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的先进分子,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建立“四全体系”,探索构建高校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
关键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对提高学生党员整体素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高校党组织普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但是,“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1]与之相适应,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差异性、多变性日益增强,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偏差、身份意识淡泊、宗旨意识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在先进性的体现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出现若干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工作实际,通过建立“四全体系”,即全过程教育培养体系、全方位实践平台体系、全面化监督约束体系和全要素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构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全过程教育培养体系,奠定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全过程教育培养体系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途径加强学生党员的跟踪式培养,纵向上不留教育盲区、横向上贯通政治思想、能力表现,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分层次递进培养。纵向上从大一到大四、从入党前到入党后、从入党积极分子到中共正式党员,实行阶段式、递进式的培养路径,构建全程教育、持续教育、跟踪教育的培养体系。二是分类别精准培养。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应围绕学生特点与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针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新生党员、毕业生党员、研究生党员等不同类别的党员群体开展针对性教育培养,大力提升教育实效。三是多途径创新培养,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不断开拓教育渠道、创新教育形式、改善教育方法。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将“两微一端”、“学习强国”、H5等新媒体融入教育培养全过程;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发现榜样等实践活动提升教育生动性、感染力;通过组织“微党课”大赛、红色情景剧体验等形式促使学生党员自主参与、自我教育。
二、建立全方位实践平台体系,畅通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的先进作用、学习工作岗位的表率作用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上”[3]。而这种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途径支撑。搭建全方位实践平台体系,能够为学生党员提供充分的实践载体和实践阵地,将学生党员的潜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保证学生党员在学习科研、校園文化、公益服务等多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开展“师长领航”工程,建立党员联系新生班级、新生宿舍制度,以学生党员“进班级、进宿舍、进自习室”为载体,搭建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党员要主动关心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在新生大学生活起航阶段给予正向引领、正向激励,充分展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二是开展“服务先行”工程,为学生党员搭建服务同学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工作平台。设置党员帮扶岗,针对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经济困难等特殊关注的学生群体,采取党员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引导党员走进社会开展志愿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三是开展“示范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影响、带动和教育作用。以“先锋讲坛”等形式为依托,挖掘党员在思想作风、学习科创、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典型榜样,通过宣讲的形式由点及面加强示范引领。
三、建立全面化监督约束体系,确保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效
针对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高校党组织需要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确保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本色。
一是加强组织约束,以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抓好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组织生活,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的坚强阵地,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强制度约束,完善党员学习、民主评议党员、新生党员审查、党员目标责任制、党员承诺等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建立起规范、公开、公正的党员约束体系,使在教育管理党员过程中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三是建立监督约束,通过学生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党员示范寝挂牌、设置党员意见箱等形式,使学生党员全方面、长期性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时刻树立学生党员的良好风貌。
四、建立全要素评价激励体系,提高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主性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能够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外部支持和内在动力,是促进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手段。
一是建立科学化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营造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导向环境。在考评内容上,涵盖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组织纪律、校园活动参与度、服务表现等多方面的要素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在考评方式上,应建立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和组织评定四维评价模型,对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客观评价。在考评时间上,坚持经常性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日常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学习工作情况,同时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学生党员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二是建立反馈机制,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使学生党员能够及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进一步
提升自身素质、强化责任意识。三是加强激励措施,提升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主性。通过“优秀党员”、“党员先锋”等荣誉表彰,为学生党员提供树立榜样的驱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奉献意识、担当意识,培养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Z].2004-08-26
[2]李婧崴.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7):64-68.
[3]陈德喜. 论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的构建[J]. 高校党建,2006(10):22-23.
