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师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24—01
目前,中小学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都已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如何抓好学校的质量管理,是把这一改革引向深入的中心环节。为实现学校质量管理目标,就要使构成学校管理的要素和结构优化,保证各个组成要素按着一定的方式结合,并发挥出整体功能。因此,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寻求一种科学的考核评价教师的方法,以改变过去工作无目标、考核无标准的落后状况。在考核评价教师工作时,必须解决好教师工作的“量”和“质”相结合的问题,在量的基础上体现出质的水平问题,才能使评价发挥出导向、激励的功能。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学校实行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特别是绩效工资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但是在改革初期,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较偏重于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忽视了教师工作“质”的评价,没有把教师质量和绩效工资挂上钩,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不尽合理。特别是年终奖金的发放暴露出更多弊端,只按出勤情况、缺课多少等象征性的简单数量指标分出档次,“大锅饭”现象仍没有彻底打破。因此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某些指标,出现单纯追求工作数量、忽视工作质量的现象,这背离了改革要达到的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1 评价的准备阶段。认真学习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的基础理论,提高全校教师的认识,明确管理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全体教师的质量意识。围绕学校管理工作对教师工作过程和最终的质量状况作出评价,并运用评价手段作为管理和控制教育质量的主要方法。认识明确了,就可以拟定评价方案,编制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评价方案。由于评价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必要对方案取得共识。同时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后形成《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评价方案》。
2 教师评价的组织和实施。要对教师评价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作出配套设计,注意评价的层次性、责任制、信息收集和资料归档等工作的具体安排。一是评价指标具体化。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应力求客观、准确、公正,充分体现教师工作“量”和“质”的统一,突出工作质量的评价。评价内容应简单、可行、可测,便于操作。关于工作量要依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超工作量的可适当加分,工作量不满的适当减分。二是评价方法的科学化、系统化。坚持评价的层次性。一是教师自评,即由教师本人对照评价项目和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写出报告(填写评价量表)。二是他评,即在年级组长的主持下教师互评,然后学校考核评价小组综合评价。最后综合成教师的评价总分和等级。评价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有些人容易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绩,而过低地评价他人的成绩,造成自评或他评缺少可信度和可参考的价值。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平时由各有关人员提供有关资料,交评价小组进行常规纪录,由教导处组织好评价工作,汇总后填写评价总表,装入教师业务档案。三是调整矫正要及时。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要利用教师例会、学习机会进行总结,以提高教师的认识。对于从听课、活动等日常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运用同一年级或同一学科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矫正。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培养教师对工作结果的自我反馈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成绩与不足,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四是考核评价制度化。有了评价目标,具体的考核工作就要跟上,学校各级干部层层分工负责。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等分别担任考核评价任务,同时强化教导处的检查、考核、调控的职能,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使之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陈富样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24—01
目前,中小学通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都已实行了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如何抓好学校的质量管理,是把这一改革引向深入的中心环节。为实现学校质量管理目标,就要使构成学校管理的要素和结构优化,保证各个组成要素按着一定的方式结合,并发挥出整体功能。因此,要提高学校的办学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依靠全体教师,着力提高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寻求一种科学的考核评价教师的方法,以改变过去工作无目标、考核无标准的落后状况。在考核评价教师工作时,必须解决好教师工作的“量”和“质”相结合的问题,在量的基础上体现出质的水平问题,才能使评价发挥出导向、激励的功能。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学校实行了教师岗位责任制和绩效工资制,特别是绩效工资制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较好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推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但是在改革初期,学校绩效工资实施方案较偏重于教师工作“量”的计算,忽视了教师工作“质”的评价,没有把教师质量和绩效工资挂上钩,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不尽合理。特别是年终奖金的发放暴露出更多弊端,只按出勤情况、缺课多少等象征性的简单数量指标分出档次,“大锅饭”现象仍没有彻底打破。因此一些教师为了提高某些指标,出现单纯追求工作数量、忽视工作质量的现象,这背离了改革要达到的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评价的步骤和方法
1 评价的准备阶段。认真学习教育管理和教育评价的基础理论,提高全校教师的认识,明确管理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提高教育质量,强化全体教师的质量意识。围绕学校管理工作对教师工作过程和最终的质量状况作出评价,并运用评价手段作为管理和控制教育质量的主要方法。认识明确了,就可以拟定评价方案,编制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评价方案。由于评价考核与绩效工资挂钩,涉及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必要对方案取得共识。同时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最后形成《教师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评价方案》。
2 教师评价的组织和实施。要对教师评价过程中的几个主要环节作出配套设计,注意评价的层次性、责任制、信息收集和资料归档等工作的具体安排。一是评价指标具体化。制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应力求客观、准确、公正,充分体现教师工作“量”和“质”的统一,突出工作质量的评价。评价内容应简单、可行、可测,便于操作。关于工作量要依据本校的具体情况,超工作量的可适当加分,工作量不满的适当减分。二是评价方法的科学化、系统化。坚持评价的层次性。一是教师自评,即由教师本人对照评价项目和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写出报告(填写评价量表)。二是他评,即在年级组长的主持下教师互评,然后学校考核评价小组综合评价。最后综合成教师的评价总分和等级。评价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因此有些人容易过高地评价自己的成绩,而过低地评价他人的成绩,造成自评或他评缺少可信度和可参考的价值。因此,要采取多种方法、多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平时由各有关人员提供有关资料,交评价小组进行常规纪录,由教导处组织好评价工作,汇总后填写评价总表,装入教师业务档案。三是调整矫正要及时。对于普遍性的问题要利用教师例会、学习机会进行总结,以提高教师的认识。对于从听课、活动等日常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指导。运用同一年级或同一学科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矫正。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培养教师对工作结果的自我反馈能力,使教师及时了解自己工作的成绩与不足,纠正工作中的偏差,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四是考核评价制度化。有了评价目标,具体的考核工作就要跟上,学校各级干部层层分工负责。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等分别担任考核评价任务,同时强化教导处的检查、考核、调控的职能,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不断调整,使之不断完善。
责任编辑:陈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