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这么近,背影那么近等

来源 :新青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次在众人面前痛哭失声,是在多年以后,我作为一名实习教师在听别的老师讲课的时候。当时那个老教师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听着听着,我竟失控地哭出声来,惹得全班四十多个学生都惊愕地看着我。
  我想起的是娘,是记事时就知道有着一头白发的娘。娘不是我的亲生母亲,我的父母生了我,却没有养育我。娘是村里出了名的傻女人,那是真正的傻,整天胡言乱语,连生活甚至都无法自理。据说,是她给母亲接的生,她抱着我的那一刻,竟是出奇地平静。她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母性的光晕,却是大颗大颗地掉着眼泪。母亲生下我一个多月后,便被公安人员从那个山村带走,从此和父亲开始了漫长的刑期。而我,从此就成了娘的孩子,那一年,娘43岁。
  当时村里人都认为娘是养不活我的,那么傻的一个女人,连自己都照顾不了,更别说伺候一个刚满月的孩子了。可是,村里人终于从震惊中明白,有我在身边的日子,娘是正常而清醒的。她能熟练地把小米粥煮得稀烂,慢慢地喂进我的嘴里;她能像所有母亲那样,把最细腻的情怀和爱倾注在我的身上。人们有时会惊叹,说我也许就是上天赐给她的良药。
  娘来到这个村子的时候就是现在的精神状态,从此便在这里停留下来,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百聊不厌的话题。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我竟也顺风顺水地长大起来,而且比别人家的孩子都结实。从记事起,最常见的就是娘的白发和泪眼。听别人说,娘以前从没掉过眼泪,自从有了我,便整天地抹泪。我也是很早就知道娘和别人家孩子的妈妈不一样,她不能和我说话,更多的时候,她都是一个人自言自语,也听不懂说些什么。她没有最慈祥的笑容,有的只是无穷无尽的泪水。我甚至感受不到她的关爱,除了一日三餐,别的什么都不管我,任我像放羊一样在野甸子里疯玩儿。正因为如此,我变得越来越不羁和放纵。
  上学以后,我并没有受到什么白眼冷遇。这里的民风淳朴,没人嘲笑我,就连那些最淘气的孩子也会主动来找我玩儿,不在乎我有一个傻傻的娘。事实上,自从有了我之后,除了每日的自说白话和流泪,娘几乎没有不正常的地方了。印象中娘只打过我两次,打得都极狠极重。第一次是我下河游泳。村西有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河,村里的孩子夏天时都去水里扑腾,我当然也去。从不管我的娘突然跳入水里,把我揪了上来,折了一根柳条就没命地抽在我身上,打出了一道道的血痕。我那时一点儿也不记恨她,只是不明白,我爬上高高的树顶去摘野果她不管我,我攀上西山最陡峭的悬崖她不管我,我拿着石头和邻村的小孩打得头破血流她不管我,只在那么浅的河里游泳,她却这样狠打。
  还有一次,那时我已在镇上读初中了。有一天她到学校给我送粮,正遇见我在校门前和一个女生说笑。当时她扔了肩上的粮袋,疯了一般冲过来打我,我的鼻子都给打出了血。我虽然不明所以,可依然不恨她。那时我已能想懂很多事,也从别人口中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这样的一个女人,能把我拉扯大,供我上学,所付出的,比别人要多千百倍。我感激我的娘,虽然我没和她交流,可是我已经能体会到那份爱了。而且,天下的母亲哪有不打孩子的,况且她只打了我两次!
  要说娘有让我反感的地方,就是她的眼泪了。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只要一见到我就哭,这让我从心里不舒服。别人家的孩子一个月回一次家,当妈的都是乐得合不拢嘴,而我的娘,迎接我的永远只有泪眼。有时我问她:“娘,你怎么一见我就哭啊,不如当初你不养我了!”那样的时刻,她依然流泪不止,说不出一句话来。娘对我从没有过亲昵的举动,至少从记事起就不曾有过。她很少抱我,连拉我手的时候都没有。这许多许多,想着想着便也不去想了,娘不是一个正常的人,为什么和她计较这些呢!
  在镇上上学,娘每月给我送一次口粮。她把时间拿捏得极准,总是在周六的下午一点钟准时来到学校门口,而那时我正等在那里。她把肩上的粮袋往地上一放,看上我一眼,转身就走。我常常怔怔地看着她的背影发呆,那背影渐行渐远,她间或抬袖抹一下眼睛,轻风吹动她乱蓬蓬的白发。每一次我都看着娘的背影消失在街道的拐角处,不期然间,那背影竟渐渐走进我的梦里。
  考进县城一中后,娘来的次数便少了,变成了几个月一次。主要是为了给我送钱,娘自己是很难赚到钱的,那些钱,包括我的学费什么的,都是村里人接济的。那些善良的人们,自从我进入那个家门,他们就没有间断过对我们的帮助。高三上学期的一天,刚经历了一次考试,我和一个住校的女同学一边往宿舍走一边讨论着试题。到宿舍门前时,竞发现娘站在那里,风尘仆仆的,30里的路,她一定又是徒步走来的。她看到我还有我的女同学,愣了一下,猛地冲过来,高高扬起手,停了一会儿,慢慢地落在我的脸上,轻轻地抚摸了一下,那一刻,我的心底涌起一种巨大的感动。她从怀里掏出一卷钱塞进我的口袋里,又看了我一会儿,眼角渗出泪来,然后便转身走了。我转头对那个女同学说:“这是我娘……” 那竟是我和娘最后一次见面,她在一个月后的一天夜里,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一年,她62岁。我常想起最后一次见到娘时的情形,她用最温暖轻柔的一个抚摸,把她的今生定格在我的生命里。我考上师范的时候,回村里迁户口,乡亲们为我集了不少钱,并在小学校里摆了几桌饭,为我送行。席间,老村长对我讲起了娘的过去,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娘的来路。老村长说,娘原本是邻乡一个村子的村民,丈夫死于煤井中,她拉扯着一个儿子艰难地生活,就像当初养活我一样。她的儿子上了中学后,由于早恋,成绩越来越差,任她怎么管教也无济于事。到得最后,她也就不去管了,可是后来,和儿子谈恋爱的那个女生感情转移,儿子也因此退了学,整日精神恍惚。她本来觉得时间一长就好了,可是终于有一天,这个孩子投进了村南的河里,淹死了。从那以后,她就变得疯疯癫癫,家也不要了,开始了走村串屯乞丐一般的生活。直到到了这个村子,她竟在这里安下身来。
  那一刻,忽然就记起了娘打我的那两次,心中顿时恍然。就觉得曾被娘打过的地方,又开始疼起来,直疼到心里,我的眼泪落下来。以后的生活中,对娘的思念已成了一种习惯,常常于不觉中满眼泪水。我在每一条路上观望,朦胧的目光中再也寻不见那个蹒跚的背影。娘当初的泪水如今都汇集到我的眼中,而那背影已是远到隔世。我最亲的娘,她的眼泪与背影,竟成了我今生今世永远都化不开的痛。
  
