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对健康人才的培养要注意一些良好的的原则和方法。德、智、体是联系的一个整体,我们要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发展体育与健康教学。发展体育教学科学观。
[关键词]体育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才,锻炼原则;锻炼方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们体育教研组依据新课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突特里奇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齐莫曼教授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由此,我们认为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称为自主学习。
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通常说的“体质”是指“在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则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活动效能状态。”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类赖以健康生活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人们体质状况的外部表现。体质与健康是同时存在的一对孪生兄弟,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正如现实生活中,不会把一个“体壮如牛”的精神病患者视为健康的人;也不会把一个“排骨架子”的人,说成是健康的人。因此,在确定学校体育本质功能时,我们应始终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才是时代的佼佼者,人才的全面发展应当是健全的体质,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绝非德智体的简单相加。毛泽东同志的著名文章《体育之研究》指出:“夫知识则诚可贵矣,道德亦诚可贵矣”,然而“无体则无德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毛泽东同志的精辟论述了德智体的辩证关系。
四、体育锻炼的一些原则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主要指锻炼参加者,必须抱有明确的锻炼目的,自觉积极地投入于锻炼活动。锻炼中应注意的要点有: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抱有“善其身者无过于体育”的心理环境,克服“劳动可以代替体育”的偏见。锻炼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专一”排除一切杂念。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要指锻炼参加者必须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促进新陈代谢的旺盛,致使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全面发展。锻炼中应注意的要点有:对体育的功能要从生物、教育、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理解。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与安排锻炼内容、方法、运动负荷。
3、经常性原则。经常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参加者要处理好合理的间隙,做到持之以恒,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锻炼中应注意的要点烂醉如泥有长计划、短安排,保存锻炼的衔接性和连续性。要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4、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要指锻炼参加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地进行,不可千篇一律,强行统一。锻炼中应注意的要点有:认真制订锻炼计划,严格执行,适时调整。最好的锻炼形式是独自锻炼,能够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若参加集体项目的活动,则应注意自我调节。那么,光有良好的原则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还应具有良好的锻炼方法。
五、体育锻炼方法
1、重复锻炼法。重复锻炼法主要功能是体育锻炼最基本的方法,它按一定的运动负荷,进行了重复练习,以获得锻炼效果。重复的次数和时间是决定健身效果的关键。过量会疲劳积累,过小则效果不佳。
2、间歇锻炼法。间歇锻炼法主要是指各次锻炼之间有合理的间歇,它是提高锻炼效果的一种锻炼方法。一般来说,后次锻炼应在前次锻炼效果未消退时进行,如间歇时间过长,则意义不大。锻炼的密度高、强度大,间歇时间就应长些,反之,就应短些。
3、变换锻炼法。变换锻炼法主要是指采取变换环境,变换条件、变换要求等,一提高锻炼的举和效果的一种锻炼方法。运用变换法常采用多种辅助性、诱导性和转移性练习,以及采用颜色、乐曲、目光和环境等手段,对调节负荷,提高情绪、强化意向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在思想上确定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明确提出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融进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如学校卫生学、学校健康教育等;把过去以传授竞技运动项目技术为中心,改为传授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与手段为中心,突出融进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尽量把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与健康系列知识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工作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并在体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能自觉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培养健康人才,发展体育与健康教学。
[关键词]体育教育;全面发展的人才,锻炼原则;锻炼方法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指导原则。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体育课程的改革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出台正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制定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我们体育教研组依据新课标,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模式。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突特里奇教授认为: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建构性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为自己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监视、调节、控制由目标和情境特征引导和约束的认知、动机和行为,自主学习活动在学生的个体、环境和总体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美国自主学习研究的著名专家齐莫曼教授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是有计划的或经过练习已达到自动化的,学习的时间是定时而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学生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过程作出自我监控,还能够主动营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由此,我们认为学习动机是自我驱动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选择的,学习策略是自我调节的,学习时间是自我计划和管理的,能对学习结果作出自我评价的学习行为称为自主学习。
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学生体质
通常说的“体质”是指“在遗传性与获得性的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心理因素的综合状况和相对稳定的特征”。而健康则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体质健壮,精力充沛,并具有良好活动效能状态。”体质是人体的质量,是人类赖以健康生活的物质基础;健康是人们体质状况的外部表现。体质与健康是同时存在的一对孪生兄弟,哪一方面出了问题,就不是一个健康的人。正如现实生活中,不会把一个“体壮如牛”的精神病患者视为健康的人;也不会把一个“排骨架子”的人,说成是健康的人。因此,在确定学校体育本质功能时,我们应始终强调“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
三、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人才是时代的佼佼者,人才的全面发展应当是健全的体质,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高尚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有机结合,绝非德智体的简单相加。毛泽东同志的著名文章《体育之研究》指出:“夫知识则诚可贵矣,道德亦诚可贵矣”,然而“无体则无德也。”“体者,为知识之载而为道德之寓者也。”“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则无德智也。”毛泽东同志的精辟论述了德智体的辩证关系。
四、体育锻炼的一些原则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主要指锻炼参加者,必须抱有明确的锻炼目的,自觉积极地投入于锻炼活动。锻炼中应注意的要点有: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道理,抱有“善其身者无过于体育”的心理环境,克服“劳动可以代替体育”的偏见。锻炼过程中务必做到“意念专一”排除一切杂念。
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主要指锻炼参加者必须追求身心的和谐发展,促进新陈代谢的旺盛,致使各系统、器官、组织的全面发展。锻炼中应注意的要点有:对体育的功能要从生物、教育、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理解。根据自身特点,选择与安排锻炼内容、方法、运动负荷。
3、经常性原则。经常性原则主要是指锻炼参加者要处理好合理的间隙,做到持之以恒,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锻炼中应注意的要点烂醉如泥有长计划、短安排,保存锻炼的衔接性和连续性。要养成经常锻炼的习惯。
4、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主要指锻炼参加者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 有针对地进行,不可千篇一律,强行统一。锻炼中应注意的要点有:认真制订锻炼计划,严格执行,适时调整。最好的锻炼形式是独自锻炼,能够切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若参加集体项目的活动,则应注意自我调节。那么,光有良好的原则是不是就可以了呢?当然不是,我们还应具有良好的锻炼方法。
五、体育锻炼方法
1、重复锻炼法。重复锻炼法主要功能是体育锻炼最基本的方法,它按一定的运动负荷,进行了重复练习,以获得锻炼效果。重复的次数和时间是决定健身效果的关键。过量会疲劳积累,过小则效果不佳。
2、间歇锻炼法。间歇锻炼法主要是指各次锻炼之间有合理的间歇,它是提高锻炼效果的一种锻炼方法。一般来说,后次锻炼应在前次锻炼效果未消退时进行,如间歇时间过长,则意义不大。锻炼的密度高、强度大,间歇时间就应长些,反之,就应短些。
3、变换锻炼法。变换锻炼法主要是指采取变换环境,变换条件、变换要求等,一提高锻炼的举和效果的一种锻炼方法。运用变换法常采用多种辅助性、诱导性和转移性练习,以及采用颜色、乐曲、目光和环境等手段,对调节负荷,提高情绪、强化意向等具有一定的作用。
总之,我们要在思想上确定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明确提出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体质与健康。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融进健康教育系列课程,如学校卫生学、学校健康教育等;把过去以传授竞技运动项目技术为中心,改为传授锻炼身体的科学方法与手段为中心,突出融进相应的健康教育知识。尽量把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与健康系列知识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体育与健康教育融为一体,能正确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工作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并在体育教学实际工作中,能自觉地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培养健康人才,发展体育与健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