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是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它不仅拓宽了教育时空的界限,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增强感受、理解、表现音乐的能力,从而优化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欣赏;优化;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且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也专门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被动、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只有改变教学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需要,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音乐教学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音乐活动中去,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授欣赏课《苗岭的早晨》时,由于学生并不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制作了一个小短片,将苗族的风景、建筑、服饰和节日舞蹈等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边看边欣赏乐曲,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再如,《狼牙山五壮士》是一首描绘抗战时期我军某班五名战士坚守阵地,宁死不屈的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场面,可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ychler)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例如:在讲《吹起羌笛跳锅庄》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羌族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画面,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仿佛已经让他们踏上了那片神奇的土地,他们被羌族神秘而深邃的文化深深的吸引了,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兴趣,进入情境。随后我又播放了羌族表演的锅庄舞蹈的片段,并亲自教学生学跳几个典型的舞蹈动作,由于学生的兴趣已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他们跳的特别投入,通过多媒体,学生在一节课里了解了羌族的文化、民歌、乐器、舞蹈等大量的知识内容,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对音乐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三、优化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是未来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同时带来了色彩感、动感、情感、美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欣赏;优化;教学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新课标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和学习方式。且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也专门对教学过程与方法提出了明确要求,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这一切,旨在改变过去被动、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在亲身体验或实际模仿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主动学习。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只有改变教学策略,转变学习方式,才能适应当前课改的需要,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音乐教学的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音乐活动中去,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舞台。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例如,在教授欣赏课《苗岭的早晨》时,由于学生并不了解苗族的风土人情,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制作了一个小短片,将苗族的风景、建筑、服饰和节日舞蹈等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边看边欣赏乐曲,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再如,《狼牙山五壮士》是一首描绘抗战时期我军某班五名战士坚守阵地,宁死不屈的决战情景的琵琶独奏曲,在欣赏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乐曲表现的那种四面楚歌,悲切壮烈,气吞山河的场面,可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的片段剪辑下来,配上乐曲,让学生边看边听,营造一个如临其境的欣赏环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战场,从而更好的理解乐曲表现的涵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直观形象,突破难点
著名心理学家特瑞赤拉(Treychler)通过大量的心理学实验证实:人们通过视觉和听觉获得的信息,占从外界获得的所有信息的94%,这充分说明人类的视觉和听觉特别是视觉对学习的重要作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将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例如:在讲《吹起羌笛跳锅庄》一课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羌族的风土人情、饮食文化等画面,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仿佛已经让他们踏上了那片神奇的土地,他们被羌族神秘而深邃的文化深深的吸引了,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兴趣,进入情境。随后我又播放了羌族表演的锅庄舞蹈的片段,并亲自教学生学跳几个典型的舞蹈动作,由于学生的兴趣已被极大的调动起来,他们跳的特别投入,通过多媒体,学生在一节课里了解了羌族的文化、民歌、乐器、舞蹈等大量的知识内容,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对音乐有了非常深刻的了解。
三、优化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创造是现代教育的主题,是学生发挥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表现,培养学生创造力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的教学目标上就有(能够将成语、短句、诗歌或歌词用不同的节奏、速度、力度等加以表现。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是即兴地做动作。能够用课堂乐器或其他音源即兴配合音乐故事和音乐游戏。能够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声音或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音源,创作1—2小节节奏或旋律。)的要求。因此,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听音乐,用线条、色块、图形记录;听音乐,即兴创作舞蹈动作;看图片,为图片配声音;看舞蹈,说出可以用哪首歌曲为舞蹈伴奏。经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学习音乐、创作音乐作品的能力。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音乐教学是未来音乐教学的发展趋势,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同时带来了色彩感、动感、情感、美感,给音乐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而极大的提高了音乐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