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叠叠高,抽抽乐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y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思路:
  大班的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垒高经验,在本次活动中,我以积木为操作材料,以垒高为主线,设置叠叠高、抽抽乐的两个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在尝试将积木叠高、抽出的过程当中,不断引发新的认知冲突,拓展幼儿的观察视角和探索视角,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中突破自己,并进入自我建构的理想状态。整个活动将学习和建构游戏合二为一,让幼儿在垒高活动中体验到了主动探索、自主学习的成功和满足。
  活动目标:
  1.对如何垒高产生兴趣,在探索中观察、比较、分析影响垒高的一些因素。
  2.探索发现相同数量的积木如何垒得更高的方法,能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经验,进行迁移运用。
  3.能够清楚地表达和交流探索中的发现。
  活动准备:
  1.前期经验准备:通过预操作了解并丰富幼儿的前期垒高经验。
  2.多媒体白板课件:
  (1)将孩子现场的垒高作品拍摄、组合在一起。
  (2)记录作品的垒高方法。
  3.材料准备:
  (1)操作材料:叠叠乐木头积木人手15块,塑料小篮人手2个。(积木摆放:桌面上摆放7块,每个塑料小篮各摆放4块。)
  (2)测量工具:
  合肥大钟楼(将绘画好的合肥大钟楼粘贴在充气棒上)。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探索: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将7块积木垒高的方法
  (一)介绍垒高材料和规则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来玩搭积木的游戏,这里有7块积木,看谁垒得最高。
  (二)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观察要点:幼儿用7块积木垒高的具体方法。
  讨论:谁垒得最高?你是怎样垒这么高的?
  教师小结:7块积木全部竖起来垒得最高。
  (设计意图:7块积木垒高后交流目的有三:一是通过观察,引导幼儿目测了解高度,掌握幼儿已有的垒高水平;二是通过讨论将幼儿零星的经验在集体中共享,使同伴间能分享更多的发现信息;三是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垒高的方法,激发幼儿从无意垒搭到有意探索的行为意识。)
  二、第二次探索:探索11块积木垒高的方法,通过观察、猜测、比较,发现影响垒高的一些因素
  (一)教师提出问题:再给你4块积木,玩一玩,试一试,还能不能垒得更高?
  (二)幼儿自由操作。
  观察要点:积木从7块加到11块,幼儿使用了哪些垒高方法?
  (设计意图:让幼儿使用这几种方法继续垒高,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发现影响垒高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不要过多干涉,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解决出现的问题,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三)交流分享,注意观察、学习他人的垒高经验,进行迁移运用。
  1.观察同伴垒高作品。
  (1)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发现,7块积木全部竖起来垒得最高,现在变11块了,你为什么不这样垒了呢?
  (2)出示垒高作品照片,引导幼儿观察同伴不同的垒高方法。
  重点提问:这几件作品一样高吗?哪一种方法垒得不高?怎样才能垒得又稳又高?
  (3)教师记录幼儿的垒高方法,梳理幼儿的发现。
  教师小结:积木全部竖起来垒最高,但越往上垒越容易倒,全部横着摆垒得不高,要想垒得又稳又高,就要想办法让更多的积木竖起来。
  2.观察教师垒高作品,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尝试学习架空、旋转等新的垒高方法。
  重点提问:
  (1)比比看,谁垒得最高?老师的方法和你们有什么不一样?
  (2)我们竖起来的积木摆的一样吗?你们也来试一试。
  教师小结:
  要想垒得又稳又高,几块积木竖起来后就要加个屋顶。有时候可以转一转,让更多的积木竖起来。无论怎么垒,都要垒得整整齐齐。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自己、同伴和教师的作品,分析、发现要想垒高,要巧妙地解决“稳”的问题,改变搭建的结构,才能垒得又稳又高。)
  三、第三次探索:“抽抽乐”探索将15块积木垒高的方法
  (一)提出新问题:再给你们4块积木,试一试再往上垒,还能不能垒得更高?
  (二)探索“抽抽乐”,进一步积累垒高经验。
  1.出示幼儿作品图片,观察猜测:
  还能不能再往上垒了?没有积木了怎么办?
  有没有哪块积木可以抽掉再往上垒呢?
  2.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巡回观察。
  指导要点:你抽的是哪块积木?这块积木用到哪里了?是怎么摆的?
