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建立,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自然就成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头等大事。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在此文件中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也必将成为今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一时,“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最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当下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落到实处。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核心素养”?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核心素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育部颁发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内涵直接指向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觉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充分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打好数学基础、感受数学的应用,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态度入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思考的氛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这样就把教学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教学“体积和容积”时,利用从粉笔盒抽出粉笔和放回粉笔的动态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还有在学习“搭一搭”时,老师先出示两幅从物体前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前面:右面: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知道有多种可能的情况,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形状。最后,大家通过想一想、搭一搭确定了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2.精心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应以合情推理为主。“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推理策略。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老师要求学生把圆柱形的胡萝卜削成等高的圆锥,并猜测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有的认为是圆柱的1/2,有人认为是1/3,也有人认为介于1/2和1/3之间。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借助观察与实验进行了大胆猜想;我们也可以运用类比提出猜想,如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可以类比推断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往往不是靠“传授”得来的,而是在自主参与的推理活动中“领悟”出来的。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不仅局限于课堂,一些有效的课外活动及游戏方式同样是培养推理能力的良好途径。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后,让学生估测自己身边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体积,如:自己铅笔盒的体积、教师讲台的体积、教室里电视机的体积、上课的教室可以容纳多少体积的物体等。突出操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讓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另外,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计算比较多,有不少学生计算容易出错,并且计算速度比较慢,究其原因:学过的运算定律不能灵活运用。例如:计算38+77+62时,按顺序计算,根本不观察数字特点,更不考虑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在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遇到一些计算,比如:15×15×6,学生都先来列竖式计算15×15,我说,要我计算的话,我不会这样算,我会先算15×6,学生听到我的话开始感到很吃惊,我就让他们想我为什么这样算,有的学生马上明白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让计算简便,接着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学生尝到简便计算的甜头,自然会常用运算定律。
总之,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当下最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让“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落到实处。
要想让“核心素养”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落地生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何谓“核心素养”?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核心素养”都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教育部颁发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有一段这样的描述: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及关键能力。不难看出,“核心素养”的内涵直接指向学生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及关键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把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自觉地应用于生活实践之中,充分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从而激励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观念品质。一个小学生的数学素养主要表现在:能主动的、积极的、有兴趣的学习数学,并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数学意识,自觉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解决数学问题、打好数学基础、感受数学的应用,具备比较扎实的数学基本功。
下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和大家谈谈我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肤浅认识:
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要从学生们的思想和态度入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培养小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要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思考的氛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例如,在学习“方向与位置”时,我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利用学生已有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生活经验,先确定东方,再来认识其他三个方向。这样就把教学视野拓展到了生活空间,利用生活原型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教学“体积和容积”时,利用从粉笔盒抽出粉笔和放回粉笔的动态过程,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变得可观察、可感受。还有在学习“搭一搭”时,老师先出示两幅从物体前面和右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前面:右面:然后让学生通过想一想、搭一搭、说一说等活动,知道有多种可能的情况,不能确定物体的具体形状。最后,大家通过想一想、搭一搭确定了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把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活动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同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数形结合,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数是形的抽象,形是数的表现。“数形结合”能帮助学生生成正确的数学表象,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2.精心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应以合情推理为主。“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推理策略。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老师要求学生把圆柱形的胡萝卜削成等高的圆锥,并猜测圆锥的体积与圆柱体积的关系。有的认为是圆柱的1/2,有人认为是1/3,也有人认为介于1/2和1/3之间。在上述案例中,学生借助观察与实验进行了大胆猜想;我们也可以运用类比提出猜想,如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可以类比推断出“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往往不是靠“传授”得来的,而是在自主参与的推理活动中“领悟”出来的。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并不仅局限于课堂,一些有效的课外活动及游戏方式同样是培养推理能力的良好途径。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因此,在教学中也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认识数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后,让学生估测自己身边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物体的体积,如:自己铅笔盒的体积、教师讲台的体积、教室里电视机的体积、上课的教室可以容纳多少体积的物体等。突出操作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讓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
另外,数学学习过程中各种计算比较多,有不少学生计算容易出错,并且计算速度比较慢,究其原因:学过的运算定律不能灵活运用。例如:计算38+77+62时,按顺序计算,根本不观察数字特点,更不考虑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运用。在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遇到一些计算,比如:15×15×6,学生都先来列竖式计算15×15,我说,要我计算的话,我不会这样算,我会先算15×6,学生听到我的话开始感到很吃惊,我就让他们想我为什么这样算,有的学生马上明白可以用乘法结合律让计算简便,接着再举出几个类似的例子让学生计算,学生尝到简便计算的甜头,自然会常用运算定律。
总之,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适合他们开展和参与各种探究活动的条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开拓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