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当前幼儿美术教学内容及形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变化。将主题绘画引入幼儿美术教学中成为教师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手段。主题绘画的引入对幼儿成长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提升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绘画思维;另一方面,有助于幼儿合作能力的提升。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是人意识思想及能力基础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经验及生活经验较少,身心还未成熟,对外界有极为浓厚的好奇及探索欲望,当幼儿想要对外界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想法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会通过绘画及涂鸦表达自我。
主题绘画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兴趣爱好以及具体的教学标准所创设的主题性绘画活动。在主题绘画中,教师应注意调节好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想法,要鼓励幼儿在了解主题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创设绘画主题时,教师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保证主题帖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并以此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创造基础,使之能够结合生活,展开想象,从而降低幼儿的绘画抵触性,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幼儿的绘画能力。
(一)激发幼儿想象能力
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让幼儿凭空想象出一些不存在的事情。针对还未具备一定思维能力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降低教学标准,鼓励幼儿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联想及创新,强化自身的想象基础。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是其表达自己心情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主题绘画则能更好地把幼儿的情感和思想融合到一起,然后展现出来。由此可见,主题绘画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思路及视野,从而更好地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
客观来说,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基于观察及分析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使之能够养成自主观察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观察教室内的事物,分析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也可以鼓励幼儿回忆在自己上学的路上都会看到哪些风景,见到哪些商店,路上的行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激活幼儿记忆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要再鼓励幼儿加以想象以及创新。
以“梦想的小屋”这一主题绘画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回想家中有哪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事物。比如,大大的落地窗、毛茸玩具或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小赛车等;之后,教师再鼓励幼儿融入自己的想法,描绘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小屋,例如在房顶上生长着向日葵,房子的盖子是巧克力等。这些想象能够带给幼儿极大的快乐,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喜欢的事物,从而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以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给予一定的帮助,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二)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主题绘画活动有效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及交际能力。在自主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并不能直接通过主题联想到自己想要画的内容,也不会直接向教师寻求帮助,他们大多会先观察其他小朋友,也会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沟通,比如自己想要画什么,对方想要画什么等。总之,在明确了一个绘画主题后,幼儿会下意识地和身边的小朋友沟通,再根据这一主题探讨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经历。
例如,在以“快乐的一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可能会彼此交流自己在假日时都做了哪些事情,爸爸妈妈带自己吃了什么样的食物,见到了什么样的人。部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因为没有提前思考而中断绘画,此时其大多也会寻求周围小朋友的帮助,询问对方接下来画什么,而不会向教师寻找建议。班级里也会有在群体中起带头作用及引导作用的幼儿,他们会在教师日常行为的熏陶下,主动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小朋友。比如,有的幼儿想要画出自己在动物园见到的小动物,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下笔。此时,在群体中起带头作用及引导作用的幼儿就会主动帮助其继续作画。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合作,增强自身的绘画水平及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在幼儿展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细心观察。如果有些幼儿存在矛盾或者不良情绪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其帮助引导,使之逐渐稳定自己的情绪,并主动参与和其他小朋友的探讨行列中,逐步增强自己的参与意识及合作创造能力。
(三)欣赏评价幼儿作品
在幼儿主题绘画过程中,幼儿不希望教师参与到自己的绘画中,不希望教师过多的干扰。但是在作品完成后,幼儿会希望得到教师的赞美以及认可。作为课堂的主要引导者,在美术主题绘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好教学评价及教学总结的工作,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并提升幼儿的绘画技巧。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原则。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创作出的作品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欣赏和评价。与此同时,在评价中,教师也需要适当转换自己的位置,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评判幼儿作品质量的高低,而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真正融入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的世界。
美术教学活动涉及多个不同的环节,而评价只是其中的一环,但其影响是其他环节无法比拟的。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不能单纯地注重画得像不像,构图是否合理,颜色搭配是否协调,而是要关注这些画作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是否能够展现幼儿的实际心理态度。幼儿年龄较小,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点,想要得到他人的赞美。如果教师在评价时过多指出幼儿作品中的错误,很容易伤害幼儿的心理,甚至会使其因此而抵触美术学习,产生自卑心理。除此之外,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在完成教师评价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评价或者进行相互评价,借此强化幼儿的自信心及自我认同感,也可以促进幼儿彼此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幼儿的作品上传到班级群或者幼儿园网站中,让更多的家长及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欣赏浏览,增强幼儿的创作热情,强化幼儿的自我展示欲望。
