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语言的特点就是洗练、准确、客观。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议论少的现象较普遍,这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以至于出现“问而不答”或“答非所问”的现象。“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只有在想清楚的前提下才能说清楚,“说”本身就是思维进一步加工,提炼使之准确、条理化的过程,也是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步骤。因此,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各种数学能力,离不开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揭示其中的规律,是学习数学所应该掌握的技能之一。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的语言能力,在数学课堂里能说会道呢?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不断摸索发展学生数学语言的途径,从中得到一些感悟,在这里与同行交流。
1.夯实基础
第一是语言基础。学生学习数学必须以规范的汉语做基础,在低年级具备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大,应逐步具备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了解学生语文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使自己的数学教学能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步,以免导致相互脱节的现象。
第二是学科基础(这里指数学学科)。有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有些语文成绩比较好、在语文课堂里活力四射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成为“低能儿”,不能像语文课堂那样“小手常举”,表达时数学语言显得贫乏。究其原因,我想除了个性思维品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学生没有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数学语言的表达一定要从一年级抓起。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一年级孩子太小,根本不知道怎样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他们能说清日常生活用语就行,那还能要求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达呢。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儿童的心理世界是色彩斑斓、想象丰富的,对事物的认知感悟能力也是十分敏感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引导,他们也可以对一个算式、一幅插图、一道情景题的意思表达时有“数学味”,平时,我们只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表达数学感悟,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意识和能力。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未来,把握当下,从基础抓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数学语言就一定可以不断完善、逐步规范,数学思维品质也会越来越缜密。
2.做好示范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数学语言表达,尤其是在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上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一个在数学语言方面规范的教师,必定会对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数学教师的语言规范主要表现在对概念、定理的斟词酌句上,表现在对数学现象描述时的客观、周密、简洁、完整、准确上。在语言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语言要清晰流畅。在低年级时语速要舒缓,以教师的反复示范为主;到了中年级时语速可适当加快,逐步放开,以引导学生说为主。此时,学生的数学语言已经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老师的示范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是一个扶放结合的过程;进入高年级段,教师的语速处于正常的速度,语句完整简洁,以引导学生完整表达为主。此时,学生的数学语言比较丰富,表达比较流利,老师的示范作用是让学生的语言进一步规范,这是一个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
3.加强实践
3.1 制造情景,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
创设鲜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这是很重要的。数学学习不像语文学习那样丰富多彩,主要是和数字和图形打交道,和公式、定理、概念交朋友,而且要求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因此,在学习时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艰涩难懂。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所提供的情景插图、例题、习题中挖掘出“数学话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进行表达。另外,数学教师还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弥补数学学科知识的枯燥,使数学课真正鲜活起来。
3.2 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我们常说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说、尽情地说,其实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好的方式。有的教师担心课堂上让学生说多了完不成教学任务,在提出问题时,学生表达稍有困难,老师总是替而代之,替代思维现象严重,几乎没有给学生深层次思考和交流表达的时间和机会。从表面上看教学任务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这些目标我们看得见、摸的着、是可以测评的,但这只是达到了显性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有些目标是隐性的。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些目标就是隐性的,短时间内是无法测评的,但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思考、会表达,这些隐性的目标慢慢就变成显示目标了,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因此,数学课上,我们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对某些数学现象、某些规律进行尝试性的归纳、总结。如果学生归纳、总结不到位,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规范、指正。另外,不要担心他们说错了、说乱了,因为学生的数学语言就是在错说、乱说中通过比较、通过交流而不断规范、不断丰富、不断提升的。学生在表达时出现错误,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由此得以充分体现。
3.3 把数学语言的训练当做作业渗透到每一天