  编辑 俞大振
  
  年华中的爱
  陈晓辉
  
  夕阳在半山腰后露出一半的微笑。晚霞映红了天际,薄云像是一条夺目的彩带,连接着起伏的山头。
  田间小路的远方,是云雾缭绕的景象,空旷神秘。
  我停止了闲散的步伐,坐在晒谷场的石凳上小憩。   一位鬓角已经显得有些花白的母亲,正在将白天晒在谷场上的稻谷搬回家。
  她弯下腰,屈蹲着双腿,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谷子划入簸箕,装满之后,起身,把簸箕先搁在一只大腿的膝关节上,再用力一蹬,抬起簸箕,将里面的谷子倒进竹编的谷篓中。她一旁的孩子则用手中的扫把挥来舞去,口中还时不时地冒出几句武侠剧中的台词。调皮时,他会把谷篓中的谷子用手捧出来,让母亲重新收拾着装回去。母亲只是用衣袖擦掉额头上的汗,对着孩子微微地笑。
  稻谷全部收好后,母亲又吃力地将谷篓、簸箕、扫把等放到三轮车上,再把孩子也抱上车,放下他的时候,母亲抚了抚他的头,在他脸上亲了亲,孩子说声:“妈妈,回家。”母亲便笑着蹬起车子来。轮子向前缓缓滚去,滑过她的脸颊的汗水在夕阳的余辉中绽放出一朵五彩的花。
  我安静着注视着这一切,心里竟有种酸楚的感觉,这是怎样一种平凡与感动啊?
  忽然想起,若干年后,当现在稚气的孩子变得高大挺拔时,而母亲却已是满头白发,身躯越来越瘦小的她还会对着自己的孩子微笑吗?难道她不惧怕时光对自己的摧残,把她的青春与美丽都带走吗?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吧。孩子的茁壮成长,便是对母亲辛苦忙碌的最大安慰,时光可以让她老去,让她两鬓苍苍,年迈无力,甚至夺去她的宝贵生命;可是,时光却无法抹去母亲对孩子执着的爱呵,时光越是流逝,爱意愈浓。
  其实,从孩子们呱呱坠地开始,爱便在他们身上深深扎根,然后在风吹雨淋中顽强生长,直到有一天施爱的人——母亲走了,离开这世界了,这爱也就回归于泥土之中,但它永远都不会腐烂、不会消失。
  在年华的流逝之中,就让我们一辈子铭记并珍惜这份平凡却又执着的爱吧,它是我们能回报母亲的惟一方式。
  
