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计算也是基本的数学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计算能力更为重要。本文针对如何提高小学生笔算能力和提高学生集中注意力,注重学生知识概念的巩固,关注学困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笔算能力;计算方法
引言:
笔算是随着加减乘除的诞生而衍生的算法,笔算对于加减乘除的运算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对于现在的小学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吸收新知识,熟练地使用新技能,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維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目前小学笔算课堂存在的问题
从数学试卷的分数分布来看,100分的试卷中笔算占据15分左右,并且其中还有一些关于应用运算的习题并没有算入其中,我们可以看出笔算对于小学生的重大意义。目前中年级小学生对于笔算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在笔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结合笔算教学对现在中年级的小学笔算教学的现状研究,找出笔算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精力无法集中
学生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中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抄错题的情况,例如数字抄错,将“6”写作“8”,将“26”写成“62”;没有看清加减乘除,导致运算出现错误,弄乱“加”与“乘”,“减”与“除”的含义,遗漏重要的信息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差,对知识的感知不准确。中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不准确,小学生的精力不能够很好地集中在一起,所以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会遗漏一些数学元素,例如计算过程中忘记写余数。
小学生的记忆处于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在记忆知识的时候难免会存在问题。中年级的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还在初步的形成阶段,所以有时候不能准确地把控数学细节,比如会遗忘一些简单的数字,计算过程中遗忘之前的问题。此外,中年级的小学生的口算准确度以及笔算的能力都待加强。
(二)概念不清和算理不明
算法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算法分析,通过固定的定律性质从中不断的延伸,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准确的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把握算法的重要性,打好计算基础,才能够为高年级学习高级运算算理做准备,算法算理缺一不可,但是中年级的小学生算理不明。
(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没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家长会帮学生审题、列算式、验算等,这种现象对孩子培养自己的算术能力有很大的阻碍,时间一长,就会通过考试等途径出现问题。这种问题到了三年级后就会越来越严重,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阅读审题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笔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来提高中段小学生的笔算能力。
(一)通过小游戏提升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精力
老师可以通过做一些小游戏或者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来让学生充分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教师可以采用闯关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各种不同图案来让学生进行验算,计算完成就可以让图案更加完整,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用书》中指出,“笔算是直观的形象感受,抽象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笔算体验中,应该充分的建立过程概念,例如笔算过程、公式的过程等要一步一步的算出题目,规范地给出结论和答案,并且要求学生每一步都不能出错,环环相扣,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细心,让孩子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章节,让孩子从除法的本质入手,一步一步地教授孩子除法,可以通过想象的方法引起孩子兴趣,60÷3=20,可以帮助学生想象成6个10除以3是2个10,一点点激发孩子兴趣。
(二)及时批改,纠正孩子概念和算理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及时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好的检验方式是通过基础性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遇到学生犯了比较低级的错误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并且要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及时整改,个别学生的错误,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及时指出问题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可以看出,孩子在计算20×20的时候,会出现计算出40掉一个零的情况,应该对孩子从概念入手,从算术的方面一步步推导。
(三)关注学困生,提升学生积极性
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计算的不明确和不熟练,因此,在对待有算术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额外制定一份计划:对其进行突击形式的强化练习并且要认真负责的对其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让学困生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的目的。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较为简单的习题。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布置这种27×28这种计算比较复杂的习题,可以先慢慢的10×15这种简单的计算习题入手,一步步培养孩子的信心,再适当增加难度,从而让学困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有慢慢的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才能引导学生慢慢地走向成功,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在家里细心地鼓励引导,需要老师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习惯,并且也需要学生自己在计算上面下功夫,小学生对于学习有着比较模糊的认知,所以,家长和老师的教导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闫永芳.提高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有效策略研究——口算、估算、笔算三算整合提高计算准确率[J].宁夏教育,2019,03:71-72.
[2]侯沙沙.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陈丽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灵活选择算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47+249.
