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0日,河南洛阳某校毕业典礼上,毕业生代表“袖珍女孩”海璐璐登台,向院长深深鞠了一躬,院长则弯腰几乎90度为她拨苏正冠。合影时,院长蹲下身子,变得和身旁的海璐璐一样高。院长此举不但赢得现场“掌声雷动”,也赢得了媒体和网友的普遍“点赞”。
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院长蹲下身子与海璐璐合影,体现了一种“平等精神”。有媒体就评论说:“校长蹲下去,平等精神站起来!”这个论断有些牵强。任何一个对他人的处境有真诚的敏感并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都会在与海璐璐合影时选择蹲下。3月8日,海璐璐作为“十大感动洛阳最美网络女性”获奖者之一,在颁奖仪式上颁奖嘉宾也是蹲下和她合影的。显然,这不是出于“平等”的考虑。
将院长的这一举动解释为“平等”,显然是基于师长、领导的身份与海璐璐作为学生的角色。在当前我国社会及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必说校长与学生的关系,即便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常常被看作非对等的甚至是不平等的,经常被视为为一种组织形态的科层关系和行政意义上的隶属关系或上下级关系。在“官本位”的文化体系中,我们已经渐渐接受和习惯了这种有关师生关系的定位。这则消息的叙述本身,也透露着这种等级性的观念。这一方面暗含在报道的修辞中:“院长竟蹲下身子”—这个“竟”字意味深长,仿佛院长本可以不用蹲下;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在师生的意识中。事后的采访中,海璐璐自己表示,平时严肃的院长为了她蹲下拍照,这让她很自豪;而有个老教师也说:“院长蹲下和学生拍毕业照留念,我教学30多年还是头一回遇到。”也正因为院长的举动多少突破了我们对校长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成见”,所以这个原本在日常生活中颇为寻常的举动,在过度行政化的学校语境中,却显示出了某种“新闻”的价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平等”的解释虽然考虑校长的身份和学生的角色,但是仍然忽略了海璐璐作为“袖珍女孩”的特殊性。显然,所谓“平等”并不要求一个高个校长一定要蹲下与一个袖珍学生合影。
即便如报道所称,院长是“平等”与海璐璐合影,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现场的掌声应该不仅仅是献给院长的,也应该属于其他与院长一同蹲下与海璐璐合影的毕业生—当然,也可能是为海璐璐辛苦付出终成学业、为她赢得院长和其他同学的尊重和关切而感动。事实上,在院长蹲下之后,“其他19名毕业生见状也纷纷蹲下”。在这里,院长或师者的行动形成了榜样或示范的效应,体现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不仅让海璐璐感受到了尊重和关怀,而且直接触动了台上的学生和感动了台下的师生。可以想见,倘若院长当时并未蹲下,那么这场毕业典礼就可能只是个例行的仪式罢了。至此,我们可以说,院长的举动本身不仅仅体现出对一个特殊学生的基本尊重和关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走出了社会的藩篱,回归到教育本身,蕴含着教育的精神和价值。
从根本上说,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是关照所有人的,其本身即意味着对人的尊重和关切。在学校教育中,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真正平等,或者要让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平等的对待,其实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身,在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积极的建构。
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坚守自身的教育立场,维持自身的相对自主性。学校一端连着家庭,另一端连着社会,因此各种社会关系或力量都可能渗透在学校生活中。按照美国学者沃尔泽的观点来看,学校越是维持自身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对外部的各种社会力量保持适当的距离,就越有可能实现教育的平等,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的对待。回到当前的学校现实,我们也会发现,真正可能关照全体学生、走向师生民主平等的,恰恰是那些抵制外部压力的学校和校长。而从学校内部来说,重要的是要明确行政关系、专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边界,避免行政权力对专业生活、人际交往的僭越或支配。显然,在学校的管理或行政领域,科层本身所蕴含的层级性或等级性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学科教学或教研等专业领域中,校长或管理者只是作为某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而不能滥用自己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其实,当前所谓学校“去行政化”,并非要取消行政权力,而是将行政权力限定在它所属的领域,避免泛化或扩展到其他领域。
在教师层面,教师应坚持专业立场,维护专业自主,恪守专业伦理。严格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专业关系,教师是服务的提供者,而学生是服务的对象。因此,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组织或行政意义上的隶属关系。这就像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一样,可能是非对称性的,但绝不是等级性的。之所以校长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异化为等级性的或表现为不平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社会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平等的因素或力量在学校生活中的延伸和渗透。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或实现教育的平等,教师所抵制的不仅仅是来自学校外部的社会压力,还包括学校内部科层体系所带来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儿童或学生的立场,从知识或学科的层面,推进自己的专业工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专业实践中不需要任何规约,相反教师需要专业伦理的指引。一方面,这种专业伦理本身即是来自专业内部,是专业人员的自我约束,而不是来自专业以外的政治或社会的考虑;另一方面,这种专业伦理也通过约束从业者,保护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事实上,尊重、关心、保护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已经是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基本要求。当它们走进教师的专业实践时,平等就不只是师生关系的现实,更是学校教育过程的样态。