关键词: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
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学生群体中的先进分子,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基础工程。在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对提高学生党员整体素质,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造就新时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高校党组织普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但是,“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1]与之相适应,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差异性、多变性日益增强,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存在偏差、身份意识淡泊、宗旨意识淡化、社会责任感缺失、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在先进性的体现和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出现若干问题。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建设,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结合笔者所在学院的工作实际,通过建立“四全体系”,即全过程教育培养体系、全方位实践平台体系、全面化监督约束体系和全要素考核评价体系,探索构建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全过程教育培养体系,奠定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出,人的认识的提高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2]全过程教育培养体系通过分层次、分类别、多途径加强学生党员的跟踪式培养,纵向上不留教育盲区、横向上贯通政治思想、能力表现,全面提升学生党员综合素质,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一是分层次递进培养。纵向上从大一到大四、从入党前到入党后、从入党积极分子到中共正式党员,实行阶段式、递进式的培养路径,构建全程教育、持续教育、跟踪教育的培养体系。二是分类别精准培养。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应围绕学生特点与成长规律,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针对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委员、新生党员、毕业生党员、研究生党员等不同类别的党员群体开展针对性教育培养,大力提升教育实效。三是多途径创新培养,结合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不断开拓教育渠道、创新教育形式、改善教育方法。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将“两微一端”、“学习强国”、H5等新媒体融入教育培养全过程;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发现榜样等实践活动提升教育生动性、感染力;通过组织“微党课”大赛、红色情景剧体验等形式促使学生党员自主参与、自我教育。
二、建立全方位实践平台体系,畅通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
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的先进作用、学习工作岗位的表率作用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上”[3]。而这种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途径支撑。搭建全方位实践平台体系,能够为学生党员提供充分的实践载体和实践阵地,将学生党员的潜在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保证学生党员在学习科研、校園文化、公益服务等多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开展“师长领航”工程,建立党员联系新生班级、新生宿舍制度,以学生党员“进班级、进宿舍、进自习室”为载体,搭建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学生党员要主动关心新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情况,在新生大学生活起航阶段给予正向引领、正向激励,充分展示“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良好形象。二是开展“服务先行”工程,为学生党员搭建服务同学发展和服务社会的工作平台。设置党员帮扶岗,针对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经济困难等特殊关注的学生群体,采取党员一对一、一对多的结对帮扶;引导党员走进社会开展志愿服务,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深刻理解党的宗旨和党员义务。三是开展“示范引领”工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影响、带动和教育作用。以“先锋讲坛”等形式为依托,挖掘党员在思想作风、学习科创、社会实践等方面的典型榜样,通过宣讲的形式由点及面加强示范引领。
三、建立全面化监督约束体系,确保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效
针对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高校党组织需要完善监督约束机制,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确保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落到实处,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本色。
一是加强组织约束,以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为切入点,抓好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谈心谈话、批评与自我批评等组织生活,使党支部成为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的坚强阵地,充分发挥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二是加强制度约束,完善党员学习、民主评议党员、新生党员审查、党员目标责任制、党员承诺等制度建设,提升制度执行力,建立起规范、公开、公正的党员约束体系,使在教育管理党员过程中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三是建立监督约束,通过学生党员佩戴党徽亮身份、党员示范寝挂牌、设置党员意见箱等形式,使学生党员全方面、长期性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时刻树立学生党员的良好风貌。
四、建立全要素评价激励体系,提高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主性
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能够为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外部支持和内在动力,是促进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手段。
一是建立科学化量化考核评价体系,营造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导向环境。在考评内容上,涵盖思想政治素质、理论素养、组织纪律、校园活动参与度、服务表现等多方面的要素标准,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量化指标。在考评方式上,应建立党员自评、党员互评、群众评议和组织评定四维评价模型,对学生党员进行全方位客观评价。在考评时间上,坚持经常性考核与定期考核相结合,日常及时了解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作风和学习工作情况,同时结合年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对学生党员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二是建立反馈机制,注重对考核结果的运用,使学生党员能够及时总结成绩、发现问题,进一步
提升自身素质、强化责任意识。三是加强激励措施,提升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主性。通过“优秀党员”、“党员先锋”等荣誉表彰,为学生党员提供树立榜样的驱动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奉献意识、担当意识,培养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Z].2004-08-26
[2]李婧崴. 高校学生党员全程化培养体系的构建[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7):64-68.
[3]陈德喜. 论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长效机制的构建[J]. 高校党建,2006(1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