我常常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回家后,把今天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看上去这是一项有名无实的家庭作业,而实际上是一项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训练。很多家长告诉我,孩子几乎能在家再现夏老师课堂教学情境,孩子们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是语气和表情都是一个个夏老师的翻版。这种练习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知道孩子学了什么,学会了没有。
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规范、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时处处有意识引导的一项系统训练,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强化、日渐完善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在数学教师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下,学生的数学语言一定可以得到良性的发展,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
1.夯实基础
第一是语言基础。学生学习数学必须以规范的汉语做基础,在低年级具备能听懂别人说话的意思,能表达出自己的想法。随着年龄的增大,应逐步具备具体、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进程,了解学生语文的学习状况,帮助学生过好语言关,使自己的数学教学能与学生的语文学习同步,以免导致相互脱节的现象。
第二是学科基础(这里指数学学科)。有一种令人费解的现象:有些语文成绩比较好、在语文课堂里活力四射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往往成为“低能儿”,不能像语文课堂那样“小手常举”,表达时数学语言显得贫乏。究其原因,我想除了个性思维品质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点就是学生没有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的习惯。数学语言的表达一定要从一年级抓起。有的教师可能认为一年级孩子太小,根本不知道怎样说,也不知道说些什么,他们能说清日常生活用语就行,那还能要求他们用数学语言表达呢。其实,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儿童的心理世界是色彩斑斓、想象丰富的,对事物的认知感悟能力也是十分敏感的,只要我们有意识引导,他们也可以对一个算式、一幅插图、一道情景题的意思表达时有“数学味”,平时,我们只要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多给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学生学会表达数学感悟,就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意识和能力。我们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遥远的未来,把握当下,从基础抓起,长期坚持下来,学生的数学语言就一定可以不断完善、逐步规范,数学思维品质也会越来越缜密。
2.做好示范
老师是学生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学习的范例。因此,数学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注意自身数学语言表达,尤其是在数学语言的规范性上应成为学生的楷模。一个在数学语言方面规范的教师,必定会对学生的数学语言的发展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数学教师的语言规范主要表现在对概念、定理的斟词酌句上,表现在对数学现象描述时的客观、周密、简洁、完整、准确上。在语言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语言要清晰流畅。在低年级时语速要舒缓,以教师的反复示范为主;到了中年级时语速可适当加快,逐步放开,以引导学生说为主。此时,学生的数学语言已经积累、发展到一定程度,老师的示范起到引导、规范的作用,是一个扶放结合的过程;进入高年级段,教师的语速处于正常的速度,语句完整简洁,以引导学生完整表达为主。此时,学生的数学语言比较丰富,表达比较流利,老师的示范作用是让学生的语言进一步规范,这是一个放手让学生自由表达的过程。
3.加强实践
3.1 制造情景,让学生有实践的机会
创设鲜活的数学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敢说,这是很重要的。数学学习不像语文学习那样丰富多彩,主要是和数字和图形打交道,和公式、定理、概念交朋友,而且要求有较强的理性思维,因此,在学习时显得有些枯燥乏味,艰涩难懂。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所提供的情景插图、例题、习题中挖掘出“数学话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进行表达。另外,数学教师还要学会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弥补数学学科知识的枯燥,使数学课真正鲜活起来。
3.2 给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我们常说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地说、尽情地说,其实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好的方式。有的教师担心课堂上让学生说多了完不成教学任务,在提出问题时,学生表达稍有困难,老师总是替而代之,替代思维现象严重,几乎没有给学生深层次思考和交流表达的时间和机会。从表面上看教学任务是完成了,教学目标也达到了。这些目标我们看得见、摸的着、是可以测评的,但这只是达到了显性目标。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维度,有些目标是隐性的。在数学课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这些目标就是隐性的,短时间内是无法测评的,但坚持下去,学生就会思考、会表达,这些隐性的目标慢慢就变成显示目标了,这就意味着学生的能力逐步形成了。因此,数学课上,我们要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悟,提供大量的机会让学生对某些数学现象、某些规律进行尝试性的归纳、总结。如果学生归纳、总结不到位,教师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规范、指正。另外,不要担心他们说错了、说乱了,因为学生的数学语言就是在错说、乱说中通过比较、通过交流而不断规范、不断丰富、不断提升的。学生在表达时出现错误,教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也由此得以充分体现。
3.3 把数学语言的训练当做作业渗透到每一天
我常常布置这样的家庭作业:回家后,把今天数学课上所学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看上去这是一项有名无实的家庭作业,而实际上是一项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重要训练。很多家长告诉我,孩子几乎能在家再现夏老师课堂教学情境,孩子们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是语气和表情都是一个个夏老师的翻版。这种练习还可以使家长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知道孩子学了什么,学会了没有。
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规范、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时时处处有意识引导的一项系统训练,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强化、日渐完善的一项基本技能。但是,在数学教师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下,学生的数学语言一定可以得到良性的发展,最终达到我们的教学总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