责任编辑/刘 烨
之所以如此,据说是因为院长蹲下身子与海璐璐合影,体现了一种“平等精神”。有媒体就评论说:“校长蹲下去,平等精神站起来!”这个论断有些牵强。任何一个对他人的处境有真诚的敏感并懂得尊重他人的人都会在与海璐璐合影时选择蹲下。3月8日,海璐璐作为“十大感动洛阳最美网络女性”获奖者之一,在颁奖仪式上颁奖嘉宾也是蹲下和她合影的。显然,这不是出于“平等”的考虑。
将院长的这一举动解释为“平等”,显然是基于师长、领导的身份与海璐璐作为学生的角色。在当前我国社会及学校教育体系中,不必说校长与学生的关系,即便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也常常被看作非对等的甚至是不平等的,经常被视为为一种组织形态的科层关系和行政意义上的隶属关系或上下级关系。在“官本位”的文化体系中,我们已经渐渐接受和习惯了这种有关师生关系的定位。这则消息的叙述本身,也透露着这种等级性的观念。这一方面暗含在报道的修辞中:“院长竟蹲下身子”—这个“竟”字意味深长,仿佛院长本可以不用蹲下;另一方面也确实反映在师生的意识中。事后的采访中,海璐璐自己表示,平时严肃的院长为了她蹲下拍照,这让她很自豪;而有个老教师也说:“院长蹲下和学生拍毕业照留念,我教学30多年还是头一回遇到。”也正因为院长的举动多少突破了我们对校长或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成见”,所以这个原本在日常生活中颇为寻常的举动,在过度行政化的学校语境中,却显示出了某种“新闻”的价值。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平等”的解释虽然考虑校长的身份和学生的角色,但是仍然忽略了海璐璐作为“袖珍女孩”的特殊性。显然,所谓“平等”并不要求一个高个校长一定要蹲下与一个袖珍学生合影。
即便如报道所称,院长是“平等”与海璐璐合影,但是我们仍然有理由认为现场的掌声应该不仅仅是献给院长的,也应该属于其他与院长一同蹲下与海璐璐合影的毕业生—当然,也可能是为海璐璐辛苦付出终成学业、为她赢得院长和其他同学的尊重和关切而感动。事实上,在院长蹲下之后,“其他19名毕业生见状也纷纷蹲下”。在这里,院长或师者的行动形成了榜样或示范的效应,体现出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不仅让海璐璐感受到了尊重和关怀,而且直接触动了台上的学生和感动了台下的师生。可以想见,倘若院长当时并未蹲下,那么这场毕业典礼就可能只是个例行的仪式罢了。至此,我们可以说,院长的举动本身不仅仅体现出对一个特殊学生的基本尊重和关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走出了社会的藩篱,回归到教育本身,蕴含着教育的精神和价值。
从根本上说,教育是面向所有人的,是关照所有人的,其本身即意味着对人的尊重和关切。在学校教育中,要实现师生之间的真正平等,或者要让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平等的对待,其实就是要回归教育本身,在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进行积极的建构。
在学校层面,学校应坚守自身的教育立场,维持自身的相对自主性。学校一端连着家庭,另一端连着社会,因此各种社会关系或力量都可能渗透在学校生活中。按照美国学者沃尔泽的观点来看,学校越是维持自身作为一个教育机构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对外部的各种社会力量保持适当的距离,就越有可能实现教育的平等,使所有学生都得到平等的对待。回到当前的学校现实,我们也会发现,真正可能关照全体学生、走向师生民主平等的,恰恰是那些抵制外部压力的学校和校长。而从学校内部来说,重要的是要明确行政关系、专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边界,避免行政权力对专业生活、人际交往的僭越或支配。显然,在学校的管理或行政领域,科层本身所蕴含的层级性或等级性也许是必要的,但是在学科教学或教研等专业领域中,校长或管理者只是作为某个学科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而不能滥用自己所拥有的行政权力。其实,当前所谓学校“去行政化”,并非要取消行政权力,而是将行政权力限定在它所属的领域,避免泛化或扩展到其他领域。
在教师层面,教师应坚持专业立场,维护专业自主,恪守专业伦理。严格来说,师生关系是一种专业关系,教师是服务的提供者,而学生是服务的对象。因此,二者之间并不存在组织或行政意义上的隶属关系。这就像医生和患者的关系一样,可能是非对称性的,但绝不是等级性的。之所以校长或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异化为等级性的或表现为不平等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前社会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平等的因素或力量在学校生活中的延伸和渗透。要实现师生关系的平等或实现教育的平等,教师所抵制的不仅仅是来自学校外部的社会压力,还包括学校内部科层体系所带来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从儿童或学生的立场,从知识或学科的层面,推进自己的专业工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专业实践中不需要任何规约,相反教师需要专业伦理的指引。一方面,这种专业伦理本身即是来自专业内部,是专业人员的自我约束,而不是来自专业以外的政治或社会的考虑;另一方面,这种专业伦理也通过约束从业者,保护作为服务对象的学生的基本权利和利益。事实上,尊重、关心、保护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已经是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基本要求。当它们走进教师的专业实践时,平等就不只是师生关系的现实,更是学校教育过程的样态。
责任编辑/刘 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