综上所述,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主题绘画的形式引导幼儿开展活动,有助于幼儿观察能力、想象力及合作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主题绘画与美术教学合理整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综合思维的稳定形成。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也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评价工作,以此生活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幼儿阶段是人一生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是人意识思想及能力基础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社会经验及生活经验较少,身心还未成熟,对外界有极为浓厚的好奇及探索欲望,当幼儿想要对外界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想法时,由于表达能力有限,会通过绘画及涂鸦表达自我。
主题绘画的概念
主题绘画指的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兴趣爱好以及具体的教学标准所创设的主题性绘画活动。在主题绘画中,教师应注意调节好自己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要过多地干涉幼儿的想法,要鼓励幼儿在了解主题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象,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创造力以及合作能力。除此之外,在创设绘画主题时,教师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尽量保证主题帖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并以此为幼儿提供一定的创造基础,使之能够结合生活,展开想象,从而降低幼儿的绘画抵触性,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幼儿的绘画能力。
主题绘画在幼儿美术
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幼儿想象能力
幼儿想象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让幼儿凭空想象出一些不存在的事情。针对还未具备一定思维能力的幼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适当降低教学标准,鼓励幼儿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联想及创新,强化自身的想象基础。对于幼儿来说,美术是其表达自己心情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主题绘画则能更好地把幼儿的情感和思想融合到一起,然后展现出来。由此可见,主题绘画可以帮助幼儿拓展思路及视野,从而更好地丰富他们的想象空间。
客观来说,美术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基于观察及分析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使之能够养成自主观察的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观察教室内的事物,分析他们都有什么样的特点,也可以鼓励幼儿回忆在自己上学的路上都会看到哪些风景,见到哪些商店,路上的行人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在激活幼儿记忆基础的前提下,教师要再鼓励幼儿加以想象以及创新。
以“梦想的小屋”这一主题绘画为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鼓励幼儿回想家中有哪些自己比较喜欢的事物。比如,大大的落地窗、毛茸玩具或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小赛车等;之后,教师再鼓励幼儿融入自己的想法,描绘一个自己更喜欢的小屋,例如在房顶上生长着向日葵,房子的盖子是巧克力等。这些想象能够带给幼儿极大的快乐,也能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喜欢的事物,从而在后续的教学活动中以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对幼儿进行适时的引导,并给予一定的帮助,拉近彼此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二)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主题绘画活动有效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及交际能力。在自主创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很多幼儿并不能直接通过主题联想到自己想要画的内容,也不会直接向教师寻求帮助,他们大多会先观察其他小朋友,也会与其他小朋友交流沟通,比如自己想要画什么,对方想要画什么等。总之,在明确了一个绘画主题后,幼儿会下意识地和身边的小朋友沟通,再根据这一主题探讨自己在生活中是否有類似的经历。
例如,在以“快乐的一天”为主题的绘画活动中,幼儿可能会彼此交流自己在假日时都做了哪些事情,爸爸妈妈带自己吃了什么样的食物,见到了什么样的人。部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会因为没有提前思考而中断绘画,此时其大多也会寻求周围小朋友的帮助,询问对方接下来画什么,而不会向教师寻找建议。班级里也会有在群体中起带头作用及引导作用的幼儿,他们会在教师日常行为的熏陶下,主动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小朋友。比如,有的幼儿想要画出自己在动物园见到的小动物,但是又不知道如何下笔。此时,在群体中起带头作用及引导作用的幼儿就会主动帮助其继续作画。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幼儿可以更加深入地交流合作,增强自身的绘画水平及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在幼儿展开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并细心观察。如果有些幼儿存在矛盾或者不良情绪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其帮助引导,使之逐渐稳定自己的情绪,并主动参与和其他小朋友的探讨行列中,逐步增强自己的参与意识及合作创造能力。
(三)欣赏评价幼儿作品
在幼儿主题绘画过程中,幼儿不希望教师参与到自己的绘画中,不希望教师过多的干扰。但是在作品完成后,幼儿会希望得到教师的赞美以及认可。作为课堂的主要引导者,在美术主题绘画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好教学评价及教学总结的工作,激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并提升幼儿的绘画技巧。在对幼儿的作品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因材施教原则。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想法,也有不同的特点,他们创作出的作品不可能千篇一律,所以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去欣赏和评价。与此同时,在评价中,教师也需要适当转换自己的位置,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评判幼儿作品质量的高低,而是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上,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作品,真正融入幼儿的心理,了解幼儿的世界。
美术教学活动涉及多个不同的环节,而评价只是其中的一环,但其影响是其他环节无法比拟的。在评价幼儿作品时,教师不能单纯地注重画得像不像,构图是否合理,颜色搭配是否协调,而是要关注这些画作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是否能够展现幼儿的实际心理态度。幼儿年龄较小,具有极为鲜明的个性特点,想要得到他人的赞美。如果教师在评价时过多指出幼儿作品中的错误,很容易伤害幼儿的心理,甚至会使其因此而抵触美术学习,产生自卑心理。除此之外,在评价中,教师要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在完成教师评价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评价或者进行相互评价,借此强化幼儿的自信心及自我认同感,也可以促进幼儿彼此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将幼儿的作品上传到班级群或者幼儿园网站中,让更多的家长及其他班级的小朋友欣赏浏览,增强幼儿的创作热情,强化幼儿的自我展示欲望。
综上所述,在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应用主题绘画的形式引导幼儿开展活动,有助于幼儿观察能力、想象力及合作表达能力的提升。在教学中,教师应将主题绘画与美术教学合理整合起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使幼儿综合思维的稳定形成。除此之外,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也需要做好相应的教学评价工作,以此生活教学活动促进幼儿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