地把“创新”意识糅合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我们的下一代,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萌发强烈的创新冲动,挖掘潜在的创新意识,保持旺盛的创新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崭新的历史使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新课题。现代语文
期刊
中职学校文化课课程改革的方向是文化课与专业课整合,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更好地做到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是摆在每一位中职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题。中职学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高,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了,对数学课基本不重视甚至完全放弃。如何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呢?笔者认为,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在数学中选取与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内容,采用项目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