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向前推进,医疗市场的多元化格 局初露端倪,而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改的一大主题,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资料表明, 在上海比较完善的医疗体系中,社区卫生服务点已达422个,这不仅仅是数量意义上的叠加 ,更重要的是反映了当代人民对医疗卫生保健需求的日益增长。
应运而生的塘桥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一所一级甲等医院,2001年,被 列入上海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之一。现有建筑面积4197平方米,职工117人 ,医技人员87人,其中中级人员以上21人。日均门急诊人次500号左右,病房核定床位74张 ,设有老年康复护理综合病房和肛肠病专科病房,并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中心 ”地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塘桥街道所属范围,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社区户籍人口5.5 万余人。
早在1997年,“中心”既与塘桥街道建立了由“中心”及仁济医院东部、儿童医学中心 、市残康中心和街道所属民政、妇联、残联及地区的物业、房产等单位组成的“社区健康协 调委员会”(后改名为“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协调机构,制定了《塘桥街道社区卫生 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形成了“街道搭台、卫生唱戏、居委参与、各方协调”的社区卫生管 理体系,并先后在浦东新区兰高、塘东、宁阳、塘二村及仁恒广场开设了5个卫生服务点, 目前,巡回医疗点遍布各居民小区,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屡有建树的吕建龙院长认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基层医院 的功能转换,使基层医疗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换 ,医务人员由坐等病人到主动上门服务,从单一的内、外科向医疗、预防、康复运动等全科 转换,服务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利于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社区居民通过全 科医生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不断地接受疾病预防知识,减少了疾病的复发。有利于满足不同 人群的服务需求,全科医生随时上门服务,定期在社区开设各类医疗预防的专题讲座,为妇 儿保健、老年保健、残疾人康复及慢性病随访提供了方便与实惠。有利于推进医保制度的改 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上下级医院实行双问转诊制度,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 ,既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又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多年来,“中心”始终以健康为主题,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 、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脆弱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社区基 本卫生需求为目的,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在不断的探索和 创新中,逐步建立了“中心”的服务特色:
——推行全科医生家庭户籍保健制。对家庭人员进行常规医疗咨询服务、健康教育、慢 性病干预及电话随访,使社区居民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探索残疾人示范街道的试点工作。为各种肢残、精神残、聋哑人等提供服务和培训 ,社区医生积极参与、关心,帮助指导残人康复,对人生树立信心。
——积极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科研工作。针对当前糖尿病发病率增高趋势,社区医生开 展以人为本,采用三级防治制定一系列宣传、预防、干预、治疗措施,控制发病率。
——建立社区卫生教育基地。分期分批接受二医大新华卫校护士班及仁济临床学院应届 专科生来“中心”参加社区的实习培训。
“中心”卓有成效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仅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并得到了各级政 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首肯。自1995年以来,“中心”连续三届获得浦东新区文明单位光荣称 号,连续两届获得浦东新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及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基地,“中心”党支部 连续三届获得浦东新区先进党支部称号。
为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中心”根据不同部门的岗位要求,建立了员 工“能进能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充满竞争活力的运行机制,对原有的三科一室的设 置进行了结构重组,改变了原来单一医疗预防,后勤管理的机构,增加了适合开展预防保健 、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协调和管理内容,逐步完善了全科医生的 工作要求,为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加快全科队伍的建设,“中心”通过脱产与业余结合,院内与院外相连贯的方法,多渠道培养全科人才,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内涵有所提高,并先后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及各站(点)的工作条例,形成规模服务的制度,以团队形式为5个综合卫生服务点配备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及防保人员。加强对社区综合卫生服务点的管理,搞好联合体院际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优势互补,拓展卫生服务的功能。