  母亲的粥
  青 衫
  
  母亲擅长做美食,平平常常的白菜、土豆,经母亲的巧手加工,我们兄妹三人抢着吃。而最让我难忘的,却是母亲每日三餐煮的粥。一锅香喷喷、热乎乎的粥,伴着一碟花生米、几个成鸭蛋、一碗酱菜,人手一碗粥,呼啦啦两碗下肚,撑得肚子滚圆。才心满意足地放下碗筷。
  母亲会做各种菜粥。比如甜甜的地瓜粥、南瓜粥,鲜鲜的虾肉粥、鸡肉粥,这些粥不但营养丰富,而且还有一种特别的香味,喝一碗,五脏六腑都被滋润了。
  最难忘那些个寒冷的日子里,母亲早早起床,辛苦地为我们煮粥。粥熟了,母亲轻轻地叫我们起床,洗漱完毕后,粥的温度也正适宜入口,喝上一大碗,浑身暖暖的。然后在母亲温暖的目光里,我们背起书包,即使走在寒风中,也不觉得冷。多年之后,只要想想母亲温暖的目光,回味起那粥的香气,无形的力量就在不知不觉中凝聚,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上大学后,就很难喝到母亲煮的粥了,参加工作后,因为忙,也很少有时间给自己煮一碗粥。所以不论在哪里吃饭,如果有可能,我都要喝上一碗粥。但不知为什么,不管是宾馆大厨做的粥,还是街头快餐,我怎么也喝不出思念中的味道。
  1992年我结婚,初次和老公一起回娘家,母亲做了一锅白亮的大米粥,没有加入任何东西。端上来,母亲给每人盛上一大碗,看着我们俩说:“白米粥香软细腻,清淡可口,最养人了。它虽然没有特殊的风味,但却是每个人一辈子都喝不腻的。这也和过日子一样,平平淡淡的生活最真实。”
  我和老公听后,略有所思,然后相视一笑。没想到喝了多年的白米粥,其中还蕴藏着人生哲理呢!
  是啊,喝粥是一种淡泊的人生态度,“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智”,我喜欢喝母亲煮的粥,因为在喝粥的同时,母亲的话也润泽着我的灵魂。
  
