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政教育响应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的号召,积极推进“基础”课采用专题教学的方法改革。“基础”课实行专题教学模式是建设和谐教材体系的最好路径,是提升高效性的实效路径,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实践路径,是促成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美好途径。
关键词:“基础”课;专题教学;路径;探索;研究
一、专题教学是建设和谐教材体系的最好路径
(1)教材的重复内容多。首先是同中小学思政课重合。就课程设计观察,中小学均有思品课,且新课程内容愈发科学合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所以让许多大学生觉得是旧话重提炒剩饭,既乏新颖又觉没必要。其次是同别的课程撞车。比如“诚信”,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中均出现。如此从复,无不使学生烦闷或反感,感觉没有必要费时费力来特别学习这样浅显的道理。采取专题教学来梳理、整合重复的内容,从而解决教材以上瑕疵。
(2)教材内容还是陈旧。“基础”课从教材内容到体系均很稳定,尽管多次修订,但其目标都是为更好突显特色理论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但实际上修改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对应接不暇、过去又没有碰到社会问题,尤其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与疑点问题,因难以从书本找寻所要的答案而倍感困惑,导致教材对学生既缺强大吸引力,又乏强大说服力。
(3)教学内容繁杂平淡。“基础”课教材可称为“万金油”,是对其内容面面俱到,无所不涉的俗称。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乃泛泛讲授,而不主动地筛选,会导致内容杂而不精,教学难点、重点就无从体现,教学广度与深度也无法开拓,将使教学缺乏生动性与吸引力。
二、专题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效路径
(1)适应大部头教学班的需要。当今高校普遍把2-3个行政班作为一个公共课大部头教学班的教学摸式,尽管它整合和节约资源有功,但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传统“基础”课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大打折扣。若用专题教学就会对这种状态有一定的改观,因教师可依照学生兴趣、专业特点、热门话题、世界热点等来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增强理论实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提升教学效果。
(2)解决思政理论课内容多和课时少问题的需要。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课时争夺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的安排上,采取教育部所要求“基础”课课时应在【48,72】学时区间的下限数,加剧了课程内容多,授课时数少的矛盾。要解决该矛盾,必须改变以往按教材面面俱到“打通关”的教学模式,重新编排教材知识结构,协调内容,既突显重点又解构难点,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能。
(3)化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的途径。采取专题教学,有利于化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有利于整合教材,重新架构与学生有距离的问题,结合大学生实际和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有实效性与针对性的讲解,就可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的兴趣度,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接受力。
三、专题教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实践路径
(1)有利于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基础”课综合性的特征,决定任课教师可能来源于不同专业的现实。专题教学能促使教师择优选取自己所专的内容,并和谐处理专题内容、恰当配置教学任务。使任课教师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到所担纲的专题备课中,经充分的准备,将非常熟悉教学内容,就更能信心十足地讲授。久而久之,会导致任课教师从容地吸收与总结理论科研成果和前沿问题,将积累知识、提高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就水到渠成。
(2)是教师结合科研和教学的需要。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个紧密相连的基本任务,因“基础”课教学内容庞杂而平淡,常常导致科研和教学“两张皮”的后果,对教师合理分配精力以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就是个不小的挑战。采用专题教学有利于统一教学和科研,教师可以发挥专长,集中精力认真备课,既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又拉动教师教学科研良性的互动,加强“基础”课的理论实效性与深度。在一定的成绩累积后,教师可以把学术成果转为教学成果,进而形成自个的观点,给予课堂学术性内容,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双赢。
(3)展示教师个性魅力的需要。专题教学,教师讲授的是自己的专长,自信、精神饱满就会弥漫课堂,自然而忘我地把学生融进到一种生龙活虎与饱满志趣的意境中,而且会在教学中因时因地地调控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凭借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讲授,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增知识,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受教育。
四、专题教学是促成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美好途径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理论结构的优化。专题教学是有机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章节、拓展理论结构的,就知识深度或广度都比以前有了更厚实的求索,各方面均能更让学生着迷,使他们通过课堂的踊跃参与,不断生成分析、解决问题的素养。尤其是对一些边沿学科,学生会有普及性的常识了解,是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和理论修养的美好途径。
(2)有利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深入认识并务实帮他们解困。因学生从小就学习过思品课,认知较为深刻了,若课堂上只是传授知识,势必导致学生反感,产生心理排斥。采用专题教学法能深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来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使“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实现。有的放矢的专题教学,把每个学生都须思考的人生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焦点课题相结合,帮学生解决这方面的困难,这契合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特征,利于提升“基础”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是学生接受各种教学风格和增强对教师的审美喜悦而提升学习兴趣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面对同一个教师一学期,很容易带来审美疲倦,久居芝兰之室而无法闻其香就是这个理,最后可能会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丧失。轮换教师的专题教学,有着不同教师的不同人格魅力、人生阅历等诸多内在的教学资源,有着不同的为人之道、思想观念以及教学风格,无不对学生产生不同的视角与思想撞击,有助于学生接受各种教学风格和增强对教师的审美喜悦而提升学习兴趣,顺然产生较好的教学气氛。作为大学第一门思政课的“基础”课,牵一而动全身,它必将引领学生对全部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致作用巨大。