  教师小结:同样是15块积木,要想垒得又稳又高,除了用上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还要注意每一块积木都要用上,多余的积木一定要抽出来再往上垒,才能垒得更高。
  (设计意图:在相同数量积木垒高的前提下,如何垒得最高?在游戏情景的创设下,幼儿先猜测、讨论,为的是拓展幼儿的思维;再大胆操作、挑战,引导幼儿抽一抽,知道解放出多余的积木往上垒高,保持平衡,才能垒得又稳又高。通过不断提升幼儿在垒高中的经验,突破和挑战垒高的高度,引发幼儿新的兴趣点,使幼儿的探究变得更有目的性。)
  四、第四次探索:“和大钟楼比高矮”
  教师:现在你们都是垒高小能手,那你们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吗?这次还是用15块积木,看谁能垒得比“大钟楼”还高。(出示“大钟楼”测量工具)
  (设计意图:运用本次活动中幼儿获得的垒高经验,挑战自我,进一步提升垒高水平,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挑战延伸。
  教师:这里有纸杯和泡沫板,泡沫板可以帮助纸杯垒得更高吗?下次我们可以到建构区里去试一试。   (设计意图:鼓励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使用生活材料组合进行新的探究。)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作为教师要提供给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与环境、材料充分互动来获得经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探索,成为生活、学习、游戏的主人。
  在前几次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倾向于幼儿围绕着知识点进行探究,各环节的设计中,探索是为了发现底座变大、改变积木的摆放方法,就像在老师的安排下完成一项一项的任务,孩子只是在老师的要求下一遍一遍地重复自己的垒高方法和经验,并没有得到多少提升和拔高。通过几次试教活动也促使我不断思考:在科学集体活动中,孩子到底应该探究什么?是重“知识”还是重“兴趣”,是为了要得到“概念”还是要培养探究的“能力”?我逐渐认识到,相对于垒高的知识点来说,浓厚的科学探究兴趣、亲身体验式的学习和初步探究能力,更会让幼儿终身受益,这才是幼儿科学活动价值的真正体现。因此,我及时调整了活动设计,现反思如下。
  1.观察对比,发现问题。
  在《叠叠高,抽抽乐》活动中,垒高不是知识点,而是经验,要在复杂的情境中积累垒高经验,要在具体情境中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通过创设具体的情景,调动幼儿运用已有的垒高经验,探索出积木的各种不同摆放方法,引导仔细观察,比较发现了7块积木全部竖起来才可以垒得最高的结果。
  2.猜测验证,主动探索。
  在活动过程第二个层次中,教师为了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设置了情境性提问:“你们觉得如果还想继续往上垒,还能不能垒得更高?”幼儿在前一次垒高经验的基础上先大胆预测,再进行探究验证,即再增加4块积木,探索用11块积木垒高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通过自主探索、观察比较自己和他人(同伴和教师)的作品图片,发现要想垒高,不仅仅是将积木全部竖起来摆那么简单,而是同时要解决“稳”的问题,从而探索发现可以用改变积木结构的方法来垒得又稳又高。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自主进行探索、猜测、观察、分析,进一步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3.经验分享,解决问题。
  在设计《叠叠高,抽抽乐》探究活动之前,我们已通过观察幼儿建构区的表现充分了解孩子已有的垒高经验,并发现幼儿当前垒高经验学习的困难和障碍。例如:幼儿在区角里搭建积木时,害怕积木倒塌,大部分积木用来制作底座,垒得不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活动中,我在幼儿大胆探索11块积木垒高方法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自己与同伴的作品,迁移同伴和教师新的垒高经验。如在活动的第二个环节中,通过观察自己、同伴和老师的作品,分析得出最多竖起来摆几块积木的时候可以盖顶,转一转可以让更多的积木竖起来,垒得又稳又高,在具体的11块积木情境中研究发现最佳的垒高方案,寻找发现影响垒高的关键因素,进一步积累了垒高的相关经验。
  4.情景挑战,提升经验。
  在前面的活动中,幼儿虽然掌握了垒高的方法,如架空、旋转等,但是仍然没有掌握垒高的关键经验,在增加到15块积木时,很多幼儿出现垒高的高度和11块差不多的情况。因此,调整后的活动我们设计增加了“抽抽乐”这一游戏情境,倒逼幼儿发现垒高的关键因素,解放出多余的积木继续往上垒。在这个环节中,有的幼儿说:“我觉得上面横着的积木不能抽掉。”有的幼儿提出:“只要有一块横着的积木就够了,其他的可以抽掉。”就这样,幼儿在特有的游戏情境下不断去大胆猜测、尝试验证,从而逐渐感受、发现新的影响垒高的关键因素,使幼儿的垒高经验得以真正的提示。
其他文献
候鸟迁徙往往是成群结队,相依相偎。在这庞大的群居生活中,总会出现“落单的小候鸟”在独自徘徊。他渴望走进群体,渴望拥有同伴,让我们一起跟随小候鸟的脚步,走进属于他的故事……  承承,男,5岁,上幼儿园中班。性格内向、孤僻,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存在较明显的攻击性行为以及自虐行为,对于老师的引导行为较为反感。在与家长沟通中发现,父母对在孩子身上的关注非常少。爸爸——外贸公司企业职工,经常加班,晚上回家晚,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专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条指导原则,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同时,喜欢游戏也是幼儿的天性,蕴涵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如果将美术活动融入游戏活动中,幼儿必定非常喜欢这种美术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幼儿更加容易开展美术创作,发现美术活动的乐趣。如何将有效的游戏策略运用到美术活动
