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育工作者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要以人为本,而人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和理解,因此,以人为本才能快乐育人。赏识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充满人情味。尤其是对问题学生,他们更需要赏识,赏识教育要求多关注问题学生的心灵,多给予鼓励和支持。本文首先对问题学生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赏识教育的优越性,最后结合案例详细探讨了如何运用赏识教育来对问题学生进行教育。
关键词:赏识教育;问题学生;尊重;宽容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尤其对于问题学生,更需要教师用宽容的胸怀包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使其有明显的转化。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霍金芝教授等人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与儿童问题行为高度相关,父母文化程度低或个体经营者家庭、住房条件差、经济水平低、有不良生活习惯、与长辈共同抚养子女等都是我国中小学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极为不利因素。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对孩子的行为、心理影响最大。
2.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但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成长。(1)多数中小学生生活在焦虑紧张之中,这有碍身心发展。很多学校都是以分数和成绩为指挥棒,“重教书、轻育人”,忽视对学生特别是对存在缺点错误的“问题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行为的严格训练,从而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2)课外活动功能不强。没有适当和足够的课外休闲活动,活动场所也缺乏,使学生过多的精力无处宣泄,造成他们三五成群,惹是生非。(3)师生关系日渐淡薄。师生关系疏远、沟通不足,教师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向,导致无法有效地实施辅导,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不到正确引导。
二、赏识教育的优越性
1.通过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可以克服学生的自卑和怯懦,增强自信心;可以维护学生自尊,让学生学会自爱,减少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童年时期曾被认为是教师眼中的智障儿童并劝其退学,可他的母亲却没有放弃他,她鼓励爱因斯坦,给他自信,让他获得成功。
2.赏识教育还可以挖掘学生潜力,做到人尽其才。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其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发掘其天赋。
3.赏识教育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磨练。鼓励学生在失败中顽强地站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家长和教师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做到独立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三、如何运用赏识教育
1.了解和善待学生是赏识的途径。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对学生充分了解。问题学生普遍有厌学的倾向,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要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
2.尊重是赏识的基础。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充满期待和爱护,真正的教师是对学生满怀尊重。赏识就是以尊重学生为基础的爱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对于问题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大多心灵比较敏感和自卑,更希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尊重。教师要积极运用赏识教育,这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个赞赏的眼神,也许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但就是这样,或许就能把原本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的起跑线上,让问题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欣赏、被尊重,从而让他们转变思想,向优秀学生靠拢。
3.把自信还给问题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问题学生,把他们当作最优秀的学生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使之产生自信,学生也一定会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4.适度宽容问题学生。初一(2)班王彭(化名)同学,争强好胜,学习成绩差,以自我为中心,自负且自制力较差,喜欢打架,几乎每天必打,是典型的问题学生。如果教师处理不好,这样的学生极容易走极端。在笔者接手这个班后,对他的“战斗史”装作不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尽量挖掘出他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除此之外,还加强与其父母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家校合作,共同发力,促其思想转变过来,并由此带动其行为的改变。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就是一道明亮的阳光,能驱散问题学生心灵的阴霾。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赏识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尤其对于问题学生,要给予足够的爱护和赏识,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创造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广仁.让阳光普照问题学生[J].新课程研究,2011,(05).
[2]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董胜.赏识教育内涵及学理机制探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03).
关键词:赏识教育;问题学生;尊重;宽容
赏识教育强调的是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对学生多加鼓励,使他们在情绪上得到满足,学习心境保持愉悦,从而产生求知的欲望和情感,强化学习效果。尤其对于问题学生,更需要教师用宽容的胸怀包容,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待,使其有明显的转化。
一、问题学生的成因分析
1.家庭教育的影响。霍金芝教授等人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与儿童问题行为高度相关,父母文化程度低或个体经营者家庭、住房条件差、经济水平低、有不良生活习惯、与长辈共同抚养子女等都是我国中小学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极为不利因素。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和行为对孩子的行为、心理影响最大。
2.学校环境教育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最重要的场所。但学校教育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成长。(1)多数中小学生生活在焦虑紧张之中,这有碍身心发展。很多学校都是以分数和成绩为指挥棒,“重教书、轻育人”,忽视对学生特别是对存在缺点错误的“问题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品德行为的严格训练,从而使他们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学生”。(2)课外活动功能不强。没有适当和足够的课外休闲活动,活动场所也缺乏,使学生过多的精力无处宣泄,造成他们三五成群,惹是生非。(3)师生关系日渐淡薄。师生关系疏远、沟通不足,教师不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动向,导致无法有效地实施辅导,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不到正确引导。
二、赏识教育的优越性
1.通过赏识教育承认差异,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可以克服学生的自卑和怯懦,增强自信心;可以维护学生自尊,让学生学会自爱,减少学生的攻击性行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童年时期曾被认为是教师眼中的智障儿童并劝其退学,可他的母亲却没有放弃他,她鼓励爱因斯坦,给他自信,让他获得成功。
2.赏识教育还可以挖掘学生潜力,做到人尽其才。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给学生正确的指导使其个性特点尽可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也就是说,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兴趣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并发掘其天赋。
3.赏识教育敢于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得到磨练。鼓励学生在失败中顽强地站起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独立性。家长和教师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做到独立完成自己该做的事,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
三、如何运用赏识教育
1.了解和善待学生是赏识的途径。要想搞好教育,就需要对学生充分了解。问题学生普遍有厌学的倾向,若想实现教与学的双赢,要让学生“想学”“乐学”,就必须善待他们。
2.尊重是赏识的基础。真正的教育是对学生充满期待和爱护,真正的教师是对学生满怀尊重。赏识就是以尊重学生为基础的爱的具体表现。尤其是对于问题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他们大多心灵比较敏感和自卑,更希望得到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尊重。教师要积极运用赏识教育,这并不深奥,它也许就是一个赞赏的眼神,也许就是一句温馨的话语。但就是这样,或许就能把原本没有自信的学生推到赛跑的起跑线上,让问题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重视、被欣赏、被尊重,从而让他们转变思想,向优秀学生靠拢。
3.把自信还给问题学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这样的话:“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赏识问题学生,把他们当作最优秀的学生来看待,挖掘他们的闪光点,理解学生、相信学生,不断地鼓励表扬他们,使之产生自信,学生也一定会朝着教师引导的方向前进的。
4.适度宽容问题学生。初一(2)班王彭(化名)同学,争强好胜,学习成绩差,以自我为中心,自负且自制力较差,喜欢打架,几乎每天必打,是典型的问题学生。如果教师处理不好,这样的学生极容易走极端。在笔者接手这个班后,对他的“战斗史”装作不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尽量挖掘出他的闪光点,并加以表扬。除此之外,还加强与其父母的联系和沟通,做好家校合作,共同发力,促其思想转变过来,并由此带动其行为的改变。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就是一道明亮的阳光,能驱散问题学生心灵的阴霾。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真正地赏识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尤其对于问题学生,要给予足够的爱护和赏识,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创造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傅广仁.让阳光普照问题学生[J].新课程研究,2011,(05).
[2]王定华.走进美国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董胜.赏识教育内涵及学理机制探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