途径已找到,“基础”课专题式教学真好,时间不早,赶紧落实,让这门课真成为学生喜爱又一生受益的宝。
作者简介:
朱文星,副教授,法学硕士,湖南省汝城县人,执教于湖南城市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法律学。
关键词:“基础”课;专题教学;路径;探索;研究
一、专题教学是建设和谐教材体系的最好路径
(1)教材的重复内容多。首先是同中小学思政课重合。就课程设计观察,中小学均有思品课,且新课程内容愈发科学合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力保证。所以让许多大学生觉得是旧话重提炒剩饭,既乏新颖又觉没必要。其次是同别的课程撞车。比如“诚信”,在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中均出现。如此从复,无不使学生烦闷或反感,感觉没有必要费时费力来特别学习这样浅显的道理。采取专题教学来梳理、整合重复的内容,从而解决教材以上瑕疵。
(2)教材内容还是陈旧。“基础”课从教材内容到体系均很稳定,尽管多次修订,但其目标都是为更好突显特色理论的实践经验和成果,但实际上修改的地方并不是很多。当今信息时代,学生对应接不暇、过去又没有碰到社会问题,尤其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与疑点问题,因难以从书本找寻所要的答案而倍感困惑,导致教材对学生既缺强大吸引力,又乏强大说服力。
(3)教学内容繁杂平淡。“基础”课教材可称为“万金油”,是对其内容面面俱到,无所不涉的俗称。若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乃泛泛讲授,而不主动地筛选,会导致内容杂而不精,教学难点、重点就无从体现,教学广度与深度也无法开拓,将使教学缺乏生动性与吸引力。
二、专题教学是提升教学效果的实效路径
(1)适应大部头教学班的需要。当今高校普遍把2-3个行政班作为一个公共课大部头教学班的教学摸式,尽管它整合和节约资源有功,但对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的传统“基础”课课堂的教学效果更大打折扣。若用专题教学就会对这种状态有一定的改观,因教师可依照学生兴趣、专业特点、热门话题、世界热点等来安排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以增强理论实效,促进学生主动思考,而提升教学效果。
(2)解决思政理论课内容多和课时少问题的需要。专业课与公共课的课时争夺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高校在思政理论课的安排上,采取教育部所要求“基础”课课时应在【48,72】学时区间的下限数,加剧了课程内容多,授课时数少的矛盾。要解决该矛盾,必须改变以往按教材面面俱到“打通关”的教学模式,重新编排教材知识结构,协调内容,既突显重点又解构难点,就一定会提高教学效能。
(3)化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的途径。采取专题教学,有利于化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有利于整合教材,重新架构与学生有距离的问题,结合大学生实际和他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进行有实效性与针对性的讲解,就可提高学生对“基础”课的兴趣度,增强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接受力。
三、专题教学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实践路径
(1)有利于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基础”课综合性的特征,决定任课教师可能来源于不同专业的现实。专题教学能促使教师择优选取自己所专的内容,并和谐处理专题内容、恰当配置教学任务。使任课教师把有限的时间集中到所担纲的专题备课中,经充分的准备,将非常熟悉教学内容,就更能信心十足地讲授。久而久之,会导致任课教师从容地吸收与总结理论科研成果和前沿问题,将积累知识、提高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就水到渠成。
(2)是教师结合科研和教学的需要。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个紧密相连的基本任务,因“基础”课教学内容庞杂而平淡,常常导致科研和教学“两张皮”的后果,对教师合理分配精力以完成教学和科研任务就是个不小的挑战。采用专题教学有利于统一教学和科研,教师可以发挥专长,集中精力认真备课,既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又拉动教师教学科研良性的互动,加强“基础”课的理论实效性与深度。在一定的成绩累积后,教师可以把学术成果转为教学成果,进而形成自个的观点,给予课堂学术性内容,促进教学与科研的和谐双赢。
(3)展示教师个性魅力的需要。专题教学,教师讲授的是自己的专长,自信、精神饱满就会弥漫课堂,自然而忘我地把学生融进到一种生龙活虎与饱满志趣的意境中,而且会在教学中因时因地地调控课堂氛围,拉近师生距离,凭借富有吸引力与感染力的讲授,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增知识,润物细无声的使学生受教育。
四、专题教学是促成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美好途径
(1)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理论结构的优化。专题教学是有机整合教学内容、优化章节、拓展理论结构的,就知识深度或广度都比以前有了更厚实的求索,各方面均能更让学生着迷,使他们通过课堂的踊跃参与,不断生成分析、解决问题的素养。尤其是对一些边沿学科,学生会有普及性的常识了解,是增强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和理论修养的美好途径。
(2)有利于学生对某个问题的深入认识并务实帮他们解困。因学生从小就学习过思品课,认知较为深刻了,若课堂上只是传授知识,势必导致学生反感,产生心理排斥。采用专题教学法能深刻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与自身实际相结合来针对性地深入思考,从而使“基础”课的教学目标能够真正实现。有的放矢的专题教学,把每个学生都须思考的人生问题和学生关心的焦点课题相结合,帮学生解决这方面的困难,这契合学生学习与思考的特征,利于提升“基础”课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3)是学生接受各种教学风格和增强对教师的审美喜悦而提升学习兴趣的需要。心理学告诉我们,让学生面对同一个教师一学期,很容易带来审美疲倦,久居芝兰之室而无法闻其香就是这个理,最后可能会对这门课学习的兴趣和信心的丧失。轮换教师的专题教学,有着不同教师的不同人格魅力、人生阅历等诸多内在的教学资源,有着不同的为人之道、思想观念以及教学风格,无不对学生产生不同的视角与思想撞击,有助于学生接受各种教学风格和增强对教师的审美喜悦而提升学习兴趣,顺然产生较好的教学气氛。作为大学第一门思政课的“基础”课,牵一而动全身,它必将引领学生对全部思政课教学的认识,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致作用巨大。
途径已找到,“基础”课专题式教学真好,时间不早,赶紧落实,让这门课真成为学生喜爱又一生受益的宝。
作者简介:
朱文星,副教授,法学硕士,湖南省汝城县人,执教于湖南城市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法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