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取得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一、巧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课件教学有着“粉笔加黑板”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时,我查阅了大量的天文资料,下载了很多星座、星云、恒星、行星的图片,以及有关“神六”的飞行报道,做了二十几张幻灯片,并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遥想宇宙——感知宇宙——探索宇宙。上课时,我从“两小儿辩日”导入,谈古人探索天空的梦想到现在的“载人飞船”的宇宙遨游,运用画面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化解了课文重难点,不少学生还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这堂课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展示图片,提升学生审美观
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美景更美。比如《七年级》上的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几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三峡》、《夏》,我认为若能从网上精选相关图片或链接网站,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不仅让学生深入领会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我教学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时,为方便学生把握学习要点和难点,我将整堂课设计成这样的环节:“会晤作者——快乐旅途——结构览胜——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导入新课时,我在幻灯片上连接《春天在哪里》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学生跟着画面找寻小朋友眼中的春天,然后引入学生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进行“寻找春天”的快乐的旅程。加以配图朗读课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幅幅画面声色并茂,学生就容易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再加上几张“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的幻灯片,又增加了文章的容量,拓开了学生的思维。
另外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我也找了几张图片,刮着大风的北平、雾气弥漫的伦敦、赤日炎炎的热带风光,然后是济南的风景图,刚一上课,学生头脑中就有了比较,更能引发对冬天济南的憧憬。所以借助信息技术,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把握,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三、获取信息, 创设学生情境
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好。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引导得法,更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同时,也能有效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创设情境还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和情感。
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把冰山撞船的情节展现在屏幕上。相应的声响或音乐、图片,不仅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再讲解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就诱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观看了影片,学习了小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这定有很多的感想,假如你当时就是一名乘客,目睹了这么烘烘烈烈的场面,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那么请你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情感积累,让学生提前进入写作的准备。我特意还将写作要求通过幻灯片巧妙地呈现出来。并且添加了这么一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将这次完成的作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我。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觉得很新鲜,大大激发了学生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这次作文学生通过积极地挖掘、运用知识、积淀创作情绪,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运用它要注意适度,以上所述,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尝试,希望能借此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215600)
一、巧用课件,激发学生兴趣
利用课件教学有着“粉笔加黑板”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它能将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能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因此选题得当,制作精美的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在教学《宇宙里有些什么》时,我查阅了大量的天文资料,下载了很多星座、星云、恒星、行星的图片,以及有关“神六”的飞行报道,做了二十几张幻灯片,并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遥想宇宙——感知宇宙——探索宇宙。上课时,我从“两小儿辩日”导入,谈古人探索天空的梦想到现在的“载人飞船”的宇宙遨游,运用画面把抽象的文字描述变成可视实物图画,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化解了课文重难点,不少学生还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这堂课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展示图片,提升学生审美观
优美的写景散文,文美景更美。比如《七年级》上的第四单元“多彩四季”中的几篇课文《春》、《济南的冬天》、《三峡》、《夏》,我认为若能从网上精选相关图片或链接网站,给学生直观的美的感受,不仅让学生深入领会作家语言文字的魅力,更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我教学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春》时,为方便学生把握学习要点和难点,我将整堂课设计成这样的环节:“会晤作者——快乐旅途——结构览胜——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为了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导入新课时,我在幻灯片上连接《春天在哪里》的动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学生跟着画面找寻小朋友眼中的春天,然后引入学生跟随朱自清先生一起进行“寻找春天”的快乐的旅程。加以配图朗读课文,“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一幅幅画面声色并茂,学生就容易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再加上几张“曲径探幽——放眼四望——归途拾贝”的幻灯片,又增加了文章的容量,拓开了学生的思维。
另外在讲解《济南的冬天》时我也找了几张图片,刮着大风的北平、雾气弥漫的伦敦、赤日炎炎的热带风光,然后是济南的风景图,刚一上课,学生头脑中就有了比较,更能引发对冬天济南的憧憬。所以借助信息技术,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和把握,又能提升学生的审美观。
三、获取信息, 创设学生情境
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教师讲课要好。借助多媒体,可以有效扩大学生知识面。教师引导得法,更有利于学生阅读面的拓宽,同时,也能有效创设语文学习情境。创设情境还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唤起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和情感。
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课时,我首先让学生观看影片《泰坦尼克号》,把冰山撞船的情节展现在屏幕上。相应的声响或音乐、图片,不仅带给学生全方位的视听感受,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时候,再讲解小说的三要素,分析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就水到渠成了。接下来就诱发学生的表达热情:“观看了影片,学习了小说。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这定有很多的感想,假如你当时就是一名乘客,目睹了这么烘烘烈烈的场面,你心中一定有许多的话要说,那么请你把自己的感想表达出来。”通过情境的创设唤起学生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情感积累,让学生提前进入写作的准备。我特意还将写作要求通过幻灯片巧妙地呈现出来。并且添加了这么一句,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将这次完成的作文用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我。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觉得很新鲜,大大激发了学生去探究,去完成的激情。这次作文学生通过积极地挖掘、运用知识、积淀创作情绪,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传统的语文学习环境,往往局限于课堂内,这对培养学生运用课堂以外的语言表达技巧很不理想,因为学生缺少适当的示范和练习机会,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弥补这一缺陷,它可以创设情境,从而扩大了学生语文学习环境,提高了教学效果。
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运用它要注意适度,以上所述,只是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粗浅尝试,希望能借此使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学得扎实。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21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