  编辑 姚 磊
其他文献
我猜测不出丫丫是哪里人,更猜测不出她真实的姓名。但是,我却被她那一袭黑衣的照片吸引住了。丫丫有一张非常俊俏和白皙的面孔,眼睛大大的。像极了“万人迷”陈好。  “丫丫的博客”的最后一篇文字,只有短短的几句:“丫丫。我的朋友,生于1977年,殡于2006年。小小生命只留下一串密码。她对我说——你一定要坚强……”  这最后一篇文字。一定是丫丫的一位挚友留下的,既是对她的怀念,也是为她短暂的生命划上一个令
在我从前居所的拐角处,开了一家所谓的“生活方式”或者“美化家居”的小店。那是家类似宜家之类的高档店,里面堆满了破烂玩意儿,比如说肖邦烟灰缸(220澳元)、皮桌子(1700澳元)、一种能反射到墙上的时钟(250澳元),还有各种各样形形色色人类能够想象出来的蜡烛。  每次同一位女士一起走过这家商店的门口时,这位女士都会停下来说:“我真是喜欢这家商店!”我则站在一旁直挠头。因为这家商店离我的住处只有几步
起因是一个周末,她去送女儿上舞蹈课回来,路过他的单位,突然想起房间钥匙被不小心锁在了家里,遂进去找他要另一把。刚走到门口,便看见他从楼上下来,身边,是一个笑靥如花的年轻女子。那女子大约踩空了一脚,而他,则那么温柔地将女子扶住。他不知说了一句什么话,那女子的尴尬倏地就消失掉,竟是很妩媚地朝他一笑,轻轻将他的手打掉。她看见他,在这一个意味深长的动作里,日日紧锁的额头,如一朵莲花,于荡漾的波光里,悄然绽
[摘要]卓越小学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是指参与共同体的地方政府、大学和中小学,以及大学学科导师、小学指导教师等合作成员,在共同体培养卓越教师目标实施中,相互配合履行职责的方式与过程的总和。具体而言,指参与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的地方政府参与人员、大学学科导师、小学指导教师等合作成员,按照“卓越教师”的培养目标,通过协作修订目标、协作开发课程、协作优化流程、协作实施教学,提高职前教师的培养质量。  
1    楚蔓住的是祖上留下来的老屋,她自己也不知道这屋到底有多久的历史了,就连母亲也说不清楚,她说嫁给父亲的时候就这样,雕花的床,斑驳的瓦,碗粗的柱子,漆已经掉得差不多了,但依稀还能看见当年的大红。不知从哪辈起,这老屋便随着时光的流逝渐渐地沦落,到了楚蔓的父辈,虽不能说残垣断壁,也不过是遮风挡雨的一个窝罢了。  这样的老屋,在楚蔓所在的那个江南小镇已经不多了,那曾经厚重的历史已经被一栋栋商品房所
在大兴安岭深处的伊勒呼里山下,杨介新这位女面家凭借12只偶然得到的鸵鸟蛋,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把自己的希望变成了现实,自己也成为珍禽国的“鸵鸟女王”,这也许是她令人惊奇的美丽所在吧。  澳洲鸵鸟学名鸸鹋,是澳大利亚的国鸟,世界上的珍禽,仅次于非洲鸵鸟的世界第二大鸟。10年前。一位名叫杨介新的沈阳女画家离开繁华都市。来到远离尘嚣的大兴安岭深处,在这高寒地区用偶尔得到的十几枚墨绿色的鸸鹋蛋。孵出了一个
花开又一年。我总是在想你的梦里,醒过来……    一    又梦到你。街道拐角处,五月的石榴花,开得火红火红。天空瓦蓝,阳光明朗。你一袭红衫,笑容可掬地站在我跟前,微低了头,问我,小蕊,你还好吗?  惊醒。夜深沉。月亮的影,在窗帘上寂静。后半夜了吧?你,不见了。  心里的哪块,被什么东西碰疼。我翻身起床找止痛片。有时,我必须靠这个,来安抚我的疼痛。一眼瞥见你送我的绣花鞋,红粉的牡丹,硕大地开在鞋头
[ 摘 要 ] 建筑学专业的毕业设计是大学生走向建设岗位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当前毕业设计中存在着设计题目单一、缺乏创新等问题。大部分毕业设计以现代建筑设计和室内外装修作为选题,而对建筑遗产保护缺乏足够的认识。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旧址”作为实践教学主要内容,通过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加深毕业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设计中对建筑遗产保护设计的理解,并掌握一定的建筑遗产保护理论及技
姜文比周润发更有力量,因为他看起来更有“性”魅力。  “性”致勃勃的男人,在两性关系里,不仅可以滋养女人,更能激发女人潜在的妩媚。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中国女冠军,结婚后,一个个都变得漂亮妩媚:本土得掉渣、干瘦的“东方神鹿”王军霞,婚后变得温润柔媚;原来一脸青春痘与苦相的“跳水皇后”高敏生育两个孩子后,变得晴朗风骚……官方地说,是爱情的滋润,民间地说,就是有了亲密男人的性照顾与性体贴。 有人开玩笑
摘要 哲学解释学下的理解与对话为了解教师与幼儿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方式。理解与对话是创设新型师幼课堂互动外在条件的理论探讨,是优化新型师幼课堂互动内在条件的哲学思考。本研究试图从哲学解释学新的视角来借鉴如何构建新型师幼课堂互动,对于课堂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 哲学解释学,师幼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19.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