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一览”“三找”“六辨”法

来源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bu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是语文高考全国卷的第一道必考试题。由于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考查考生对“高浓度信息”的快速阅读理解与把握的能力。所以,该题虽然分值不高(三道小题,共9分),但难度却不低。尤其是自2017年修订的《考试大纲》,新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以来,考查的综合性和阅读的整体性特点日渐凸显,同时随着选文字数逐年的明显增加(2019年全国Ⅰ卷、Ⅱ卷的文本字数均超过1200字),试题阅读、解答的难度也随之加大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平时的阅读是为了汲取知识,或者消遣,可以慢慢把文章读完直至读懂;而在考场上就不同了,考场上的阅读是为了准确快速地解题得分,我们不可能字斟句酌,慢慢研读,这时候我们就需要掌握一些快速解题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就是笔者总结的几点备考策略,供考生们参考。
  一、典例剖析。综观近三年来的语文高考全国卷,论述类文本阅读试题呈现三大特点:
  第一,选材主要为社会科学类文本,其中以学术论文为主,以政论文、时评为辅。例如2019年全国Ⅰ卷为政论文:《照亮和雕刻民族的灵魂》(作者:铁凝);全国Ⅱ卷、Ⅲ卷均为学术论文,分别是:全国Ⅱ卷《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作者:叶嘉莹),全国Ⅲ卷《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作者:李荣启);2018年全国Ⅰ、Ⅱ、Ⅲ卷均为学术论文,分别是:全国Ⅰ卷《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作者:杨国荣),全国Ⅱ卷《“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作者:袁梦倩),全国Ⅲ卷《城市社会:文明多样性与命运共同体》(作者:陈忠);2017年全国Ⅰ、Ⅱ卷均为学术论文,分别是:全国Ⅰ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作者:曹明德),全国Ⅱ卷《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轨迹》(作者:万明),全国Ⅲ卷为时评,《留住乡愁》(作者:陆邵明)。
  第二,考查面广。特别是对“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单独设题考查,更加突出了《考试大纲》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考查重点。
  第三,题型固定为三道四选一式的单选题,选项更加注重“高度浓缩”“理解与思考”“推理与引申”,避免了对原句的简单摘取,难度明显增加。
  二、备考策略。解答论述类试题的基本策略是:通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整体把握文意;在此基础上,运用“一览”“三找”“六辨”法,找出关键词、句,把题干选项代入原文的相关句、段(区域)进行比对、甄别、排除。
  【要领解说】“一览”,就是一览全文。通过对全文的快速浏览,整体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阅读文本之前,可以先浏览文后的题目,带着题目(任务)去阅读,这样有助于我们迅速把握文章的要点。通过“一览全文”,尽可能地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文中的主要内容、文章结构、写作思路、论证方法、重要概念、中心意思、论点态度等有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为下一步答题奠定基础。
  “三找”,指找出三种关键句。第一种是论点句。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持的观点。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点通常用判断句来表达。论点句的位置可能在标题、文首、文尾或中间。如果论点句出现在文首(较常见),就是我们平时听到的“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的写法;如果在文尾的话,就是所谓的“篇末点题、卒章显志”的写法,可以找到诸如“总之”“总而言之”“归根结底”等带标志性的语句。第二种是论据句。论据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事实。事例论据句的标志有“如、例如”等;事理论据句的标志有“如果……那么”等。第三种是脉络层次句。例如起始句、过渡句、收束句、指代句等。找出这些关键句,有助于我们迅速把握文意,有时可能会出现某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找出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这就更加快了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六辨”,是指辨析六类标志性词语。第一类是“年代、数据词”。例如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语(“多数、少量、部分、凡是、凡、所有、都、全、几乎、仅仅”等表数量、范围的词语)。第二类是“修饰限制词”。例如重要的(“基本、根本、重要、最、十分、非常”等表程度的词语)。第三类是代词。例如“这、那、它、其、如此”等。第四类是“已然、未然”词。例如表时间的(“迄今为止、到目前为止、现在所见的、已经、将来、正在、目前”等),表或者必然(“如果、可能、也许、或许、一定、必然、预计”等)。第五类是逻辑思路词。例如表示因果关系的(“因为、因此……的原因是、因而、由于、从而”);表示转折关系的(“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的(“也、又、不再是……而是、不仅……还……”);表示分类分层的(“首先、其次、最后”等);表示举例的(例如、如)。第六类是表示反复强调的词,这类词语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