期刊
开学第一天的晨间谈话,我和孩子们聊有关“过年”的一些趣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之后我便启发、引导他们把自己看过的、吃过的、玩过的物品,用粘土制作出来。半小时左右,孩子们的作品陆续完成了,并集中摆放在陈列柜上。放眼望去,简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红红的鞭炮叉着腰,咧着小嘴笑眯眯地看着你——悠闲自得;玉米戴着鸭舌帽——神气十足;淘气的西瓜嘴里咬着手指,流出红红的“口水”——垂涎欲滴;石榴张开大嘴,露
期刊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南)指出:“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所以我园针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设计材料,以“序列化”的模式开展了个别化学习。在这样的学习下幼儿能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它有着相对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能让孩子们体验到真
期刊
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幸福是一种生活体验。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美丽的,童年又是幸福的。孩子在童年获得尽可能多的幸福体验,养成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心理品质,是我们幼儿教师的努力方向。在“小鱼乐”课程中,我们努力创设一种温馨、和谐、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发现,在活动中发展,在快乐中成长。  鱼之邂逅乐  孩子对小动物天生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会对它们表现出莫大的关心
期刊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幼儿园教师是我国幼教师资队伍的主体,它的质量关乎着我国幼儿园教师的整体素质,也直接影响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开展幼儿园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人才培养目标评价体系是质量评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和合理评价,对于人才培养
期刊
一个苹果成就了牛顿的科学,两个铁球成就了伽利略的科学,一次洗澡成就了阿基米德的科学……那孩子的科学呢?它会从什么开始呢?一个鸡蛋?一个磁铁?还是一盆水?其实科学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生活之间,就在我们的玩耍之中,就让孩子从家庭科学小实验开始。科学小实验是一种融操作性、思考性、变化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活动,它能让孩子在实验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满足幼儿的探
期刊
在幼儿园中,我们除了给予孩子无限的关爱,更应该创设一种适宜其自身发展的文化环境。正向园本文化的形成,将对幼儿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幼儿社团活动是发展幼儿园文化的载体,是精神环境形成的重要养分。  一、开展幼儿社团活动的动因  (一)幼儿为本,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  幼儿期是个性形成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园本文化视角下的幼儿社团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融合幼儿园现
期刊
在我园的教师菜单式培训中,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我开设了心理健康类辅导《释放压力,塑造阳光心态——幼儿园教师心理减压专题讲座》,没想到菜单一开出,就引来了老师们的热捧,大家纷纷报名,有一种期待许久之后“终于来了”的感觉。开讲当天,全场座无虚席,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我从幼儿教师的工作环境、对象、性质等方面分析了幼儿教师常见的心理感受及职业倦怠,提出了心理减压的妙方,并通过一个个经典的案例进行现场分析和疏导,
期刊
幼儿自主式绘画是指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自行选择绘画方式,充分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所见、所想,表现自我的绘画活动。自主式绘画力求改变过去绘画教学中存在的两种相背离的情况:模仿画教学中重技巧忽视幼儿创造性、自由画教学中强调自由表达忽视幼儿绘画技能的弊端,自主式绘画强调幼儿绘画教育综合德育、智育、美育的多元因素,突出将科学、社会、语言和艺术糅合在一起的主题综合教育;强调凸显幼儿的自主性和自我表现的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