关键词:小学数学;笔算能力;计算方法
引言:
笔算是随着加减乘除的诞生而衍生的算法,笔算对于加减乘除的运算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对于现在的小学年级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不能够很好地吸收新知识,熟练地使用新技能,计算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思維能力和应变能力,对其自身的长远发展有重大意义。
一、目前小学笔算课堂存在的问题
从数学试卷的分数分布来看,100分的试卷中笔算占据15分左右,并且其中还有一些关于应用运算的习题并没有算入其中,我们可以看出笔算对于小学生的重大意义。目前中年级小学生对于笔算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在笔算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通过结合笔算教学对现在中年级的小学笔算教学的现状研究,找出笔算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精力无法集中
学生在做计算题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中年级的学生普遍存在抄错题的情况,例如数字抄错,将“6”写作“8”,将“26”写成“62”;没有看清加减乘除,导致运算出现错误,弄乱“加”与“乘”,“减”与“除”的含义,遗漏重要的信息等。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小学生的感知能力差,对知识的感知不准确。中年级的小学生对于各种事物的认知不准确,小学生的精力不能够很好地集中在一起,所以小学生在计算的时候,会遗漏一些数学元素,例如计算过程中忘记写余数。
小学生的记忆处于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中,在记忆知识的时候难免会存在问题。中年级的小学生的记忆能力还在初步的形成阶段,所以有时候不能准确地把控数学细节,比如会遗忘一些简单的数字,计算过程中遗忘之前的问题。此外,中年级的小学生的口算准确度以及笔算的能力都待加强。
(二)概念不清和算理不明
算法从宏观意义上来说,就是一种算法分析,通过固定的定律性质从中不断的延伸,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准确的算出正确的答案,因此,对于中年级的小学生而言,把握算法的重要性,打好计算基础,才能够为高年级学习高级运算算理做准备,算法算理缺一不可,但是中年级的小学生算理不明。
(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家长没有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家长会帮学生审题、列算式、验算等,这种现象对孩子培养自己的算术能力有很大的阻碍,时间一长,就会通过考试等途径出现问题。这种问题到了三年级后就会越来越严重,学生无法形成自己的计算能力和阅读审题以及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提高学生笔算能力的教学策略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来提高中段小学生的笔算能力。
(一)通过小游戏提升学生兴趣,集中学生精力
老师可以通过做一些小游戏或者利用一些课余时间来让学生充分学习数学知识,通过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乐趣。教师可以采用闯关的方式,在黑板上画出各种不同图案来让学生进行验算,计算完成就可以让图案更加完整,从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用书》中指出,“笔算是直观的形象感受,抽象的计算方法”,学生在笔算体验中,应该充分的建立过程概念,例如笔算过程、公式的过程等要一步一步的算出题目,规范地给出结论和答案,并且要求学生每一步都不能出错,环环相扣,这就需要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授的过程中,有足够的耐心和足够的细心,让孩子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例如,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这一章节,让孩子从除法的本质入手,一步一步地教授孩子除法,可以通过想象的方法引起孩子兴趣,60÷3=20,可以帮助学生想象成6个10除以3是2个10,一点点激发孩子兴趣。
(二)及时批改,纠正孩子概念和算理
教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及时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好的检验方式是通过基础性的习题检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在遇到学生犯了比较低级的错误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出现这种错误的原因,并且要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的关键,让学生及时整改,个别学生的错误,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及时指出问题并给予鼓励,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概念。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可以看出,孩子在计算20×20的时候,会出现计算出40掉一个零的情况,应该对孩子从概念入手,从算术的方面一步步推导。
(三)关注学困生,提升学生积极性
学困生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计算的不明确和不熟练,因此,在对待有算术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额外制定一份计划:对其进行突击形式的强化练习并且要认真负责的对其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达到让学困生跟上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的目的。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较为简单的习题。例如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给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布置这种27×28这种计算比较复杂的习题,可以先慢慢的10×15这种简单的计算习题入手,一步步培养孩子的信心,再适当增加难度,从而让学困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只有慢慢的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才能引导学生慢慢地走向成功,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在家里细心地鼓励引导,需要老师在学校里培养良好的习惯,并且也需要学生自己在计算上面下功夫,小学生对于学习有着比较模糊的认知,所以,家长和老师的教导是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闫永芳.提高小学数学计算准确率的有效策略研究——口算、估算、笔算三算整合提高计算准确率[J].宁夏教育,2019,03:71-72.
[2]侯沙沙.小学生数学运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3]陈丽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灵活选择算法[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