  三、真题演练:(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深入到他所接触到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采而无所偏失。
  ②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当时诸位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片沉悲哀响;写洗兵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③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越,摩诘之禅解,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都成为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自叶嘉莹《论杜甫七律之演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其他文献
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马勒博士强调指出:“健康并不代表一切,但失去健康,便丧失了一切。”  纵观中国学生体质情况:据《中国学生体质监测》的数据反馈,中国学生速度素质、力量素质连续10年下降;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肥胖率检出比2000年增长近50%,城市男生胖墩占1/4;近视率小学生为31%,初中生为58%,高中生为76%,大学生为83%。(数据出自《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一连串的数据,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渠道。因而,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能较轻松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所谓“导”,是指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练的过程,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知识,提高运动技能。    一、导主体    教学过程是教与
一、由一则实习故事引出的话题    有一位体育实习生给学生上篮球课——单手肩上投篮(第一课时),准备活动后开始讲解示范,第一次示范投篮,没进,第二次,还是没进,于是底下的学生开始起哄,最后导致这堂课上得很不成功。课后,带队老师召集同来的学生一起讨论:这堂课示范失误的症结究竟在哪里?有的说他没有备好课,导致球没投进,有的说距离太远,应该再近一点……最后老师总结:你们刚才都没有说到问题的本质——为什么
编辑导语  记得前两年网上流行过一张IT程序员的漫画像:格子衫、双肩电脑包、黑框眼镜,虽是戏谑,倒也形象。不过从资深程序员一路走过来的钱禹坤老师会不惜自黑地告诉你:还不够,还有肥和秃!  看看,程序员们总是这么实诚,就像他之前写的栏目稿,科普起“活体机器人”和“大数据”就像跑程序做测试一样的认真严谨一丝不苟。在这篇小说里,你能见识到他在专业上的扎实功底,还能听他给你讲讲程序员们看似不错收入背后的辛
我是河,一条承载着时间的河。我不知道自己来自何方,只知晓我将淌到那不知何时会抵达的时间的终点。  秦王嬴政御宇扬威制六合,我淌过;汉高祖刘邦举剑斩白蛇,我淌过;光武帝刘秀昆阳策马勇挥戈,我淌过;明高祖朱重八草莽登御座,我淌过……如水滴泛起的涟漪,纵使百转千回,终会静止。而我所容纳着的时间,成为后人不曾探寻的隐秘。  犹记当年司马文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答曰:“此间乐,不思蜀。”遂被放还回故土,
万众一心,没有翻不过去的山;心手相牵,没有跨不过的坎。  2020,爱你爱你,多么美好的寓意!然而,就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新型冠状病毒却带着狰狞的面目不断靠近,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因为疫情,人们被阻断在家里,不能出行。也许你会抱怨,本是阖家欢乐共庆佳节之时,却被病毒打扰,不能团圆庆祝。可就在这桀桀病毒肆虐之时,有一群人却挺身而出,逆流而上,选择把危险挡在身前,守四方清明无恙,保人民安
雨已经连绵不绝下了好几日,泊在水上的船坊似乎高了半层。远处有一两声凤唳直直穿入云霄,嘹亮清脆,又悠悠飘然而下。  坐在窗边的姑娘静静呷了一口清茶,瓷白的茶杯衬着莹润的指尖,煞是好看。对面的男人早已不耐烦,锐利的双眼紧逼着面前的女子:“余小姐,这价位已是底线,想必天香馆的当红花旦也就这个价位了。”  余清淡淡一笑,目光并没有从窗外的烟雨里收回,口里吐出不留情面的话:“袁老板眼光独到,但请恕我拒绝,绕
苏二花是山西的一位后起之秀,但还处于成长阶段。她网络小说写得不少,传统小说写得不多,我只在一本杂志上看过一篇。标题不记得了,大概是讲农村一个妇女偷汉子的事,本就是流言蜚语,因为误传和添油加醋,当事人被丈夫质问,一气之下喝了农药自杀,最终也没救过来。丈夫自然是悔不该误听传言,悲痛欲绝。这样一个故事,篇幅是很短小的,但写得入情入理,有意味。将当下乡村社会中那种人与人的隔膜与不信任通过一个极小的事件,进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日参加开学典礼,我感慨良多,心情难以平静。自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这头苏醒的东方雄狮,正大步迈向充满生机的未来。  自古以来,没有哪场改革是容易的。商鞅在几千年前舌战群儒,呕心沥血,终为变法谋得一线契机;近代李鸿章,于国破家亡之际悟得“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展洋务运动,希冀找到救国的一线生机;一百年前,在得知山东落入日本之手后,众多热血青年奋起游
所谓模拟上课,就是模仿真实的课堂,在没有学生参与的场景下完成的虚拟教学活动。这也是在近几年在教师招聘和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采用得比较多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因简便和可操作性强而受到教育行政部门的青睐。模拟上课虽然缺少学生群体“动态”双边活动,但他更是40分钟体育实践课的浓缩。因此,要求执教者更做到眼看学生,话说学生,心装学生,要做到“此时无‘生’胜有‘生’”。笔者有幸参加了2012年浙江省体育课程“疑难