吕建龙院长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长期、连续、有效、合理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应当结合本地区不同的人群,从促进健康着手,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宣传与教育,继续不断地拓展服务领域,使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应运而生的塘桥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一所一级甲等医院,2001年,被 列入上海市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试点单位之一。现有建筑面积4197平方米,职工117人 ,医技人员87人,其中中级人员以上21人。日均门急诊人次500号左右,病房核定床位74张 ,设有老年康复护理综合病房和肛肠病专科病房,并拥有一批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中心 ”地处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塘桥街道所属范围,辖区面积5.2平方公里,社区户籍人口5.5 万余人。
早在1997年,“中心”既与塘桥街道建立了由“中心”及仁济医院东部、儿童医学中心 、市残康中心和街道所属民政、妇联、残联及地区的物业、房产等单位组成的“社区健康协 调委员会”(后改名为“社区健康促进委员会”)的协调机构,制定了《塘桥街道社区卫生 服务工作实施意见》,形成了“街道搭台、卫生唱戏、居委参与、各方协调”的社区卫生管 理体系,并先后在浦东新区兰高、塘东、宁阳、塘二村及仁恒广场开设了5个卫生服务点, 目前,巡回医疗点遍布各居民小区,为“中心”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 基础。
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屡有建树的吕建龙院长认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基层医院 的功能转换,使基层医疗由过去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换 ,医务人员由坐等病人到主动上门服务,从单一的内、外科向医疗、预防、康复运动等全科 转换,服务的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利于社区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增强,社区居民通过全 科医生的悉心指导与帮助,不断地接受疾病预防知识,减少了疾病的复发。有利于满足不同 人群的服务需求,全科医生随时上门服务,定期在社区开设各类医疗预防的专题讲座,为妇 儿保健、老年保健、残疾人康复及慢性病随访提供了方便与实惠。有利于推进医保制度的改 革,在社区卫生服务中,上下级医院实行双问转诊制度,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 ,既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又降低了病人的医疗费用。
多年来,“中心”始终以健康为主题,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 、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和脆弱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问题,满足社区基 本卫生需求为目的,提供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在不断的探索和 创新中,逐步建立了“中心”的服务特色:
——推行全科医生家庭户籍保健制。对家庭人员进行常规医疗咨询服务、健康教育、慢 性病干预及电话随访,使社区居民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探索残疾人示范街道的试点工作。为各种肢残、精神残、聋哑人等提供服务和培训 ,社区医生积极参与、关心,帮助指导残人康复,对人生树立信心。
——积极开展社区糖尿病防治科研工作。针对当前糖尿病发病率增高趋势,社区医生开 展以人为本,采用三级防治制定一系列宣传、预防、干预、治疗措施,控制发病率。
——建立社区卫生教育基地。分期分批接受二医大新华卫校护士班及仁济临床学院应届 专科生来“中心”参加社区的实习培训。
“中心”卓有成效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不仅深受广大社区居民的欢迎,并得到了各级政 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首肯。自1995年以来,“中心”连续三届获得浦东新区文明单位光荣称 号,连续两届获得浦东新区拥军优属先进单位及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基地,“中心”党支部 连续三届获得浦东新区先进党支部称号。
为使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中心”根据不同部门的岗位要求,建立了员 工“能进能出、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等充满竞争活力的运行机制,对原有的三科一室的设 置进行了结构重组,改变了原来单一医疗预防,后勤管理的机构,增加了适合开展预防保健 、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及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协调和管理内容,逐步完善了全科医生的 工作要求,为社区常见病、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为加快全科队伍的建设,“中心”通过脱产与业余结合,院内与院外相连贯的方法,多渠道培养全科人才,使社区卫生服务的质量内涵有所提高,并先后制定了社区卫生服务及各站(点)的工作条例,形成规模服务的制度,以团队形式为5个综合卫生服务点配备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及防保人员。加强对社区综合卫生服务点的管理,搞好联合体院际工作,充分利用社区卫生资源,优势互补,拓展卫生服务的功能。
吕建龙院长表示,社区卫生服务是一项长期、连续、有效、合理的一体化综合服务,应当结合本地区不同的人群,从促进健康着手,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宣传与教育,继续不断地拓展服务领域,使社区卫生服务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